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村依山傍水,門口是一條東西向的小道,岀小村東頭50米,便連上了104國道,出村西頭,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綿延十幾里,便一頭扎進了凰川灣的大山里。那大山里住著3000多口人,一式的閩南語。他們的祖籍都在浙江平陽一帶,遷移過來也就200多年。自古以來靠山吃山,他們在山腳下開荒種地,山上種樹、種竹,在山林里繁衍生息。產(chǎn)出的柴、糧、竹器,都要到烏溪的碼頭、丁山的集市去完成交易,換取油鹽醬醋、鞋襪衣料、耕作農(nóng)具回來生活。40年前,這條小道,便是200多年間山里山外來往的唯一通道,它維系著山里這幾千人的所有生計。
在兒時的記憶中,那小道寬僅兩尺。在村前的一段,緊貼著小河,隨河蜿蜒而行。出村西口后,便曲曲折折,像一條長蛇繞著山腳,直通至谷底。那路面,鋪著一層大小不等、參差不齊的黃石。那黃石在雨浸日曬數(shù)百年后,早已發(fā)黑。這些特地選用的黃石質(zhì)地堅硬,經(jīng)得起山里人包裹著鐵皮的獨輪轱轆碾壓百年而不裂,而且還會讓這些石頭光光亮亮。你要是赤腳走上那條石道,就會感到腳下圓潤光滑,異樣舒服。以至于每當(dāng)夏夜在門口納涼,如沒有板凳,便可席地坐在那石道上??粗餍腔^,看著螢火蟲飛過,赤裸的身子,讓習(xí)習(xí)涼風(fēng)輕撫,那種無憂的兒時,便在歲月中悄悄流去。
每當(dāng)三更過后,小道上便會響起吱嘎吱嘎的獨輪車聲。只要在這個小村出生的人,從出生的第一天便會聽見這聲音了。幾百年來,聽著這聲音睡覺是一種習(xí)慣,而聽著這熟悉親切的聲音又如此舒服。山里人家,戶戶都有一輛獨輪車,這幾乎是生為山里人家一個家庭生活的必備的交通工具。你可以少住,可以少吃,少穿,但你不可以少了獨輪車。從往山地上運送肥料,到從山地上運回山芋、小麥,到山邊運回毛竹、松枝、柴草,山里的小路勉強尺寬,沒有這獨輪車難做任何活計。而把這些收獲送外山外交易,也全憑那個轱轆送往碼頭、集市。從我家門口步行走到丁山,一步不息也要兩個半小時,山里人從家里僅僅到我們村前這一站,也要花去個把小時。要想趕個早市,便要在天亮前趕到丁山。推著數(shù)百斤山貨,連走帶歇,從山里到丁山,至少也要三四個小時。還要為防車子有些意外,多少還要提前半個小時出發(fā)。夏至前后,4點多鐘天就亮了,每到夜里一點多鐘,家門口的小石道上,便是一輛接著一輛的獨輪車,綿延在小河的石道上。碰到路邊石頭高低過大,車輪子發(fā)出的是悶重的“咕嚕咕?!钡穆曇?;稍微平整一點的地方,車子發(fā)的是“吱嘎、吱嘎”的聲音;而車輛過重,聲音側(cè)是“吱里嘎啦"地叫著。習(xí)慣了,也就知道了。我甚至還會從聲音聽出車子有無毛病,比方說轱轆的軸里需要加油了,那“吱嘎”聲便尖一些;而那些車上的大梁發(fā)出“咯咯”的聲音,便知道回去后,那獨輪車要讓木匠好好檢修一下了。
有一次我拉肚子,半夜一直睡不好,三點多鐘的冬夜,那連成一片的轱轆聲,便是“轟隆、轟隆”了。我好奇,偷偷開門開一看:哎呀我的媽呀!這隊伍也太大了!從門往西看,星光下,隱隱約約,那個車隊基本望不到頭。每輛車,大致是男女搭配。丈夫推,女人拉的,是夫妻配;父親推,兒子拉的,是父子配,當(dāng)然還有父女配的。
整支隊伍很少有人發(fā)出聲音,那是山里人知趣,怕打擾小村人的休息。他們男人的裝束基本上雙肩有一個女人縫制的披肩,腰上系一條半短圍裙,腳上穿的長山襪上,套穿著一雙竹筍殼打的草鞋。這短圍裙、山祙全是女人用多層舊布、千針百針?biāo){。上山時既防蛇咬,又防刺劃,是山里男人出工的標(biāo)準(zhǔn)行頭。當(dāng)然,不論是拉車的女人,還是推車的男人,脖子上都搭著一條毛巾,隨手好擦一把雨珠般的汗水。那男人雙手端起車把,脖子上同時還套有一條三寸寬的布帶,兩頭系在車柄上,與雙手同時掌管著獨輪車的平衡。男人的腳始終呈外八字地走著,左右腳交替前進,在平衡著車子的同時,用力把車推動前行。拉車的女人側(cè)身、彎背、弓步,一手緊抓繩頭搭在前胸,一手側(cè)放捏在拉繩的中段,使勁地與男人前拉后推奔向丁山。
一般在后半夜從第一臺車出現(xiàn)在河邊的小道,到最后一臺離開我們小村,基本上都在天亮前一個小時這一個時段。回來的時候,他們基本把貨變成了錢,或其他生活用品??哲嚵?,他們大都直接翻過我們村后的一座山崗,從那里回去了。從那里走,可以近三里多路。所以在村前的小石道上,只有重車經(jīng)過,不見空車回頭。
在那個年代,半夜里的轱轆,滾動著山里人的喜悅,也滾動著山里人的希望。生在山里,能推動著幾百斤山貨獨輪車出山了,你才算是個男人。但推這種車,不僅僅要有力氣端得住沉重的車把,而且還要學(xué)會如何去平衡車子,知道如何去買賣,當(dāng)你把那根平衡車子的布帶掛在脖子上的時候,便掛上了責(zé)任,系上了擔(dān)當(dāng)。不論春夏秋冬,端著了獨輪車的把手,便是要灑下一路汗水的時候。那一彎十幾里的亂石道上,那石縫里長著的根根小草、條條苔絲,無不沾染著山里人的滴滴汗水,而這一路,也無不灑落著山里人的點點辛酸。
那一年冬天,剛下過一場小雪,小石道的邊緣凍結(jié)后有了冰層。凌晨四點,只聽門口“轟”的一聲巨響。我們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父兄與我紛紛起床。天寒地凍呵,就見一輛獨輪車滑翻在門口的冰河中。這是一個星期天,拉車的是一對十二三歲的小兄妹,他們替代著母親拉車來了。小女孩率先滑倒,那獨輪車突然失去平衡,便立即側(cè)翻在河坡,那河坡也己凍結(jié),那女孩便和車一下子滑入小河。地上散滿了去城里調(diào)換油料的油菜籽、那送去丁山“老虎灶”換錢的硬柴火,還有去城里送給親朋的山芋。前后的同伴全部放下車子過來幫忙,大家默默地幫他抬上車輛,收拾散落一地的山貨。那小女孩從冰河掙扎著爬上河岸,已渾身濕透。父親見狀馬上讓那男人抱著女孩到我家房里,母親立即拿出妹妹的衣服,為女孩里里外外一一換上,兄長拿出掃帚為他們掃起冰面的菜籽。大家在忙,但很少說話,因為這樣做是應(yīng)當(dāng)應(yīng)分的。半個多小時后,整理好山貨、車輛,車隊繼續(xù)向丁山進發(fā)。盡管他們沒有與我們說半句客套話,但山里人其實都是重情重義的,那一家人也從沒忘記我們的相助,至今還與我們相互往來著。
數(shù)年之后,各個大隊開始買起拖拉機了。我們村后的山梁被劈開,公社從104國道到山里的村子,修造出了一條2丈多寬的大車道。從此之后,半夜里,那小道在星光下便了無聲息。小村的夜,沒有了獨輪車轱轆的“吱嘎”聲,顯得是如此寧靜。但在我們的心里,好像生活里總?cè)绷诵┦裁?。尤其是在離開故鄉(xiāng)后,那種“吱嘎,吱嘎”的聲音,也只有夢里才會聽到了。而每當(dāng)做到這樣的夢,總會感到無比香甜。
捕蟹記
我清清楚楚記得,現(xiàn)在我們吃的大閘蟹,在兒時是沒有見過的。甚至在上世紀(jì)70年代中期出現(xiàn)時,鄉(xiāng)下人還不懂怎么個吃法?;蛟S是大家不知道這是下酒的好東西,沒人碰它,所以,初始這兩年,繁殖快得嚇人——從小河邊、到幾乎所有的溝渠的堤埂上,全是蟹洞。那堤埂本就一尺多寬,動不動就被它一個洞打穿了!就眼看著那渠里的水“嘩嘩”回流小河,且防不勝防,就是弄不住它。你把它的洞口前腳堵住,一分鐘時間便又“開門”了。弄得生產(chǎn)隊管水的放水員沒人高興去做,這個東西便標(biāo)準(zhǔn)成了個禍害了。
謝天謝地的是不知哪位饞嘴先生,竟把這害人精當(dāng)作美食。鄉(xiāng)下人平時也沒有什么葷菜,聽說這是下酒的好貨色,便開始也試著吃起來,誰知玩意兒果真鮮美無比,是上等的好東西。這還了得?就這么一試,就試出了一個大“運動”——鄉(xiāng)下人的孩子多的是,幾乎在一夜之間不用號召,全部動手捉蟹吃了!
這捉蟹講起來簡單,其實也不簡單。愛干凈、又想飽口福的人是一種捕捉方法——需在深夜里用手電到溝渠搜尋。這東西晝伏夜岀,白天頂多在洞口守株待兔,經(jīng)過洞口的小魚蝦逃不了它的襲擊。而一到晚上,它們便大搖大擺出來覓食了,溝渠里水淺的地方,你手電一照到它,有的就不動了,你順手一捏它的背殼,放進蛇皮袋就可。但也有狡猾無比的,它們的覓食區(qū)域從不離開洞口一尺左右的距離,當(dāng)你的手電光照射到它時,它便如閃電溜進洞內(nèi)。
對這一類所謂的捉蟹人,我從心里看不起。進入任何一個行業(yè),關(guān)鍵是學(xué)習(xí)。蟹,它生活在水中,也需要氧氣,只要切斷洞內(nèi)與洞外的水域聯(lián)系,它便是死路一條了!我和伙伴們在放學(xué)后,夏秋兩季,基本上是赤膊上陣——先用一把水草,塞緊洞口,一下子塞它十幾個,然后回過頭來,從第一個塞的洞口開始,依次循環(huán)收蟹了。這蟹待在洞里,因水域小,氧氣很快耗盡,便拼命往外爬,但草把塞住了洞口,而不是泥堵的,所以它的尖足無法扯開草把,當(dāng)你用最快的速度拔出草把的同時,趁蟹還沒緩過神來,手臂迅速伸進洞內(nèi),把蟹摸出來便大功告成了。
那一年,家里幾乎天天吃蟹,有時用面盆裝上桌??啥喑粤耍簿蛥捔?,往往總要剩下幾只扔給豬吃。
任何事情吃不消群眾運動,僅一二年工夫,溝渠里已見不到蟹的蹤跡了。偏偏人就是那么賤,捉不到了,反而想吃了。幸好,河里還有,可這河里的蟹可不是那么容易弄到手的了。
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我們分析了蟹喜歡吃腐肉的特點,用一根一丈多長的納鞋底的麻線,一頭扎一只小青蛙的大腿,一頭結(jié)扎在一根小竹子上,將小竹竿插在河岸,把另一頭的蛙腿丟入河中。這樣的所謂鉤子,一下便是放出去幾十只,從下的第一個鉤至最后一把鉤,間距長達一公里,然后手里持一把抄魚的抄網(wǎng),沿線查看哪里有上鉤的蟹。
鉤上的青蛙腿,很快會在水中散發(fā)出去一種死尸味,這腐肉是大閘蟹的最愛。凡在下鉤處方圓幾丈的地方,只要有蟹,基本上都會來享受這美食。而它的吃法,便是把食物用兩把大鉗子鉗著,抱在懷里啃,且還會拼命把線往河里拉。你只要發(fā)現(xiàn)線拉得緊的,八九不離十,是蟹上鉤了!你只需用左手輕輕往岸上拉,那家伙是絕對不會放棄美食的,必鉗緊那青蛙的腿不放。慢慢引到岸邊,當(dāng)見蟹將要引出水面時,把那右手持著的網(wǎng)抄猛地一抄,網(wǎng)兜中的家伙便就成了你餐桌上的美味了。
但畢竟想吃它的人太多,那時也沒聽說有人工養(yǎng)蟹的,漸漸地,河里的蟹又被捉得越來越少,這東西反成了市場上的寶貨了!尤其年關(guān),只有發(fā)財人家才會吃到那玩意。
1984年,我訂婚了,訂婚后到丈母家的禮品讓我發(fā)愁?。∴l(xiāng)下人的風(fēng)俗,要帶八個“紙包”才能光光面子,但我家窮得叮當(dāng)響。丈母娘很清楚我的家境,訂婚時送去480元彩禮,她返還給了我280元“回扣”??舌l(xiāng)下人死要面子啊,我不可能新年新歲空手去見丈母娘的。那幾天愁煞我了。誰知天無絕人之路,正當(dāng)我絞盡腦汁想辦法籌弄禮品時,萬萬沒想到,我要“發(fā)橫財”了!
這“橫財”來自于我村剛剛抽干了水的魚池,那魚抓光后,為了開年放魚苗前用石灰消毒,還沒有復(fù)水。偏偏天又沒有下雨,池塘里的底部僅有十幾厘米水,冬天了,沒有魚、蟲、蛙在里面攪和,水很清。我那天去村部經(jīng)過這個池塘?xí)r,竟被我發(fā)覺一個驚天秘密——那池塘中央的一汪淺水,被薄冰所蓋,而有處冰層下面,竟密密麻麻歇著一大堆大閘蟹!它們是無法逃離池塘了,全部聚集在冰層下!我的娘啊,老天真是太眷顧我了,知道我窮,來幫襯我一把了!這些大閘蟹,不會少于50斤啊,明天一早,拿到市場一出手,休說拜丈母娘的禮品,我家還可過一個寬裕年了!真慶幸,這么多來來往往的人,眼睛都有毛病了,誰都沒發(fā)覺,只能說是我運氣好??!
但發(fā)現(xiàn)了,不等于就是我的。雖然鄉(xiāng)下有不成文的規(guī)則——干池塘后,主人散伙走了,任何人只要在池中發(fā)現(xiàn)如甲魚、烏龜、黑魚等遺捉貨,均屬于發(fā)現(xiàn)者所有。但這個池塘就在大路邊,如果有人發(fā)覺我下去抓蟹,見者有份,必然發(fā)生哄搶,那這個利物我便不可能獨吞,必需戓是二一添作五大家平分了!要想獨得這份飛來“橫財”,只有做足準(zhǔn)備、瞄好沒人時快速下手,方能一舉成功。
心里想好便行動!我當(dāng)即跑到家,讓母親幫我弄了一只裝化肥的蛇皮袋,同時把大好消息告訴了她。老母非常懷疑,這大冬天的,大閘蟹不躲進洞里冬眠?活見鬼了!但我清清楚楚看到它們窩在那里,怎會有錯?我來不及解釋,立即飛奔到池塘邊,躲在一戶人家的豬舍邊等候時機。
吃中飯時,路上基本沒有了行人,我卷起褲子,赤著雙腳,手持蛇皮袋,猶如離弦之箭,奔向池塘中心。沿岸邁向中心的每一步,腳都要陷入一兩尺深的淤泥,寒冬臘月,冰涼刺骨哪!更有薄冰在上,每一腳下去,都需咬緊牙關(guān),用堅強的毅力,克服懼怕!我在心里不斷告誡自己:要快!要快!一旦讓人發(fā)覺,肯定見者有份,要想發(fā)這一筆“飛來橫財”,只有一個“快”字才會實現(xiàn)。
從岸邊到池塘中心,十多米距離,我僅用分把鐘時間,便完成了在淤泥中的沖刺!大閘蟹就在冰層下,黑咕隆咚的,一只抱著一只,我心里緊張得直發(fā)抖,這就叫“橫財”??!我立刻張開蛇皮袋口,用拳頭砸開冰層,一把抓起大閘蟹扔向袋里,抓第一把時一是實在太冷,手已幾乎沒有了知覺,二是眼睛還在東張西望,擔(dān)心是否被別人發(fā)現(xiàn)我的企圖。抓第二把時,我才看清這東西的真面目了——這哪是大閘蟹?全是癩蛤蟆??!是我看錯了,那東西四腳一縮,遠(yuǎn)看與大閘蟹無異,我的“橫財”夢破了!趕緊跌跌撞撞爬上岸來。
還好,四周無人,我慶幸自己沒有出丑。
作者簡介:
王順法,1960年生,江蘇宜興市人。無錫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已在《散文百家》《北方文學(xué)》《文化月刊》《青春歲月》《參花》《牡丹》《唐山文學(xué)》等國內(nèi)雜志發(fā)表小說、散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