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悅
摘 要:現(xiàn)代英語教學中,應改進單純的語言教學模式,要在加強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學習的基礎上,加大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熏陶,增強學生的跨文化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跨文化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真正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工具化和社會化功能。
關鍵詞:初中英語;跨文化;學習意識;學習能力
英語語言學習的意義即通過對英語語言的掌握達到涉外交際的目的,語言學習是手段,通過語言最終達到無障礙的自由交流和溝通,才是我們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因此,在英語學習中,除了要掌握最基本的詞匯、句法等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外,還要加強語言文化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學習能力和交際能力,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
一、培養(yǎng)跨文化學習意識的重要性
語言與文化有著天然的聯(lián)系,語言是工具,是一個國家或地區(qū)文化的集中表現(xiàn)和載體。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語言特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國和該地區(qū)的歷史傳統(tǒng)和民族性格,我們學習英語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強對英語國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進一步了解,實現(xiàn)跨國交際。正是由于各國文化和歷史傳統(tǒng)的不同,人們在思想意識和表達方式上也不盡相同,表現(xiàn)在語言上就會產生很多差異,如果不了解這些差異,就會使交際失敗,達不到交際的目的。因此,在對外國語言進行學習的同時,一定不能離開對語言背景文化的學習,要在學習語言結構規(guī)則的同時,加強使用規(guī)則的學習。在與外國人的交流中,對方可以諒解偶然或少量的語言結構規(guī)則錯誤,因為他們關注的是你要表達的意思和要傳遞的情感,但是假如語言使用規(guī)則被違反了或使用不得體,小則感覺上不舒適影響溝通,大則傷感情,甚至破壞雙方的關系??梢?,在英語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多會重要,這也是新課程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的新要求。
二、初中英語文化教學困境
1.學生單薄的知識背景還不具備進行深度文化學習的能力
從初中起,學生開始接受系統(tǒng)的英語學習和訓練,考慮到循序漸進的學習規(guī)律,初中英語教材所涉及的教學內容相對較單一,知識面也較狹窄,大都停留在對基本詞匯、語法的學習上。同時,學生的英語知識積累也非常有限,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還不具備通過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文化學習的能力。
2.應試導向是阻礙英語文化教學的最主要障礙
由于中考的壓力一直存在,這就決定了無論是課堂上還是課堂外,語言學習一定是圍繞語言知識的灌輸和語言技能的掌握而展開的,尤其是現(xiàn)在市場上形形色色的英語輔導班,大都出于商業(yè)利益驅使。除此之外,還有各種鋪天蓋地的英語考試,從少兒的劍橋等級考試,到中考,高考,大學的四六級,以及其他各種等級證書考試,多半是對英語語言知識及應用的考查,這都決定了英語教學的過程只會過分強調語言知識的傳授,而忽略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
3.學生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不甚理想
外國語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盡量讓學習者沉浸在外國語言環(huán)境中,而在實際的課堂中,老師基本上是清一色的中國人,他們的母語和文化背景與學生都是相同的,思維習慣與表達方式也與學生沒有本質區(qū)別,這在某種意義上很難建立真正的外國語言交流環(huán)境,對于樹立跨文化學習意識更加難以做到。
4.英語教師的素質和教學意識不能與時俱進
英語教師自身的知識結構和學習習慣形成了“重語言輸入輕文化輸入”的心理,長期以來,初中英語教學都以語法和詞匯教學為重點,許多教師無論是課堂上的聽說讀寫訓練還是課后測試練習,始終圍繞語法和詞匯積累而進行,文化教育一直處于英語教育的邊緣地帶。很多老師既沒有跨文化教育的意識,也沒有跨文化教學的能力,教學模式一直停留在教師主導、灌輸式教學的老路子上,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也只能停留在較淺薄的層面上。
三、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跨文化教學的路徑找尋
1.加強背景知識學習
初中英語教材的內容設置大多是圍繞一個話題展開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課本內容增加一些相關的背景知識,通過背景知識的學習,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更多西方文化習俗,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領會,這無論是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還是深入體會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差異都十分有益。
2.引導學生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
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建立全新的思維模式。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也往往不同,中國人通常比較內斂、含蓄,在語言表達上喜歡用謙讓的措辭,西方人往往直接、奔放,他們的語言特色也比較直率,肯定性與否定性表態(tài)都很直白,我們在學習英語時要尊重西方人的文化傳統(tǒng)并按照他們的思維模式進行交流。
3.通過詞匯學習彰顯文化魅力
詞匯作為語言的最基本單元,它的起源、變化、意義的擴大或縮小,無疑都與一定的文化變遷有關系。英語中很多詞匯來自神話、寓言、傳說或典故,了解這些詞匯背后的文化內涵,對于理解詞匯意思和掌握詞匯用法以及了解一國政治文化、歷史變遷都是很有幫助的。
4.加強口語訓練和閱讀訓練
在具備一定詞匯量的基礎上,擴大閱讀量對于深入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從而掌握地道的英語十分有益。課外,可以指導學生讀一些外國名著,看一些英語原音外國電影,或閱讀一些有名的英語報紙雜志,讓他們在閱讀時養(yǎng)成積累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社會關系等知識的習慣,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地了解外國人的交際方式和一些非語言表達方式,譬如手勢、語氣等的運用。
總之,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語言知識的灌輸,與此同時,更要重視文化的導入,讓學生逐漸意識到語言與文化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文化觀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學會中英文語言規(guī)則和文化規(guī)則的得體轉換,從而提高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郭晏君.淺談初中階段的跨文化英語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3.
[2]劉永碧.淺議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教學[J].英語廣場,2014.
[3]尹俊.初中英語跨文化交際[J].學周刊,2011.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