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魯民
《戰(zhàn)國策·齊策四》繪聲繪色地描繪了隱士顏斶與齊宣王的一次會話。兩人一見面,便發(fā)生沖突。齊宣王說:“你過來!”顏斶回答:“你過來!”齊宣王立時不悅。侍從們立刻訓斥顏斶,不應(yīng)蔑視齊宣王。顏斶卻不慌不忙解釋道:“我走過去是‘趨勢’,齊宣王走過來則是‘趨士’?!厔荨鞘篱g惡習,‘趨士’乃天下美談,兩相比較,不如使王為‘趨士’?!币幌捳f得齊宣王茅塞頓開,恭恭敬敬地走下王座趨近顏斶,表示要做顏斶的學生,向他學習治國理政的本事。
“趨勢”幾乎是人的本能,縱觀古今中外,有錢有勢人的身邊總是會圍著一群吹吹拍拍的奴才。不論是《金瓶梅》里西門慶身邊那幾個吃喝嫖賭的狐群狗黨,還是《紅樓夢》里賈府中那一幫附庸風雅騙吃騙喝的清客,抑或春秋戰(zhàn)國時四君子豢養(yǎng)的成千門客,大都是些無操守、少氣節(jié)之輩。其典型特點就是:有利則聚,無利則散,勢興而來,勢衰而去。即便是自命清高的文人騷客,或為生計,或為前程,也不乏趨炎附勢之舉。杜甫在長安時,就曾“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趨勢,無論從哪個角度解讀,都是意境低下為人不齒之舉。而趨士,只要是真心實意,誠心誠意,都會成為美談。西周時期,周公禮賢下士,殷切求才。在洗頭或吃飯時,聽說有賢士來見,便把濕漉漉的頭發(fā)扎起來,將吃進嘴里的飯吐出來,趕忙去接待,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被傳為千古佳話。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顧茅廬請孔明,都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内吺抗适隆?/p>
今日而論,仍需創(chuàng)造一個趨士的環(huán)境。趨士當然不是簡單地像齊宣王那樣主動多走幾步,而是要盡量做到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人盡其才,這是興事業(yè)、創(chuàng)盛世的基本前提。趨士,首先要尊重人才,禮賢下士;要給人才適當?shù)拇?;最重要的是給人才提供一個能發(fā)揮才能的平臺。當然,時不時到人才家里看看,常和人才在一起坐坐,也是趨士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此舉付出不多,收獲不小,還會榮膺愛才美譽,何樂而不為呢?
“趨勢”者少了,“趨士”者多了,方為盛世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