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世紀以來元雜劇賓白研究綜述

2017-03-31 11:46朱珊珊
青年文學家 2017年6期
關(guān)鍵詞:元雜劇綜述

朱珊珊

摘 要:賓白是元雜劇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在以往的元雜劇研究中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本文將對新世紀以來元雜劇賓白的研究成果進行考察,梳理出新世紀以來元雜劇賓白的研究脈絡(luò),以期有益于今后該領(lǐng)域的研究。

關(guān)鍵詞:元雜??;賓白;綜述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6--03

20世紀,學者主要對元雜劇賓白的幾個熱點問題(如賓白的作者、功能、評價等)進行了研究。他們的研究提高了元雜劇賓白的地位,而且解決了一些問題。新世紀的賓白研究不再在這幾個方面再激烈爭論,而是開辟了新的研究領(lǐng)域:賓白語言學研究和前人賓白理論研究。另外,在原有的研究領(lǐng)域中,學者們采用新角度新方法進行了更為新穎和深入的探索。

一、以元劇賓白為語料進行語言學研究

這是本時期元劇賓白研究的最大熱點。早在20世紀初期,王國維就嘗試用語言學的方法研究賓白問題。1984年,梅祖麟的《從語言史看幾本元雜劇賓白的寫作時期》一文,真正開啟了以語言學的方法進行賓白研究的先河。

1994年,李崇興在《中國語文》發(fā)表《<元曲選>賓白介詞中的“和”“與”“替”》,對賓白中出現(xiàn)的三個介詞進行研究。作者一方面分析賓白中各介詞的不同用法,一方面將之與現(xiàn)代漢語中該介詞的用法進行比較,以得出這個介詞在當時的發(fā)展程度,這個工作對于理清這三個介詞的發(fā)展史十分有益。相應(yīng)的,作者也通過這些語言現(xiàn)象基本判定了《元曲選》賓白的時代是明中期以后。次年,夏先培在《銅官話介詞“替”與<元曲選>賓白中幾個介詞的比較》中對李崇興的觀點進行了補證和質(zhì)疑。稍后,席嘉發(fā)表《<元曲選>賓白中的語氣詞“麼”》一文,研究賓白中的單個語氣詞。作者認為,賓白中的“麼”有傳信和傳疑兩種用法,然后分析了這兩種用法的來源、用法和語氣特點。最后得出結(jié)論,傳信的“麼”和傳疑的“麼”本來同源,后來把傳信的“麼”寫作“嘛”,由此可以斷定“嘛”的源頭起碼可以追溯到元代。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梅祖麟之后的學者雖然延續(xù)了他所開辟的對賓白進行語言學研究的思路,但方向卻開始轉(zhuǎn)移。梅祖麟先生更多是把語言學作為一種研究方法,而后來的學者則更越來越傾向于以元劇賓白為語料進行純粹的語法研究,解決賓白的斷代等問題倒成了語法研究的副產(chǎn)品。到了新世紀,這一傾向更加明顯。

在新世紀的賓白語言學研究領(lǐng)域,最早也是成就最大的學者是唐韻。自2001年以來,唐韻發(fā)表了多篇相關(guān)論文,并集結(jié)成專著《<元曲選>語法問題研究》一書,對賓白中的動詞重疊式、反復問句、“些”等詞的形式特點、語法功能等進行了探討。另外,常萍和王進也是這個領(lǐng)域比較活躍的學者。

按照研究對象的不同,我們可以將本時期的賓白語言學研究分為以下幾類:

(一)句子研究

研究最多的是疑問句。新世紀以來,學者對賓白中疑問句的研究相當全面,幾乎涉及到疑問句的各個方面。2001年,唐韻發(fā)表《<元曲選>賓白中的正反問句》一文,對反復問句進行研究。她把賓白中的反復問句分為 “VPNeg”式、“VP不VP” 式、“有(O)也/也是無”式、“可VP(么)”式四種,分別進行描寫分析。本文表現(xiàn)了反復問句在當時的發(fā)展狀況,為闡述漢語反復問句的歷史發(fā)展提供了材料。2007年,李崇興也撰文分析了《元曲選》賓白中的反復問句[1]。李文與唐文有兩點不同。首先,對賓白中反復問句的分類方面,李文比唐文少了“有(O)也/也是無”式一類。其次,在研究目的方面,唐文就事論事的研究語法現(xiàn)象,李文則側(cè)重于從文本中所顯現(xiàn)的特定時期語言現(xiàn)象來為文本斷代。此外,是非問句、選擇問句以及整個疑問句都有學者關(guān)注。

在感嘆句方面,王進寫了兩篇文章。《<元曲選>賓白的“則被……也”句》分析了《元曲選》賓白中出現(xiàn)的一種被動式感嘆句的句法結(jié)構(gòu)、語義、語用。《<元曲選>賓白感嘆句的語用差異》則結(jié)合《元曲選》賓白中的實際用例,探討了感嘆句的感嘆強度差異以及表達情感差異,從修辭學角度介入賓白研究。

另外,周有斌的《關(guān)于元雜劇的一個語言現(xiàn)象考察:唱詞賓白中的“把”字句》對 “把”字句的某些特定構(gòu)成成分的相關(guān)情況做了考察,并以現(xiàn)代漢語“把”字句為基準,比較了元劇與同時代話本小說中“把”字句的異同。由于本文的語料包含了曲詞與賓白,作者的分析也從語法上證實了兩者不同的語言特色。

(二)虛詞研究

在語氣詞方面,常萍的《<元曲選>賓白的疑問語氣詞》選取疑問語氣詞作為考察對象,探討元明時期表疑問的語氣詞的發(fā)展狀況,描述了近代漢語疑問語氣詞的過渡性特征,為漢語史語氣詞的研究提供了參考數(shù)據(jù)。杜道流師的《<竇娥冤>賓白語言的特點》[2]一文對《竇娥冤》這一個案進行文學和語言兩方面的研究。作者在第三部分“傳情細膩的語氣詞”關(guān)注到賓白中的語氣詞,描述了其在感嘆句和祈使句中的文學功能。本文的特點在于,作者無意于純粹的語法分析,而是側(cè)重探討賓白中的各類語氣詞表達出某種相同類型的感情在不同場合中程度不同的變化。

王進的《<元曲選>賓白的感嘆詞——兼于元代文獻感嘆詞比較》一文描述了賓白中感嘆詞的使用情況。本文逐個列出賓白中16個感嘆詞各自的用例,并找出其他元代文獻中該感嘆詞的用例,基本屬于語料的羅列,缺乏分析。

胡振遠的《<元曲選·合同文字>賓白助詞“的”個案研究》對元劇《合同文字》中助詞“的”的全部使用情況作了細致的分析,認為其中的“的”字主要有四種用法:一是用作結(jié)構(gòu)助詞,這是最基本的用法;二是構(gòu)成“的”字結(jié)構(gòu)作句子成分;三是作動態(tài)助詞;四是作音節(jié)助詞構(gòu)成“兀的”用作語氣詞或代詞,起加強語氣的作用。通過個案研究反映了助詞“的”在元明時期的發(fā)展狀況,為近代漢語助詞研究提供了借鑒。

(三)實詞研究

在這一方面,唐韻的《<元曲選>賓白中的“些”“些兒”“一些(兒)”》(上、下)全面描寫了賓白中“些”“些兒”“一些(兒)”的語法功能和語法意義,比較了三者的異同,為近代漢語語法研究提供了“些”族詞的專書研究成果。

常萍的《<元曲選>賓白疑問代詞考察——兼與<水滸全傳>比較》通過對《元曲選》賓白中疑問代詞系統(tǒng)的定量分析,及與《水滸全傳》的比較,展示了元明時期口語的過渡性特征、值得提到的是,作者認為《元曲選》賓白真實反映了近代漢語過渡時期的口語,由此肯定了元劇賓白與曲文有同等重要的研究價值。

此外,唐韻在2001年發(fā)表《<元曲選>賓白動詞重疊式中賓語的位置及“兒”尾的問題——兼與<老乞大><樸通事><水滸全傳>等比較》一文。本文以動詞重疊式這種語法形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帶賓語情況和加“兒”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和比較,發(fā)現(xiàn)賓白里動詞重疊式中置賓語的比例較高,加“兒”尾的格式和用例尚少。由這兩個語言現(xiàn)象,作者判定《元曲選》賓白語言的時代晚于《老乞大》《樸通事》,而介于《水滸全傳》《西游記》之間,大概是明中葉。

本時期的元劇賓白語言學研究大多側(cè)重純粹的語法分析。但在客觀上,這些研究一方面為賓白的斷代提供語言學上的證據(jù),佐證其被明人改訂的事實;另一方面,元劇賓白作為近代漢語研究的常用語料變得日益受到重視了。

二、前人賓白理論研究[3]

本時期,對前人賓白理論的研究也形成了一個小高潮,出現(xiàn)了多篇專論此問題的論文,研究對象多是李漁,另外還有孟稱舜和梁廷枏??偟膩碚f,這些論文大都就事論事,對前人賓白理論的內(nèi)容、影響等進行表面化的描述,缺乏深刻的見解,且多篇一律,新意乏出。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孫福軒的《敘事為本:李漁“賓白”新論》一文。相比于大部分論者僅僅對李漁賓白的內(nèi)容和特點進行描述,這篇文章不僅從曲論史的角度闡明李漁扭轉(zhuǎn)重曲輕白劇論傳統(tǒng)的意義和影響,而且對其重視賓白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認為根源在于他“結(jié)構(gòu)第一”的劇論觀。這些對前人賓白理論的研究雖然總體質(zhì)量不高,但也有其積極意義。它們在一定程度上勾勒出了賓白研究史,也證明了賓白研究正越來越具有獨立性。

三、跨文體視角中的賓白藝術(shù)特色研究

2002年,孫吉民、楊秋紅發(fā)表《試論元雜劇賓白的敘事體特征》一文對賓白表現(xiàn)出的敘事體特色進行了分析。他們認為元劇賓白以敘述故事為重點,用線性結(jié)構(gòu)串聯(lián)全劇,同時又有強烈的敘述欲望——藝人時而是敘述者,時而是故事中的人物,且一人可演多人,自由地出入故事——致使賓白溢出角色溢出劇情。這些特點體現(xiàn)出元劇賓白對變文俗講、諸宮調(diào)、說話等敘事文學的傳承,是敘事文學殘留在元劇中的烙印。同時,作者還提到,賓白的敘事體特征一定程度上排擠了戲劇性,阻礙了中國傳統(tǒng)戲曲的戲劇化。

徐大軍在《元雜劇與小說關(guān)系研究》一書第五章第四節(jié)《元雜劇賓白中的說書體》也探討了賓白的說書體特征。他認為,元劇賓白具有明顯的說書體因素,如劇中人面向觀眾的靜止性敘述話語、說話人套語的運用、第三人稱視角的敘述評論、詞話體詩贊等,是元雜劇在接受話本小說影響的過程中遺留下的非戲劇因素。

這兩篇文章都從跨文體的視角分析作為戲劇語言的賓白中留存的非戲劇因素。與前文提到董上德在《論元雜劇的文體特點》中提出的“賓白所起的作用越大,則元雜劇的戲劇化程度就越高”的論斷迥然不同,體現(xiàn)了本時期學者的新觀點。

另外,郭偉廷的專著《元雜劇的插科打諢藝術(shù)》在第三章第一節(jié)《利用賓白插科打諢》對不同種類賓白中的科諢因素進行了分類描述。

四、跨學科背景下的賓白研究

本時期出現(xiàn)了幾篇元劇賓白與其他學科交叉研究的文章,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很有價值。

康保成在《中國古代戲劇形態(tài)與佛教》一書第二節(jié)《金元雜劇的賓白與表白》中將元劇賓白的本義、起源、表演體制等問題與佛教儀式聯(lián)系起來考察,提出了十分新穎的觀點。首先,作者對佛教講經(jīng)儀式進行了考察,賓白很可能來源于佛教論議中的“賓主往復”。由于論議的“賓主往復”采用的是唱與說之間的念誦,作者又推測賓白的表演方式可能并不是之前認為的“說”,而是使用唱與說之間的念誦。其次,作者提出“表白”的概念并分析了其與佛教的關(guān)系?!氨戆住笔亲髡邚馁e白中提出來的一種形式,即吟誦詩歌的賓白。[4]作者檢視佛教文獻中的“表白”,認為元劇中的表白繼承了佛教術(shù)語“表白”的名稱及其“念誦吟誦”的意義。最后,作者分析了賓白、表白的念誦方式與佛教誦經(jīng)之間的關(guān)系。雖然作者的很多觀點只是推測性的,但這樣跨學科的研究嘗試給人不少啟發(fā)。

張連舉的《論元雜劇賓白中所表現(xiàn)的民俗事象》一文則體現(xiàn)了文學與民俗學的互動。作者認為賓白是研究元代民俗的很好資料,同時民俗事象對元雜劇也起到深化主題、推進情節(jié)等作用。不過,本文流于資料的羅列,缺乏的分析和論證。

回溯新世紀以來的元劇賓白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往的元雜劇賓白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與元雜劇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還顯得冷清。這是一個值得耕耘的領(lǐng)域,相信今后的元雜劇賓白研究應(yīng)當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注釋:

[1]李崇興:從反復問句的使用情況看《元曲選》賓白的明代語言成分,語言研究,2007年第4期。

[2]杜道流、時賓主編《白兆麟教授七秩壽慶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2008年,第36-44頁。

[3]這里的賓白理論實際上是混雜著元劇賓白和傳奇賓白的,很難分開。

[4]作者認為“賓白”并不是一種形式,而是包括兩種表演體式。他把吟誦詩歌的叫表白,非吟誦詩歌的叫賓白。

參考文獻:

[1]修海林、孫克強、趙為民主編. 宋元音樂文學研究[M].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2]郭偉廷. 元雜劇的插科打諢藝術(shù)[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3]康保成. 中國古代戲劇形態(tài)與佛教[M]. 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4.

[4]徐大軍. 元雜劇與小說關(guān)系研究[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5]杜道流、時兵主編. 白兆麟教授七秩壽慶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

[6]李崇興、祖生利、丁勇. 元代漢語語法研究[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歡
元雜劇綜述
論元雜劇的文學——以《單刀會》為例
磁州窯瓷枕上的元雜劇投影
《趙氏孤兒》的改編與創(chuàng)新——從元雜劇到電影
SEBS改性瀝青綜述
NBA新賽季綜述
元雜劇勃興之演劇根源探論
英語世界元雜劇家地位的定量分析
近代顯示技術(shù)綜述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跨文化交流對元雜劇的影響
镇康县| 沅江市| 泰来县| 海原县| 鹤庆县| 佛教| 孟村| 湘潭县| 铅山县| 化德县| 宜城市| 阳原县| 盐亭县| 灵石县| 定边县| 资源县| 景宁| 大连市| 修武县| 徐闻县| 织金县| 高邑县| 沁源县| 讷河市| 巨鹿县| 九龙城区| 民和| 岫岩| 云南省| 清远市| 方城县| 汾阳市| 肥乡县| 冕宁县| 晴隆县| 徐州市| 乳源| 鄂托克旗| 余江县| 伊宁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