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李青松中醫(yī)診所,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火針毫針并用配合推拿治療肩周炎
李青松
(李青松中醫(yī)診所,內蒙古 赤峰 024000)
筆者自2009年1月—2015年12月采用火針、毫針、推拿為主治療肩周炎130例,取得了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30例患者均系李青松中醫(yī)診所門診患者。其中男55例,女75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6歲,平均50.5歲;病史最短1個月,最長近2年。
診斷標準:①40~5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有風寒濕邪侵襲史或外傷史,或年輕者有過度勞累史;②肩部疼痛及活動痛,夜間加重,可放射到手,但無感覺異常;③肩關節(jié)各方向活動均受限,尤以上舉、外展、內外旋為著;④肩周壓痛,特別是在肱二頭肌長短頭處;⑤肩周肌肉痙攣或肌萎縮;⑥X線及化驗檢查一般無異常發(fā)現,主要是排除骨性疾患。
1.針刺療法。取穴:輕癥只取患側條口透承山穴,重癥取穴除條口透承山外,還加取患側肩髃、肩髎、臑俞、云門、手三里、合谷、外關、阿是穴(痛點及肌肉僵硬處),病久加刺雙足三里穴。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側臥位,局部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取直徑0.35 mm,長25~100 mm的一次性針灸針(新杏林牌,北京天宇恒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刺入穴位。先取患側條口穴,用0.35 mm×100 mm的針從條口穴刺向承山穴,行平補平瀉手法1 min,邊捻針邊囑患者向各方向活動患肩,頻率不要快,幅度盡可能大?;顒?0 min后,選其他穴位進行針刺,施捻轉瀉法,以得氣為度,對年老體弱者刺激量要輕。肩部穴位針刺后接華佗牌SDZ-Ⅱ型電子針療儀,用疏密波治療30 min,針刺的同時采用特定電磁波譜(TDP)照射患肩,溫度以熱而不燙為度,每日1次,每次30 min,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如因被動運動而致癥情加重者,加用繆刺法。
3.火針治療。對病久肩部肌肉痙攣或者萎縮者尤其是肱二頭肌長短頭處有明顯硬結形成者,在推拿后行火針點刺,主要針對阿是穴及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上的反應點。操作方法:將針刺部位常規(guī)消毒,取直徑0.8 mm、長50 mm的鎢錳合金火針,置酒精燈上,將針身的前中段燒至通紅,否則效差,且患者痛苦也大。對準穴位,速刺疾出,深達肌腱與骨的結合部,出針后用消毒干棉球重按針眼片刻,在每平方厘米的病灶上,散刺2~6針,每周治療2次,或依病情施針,術后囑患者保持清潔,避免針孔感染[2]。
4.火罐療法。選用大小適當的火罐,在肩關節(jié)前后找到壓痛點或陽性反應點及大椎、肩井、風門穴上拔罐,在拔罐部位皮膚顯現紫色或拔至15 min左右起罐,隔日1次。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運動功能完全恢復正常,計125例,約占96.15%。顯效: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運動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偶逢陰雨天肩部稍有酸脹不適感,計5例,約占3.85%。無效:治療前后疼痛和運動功能無明顯變化,計0例??傆行蕿?00%。
患者,女,52歲,2012年5月就診。主訴:左肩關節(jié)疼痛半年余,每遇陰雨天或夜間疼痛加重。近日因勞動扭傷肩部,致疼痛加重,患者夜不能寐,自服止痛藥不能緩解,遂來就診。體檢示肩關節(jié)活動明顯受限,尤以上舉、外展、后伸為著,肩周壓痛明顯,肱二頭肌長頭處觸及一明顯軟組織結節(jié),約2 cm×1.5 cm,X線片正常,納可,二便調,舌苔白膩,脈弦細。辨證為寒濕痹阻。采用上法治療20次后,功能完全恢復。囑其注意保暖,加強肩部功能鍛煉,隨訪2年未見復發(fā)。
體會
肩周炎又稱“五十肩”“肩凝癥”“漏肩風”“老年肩”,為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尤以50歲左右年齡組的發(fā)病率為最高,是一種由慢性損傷或退行性非細菌性炎癥引起的肩部疾患。中醫(yī)學認為,年至五十,體內臟器開始虛衰。臟腑陰陽的虛衰影響著機體各部之濡養(yǎng),進而產生組織的老化,在此基礎上,肩關節(jié)受到外傷,可損傷其脈絡,感受風寒易致邪氣壅塞,加之勞累則易傷及筋脈。外傷后的長期固定使氣血凝滯,所有這些都可造成肩部的經脈不暢,筋腱粘連,進而產生肩部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
筆者在臨床上先選位于多氣多血的陽明經上的條口穴進行針刺。針刺條口穴能鼓舞脾胃中焦之氣,令其透達四肢,濡筋骨,利關節(jié),通經脈,祛除風寒濕邪,促使凝泣之經脈暢通。條口透承山為治療肩周炎的有效穴,大量的針灸文獻證明該穴有確切療效,這一點筆者在臨床上深有體會。許多早期的患者,只針刺條口穴配合按摩就有很好的療效。對于病史較長的患者,單純針刺條口穴已顯力量不足,這時加取肩部的肩髎、肩髃、臑俞、云門等穴位疏通局部氣血。遠端的手三里、合谷、外關為治療上肢痹痛的經驗效穴,且合谷為鎮(zhèn)痛名穴。病久患部氣血已相對不足,這時加中脘,取足三里穴補益氣血。對于肩部粘連較重者,筆者常選阿是穴進行火針點刺。阿是穴一般位于結節(jié)間溝、肩胛骨喙突附近,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硬結形成,如只用普通毫針,對這些硬結顯得有些“病重而藥輕”,但火針則有很好的散結止痛作用。臨床研究表明,火針的溫度可高達600~800℃,下針后針身所經過的組織已完全炭化。人體為了修復這些微創(chuàng)傷,必然調動周圍的氣血向患處集中,修復受傷的組織,無形中改善了患處的氣血循環(huán),加速了一些致痛物質、炎性物質的清除,從而促進疾病的康復。
針刺后再配合推拿治療。推拿手法有很好的舒筋活絡、解痙止痛、活血祛瘀的作用。最后又針對性地使用各種引肩法使粘連得到進一步的松解,從而提高了療效。40歲以后,肱二頭肌腱多有退變,要避免肩關節(jié)做突然的強力外展、后伸等動作,避免過度勞累,防止造成該肌腱的急慢性損傷。一旦損傷之后,應及時治療,以免變成慢性損傷,繼發(fā)肩周炎。
推拿術后再配合火罐治療?;鸸拗饕抢秘搲盒纬傻臋C械性刺激及溫熱刺激作用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新陳代謝和組織營養(yǎng)狀態(tài),使血管和細胞的通透性增強,加強網狀內皮系統(tǒng)的吞噬功能,從而有利于炎癥的消散[3]。治療后一定要讓患者加強功能鍛煉,在本病治療中,醫(yī)生和患者都應該認識到功能鍛煉所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要告誡患者積極進行功能鍛煉。
[1]韋貴康,張志剛.中國手法診治大全[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1:503.
[2]賀普仁.針灸三通法操作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97.
[3]施杞,王和鳴.骨傷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56.
2016-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