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實例
一位外地直腸癌患者,因腫塊距離肛門較近,被告知在實施直腸癌根治術時需切除肛門,并行結腸造口。患者難以接受造口,慕名來到我院咨詢。我院腫瘤MDT診療團隊針對該患者的病情開展了大腸癌的多學科討論。最終,專家團隊一致認為,該患者可先做放療,使腫塊縮小后,再行保留肛門的直腸癌根治術。最終,該患者經過放療和化療,成功接受了直腸癌根治術,并保留了肛門。
MDT是醫(yī)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MDT(Multi-Disciplinary Team,多學科協(xié)作)診療模式由美國于20世紀90年代開始探索,后在全世界范圍內被推廣。MDT由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專家組成固定工作組,針對某一疾病定期進行臨床討論,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診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的目的。
從整個醫(yī)學層面來看,醫(yī)學領域的學科劃分一直處于分分合合的狀態(tài),先分科,然后組合,之后再分。以腫瘤為例,過去,我們根據身體的不同部位,區(qū)分不同的腫瘤;經過幾十年的發(fā)展,我們發(fā)現(xiàn),即使同一部位的腫瘤也需要不同的治療方式,于是有了內科、外科、放療科、介入科等劃分;醫(yī)學技術進一步發(fā)展后,我們又發(fā)現(xiàn),不同部位的腫瘤,治療方式也可能是相近的,正如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的精辟論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然而,隨著分科越來越細,??漆t(yī)生的知識面越來越窄,這種局限性影響了患者的治療獲益,“多學科協(xié)作”就成為了必然。
腫瘤MDT使患者的獲益最大化
經過多年的??苹l(fā)展,同一種腫瘤疾病可以有多種治療方案。在這種情況下,若患者先就診外科,即可能先接受外科手術;若先就診內科,則可能先進行化療,如此,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首診科室和“運氣”,并不一定能使其得到最合理有效的治療,某些患者甚至因錯失最佳治療而抱憾終生。
腫瘤MDT診療模式從整體醫(yī)學的觀念出發(fā),優(yōu)化整合多學科醫(yī)療資源,使患者同時接受多學科專家的評估與診斷,各科專家能夠互通有無,突破單一科室和專業(yè)在疑難復雜疾病診療上的局限,為腫瘤患者“定制”最優(yōu)診療方案,并在實施中相互配合,簡化就診流程、縮短診療時間、減少不必要的資源重復和經濟花費,更提高了療效,使患者的獲益最大化。
??漆t(yī)生也應有“MDT觀”
我院腫瘤MDT診療模式已開展多年,目前已組建了大腸癌、乳腺癌、胃癌、肝膽胰腫瘤的多學科團隊,每個團隊均有內科、外科、放療科、影像診斷科、病理科和介入治療科等多學科專家參與。所有MDT團隊每周均在固定時間開展病例討論,對疑難患者進行集體會診,制定詳實的診療計劃,同時開展醫(yī)療新進展的學術討論,提高團隊診治水平。
同時,我們也強調,??漆t(yī)生在獨立診療時,也應該具備“多學科”的理念。我院腫瘤專業(yè)的醫(yī)生會定期做學術交流,從實際病例出發(fā),討論某個腫瘤在某種情況下該怎么處理,是開刀、化療,還是放療,哪一種或哪幾種治療方式更適合患者,能讓患者更大地獲益。經過長期的“實戰(zhàn)”和討論,每一位醫(yī)生在診療時,都能以“多學科協(xié)作”的思維,對于部分病情不復雜、不需要進行多學科討論的患者,也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專家簡介
李進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腫瘤醫(yī)學部主任、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臨床腫瘤學會秘書長、抗腫瘤藥物安全管理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胃腸神經內分泌瘤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亞洲腫瘤聯(lián)盟(FACO)副秘書長,上海市抗癌協(xié)會胃腸腫瘤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擅長惡性消化道腫瘤的化學與免疫治療,疑難雜癥的MDT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