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銳,方玲梅,翟海霞
(巢湖學院 a.旅游管理學院;b.外國語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教育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QFD理論的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定量分析研究
劉 銳a,方玲梅a,翟海霞b
(巢湖學院 a.旅游管理學院;b.外國語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課堂教學質量是決定高校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將質量功能展開(QFD)理論應用于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研究,可以將學生需求轉化為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通過問卷調查和資料搜集,對課堂教學的學生需求和質量要求進行提取與分析,運用因子分析法確定學生需求重要性,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確定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系矩陣,進而確定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在此基礎上構建“學生需求—課堂教學”質量屋,評估課堂教學質量并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實現課堂教學的科學管理。
質量功能展開;課堂教學;教學質量;定量分析
課堂教學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fā)展的生命線,直接影響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1]。我國正處于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顯得尤為迫切[2]。課堂教學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信息的主渠道[3]。課堂教學質量具有多因素、模糊性、遲效性、動態(tài)性的特點,必須從多維度綜合反映評價對象的質量狀況,以實現科學、高效的評價和實時教學質量的監(jiān)控。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是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重要手段[4],通過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客觀、公正的評價,可以促使教學評估標準內化,激發(fā)教師的自尊和自我實現的意愿,促使其追求更高層次教學目標[5]。
關于高校教學質量評價的研究一直受學者的關注。張月琪等人運用CS理論對高校教學質量進行CSI顧客滿意度測評研究[6];汪建東通過對指標的定量化,采取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方法,對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定量綜合評價[7];謝印寶等人針對學生單方向評價高校教師教學質量的局限性,提出一種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動態(tài)雙向模糊評價模型,采用面向對象的數據庫技術和三層結構實現方法進行應用研究[8];王勇等人利用因子分析法和線性回歸對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研究,并提出提升學校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的具體措施[9];李長青運用平衡計分卡理論從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和學習與成長四個方面構建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10]。本研究運用QFD理論構建質量屋將學生需求與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要求導入到可界定和衡量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去,運用因子分析法和灰色關聯法確定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將學生需求轉化為課堂教學質量要求,以期挖掘教師潛能、提升教學質量,同時為教學管理者發(fā)現教學質量的影響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師培訓計劃提供重要參考[10]。
QFD概念是由日本學者Akao Yoji于1966年首次提出,是顧客驅動的產品設計方法,是將顧客需求轉換為產品設計過程的一系列技術特性的系統(tǒng)工程方法[11],目的是為了在產品開發(fā)初期就確定出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要點。該方法迅速在發(fā)達國家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得到廣泛應用,通過該方法,企業(yè)對提升產品質量、縮短新產品研發(fā)周期、增強內部溝通和降低研發(fā)和制造成本等方面起很大的作用[12]。QFD的核心是通過構建質量屋的一種圖形化的分析方法,具體表現為二元矩陣展開圖表,其實質是運用定性定量的方法將顧客需求轉化為一系列工程特性[13]。關于QF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質量屋結構的改進上,主要體現在顧客需求的提取與分析及其權重的確定、顧客需求與工程特性相關系數的改進等方面。對于顧客需求大多通過調研獲得并通過親和圖、樹圖等方法進行分析,顧客需求權重的確定主要有層次分析法、熵值法、TOPSIS法、粗糙集等方法;對于顧客需求與工程特性相關系數的確定主要使用了神經網絡、灰色關聯、模糊矩陣等改進方法[12,14]。
QFD所使用的基本工具是質量屋。應用課堂教學質量屋方法將學生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需求變換為教學質量要求后,需要進一步對教師整體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以確定教師課堂教學能否被學生接受。如圖1所示,課堂教學質量屋把高校學生需求、課堂教學質量要求、教學目標等融為一體,其基本構成為:(1)左墻:學生需求,用學生的語言來描述學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即學生需要什么樣的課堂教學;(2)右墻:同行競爭能力評價矩陣,站在學生的角度,對教師滿足學生需求的評價;(3)天花板:課堂教學質量要求,表示針對學生的需求,高校如何設計課堂教學質量指標;(4)房間:關系矩陣,描述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指標之間的關系程度,反映課堂教學質量指標對學生需求的貢獻和影響程度;(5)地下室: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矩陣,是質量屋的輸出部分,包括課堂教學質量指標的重要度、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指標值和目標值,完成“學生需求”到“教師該怎么去做”的轉換;(6)屋頂:相關矩陣,是識別課堂教學質量指標之間的自相關關系。
1.學生需求的提取與分析
學生需求的提取與分析是課堂教學質量屋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某高校本科生對課堂教學質量的需求數據。首先選擇某高校本科生作為問卷預測試對象,于2014年3月進行了預調查。之后對問卷進行了局部修改,確定正式問卷,問卷采用5點式李克特量表定序測量(1為“最不重要”,5為“最重要”)。正式問卷調查時間選擇在2014年5—6月間,正式發(fā)放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196份,問卷回收率為98%,其中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3.6%。
問卷回收后,對數據進行整理,利用SPSS 21.0進行問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檢驗,結果表明總量表和分量表克朗巴哈α信度系數均在0.7以上,總量表KMO檢驗值為0.832,信度和效度檢驗均合格。
對整理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提取3個公因子,其累積貢獻率為81.92%。依次將3個公因子命名為學生能力培養(yǎng)、教學模式、教師能力并輸出因子載荷矩陣(表1)。
圖1 課堂教學質量屋
2.課堂教學質量分析
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表是對學生需求的有效映射。經過多次征詢專家意見,對某高校原有的課堂教學質量指標體系進行分析整理,得出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表,量表亦采用5點式李克特量表定序測量(表2)。
3.關系矩陣的確定
關系矩陣的作用是將學生和教師聯系起來。本研究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矩陣中專家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均值作為比較數列,同行競爭能力評價矩陣中學生需求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評價的均值作為參考數列,將其看作灰色系統(tǒng),利用灰色關聯分析確定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需求的關聯關系。確定關聯關系的具體步驟包括:收集數據,建立灰色關聯集;初始化原始數據;計算關聯度并進行歸一化處理。[15]
表1 學生需求及重要度分析表
表2 課堂教學質量分析表
選取5名教師作為評價對象,以2014—2015年度第一學期期中教學檢查的數據為依據,根據學生評價和專家評價的均值可得同行競爭能力評價矩陣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矩陣(表3、表4)。
首先以學生需求B11為參考數列,課堂教學質量A、B、C、…、S、T為比較數列,建立灰色系統(tǒng)(表5)。利用灰色關聯度公式計算得學生需求B11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聯度為:{0.061,0.091,0.110,0.162,0.127,0.031,0.051,0.102,0.062,0.042,0.109,0.138,0.050,0.035,0.051,0.105,0.063,0.243,0.056,0.052}。
同理,分別再以學生需求B12至B15、B21至B26、B31至B35為參考數列,各課堂教學質量指標為比較數列,可求出其他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聯度,最終構建關聯矩陣R(圖2)。
表3 同行競爭能力評價矩陣
表4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矩陣
表5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及對學生需求B11的評價
4.學生需求重要度及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確定
學生需求的一級指標重要度是由各維度解釋方差百分比占總解釋方差百分比的比重確定,二級指標重要度由各評價指標載荷度占所屬維度總的載荷度的比重確定,得出最終排序結果及重要度。
根據學生需求重要度和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的關聯矩陣,可計算課堂教學質量原始重要度,公式為:
其中:Vi為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指標重要度;ωi為學生需求指標重要度。
由原始重要度占總原始重要度的比重即可獲得相對重要度,結果見表7。
5.課堂教學質量屋實施建議
構建“學生需求—課堂教學”質量屋,結合專家對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及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可得到各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總體狀況及各維度評價值(表6、表7)。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可作為教學管理人員進行科學管理方案細化時的重要參考,針對教師總評及各維度上的評價值可通過學習培訓等措施進行優(yōu)化。
由表6可知,教師2課堂教學質量最優(yōu);教師4課堂教學質量排名第二,但學生狀況維度得分較低,需要改進;教師5排名第三,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準備維度方面需要提升;教師1和教師3排名為最后兩位,其中,教師1在學生狀況、教學準備、教學方法3個維度上需要大力提升,教師3則除學生狀況維度外,還需要全面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表6 教師各維度及總體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
表7 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質量屋
注:V為課堂教學質量原始重要度,V’為課堂教學質量相對重要度
基于以上分析,對提升高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茖W的教學質量觀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法、教態(tài),更應該考慮學生的需求,將學生需求納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從而實現師生的共生、共創(chuàng)、共享、共贏。
(2)促進教與學的協同發(fā)展。師生在教學過程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立足于以學論教,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挖掘學生的主動性,建立學習共同體和先學后導的教學新模式。
(3)建立以教師為本的激勵機制。高校應創(chuàng)造有利于教師發(fā)展的環(huán)境,不斷建立健全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激勵制度,轉變教師理念,給予教學大力支持,課堂教學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內在潛能,最終成為素質教育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助推器。
本文基于QFD理論及其核心工具質量屋,依據課堂教學質量固有特性和賦予屬性可分為教學內容、教學準備、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風教態(tài)和學生狀況6個維度,構建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定量分析模型,深入考察了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之間的相關關系。模型定量表達了學生需求與課堂教學質量兩者之間的關系,對精確度量各教學質量指標的重要度和促進高校改進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模型的建立完全依賴于評價數據,借助因子分析法,使學生需求重要度的確定更加具有客觀性,克服了已有研究中直接采用專家打分的主觀性;而灰色關聯分析法的采用,則使得課堂教學質量重要度的確定客觀、真實,可操作性強。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例表明,此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是可行和有效的。
[1] 魏晨明.高校課堂教學質量改革芻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2,(14):108-110.
[2] 周旭清,鄧春生.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監(jiān)控與評價的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7,(3):77-78.
[3] 張月琴.論提高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策略[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93-94.
[4] 鄧萬友.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5):57-60.
[5] 駱蘭,薛艷,唐國強.論高校課堂教學質量評估指標體系的構建[J].高教探索,2006,(6):55-56.
[6] 張月琪,胡天彤,趙亮,等.高校教學質量顧客滿意度測評研究[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9(3):62-65.
[7] 汪建東.高校課堂教學質量的定量綜合評判方法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34(4):113-115.
[8] 謝印寶,王舉輝.高校課堂教學質量動態(tài)雙向評價模型研究[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40(4):60-64.
[9] 王勇,曾慶慧.高校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影響因素實證研究——基于X大學理工科學生的調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 (10):46-48.
[10] 李長青.構建平衡計分卡理論的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J].高教探索,2014,(6):137-141.
[11]ReVelleJB.OverallreviewofQFD[C].ThefirstQFDSeminarofChina,Beijing,April,2009.
[12] 王曉暾,熊偉.基于改進灰色預測模型的動態(tài)顧客需求分析[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0,30(8):1380-1388.
[13] 張居鳳,汪玉.基于QFD/SPA的武器裝備需求分析方法[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12,32(9):2016-2021.
[14] 李延來,唐加福.質量屋中顧客需求改進重要度的確定方法[J].機械工程學報,2007,43(11):100-118.
[15] 李朝玲,高齊圣.在QFD中應用灰色關聯度確定關聯關系的研究[J].機械設計與研究,2008,24(4):10-12,22.
【責任編輯 曹 靜】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QFD
LIU Ruia, FANG Ling-meia, ZHAI Hai-xiab
(a. School of Tourism Management; b.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ohu University, Chaohu 238000, China)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main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pplies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to the study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ransforms the students’ need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ata collection, the author extracts and analyzes the students’ need and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classroom teach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is adopted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need and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analysis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matrix between the students’ need and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and further to determine the importance of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above methods,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house of quality of “students’ need-classroom teaching”, assessing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and analyzing its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quantitative analysis
G642
A
1009-5128(2017)06-0037-06
2017-02-10
安徽省教學研究重點項目:基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酒店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2015jyxm326);巢湖學院應用型課程開發(fā)與建設項目:禮賓禮儀(ch16yykc01)
劉銳(1979—),男,安徽巢湖人,巢湖學院旅游管理學院講師,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旅游產業(yè)管理、旅游經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