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梅,張桂萍
(西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重慶 400715)
項羽的抗?fàn)幱⑿坌蜗蠹八抉R遷人生觀初探
何 梅,張桂萍
(西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重慶 400715)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jì)》中塑造了項羽這樣一個極具抗?fàn)幘竦谋瘎∮⑿坌蜗?。項羽暴力抗秦,對不公的政治和命運進(jìn)行抗?fàn)?,對世俗反叛,最終面臨的卻是功成身敗的悲劇結(jié)局。在《史記·項羽本紀(jì)》中,司馬遷用激昂的筆調(diào)褒揚這種抗?fàn)幘?,將項羽的叱咤風(fēng)云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他也對項羽的不幸命運暗含同情。從抗?fàn)幒兔\出發(fā),通過其訴諸項羽身上的復(fù)雜情感,可以窺見司馬遷的人生觀。
項羽;悲劇英雄;抗?fàn)幘瘢凰抉R遷;人生觀
在司馬遷的筆下,項羽是一位可歌可泣的英雄。司馬遷將這位“非正統(tǒng)”的“西楚霸王”列入本紀(jì)之中,足見其對項羽的惺惺相惜。司馬遷用如椽巨筆謳歌其英雄氣概,也對其失敗命運暗含同情。
項羽是一個十足的英雄,很多人已經(jīng)做過全面的闡釋。他推翻暴秦統(tǒng)治、建立卓越軍功、散發(fā)叱咤喑噁的英雄氣概。項羽之所以能身死名不滅,主要是他在時勢浮沉中具有十分強(qiáng)烈的抗?fàn)幘瘛_@種抗?fàn)幘?,主要是對秦的抗?fàn)?、對世俗的抗?fàn)幒蛯ψ晕颐\的抗?fàn)帯?/p>
(一)推翻暴秦,建立世功
在《項羽本紀(jì)·贊》中,司馬遷毫不掩飾地肯定了項羽推翻暴秦的歷史功績:
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①
所謂“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是司馬遷對一個白手起家的英雄的無聲贊歌。項羽是當(dāng)時群雄角逐中年紀(jì)最小,卻是功勞最大的?!罢捎鸪觥敝苯拥莱隽隧椨饘h朝建立起到的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司馬遷毅然將項羽列為本紀(jì),并且還位列《高祖本紀(jì)》之前,表明其“不以成敗論英雄”,向這位英雄致敬的立場。
項羽是帶著國仇家恨反抗暴秦的。在《史記》中,司馬遷有意點明了項羽的身世:“初起時,年二十四。其季父項梁,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秦王朝的暴力統(tǒng)治自然會引起項氏后人的反抗。正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項羽“力能扛鼎,才氣過人”,盡管從小與項梁一起,受項梁的管教,他還是具有清醒的自我認(rèn)知和剛毅的是非判斷能力。當(dāng)他跟從項梁反秦的時候,似乎從來沒有膽怯和猶豫過:
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fù)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笔卦唬骸爸Z?!绷赫偌搿m汈?,梁瞬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
“皆懾伏,莫敢起”從側(cè)面襯托出項羽的果敢和勇氣。此后,戰(zhàn)襄城、攻定陶、斬李由,項羽的赫赫戰(zhàn)功使得起義的勢力逐漸壯大。項梁死后,項羽的個人才力絲毫不減,在救趙攻秦的過程中,司馬遷以磅礴的氣勢和千鈞筆力再現(xiàn)了“巨鹿之戰(zhàn)”的戰(zhàn)爭場面:
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dāng)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鉅鹿。戰(zhàn)少利,陳馀復(fù)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guān)終屬楚”的史話。秦軍勢力毫無疑問是強(qiáng)大的,并且在當(dāng)時背景下,群雄逐鹿,但都因各自的利益關(guān)系“觀望”著,是項羽以摧枯拉朽之勢給了秦軍致命一擊,很快瓦解了秦的勢力。一方面“巨鹿之戰(zhàn)”揚楚威滅秦志,另一方面又給劉邦減輕壓力,讓劉邦西向的隊伍能夠順利進(jìn)入咸陽。更重要的是,此戰(zhàn)使得秦王朝內(nèi)部迅速分崩瓦解,宮廷政變、章邯降楚直接促進(jìn)了秦朝的滅亡,而此間項羽的功勞最顯著?!按罄颂陨?,方顯英雄本色?!闭琼椨鹌D苦卓絕的抗?fàn)帲瑢?dǎo)致秦王朝在戰(zhàn)事失利和內(nèi)部矛盾中轟然倒塌。
(二)俗世奇人,叛逆不羈
司馬遷從一開始便將項羽塑造成一個俗世奇人。首先,項羽是一個不受制于家庭和世俗教育的少年,小小年紀(jì)就有放縱不羈的性格;其次,項羽不以現(xiàn)實利害有意拉攏或傷害別人,哪怕是敵方勢力;第三,項羽不懂政治,在群雄逐鹿的年代不愿受制于政治紛擾。試看他的叛逆不羈:
項籍少時,學(xué)書不成,去;學(xué)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xué),學(xué)萬人敵?!庇谑琼椓耗私碳?,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xué)。
如果不清楚后文中項羽的悲劇結(jié)局的話,此處展現(xiàn)出的項羽的豪放不羈和率真的俠士之氣,也不禁令人暗暗稱奇。
在政局上項羽似乎并不十分招人待見,他不會八面玲瓏地處理好人際關(guān)系,正是如此,他沒有籠絡(luò)人心,也沒有去學(xué)習(xí)籠絡(luò)人心。但他堅持自己的人生價值取向和判斷。他對別人坦誠相見,并不因為是敵是友而心忌面諛。所以在“鴻門宴”中,這位“項王”才顯得格格不入。聽到劉邦已經(jīng)據(jù)守關(guān)中的時候,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為擊破沛公軍?!倍谝姷絼畹臅r候,他又很容易聽信劉邦的“道謝”,并且坦然地將曹無傷供出來,一個勇猛無謀、心無城府的項羽活脫脫地展現(xiàn)出來。特別是在樊噲破門而入的時候,項羽對樊噲的禮遇更非一般人所為:
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張良曰:“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表椡踉唬骸皦咽浚n之卮酒?!眲t與斗卮酒。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項王曰:“賜之彘肩。”則與一生彘肩。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項王曰:“壯士,能復(fù)飲乎?”……項王未有以應(yīng),曰:“坐?!?/p>
在如此劍拔弩張的場合,劉項雙方都在算計著如何對付對方,而項羽卻沒有思索如何整治劉邦一伙,而是表現(xiàn)出異于他人的言行。稱樊噲為“客”“壯士”,賜酒賜肉還賜座,樊噲一番言辭明顯是有備而來的,而“項王未有以應(yīng)”,不免使人對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暗憤,但這也恰好照見其光明磊落、真誠待人,是對當(dāng)時世俗人心的反叛。
“彼可取而代之”——面對秦始皇這一不可企及的千古大帝,世人自甘卑賤,而項羽卻直視之并發(fā)為雄聲。[1]128但他也許真的沒有統(tǒng)一天下的野心,進(jìn)入咸陽之后,他竟“懷思欲東歸”。陳涉都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項羽卻想著“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可見這與當(dāng)時的世俗是相違背的,所以有人說他這是“沐猴而冠”。項羽的人生理想只在于此,這本是無可厚非的,卻因其與世俗相悖而招來禍患。特別是與劉邦劃分楚河漢界的時候,項羽完全遵守約定,“乃引兵解而東歸”,奈何劉邦集團(tuán)卻不甘于此,“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而諸侯皆附之。楚兵疲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jī)而遂取之?!迸c此相反,項羽卻并不愿卷入到爭天下的政治漩渦中。所以,劉邦為了爭取天下,注重聯(lián)絡(luò)各方勢力,使項羽單槍匹馬地到處征戰(zhàn),最后寡不敵眾,在圍襲中落得“四面楚歌”的下場。
(三)抗拒不公,據(jù)理力爭
首先,項羽對懷王待己不公進(jìn)行了反抗。宋義沒有任何軍功,僅僅因為預(yù)見了項梁的失敗被楚王“置以為上將軍;項羽為魯公,為次將,范增為末將”,“諸別將皆屬宋義,號為卿子冠軍”。宋義在此時得勢,眾人都?xì)w屬宋義。當(dāng)項羽與宋義在軍事上出現(xiàn)爭執(zhí)的時候,他不顧宋義的身份,堅持自己的立場,對權(quán)勢進(jìn)行了對抗:
行至安陽,留四十六日不進(jìn)。項羽曰:“吾聞秦軍圍趙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擊其外,趙應(yīng)其內(nèi),破秦軍必矣?!?/p>
而宋義不顧當(dāng)時的形勢,不采納項羽的計謀,甚至在軍中“飲酒高會”。當(dāng)時“天寒大雨,士卒凍饑”,項羽必然不會屈服于宋義的權(quán)勢,從他的言辭中可以看出他的軍事韜略和抗?fàn)幠懽R:
項羽曰:“將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歲饑民貧,士卒食芋菽,軍無見糧,乃飲酒高會,不引兵渡河因趙食,與趙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強(qiáng),攻新造之趙,其勢必舉趙。趙舉而秦強(qiáng),何敝之承!且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掃境內(nèi)而專屬于將軍,國家安危,在此一舉。今不恤士卒而循其私,非社稷之臣?!?/p>
一番說教,義正詞嚴(yán),可以說項羽殺宋義既有個人恩怨,也是懷王分權(quán)不公的必然結(jié)果。項羽對懷王不滿且具有反抗心理,他說:“天下出發(fā)難時,假立諸侯后以伐秦。然身披堅執(zhí)銳首事,暴露于野三年,滅秦定天下者,皆將相諸君與籍之力也。義帝雖無功,故當(dāng)分其地而王之?!焙竺鏆⒘x帝亦復(fù)如是。義帝本是項梁立的,項羽一開始并沒有對義帝有何舉動,但是義帝封宋義,這對剛失去叔父的項羽來說必然是不太愉快的事情,后來義帝不去計較項羽的軍事功績,與群臣商量派項羽北上,故意讓劉邦先入關(guān)。對此,項羽一如既往地進(jìn)行了抗?fàn)?。很多人都以此來抨擊項羽的殘暴,實則也是情有可原的。
劃分楚河漢界后,項羽東向。劉邦卻不甘于此,撕毀條約,東擊項羽。項羽自然是不甘于束手就擒的,從這時起他既是在與敵手劉邦抗?fàn)帲彩窃谂c自己的命運抗?fàn)?,因為劉邦的政治野心直接改變了他的命運。楚漢相爭的時候,項羽面臨的是幾方勢力的聯(lián)合對抗,命運的滑鐵盧使之措手不及,這也造成項羽后期的失敗。當(dāng)被圍垓下時,漢軍已經(jīng)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位,這時項羽窮途末路,但英雄氣節(jié)一點不遜色。他悲歌“時不利兮騅不逝”,悲嘆“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項羽雖然沒有認(rèn)識到自己的真正失誤,但他對命運不公提出了抗議,一個末路英雄對命運或“天”的譴責(zé),在“卷土重來未可知”的情況下他毅然放棄,以自刎的形式顯示了自己對命運和人世的最后抗?fàn)?。朱光潛說:“陷入命運網(wǎng)羅中的悲劇人物奮力掙扎,拼命想沖破越來越緊的網(wǎng)羅的包圍而逃奔,即使他的努力不能成功,但在心中卻總有一種反抗。”[2]206項羽即是如此。
司馬遷著力將項羽塑造成一個悲壯而非悲慘的英雄。《史記·項羽本紀(jì)》字里行間都透露著司馬遷對項羽的憐惜,對他抗?fàn)幘竦馁潛P,對其命運的同情悲憤??偟膩碚f,他用鋪張的場面來展現(xiàn)項羽的雄渾氣勢,用冷筆熱腸來替項羽抒情泄憤,用草蛇灰線來暗喻其對命運的不屈。
(一)叱咤喑噁,雄渾悲壯
在《史記·項羽本紀(jì)》中,司馬遷用了大量的場面描寫來塑造項羽的形象。得勢處,用激昂高調(diào)的文字力顯其英雄本色;失勢時,則又用傳奇悲憤的場景保持其氣節(jié)。試看“巨鹿之戰(zhàn)”:
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zhàn),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dāng)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zhàn)士無不一以當(dāng)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
真乃“項羽最得意之戰(zhàn),太史公最得意之文”[3]303:高昂激越的筆調(diào),氣薄云天的陣勢,“莫敢”“無不”等語將項羽的豪邁氣概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與樓煩戰(zhàn)的時候更是一種天生得意的戲謔筆調(diào):
漢有善騎射者樓煩,楚挑戰(zhàn)三合,樓煩輒殺之。項王大怒,乃自被甲持戟挑戰(zhàn)。樓煩欲射之,項王瞋目叱之,樓煩目不敢視,手不敢發(fā),遂走還入壁,不敢復(fù)出。漢王使人間問之,乃項王也。漢王大驚。
司馬遷對項羽的英勇毫不吝惜筆墨,就算是垓下之圍的關(guān)鍵時刻,英雄氣概也毫不遜色:
漢軍圍之?dāng)?shù)重。項王謂其騎曰:“吾為公取彼一將?!绷钏拿骝T馳下,期山東為三處。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是時,赤泉侯為騎將,追項王,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懼驚,辟易數(shù)里。與其騎會為三處。漢軍不知項王所在,乃分軍為三,復(fù)圍之。項王乃馳,復(fù)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復(fù)聚其騎,亡其兩騎耳。乃謂其騎曰:“何如?”騎皆伏曰:“如大王言?!?/p>
如此困境下,司馬遷也要用他的如椽巨筆將項羽的英雄氣概表現(xiàn)出來。唯其如此,項羽的形象才顯得足夠高大威猛,卓爾不群,司馬遷的頌揚傾慕更是溢于言表。
(二)冷筆熱腸,一談三嘆
項羽畢竟是司馬遷筆下的一個消逝的人,司馬遷沒有給他生得不凡的身世,卻給了他死得壯烈的場面。當(dāng)英雄本性受到無情打壓的時候,司馬遷替項羽說話,用最抒情的語言和行為來作項羽的喉舌,其中最具演繹色彩和英雄情懷的是“霸王別姬”和“烏江自刎”:
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dāng)?shù)重。夜聞漢軍四面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shù)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shù)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王又樸對此分析得十分細(xì)致:“未寫項王歌,先寫楚歌;又寫美人和歌,又寫項王泣,又寫左右皆泣,一片兒女深情,筆勢幾于不振。此下忽然換調(diào),銀瓶乍破,鐵騎突出,而以‘于是乃上馬騎,乃覺之’二語過下,筆勢真如兔起鶻落?!薄叭四子趯懯?,而難于狀衰,以其破促易盡也。今史公寫項羽之?dāng)?,仍覺意氣寬閑,英風(fēng)奕奕,則其敗也如勝矣。寫羽之死,仍覺眾人心頭眼底如有一活項王跳擲而出,則其死也猶生矣。此等筆墨真前無古,后無今,不得不推史公獨步?!盵4]26《管錐編》引周亮工《尺牘新鈔》三集卷二釋道盛《與某》:“余獨謂垓下是何等時……吾謂此數(shù)語者,無論事之有無,應(yīng)是太史公‘筆補(bǔ)造化’句,則頗窺‘偉其事’、‘詳其跡’之理,故取之?!盵5]278此兩者的評論可見史公匠心。寫死寫生,寫淚寫歌,司馬遷用溫柔而又冰冷的筆,真是“字字讀來都是血”,不忍之情溢于言表,對項羽自白描寫亦復(fù)如是:
項王乃復(fù)引兵而東,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漢騎追者數(shù)千人。項王自度不得脫,謂其騎曰:“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余戰(zhàn),所當(dāng)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一“談”三嘆,司馬遷用溫柔抒情的筆調(diào)來表達(dá)這種“嘆息腸內(nèi)熱”的情感,項羽再三言說“非戰(zhàn)之罪也”也是史公筆力的體現(xiàn)。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言:“司馬遷行文,深得累疊之妙,如本篇末寫項羽‘自度不能脫’,一則曰:‘此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心已死而意猶未平,認(rèn)輸而不服氣,故言之不足而再三言之也。”[5]272-273一語點破司馬遷的用心之處,史公似乎還意猶未盡,所以他又不得不出來再作升華:
項王已死。楚地皆降漢,獨魯不下。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為其守禮義,為主死節(jié),乃持項王頭示魯,魯父兄乃降。始,楚懷王初封項籍為魯公,及其死,魯最后下,故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zé),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司馬遷用舜的傳說來隱喻項羽,體現(xiàn)其不凡的氣質(zhì),又用“暴”“難”“謬”等字,有疑問,有感嘆,有暗諷,語詞宛轉(zhuǎn),一談三嘆。太史公之情可謂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余音裊裊,不絕如縷。
(三)草蛇灰線,暗示命運
“草蛇灰線”是金圣嘆對敘事線索的描述,他在評點《水滸傳》時說:“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細(xì)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6]18司馬遷對項羽的失敗命運的敘事就是運用此法,雖然他對項羽的“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表示諷刺,但是在項羽的悲劇中他又暗寓了一種特殊的“命運”。
首先是項羽一方的勢力與劉邦勢力的對比。在《史記·項羽本紀(jì)》中,項羽這一方總是拖了項羽后腿,而劉邦因為有了陳平和張良的計謀,韓信和樊噲的勇武,總是能如魚得水,項羽最終落得“王侯叛己”的地步實屬無奈。比如,曹咎的失職、韓信向漢就不是項羽的全部責(zé)任,司馬遷甚至用了一些傳奇之筆來寫項羽的失敗,其中也暗含了他對項羽的可惜可嘆:
漢將紀(jì)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庇谑菨h王夜出女子滎陽東門被甲二千人,楚兵四面擊之。紀(jì)信乘黃屋車,傅左纛,曰:“城中食盡,漢王降。”楚軍皆呼萬歲。漢王亦與數(shù)十騎從城西門出,走成皋。項王見紀(jì)信,問:“漢王安在?”信曰:“漢王已出矣?!表椡鯚龤⒓o(jì)信。
劉邦被困的時候竟然以紀(jì)信的奇計得以逃脫,似是天助。在睢水之戰(zhàn)的時候劉邦更是有天助,司馬遷用一種似有神力的筆調(diào)來彰顯項羽的不幸:
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余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于是大風(fēng)從西北而起,折木發(fā)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shù)十騎遁去。
劉邦得以僥幸逃脫,而項羽卻未能得到上天的眷顧,在其被圍垓下的時候,項羽也準(zhǔn)備逃脫,此時一田父都能左右他了:
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余人,直夜?jié)铣觯Y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渡淮,騎能屬者百余人耳。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弊?,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項羽不停地在反抗,卻總是功敗垂成,后來便心灰意冷。因為他在人事和天命的捉弄下已經(jīng)精疲力竭,失去斗志。司馬遷把項羽的心理活動展現(xiàn)了出來: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椡跣υ唬骸疤熘鑫?,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老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于心乎?”……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獨籍所殺漢軍數(shù)百人。項王身亦被十余創(chuàng),顧見漢騎司馬呂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項王也。”項王乃曰:“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蹦俗载囟馈M豸枞∑漕^,余騎相蹂踐爭項王,相殺者數(shù)十人。
笛福曾說:“英雄可以被消滅,但你不能將他打敗。”法國學(xué)者尼克爾說:“死亡什么時候來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盵2]207項羽最后以自刎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司馬遷對這一反抗命運而身死的英雄的深深嘆惋!
司馬遷充分贊揚了項羽強(qiáng)烈的抗?fàn)幘?,并將項羽塑造成一個勇于抗?fàn)幍挠⑿坌蜗???梢哉f,司馬遷筆下的項羽對政治、命運和世俗的抗?fàn)幎甲阋泽@天地、泣鬼神,但最終,項羽在抗?fàn)幹惺×?。從司馬遷對項羽命運的慨嘆中,可窺見其人生觀。
(一)反叛隱忍
李長之先生曾經(jīng)談到,司馬遷“所深深禮贊的,是一種沖破規(guī)律,傲睨萬物,而又遭遇不幸、產(chǎn)生悲壯的戲劇性的結(jié)果的人物”[7]257。司馬遷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抗?fàn)幰庾R的人,壯游的生活經(jīng)歷、歷史英雄的精神沾溉和悲慘的命運讓他難以平復(fù)內(nèi)心的抗?fàn)帯?/p>
司馬遷在年少的時候懷抱著凌云壯志進(jìn)行了他人生的第一次遠(yuǎn)游。李長之先生說:“他為什么去的,是父親的指示呢,還是由于‘父與子’的沖突而負(fù)氣出走呢?我們不曉得。他怎么去的,是一個像陶潛所謂‘少時壯且厲,撫劍獨行游’么?”[7]55且不管為何,此處明顯看出司馬遷的一種少年的反叛英氣。司馬遷對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如豫讓、陳涉、項羽等的事跡非常熟悉,這些歷史上的英雄無形中影響了司馬遷性格中的反抗意識,對現(xiàn)實中的漢家政治也是有一種隱忍反抗在里面的。他在《報任安書》中說:“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書之功,文史星歷,近乎卜祝之間,固主上所戲弄,倡優(yōu)所畜,流俗之所輕也?!边@是他對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和抗議。在李陵案中,他極力為李陵辯護(hù),力排眾議,這是他對朝廷“不辨忠奸”的抗議。而“李陵之禍”后,身受腐刑,身體遭受的巨大創(chuàng)痛和人格侮辱更是讓司馬遷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從先秦士人的士風(fēng)主流來看,他們一般不會因為個人價值追求而接受困辱,反而更傾向于殉節(jié)”[8]25-33。在對待生死的問題上,司馬遷有著復(fù)雜的思索與考慮,因為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創(chuàng)造了一種超越流俗的更高的生死觀:“而世又不與能死節(jié)者比,特以為智窮罪極,不能自免,卒就死耳。何也?素所自樹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北M管承受著難以排遣的心理負(fù)擔(dān),他還是不顧世俗之言,勇于反抗,所以他說:“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古者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一部皇皇巨著《史記》,就是司馬遷對命運和世俗的終極反抗。
(二)慨嘆命運
司馬遷在字里行間嘆惋項羽的不幸命運。在他看來,項羽在抗?fàn)幹须m然沒有成功,或者說是功成身滅,但他的精神是永遠(yuǎn)存在的。他之所以用透徹的筆調(diào)將這種悲劇性揭示出來,是要展示生命的壯美與激越,慨嘆命運的難以捉摸,悲泣人生的無可奈何。
司馬遷對命運的不可捉摸深有體會??梢哉f,他有著像項羽一樣的“才力”,他傾慕項羽的勇猛豪爽,俠士之風(fēng),他也仗義執(zhí)言;在遭受命運不公后,他的內(nèi)心也有著艱難的掙扎,但他只能把內(nèi)心的抗?fàn)幵V諸筆端,用自己筆下的英雄去安撫內(nèi)心的憤憤不平。他慨嘆命運將他們推向死亡。項羽暴戾恣睢,憑自己的力量報仇雪恨,但在對世俗政治和不公命運的反抗過程中卻壯烈犧牲了,可見某些不可知的力量能夠決定人的存亡。對此,司馬遷可謂感同身受,他用項羽已逝的生命來升華英雄氣概和斗爭精神,正如有學(xué)者所指出的:“項羽敗了,但他雖敗猶榮,到底贏得了英雄的一生。司馬遷這樣寫項羽,實際是在寫自己。漢武帝可以迫害司馬遷……可是他不能征服司馬遷那高傲的心,不能壓倒司馬遷那不甘屈服的精神。項羽兵敗,司馬遷受辱,這都是‘天命’對人生的考驗,人的生命力不在于在‘天命’的壓抑下茍且偷生,而在于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盵9]115其實又何止項羽呢?司馬遷在《史記》中的其他抗?fàn)幱⑿鄱加兄愃频拿\。“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的韓信,“自汗擊匈奴而未嘗不在其中”卻終不得封的李廣,慷慨悲歌的荊軻等,都是在抗?fàn)幝飞辖K不能脫離命運弄人而身死的典型。
心中的不平之氣和對命運的無可奈何使司馬遷的文章似有嗚咽之聲,所以揚雄說司馬遷“多愛不忍”[10]368,“不忍”是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對此,劉知幾說:“至若書功過,記善惡,文而不麗,質(zhì)而非野,使人味其滋旨,懷其德音,三復(fù)忘疲,百遍無數(shù)。”[11]107黃震說:“遷以邁往不群之氣,無辜受辱,激為文章,雄視千古,嗚呼,亦壯矣?!盵3]13李長之對司馬遷的情感闡釋得十分清楚,他說司馬遷“有他自己的情感作用,有他自己的肺腑和心腸”,“情感者,才是司馬遷的本質(zhì)”,“因為他是抒情詩人,所以他的作品常新”。[7]74司馬遷用哀婉凄絕的筆調(diào)來塑造項羽,故在他的筆下,這種抗?fàn)幍木癖让\的力量更強(qiáng)。《史記·項羽本紀(jì)》能夠如此感人,也在于此。
司馬遷用他的千鈞筆力塑造了項羽這樣一個悲壯的抗?fàn)幱⑿坌蜗?,他對項羽的反抗予以歌頌,對其不幸命運給予同情。從項羽的背后可以看到一個對命運慨嘆的司馬遷,盡管知道不能沖破命運的牢籠,但他還是深深禮贊這種抗?fàn)幘瘛?/p>
注釋:
①本文所引司馬遷《項羽本紀(jì)》原文均見于中華書局2014年版《史記》。
[1]程世和.司馬遷精神人格論[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2]朱光潛.悲劇心理學(xué)[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5.
[3]楊燕起,陳可青,賴長揚.史記集評·歷代名家評史記[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
[4]王又樸,凌朝棟.史記七篇讀法[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3.
[5]錢鍾書.管錐編:第一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9.
[6]金圣嘆.貫華堂第五才子書水滸傳[M].周錫山,編校.沈陽:萬卷出版有限責(zé)任公司,2009.
[7]李長之.司馬遷之人格與風(fēng)格[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8]董志廣.司馬遷人生悲劇涉及的三個問題[J].文學(xué)遺產(chǎn),2014(3):25-33.
[9]黃新亞.司馬遷評傳[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1.
[10]揚雄.法言·吾子[M].韓敬,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11]劉知幾.史通通釋·敘事[M].浦起龍,釋.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5.
[責(zé)任編輯 于 湘]
2016-09-20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規(guī)劃項目“清代文集《史記》評論資料類編與研究”(I2YJA751078)
何梅(1994— ),女,四川巴中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xué);通訊作者:張桂萍,西南大學(xué)文學(xué)院副教授。
I206.2
A
1008-6390(2017)02-007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