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鑫
用耳朵閱讀
——兒童言語生命的存養(yǎng)與激揚
朱曉鑫
用耳朵閱讀,是兒童閱讀一種必不可少的補充,有助于兒童具備多元化的讀書方式。用耳朵閱讀,幫助兒童從疏遠語言到親近語言,給童年閱讀以豐饒給養(yǎng)。言說,存養(yǎng)兒童的言語天性,滿足其言語生命獨特的感悟與需求;寫作,釋放兒童語言活力,使其言語生命得以鼓蕩與激揚。
兒童閱讀;親近語言;言語生命
隨著E時代的到來,兒童閱讀的形式豐富多樣,“讀圖”成了兒童的主要閱讀方式。他們的詞匯豐富了,卻不能充分領(lǐng)略語言的奇妙?!叭毡纠L本之父”松居直稱這種現(xiàn)象是“疏遠語言”。
莫言曾與幾位作家就“童年閱讀經(jīng)驗”這一主題開展座談,他說:“當你們飽覽群書時,我也在閱讀;但你們閱讀是用眼睛,我用的是耳朵?!盵1]如其所言,他之所以能持續(xù)不斷地寫作,依賴于用耳朵閱讀得來的豐富資源。
用耳朵閱讀,是兒童閱讀一種必不可少的補充,有助于兒童掌握多元化的讀書方式。用耳朵聽來的語言世界和用眼睛看來的語言世界融合,構(gòu)成兒童獨特的閱讀體驗,從而幫助兒童從疏遠語言到親近語言,使其言語生命得到存養(yǎng)與激揚。
1.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喚醒。
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古老而傳統(tǒng)的閱讀。在文字還沒有誕生的年代,大部分的信息都是口口相傳,吸收信息的過程就是一個用耳朵閱讀的過程。
聲音作為一種自然屬性的轉(zhuǎn)譯工具,是物質(zhì)世界的解碼,對精神感受的評價起到了直接和關(guān)鍵的作用。[2]黑格爾在《美學》一書中對各種感覺的等級作了分類,認為聽覺最為純粹,他把聲音看作是感覺中最為理想的東西,且聲音具有“抽象的物質(zhì)性”,標志著“從空間向時間”和“從物質(zhì)向觀念的過渡”。[3]用耳朵閱讀,通過聲音把言語傳遞給兒童,喚醒兒童的言語感受力,讓兒童的言語生命慢慢成長。
2.用耳朵閱讀是一種提升。
用耳朵閱讀是提升兒童語文素養(yǎng)的途徑之一。兒童必須掌握的完整的語文能力是“聽說讀寫”,這四項本領(lǐng)有著連帶的關(guān)系:“聽”和“讀”是輸入信息,“說”和“寫”是輸出信息。一般而言,人們常常會重視用眼睛閱讀,覺得聽比看費時低效。不過,據(jù)美國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對母語的閱讀能力,大約在14歲左右才能和聽力達到相同的水平,在此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4]所以,在小學階段,不能忽略用耳朵閱讀的強大作用。
的確,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聲音營造的氛圍要比通過閱讀的信息加工更加直接。一些作家也意識到兒童閱讀中傾聽的重要,如“童話大王”鄭淵潔簽約了國內(nèi)最大的音頻分享平臺喜馬拉雅FM,讓他筆下的舒克、貝塔、皮皮魯?shù)冉?jīng)典形象在“耳朵森林”里出現(xiàn)。耳朵所聽到的語言將兒童帶向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3.用耳朵閱讀是一種充實。
用耳朵閱讀,有時也是一種伴隨式閱讀。兒童運動中,乘車時,睡覺前,都可以盡情地“閱讀”喜歡的書籍,這便是耳朵釋放出來的巨大閱讀需求。這樣,把一些碎片式時間充分利用起來,不受空間的限制,日積月累,閱讀將會成為兒童一筆寶貴的財富。這樣兒童享受到真正的閱讀自由,豐富了親近語言的方式,充實了閱讀生活。
1.使兒童有一對吃語言的耳朵。
使兒童喜歡上閱讀,就需要靠耳朵 “吃語言”。“若是這語言使他們感到快樂、有趣,他們就把它吃下去,變成自身的東西。因此,應(yīng)使他們有用耳朵聽語言的體驗?!盵5]讓兒童“吃”語言,多讓他們聽聽父母與老師的朗讀。在溫暖的話語中成長的他們,耳朵“吃”到的語言會更多。一位語文教師應(yīng)該是一位擅長朗讀、會講故事的老師。教師可以給學生講故事、讀美文,如在每周的午讀時間,可以安排一兩次聽書時間,介紹一些作家作品或是期刊中的優(yōu)秀文章。當教師的聲音在教室里揚起,春夏秋冬,喜怒哀樂,學生皆能會心入耳。
2.助兒童長一對明敏的耳朵。
(1)自然之聲入耳來
莫言在悉尼大學的講演《用耳朵閱讀》中談道:“除了聆聽從人的嘴巴里發(fā)出的聲音,我還聆聽了大自然的聲音。”作為自然之子的兒童,有些卻患上了“自然環(huán)境缺乏癥”。這也許是學生語言蒼白、作文空洞的原因之一。多么希望學生也有這么一對明敏的耳朵,走進大自然,去聽鳥兒“唧”的一聲飛上天空,花兒“噗”的綻開笑臉……
教師可以帶學生郊游,布置親近大自然的課外作業(yè):春天去聽流水的歡唱,夏天去聽知了的聒噪,秋天踩踩落葉去聽秋蟲的呢喃,冬天去聽簌簌落雪和嗚嗚北風……讓各種自然之聲入耳來。
(2)市井之聲縈耳畔
加拿大作家阿爾維托·曼古埃爾在《閱讀史》中寫道:“我們每個人都閱讀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與所處。我們閱讀以求了解或是開竅?!钡拇_,學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身處市井之中的他們,也應(yīng)該接接地氣,閱讀周圍的環(huán)境,傾聽市井的聲音。例如讓學生注意聆聽放學路上的各種聲音:校門口學生與教師的道別聲,巷子口賣水果、雜貨的商販吆喝聲……這些生活中平淡常見的場景,有著最溫暖動人、最真實的聲音。
還可以將這份熱鬧延續(xù)。邀請一位用傳統(tǒng)手藝爆米花的老師傅到學校,為學生在操場上爆米花。老師傅一手拉著風箱,一手搖動轉(zhuǎn)柄,眼睛緊盯著架在火爐上“呼呼”轉(zhuǎn)動的葫蘆形壓力鍋。大約幾分鐘時間,只聽得“嘭”的一聲鈍響,一團白煙升騰而起,熱騰騰、香噴噴的爆米花便涌進地上的麻口袋。學生按捺不住,驚呼著蜂擁而上,抓起雪白的米花,“咔嚓咔嚓”大口嚼起來……這一切成了學生難忘的聲音記憶。
“聽話也是閱讀,不過讀的是‘聲音的書’。能夠隨時留心聽話,對于閱讀能力的長進大有幫助。”[6]可以讓學生多聽聽人們的交談聲,甚至有人爭執(zhí)也附耳傾聽,不同職業(yè)、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語言表達各有特色。那些帶著泥土氣息的鄉(xiāng)村俚語在鄉(xiāng)鄰們唇齒間閃著光,也閃亮在兒童言語生命里。
3.給兒童養(yǎng)一對文學的耳朵。
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有聲讀物網(wǎng)站,讓學生先用耳朵聆聽經(jīng)典,再閱讀相關(guān)紙質(zhì)書。學生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有時看到某句話,腦子里就蹦出聽過的聲音,那話語就成了深刻的記憶。這樣,他們聽書的勁頭更足,讀書的效率也就更高了。
教師還可以建議學生去捕捉文字里的聲音。例如全班共讀日本童話作家安房直子的作品,學生驚喜地發(fā)現(xiàn):《誰也不知道的時間》里飄出遙遠海角的鼓聲;《聲音森林》里傳出被嚇壞的動物們此起彼伏的叫聲;《雪窗》中風聲大作時,從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鋪天蓋地涌過來細微的聲響……像這樣的作家作品還有很多,學生帶著耳朵讀著一篇篇能夠聽得見聲音的故事。
教師還可以帶學生聽電影錄音剪輯。例如給中年級的學生聽《英俊少年》《虎口脫險》《音樂之聲》等,學生被跌宕的電影情節(jié)吸引的同時,熟識了那些用聲音塑造人物的“幕后英雄”,體會到李梓、喬榛、丁建華、童自榮等著名配音演員是如何用聲音把一個個人物生動地展現(xiàn)在人們眼前。
福建師范大學潘新和教授在《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一書中寫道:“閱讀是自我言語生命自由自覺的創(chuàng)造活動,讀者和作者共同創(chuàng)造了作品的價值。閱讀總是在為言說、為寫作做準備,是在給言語生命蓄積資源和能源?!盵7]用耳朵閱讀,同樣要指向創(chuàng)造與表現(xiàn),指向言語生命的建構(gòu)。
1.言說,為耳朵養(yǎng)護。
言說就是對語言的運用,言說所表達的東西即話語。這樣的言說,就如海德格爾所說的“把作為語言的語言帶向語言”,“我們要求著已然向我們張開的聲音,充分地向著這種聲音而召喚這種聲音”。[8]
盡量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言說。如早讀課用十分鐘說新聞,班會課上開展辯論會。要尊重學生個人體驗,鼓勵他們不囿于成見,不受桎梏。另外,在教學中還可以讓學生多做些自述或文本復述的活動。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與言說的興趣,可以在班級開展“閃亮小主播”活動,以此提升學生言說興致,鼓勵他們讀美文、吟詩歌、講故事,并將他們的作品分享到班級QQ群和微信圈里。根據(jù)上傳作品的數(shù)量、質(zhì)量、人氣等,共同評選出“最佳小主播”,教師再將他們推薦到學校廣播臺,讓小主播有機會成為“學校好聲音”。
2.寫作,給語言張力。
寫作,讓學生言語自由放飛,全面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語言儲備與生活積累,使其大膽地展示自己獨特的認識、別樣的感受。
注重巧妙捕捉習作的契機,讓學生把耳朵閱讀到的獨特體驗,充分表述。如學生讀吉利斯·蒂伯的繪本《麥先生的旅行》時,教師這樣設(shè)計習作要求:請選擇幾幅插圖,想象描寫畫面,用上幾個象聲詞。一位學生選擇了繪本的第六頁,寫下描寫笑聲的精妙語句:
風從他臉頰拂過,他聽到了歡笑聲,像灰塵一樣浮在空中的白天里孩子們快樂的笑聲。他聽到了兒子的笑聲,他能分辨得出來,兒子的笑聲就像玻璃彈珠落地般清脆。
笑聲漸漸地輕了,他聽到誰打了個呵欠,像水面上冒了一個小泡泡??隙ㄊ莾鹤?,夜深了,他總是不肯去睡,依偎在他身旁,讓他講故事,小巧的鼻尖蹭到他臉上,涼涼的,像是被小狗的舌頭舔著,舒服極了。
潘新和教授建議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作品和學生交流。教師可以給自己布置一項作業(yè):一學期至少寫三篇下水文,請學生當讀者。這樣,教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時光,學生也感受到了教師豐富的情感世界和言語生命的存在狀態(tài)。的確,教師無意間流露出的對文學的摯愛,對理想的追求,對生命的獨到理解和感悟,都會在不經(jīng)意間,豐富一個個充滿活力的言語生命。
用耳朵閱讀,捕捉文字內(nèi)外的聲音,使兒童擁有一對吃語言的、明敏的、文學的耳朵,讓兒童感受到言語的魅力和神韻,感受到文字的美好與張力。這樣,存養(yǎng)了兒童的言語天性,激發(fā)其言語表現(xiàn)欲求,滿足其言語生命獨特的感悟與需求。兒童的言語生命得以互動與交流、鼓蕩與激揚,言語生命和精神生命得到真正的成長。
[1]莫言.用耳朵閱讀[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2]陳 青長,蔡 鎮(zhèn) 鈺.聲音 生 態(tài) [J].建 筑 學報,2007(9):65-67.
[3]黑格爾.美學[M].朱光潛,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97.
[4]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M].沙永玲,等,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5]松居直.我的圖畫書論[M].季穎,譯.長沙: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1997.
[6]張定遠.重讀葉圣陶·走進新課標[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7]潘新和.語文:表現(xiàn)與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8]海德格爾.在通向語言的途中[M].孫周興,譯.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8.
注:本文獲2016年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競賽一等獎,有刪改。
G623.2
A
1005-6009(2017)33-0032-03
朱曉鑫,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通州小學(江蘇南通,226300)教師,高級教師,南通市骨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