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珍,劉 慧,張 展,朱洪煊,方 玲,岳瑾琢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超聲科(西安 710002)
?
超聲心動圖對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
王愛珍,劉 慧,張 展,朱洪煊,方 玲,岳瑾琢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超聲科(西安 710002)
目的:探討超聲心動圖對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診斷價值,提高臨床對非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診斷。方法: 對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兒進行超聲心動圖檢測,并分析冠狀動脈損害情況。結(jié)果: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兒中,冠狀動脈內(nèi)徑正常42例,占35%,管壁光滑;冠狀動脈受累78例,占65%。其中29例冠狀動脈未見明顯擴張,占24%,內(nèi)膜輕度增厚,回聲模糊,不均勻;38例冠狀動脈擴張,占31%;11例冠狀動脈瘤,占9%。結(jié)論:超聲心動圖能為臨床早期診斷非典型川崎病提供依據(jù),使患兒得到及時治療,早期治療可減輕冠狀動脈進一步損害。超聲心動圖能動態(tài)觀察冠狀動脈病變,對疾病的長期隨訪及預后判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稱皮膚-黏膜-淋巴結(jié)綜合征,是主要發(fā)生于嬰幼兒,以全身中小動脈炎為主要病理改變的急性發(fā)熱性出疹性小兒疾病。非典型川崎病是指未達到典型川崎病診斷標準,這部分病例癥狀輕,體征少,近年來發(fā)病率逐漸上升,約占到川崎病的20%~30%,易誤診[1]。本研究對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兒超聲心動圖進行分析,以探討超聲心動圖對非典型川崎病早期診斷價值及臨床意義。
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近年收治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兒120例,其中男84例,女36例,男、女之比約2.3∶1,年齡3月至10歲,平均6.5歲。所有患兒均具備日本MCLS研究委員會1984年修訂的川崎病診斷標準6項中只具備其中的4項或3項主要表現(xiàn)。
2 檢查方法 使用Philips 7500型及Philips-IE33彩色多普勒診斷儀,患兒平臥位或左側(cè)臥位進行檢查。對哭鬧不配合,檢查前給予10%水合氯醛保留灌腸,每次0.5~0.6ml/kg,睡眠后檢查。常規(guī)各切面觀察心內(nèi)結(jié)構(gòu)及各瓣膜活動情況、血流、心包腔有無積液、冠狀動脈。根據(jù)冠狀動脈走行,采用胸骨左緣主動脈短軸切面、左室長軸切面、右室流出道長軸切面、心尖四腔心切面,劍下四腔切面,側(cè)動探頭顯示左、右冠狀動脈各段(左冠狀動脈主干,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狀動脈各段),觀察冠狀動脈走形、內(nèi)徑,管壁回聲強度,管腔內(nèi)部回聲情況,并計算冠狀動脈與主動脈根部(AO)內(nèi)徑比值CA/AO?;純杭毙云诿恐軓筒?次,重癥者動脈瘤3~5d復查1次,血栓溶栓每天復查1次,至病情穩(wěn)定,恢復期每兩周1次,以后每月1次,每半年1次,3年后每年1次隨訪。
3 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超聲診斷標準
3.1 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分級。Kato參照冠脈造影及二維超聲圖像將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分為4級[2]:①正常:冠狀動脈管壁光滑,不存在任何部位擴張,冠狀動脈內(nèi)徑與主動脈根部內(nèi)徑比值<0.16;體表面積<0.5m2,冠狀動脈內(nèi)徑<2.5mm;體表面積0.5~1.0m2,冠狀動脈內(nèi)徑<3.0mm;②冠狀動脈擴張:冠狀動脈輕度損害,內(nèi)徑增寬,但<4mm,CA/AO>0.16,但<0.30;③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相應部位出現(xiàn)球狀、囊狀、梭形或呈串珠樣改變,冠狀動脈內(nèi)徑4.0~8.0mm,CA/AO≥0.30;④巨大冠狀動脈瘤:冠狀動脈瘤徑≥8.0mm,病變多為廣泛性,屬于冠狀動脈重度損害,CA/AO≥0.60。
3.2 對于非擴張性冠狀動脈病變的判斷:正常冠狀動脈內(nèi)膜面光滑清晰,在超聲圖像上顯示為兩條平行的線狀回聲,而超聲表現(xiàn)為冠狀動脈內(nèi)膜增厚,回聲增強,壁回聲不均,亦是冠狀動脈損害[3]。
本組120例非典型川崎病患兒中,42例(35%)冠狀動脈內(nèi)徑正常,管壁光滑,CA/AO<0.16;78例(65%)超聲顯示不同程度的冠狀動脈病變,其中29例(24%)冠狀動脈內(nèi)膜增厚,不均勻,模糊,回聲增強,冠狀動脈無擴張;38例(31%)冠狀動脈擴張,單純左冠狀動脈擴張24例(主干擴張10例,主干及分支擴張14例),右冠狀動脈擴張 5例,左右冠狀動脈均擴張9例;11例(9%)冠狀動脈瘤,左冠狀動脈瘤6例,右冠狀動脈瘤2例 (其中1例右冠狀動脈遠段動脈瘤),左、右冠狀動脈均為動脈瘤3例;2例患兒管腔內(nèi)可見血栓,10例患兒有心包積液。經(jīng)本研究觀察,擴張的冠狀動脈經(jīng)臨床治療第3周后,管徑開始恢復、回縮,仍有2例冠狀動脈瘤無變化,仍定期隨訪。
川崎病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認為為感染或其他因素觸發(fā)的異常免疫反應。臨床表現(xiàn)復雜,病變主要累及全身中、小動脈,特別是冠狀動脈的損害,很難與其他疾病鑒別,尤其是非典型川崎病。非典型川崎病疾病的發(fā)展過程符合川崎病的特點,近年來發(fā)病逐漸上升,冠狀動脈的損害程度與典型病例是相似的,冠狀動脈瘤的發(fā)生率是相近的。非典型川崎病患兒,僅具有川崎病診斷標準中的2~3條主要癥狀,診斷缺乏特異性方法,故早期診斷較困難。本研究觀察的病例,患兒冠狀動脈的損害多見于病程的早期。從冠狀動脈損害的病理過程分析:病理改變是異常免疫反應性血管炎,分為4期,急性期(1~2周);亞急性期(2~4周);恢復早期(4~7周);恢復晚期(7周以后)[4],呈動態(tài)變化過程。本研究經(jīng)超聲心動圖檢查顯示:早期冠狀動脈內(nèi)徑正常,變化不大,而管壁厚度及回聲變化較大,顯示冠狀動脈管壁增厚、回聲增強及模糊,內(nèi)膜不均勻呈波浪狀、蟲蝕樣改變,此為血管壁水腫所致的病理改變,冠狀動脈損害較輕有關(guān)。如果血管炎嚴重,引起血管壁內(nèi)膜彈性板破壞,斷裂,脆性增加,不能承受動脈壓力則形成動脈瘤。疾病早期特征性的表現(xiàn)多數(shù)不可能同時出現(xiàn),尤其是小嬰兒,以致疾病不能早期診斷,早治療。非典型川崎病治療同典型病例,即高熱的早期,靜脈輸入丙種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可降低冠狀動脈瘤發(fā)生。本組患兒中冠狀動脈瘤發(fā)生比例較高,約占9%,這些患兒就診時間較晚,缺乏特異指標,確診時間延遲,以致誤診,導致患兒未經(jīng)正規(guī)治療,未早期使用丙種球蛋白,致使血管炎性反應持續(xù)存在,逐漸加重,導致冠狀動脈瘤發(fā)生率較高,病變程度嚴重。川崎病患兒中,冠狀動脈損害較輕的病例,病變恢復多在1個月左右,擴張的冠狀動脈內(nèi)徑回縮,病變逐漸恢復正常。通過對患兒的定期隨訪,可以動態(tài)觀察冠狀動脈損害治療前后的病情演變過程。川崎病患兒的冠狀動脈受損情況,超聲檢查不僅局限于檢測出冠狀動脈有無擴張,重要的是在冠狀動脈受損的急性期,觀察冠狀動脈內(nèi)腔面是否光整清晰,平行的線狀回聲是否均勻,早期檢出有無異常,使臨床做出早期診斷,對治療方案的調(diào)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另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病變嚴重者,部分冠狀動脈瘤患者,不僅存在病理組織學改變,還存在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異常,故恢復時間長,因此成為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非典型川崎病臨床容易誤診及漏診,尤其對冠狀動脈遠段病變的觀察,故冠狀動脈病變就成為診斷非典型川崎病的重要依據(jù)。超聲心動圖檢查采用較高分辨率探頭,檢測更準確、精確,再加上超聲心動圖檢查具有快速、安全、經(jīng)濟、重復性好等優(yōu)點,已成為臨床診斷及監(jiān)測川崎病心血管損害的重要方法。
[1] 蔡江濤,韋曙東,白 梅,等.超聲心動圖在非典型川崎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3,15(7):509.
[2] 黃福光,黃品同.胎兒與小兒超聲診斷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386-387.
[3] 王玉君.白虎湯治療川崎病32例[J].陜西中醫(yī),2011,32(11):1458-1459.
[4] 周永昌,郭萬學.兒科超聲[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244-245.
(收稿:2015-12-20)
黏膜皮膚淋巴結(jié)綜合征/診斷 冠狀動脈疾病/超聲檢查 超聲心動描記術(shù),多普勒,彩色
R725.5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7.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