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摘 要 財政教育支出也稱財政教育經費經費,是財政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的是政府在教育事務方面的財政支出。隨著當今世界競爭的不斷加劇,教育的發(fā)達程度、教育投入水平,逐步成為大國國際地位的評判標準。本文首先簡單概述2010-2014年我國的財政教育支出總體情況,再通過數據分析發(fā)現財政教育支出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最后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教育支出;結構;問題與建議
一、2010-2014我國教育支出發(fā)展概況[1]
從上述表格中不難發(fā)現,隨著我國經濟總產量的不斷發(fā)展,我國財政教育支出也呈現不斷增長的趨勢,從10年的14607.06億元增長至14年的26420.58億元,漲幅接近80%,我國財政教育支出保持著在絕對數量上的高速增長。
細化教育支出,教育支出一般可劃分為初級教育支出、中等教育支出、高等教育支出。
上述數據表明,在各級教育支出中,高等教育支出金額一直高于其他級別的教育支出,并且,普通小學教育支出以及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支出數額較小。從財政教育支出在初等、中等、高等、三級教育上的資源配置來看,由于初等教育的公共物品屬性,使其社會收益率和私人收益率均高于高等教育,因此,國際普遍認為,對初等教育的投入應高于高等教育的投入。
二、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偏低
2012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占GDP比重首次超過4%,遠不及發(fā)達國家財政教育經費占GDP的比重。統計數據表明,當前世界各國財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平均水平為7%,以歐美為代表經濟發(fā)達國家的財政教育支出占到GDP的9%左右,一些經濟較為落后的國家GDP占比也達到4.1%。而在12年之前,我國一直追求教育支出占GDP比重4%。
(二)財政教育支出結構的不平衡,三級教育經費投入比例不合理
為促進高學歷人才的培養(yǎng),我國大力扶持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加大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相關數據表明,我國三級教育生均經費與人均GDP的比例為0.06:0.18:1.96。【3】但是,經濟學家從各級教育的效益出發(fā)認為,發(fā)展中國國家教育財政經費在三級教育中的合理分配應該是1.5:1:0.6,而目前我國的初等教育的投入經費過低,而對大學教育的投入過高,造成對實際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使用效率低下。
三、針對上述數據分析得出的中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問題,下面將給出一些對策進行解決
(一)加大教育支出投入力度,促進教育支出的穩(wěn)步提高
優(yōu)先保證財政支出對教育事業(yè)的支出,加大經濟的發(fā)展力度,優(yōu)化經濟發(fā)展質量,提高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健全財政教育支出的監(jiān)督機制,確保資金的合理使用。
(二)擴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增加教育經費總支出
近年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一直維持在教育支出總量的80%左右,因此,增加財政教育支出成為增加教育總支出的關鍵。而政府公共財政能力是有限的,從根本上來說應該拓寬教育經費來源,建立多元化的籌資機制。例如:通過發(fā)行教育公債,籌集專用性資金用于發(fā)展教育事業(yè)
(三)促進教育支出結構改革,形成合理的三級教育支出結構
文章上述已闡述,我國的三級教育支出結果與我國發(fā)展中國家的客觀現實不相符合,過分重視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而對初等以及職業(yè)技術等學校投入過低。為解決這一缺陷,國家應該加大對三級教育的投入的相關調研工作,進一步了解初等教育對人才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加大對初等教育的扶持,把有限的教育經費更多投入到收益率較高的初等教育中去。
以上對中國財政教育經費支出的分析只是針對相應的數據而提出的,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還存在其他問題,如地區(qū)支出不合理、城鄉(xiāng)二元支出差距過大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影響著中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育對于提高民族素質、鞏固大國地位起發(fā)揮著重要作用。而人才的競爭,逐步成為當今世界競爭的主流。隨著我國財政教育總水平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素質進一步提升,經濟發(fā)展效益進一步提高。同時,在財政教育中暴露的問題也必須引起國家的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國家統計年鑒
[2]2010-2014各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中國財政教育經費執(zhí)行情況
[3]程瑞媛.我國財政支出現狀分析及其對策研究(J),金融經濟,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