張 偉
(太原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明清兩朝文化對其建筑之影響
張 偉
(太原市城鄉(xiāng)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從明、清兩代入手,著重研究了兩代的文化差異在各類建筑設計上產生的影響,使我們對兩代建筑歷史文化與建筑形式有了新的認識,同時對現(xiàn)代建筑的設計研究有所裨益,也會使我們的建筑設計觀念有所突破。
朝代,建筑,文化,影響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由漢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應天府(今南京),1421年明成祖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今北京)。明朝的北京城繼續(xù)沿用了元都舊城的部分,之后又經(jīng)歷了多次擴建。
到明代中葉,北方蒙古游牧民族加大了對北京城的侵略戰(zhàn)事,所以在城外加筑了一道外郭城來加強皇城的防御。但是限于各種原因,使得這道外郭城墻僅向南面修建了8 km,就從東西兩端折向北和舊城的城墻相接,使整個皇城形成一個“凸”字形。都城中建有高大的鐘、鼓樓,作為全城報時之用,這顯然是接受了元大都的遺規(guī)。
明代繼續(xù)大力修筑宏偉的防御建筑——長城,它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是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聯(lián)盟的侵襲而修筑的規(guī)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由于要面對北方的防線,修筑“邊城”便成為了一種值得專注的事業(yè),今日人們所欣賞的中國長城,大部分都是明代遺物,由朱元璋手下的將領徐達所建,上面的碉樓則系由另外一位名將戚繼光新添。長城的許多重要段落的墻體和城關堡寨都用磚砌,建筑水平達到最高。
中國專制皇權到了明代是發(fā)展到鼎盛時期。為了確?;蕶嗟闹粮邿o上,明太祖極力的強化君主專制獨裁統(tǒng)治。在思想上實行八股取士制度,嚴厲禁錮士人思想。在強權的壓迫下,不得志的士大夫們的政治理想受到嚴重的制約,因而他們逃避現(xiàn)實,歸隱山林,把理想抱負投入到私家園林的設計中。因此受歸隱思想的影響,其表現(xiàn)呈現(xiàn)出樸素淡雅的風格,親切而精致,布局自由,富于野趣。追求的是空間藝術的變化,以達到平中求趣,拙間取華的意境。
同時到了明代風水術也達到了極盛時期,無論是民間村落、住宅、墓地、佛寺或帝王陵墓,都受到風水的深刻影響。特別是在建筑選址上,影響尤為突出,甚至就連村落選址也往往有風水師參與其間。如《明實錄·太宗實錄》記載,明成祖在選擇都城時,群臣上疏:“伏惟北京,圣上龍興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東連山海,俯視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勢,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萬世之都也?!庇秩缑鞒勺嬖诒本﹂L陵的選址,就是由江西的風水師來參與選定的。由此可見風水術對于明朝建筑的影響之大,這一中國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現(xiàn)象,其影響一直延續(xù)到近代。
到了清代,滿族建立了最后一個封建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繼元朝之后第二個由少數(shù)民族統(tǒng)治的封建王朝。1644年,清朝定都北京,以盛京為陪都。這個外族王朝采用的基本是“懷柔”政策,其以較為嚴謹?shù)膽B(tài)度接受并提倡明代的漢文化,建筑也基本上延續(xù)了明代特點。但由于其自身文化性格的特點,建筑形態(tài)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一些轉變。比如唐代那種飛躍的屋頂,經(jīng)過宋代的制度化與金元的修正,到明清就收斂了。
封建君權制度在清朝達到頂峰,對清北京故宮的重修與補充便可體現(xiàn)出封建文化的影響之深。其中嚴格的對稱布局、層層門闕殿宇和庭院空間相聯(lián)結形成了的龐大建筑群體,這種嚴肅威武的布局形式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君主專制制度的典型產物,同時也把封建君權抬高到無法比擬的地步。要求建筑造型宏偉壯麗,庭院空間明朗開闊,來凸顯封建皇權的至高無上。故宮的太和殿布置在整個皇城對角線的中心,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彰顯出皇帝震懾天下的威嚴。整個故宮采用高低起伏、形體變化的手法組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以表現(xiàn)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建筑內的一磚一瓦都表現(xiàn)著皇權至上的思想,如在故宮內的所有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頂就有10種以上,其中三大殿的屋頂形式便各不相同。宮內屋頂采用各色琉璃瓦件,辦公區(qū)的殿宇主要以黃色為主,居住區(qū)建筑以綠色為主,其他則采用藍、紫、黑、翠以及孔雀綠、寶石藍等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琉璃形式。在構件上,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龍鳳、獅子等動物形象,象征著吉祥和威嚴。
清代時期,藏傳佛教的傳播達到鼎盛時期,此時新建了一批藏傳佛教的建筑。僅在內蒙古地區(qū)就有喇嘛廟1 000余所,加上西藏、甘肅、青海等地,總數(shù)更多。順治二年開始建造的西藏布達拉宮是座依山而建的高層建筑,表現(xiàn)了藏族工匠高超的建造技能。同時各地藏傳佛教建筑的做法大體相同,都是采用坡屋頂與平屋頂巷相結合的方式,也體現(xiàn)了漢族文化與藏族文化的融合。到了康熙、乾隆時期,在承德的避暑山莊東側與北側山坡上建造了12座喇嘛廟,作為蒙藏等少數(shù)民族貴族朝覲之用,俗稱“外八廟”。這些喇嘛廟造型多樣,突破了我國寺廟建筑傳統(tǒng)單一的布局與建筑形式,創(chuàng)造了豐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它們以主體建筑的不同體量與形象而顯示其特色,是清代建筑中的典范。
清代時期,境內少數(shù)民族較多,統(tǒng)治面積也較大,因此各類住宅建筑豐富多彩、百花齊放。各地區(qū)各民族由于地理氣候條件、生活習慣、文化背景、經(jīng)濟地位以及建筑材料和構造方式的不同,形成的居住建筑也不同。大部分清代民居,不僅宏偉壯觀,而且融合南北風韻,是清代文化對建筑特色影響較深的產物。
在古代只要是與帝王有直接關系的陵寢、宮殿、壇廟,其布局形式都是體現(xiàn)皇權的至高無上。同時皇家園林的建設也不例外。作為體現(xiàn)皇家氣派的一個最主要的手段,園內的建筑分量有所加重,建筑的形式美因素更為突出,使得園林建筑的審美價值達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在體態(tài)上,雍容華貴;在色彩上,金碧輝煌,充分體現(xiàn)了華麗的、高貴的、濃郁的宮廷色彩?;始覒{借手中所掌握的雄厚財力,使得清代帝王苑囿規(guī)模之大,數(shù)量之多,建筑量之巨,是任何朝代不能比擬的。同時由于康熙、乾隆時期的經(jīng)濟繁榮、社會穩(wěn)定,也給建造大規(guī)模的寫意的自然園林提供了有利條件。在清帝的影響下,各地官僚、富商也競建園林,如乾隆下江南時,揚州鹽商曾在瘦西湖兩岸競相建園,江南其他地方也整飾池館亭園,以期得到乾隆的寵幸,形成了一個造園高潮。到了清末,外來侵略帶來了西方文化的沖擊,加之國民經(jīng)濟崩潰等等原因,造園理論探索停滯不前,園林建筑也逐漸走向了沒落。但是中國園林設計的成就也已達到了它的峰巔,其造園手法被西方等各個國家所推崇和摹仿,西方國家也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使得中國園林藝術從東方推廣到西方,成了被全世界所共認的園林之母,世界藝術之奇觀。
明清兩代的思想與文化反映在建筑上造就了以上這些種種成就與變化。不僅如此,當我們縱觀歷史,各個時期的建筑發(fā)展都與其文化特色息息相關。因此當我們在研究歷史建筑時,應該充分考慮當時的歷史與文化現(xiàn)象,了解那些表現(xiàn)在建筑上的或明顯或細微,或粗獷或精致的變化有何成因,如此不僅對我們的建筑研究有所裨益,也會使我們的建筑設計觀念有所突破。
[1] 漢寶德.中國建筑文化講座[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6.
[2] 王紹森.透視“建筑學”——建筑藝術導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3] 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3.
MingandQingDynastiescultureinfluenceonitsconstruction
ZhangWei
(TaiyuanUrban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his article obtains from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wo generations of the impact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on the various kind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wo generations to mak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architectural history cul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modern architecture design research, also can make our breakthrough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concepts.
dynasties, architecture, culture, effect
2017-10-04
張 偉(1979- ),男,工程師
1009-6825(2017)35-0011-02
TU-098.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