彧
作文評改,值得思考的現(xiàn)狀
南師附中仙林學校小學部 胡彧
對待作文批改問題,各方意見不一。學校領導通常認為語文教師就應該對學生的作文精批細改,才符合“教學六認真”要求,認真寫評語的老師才是好的語文老師;學生家長們也認為孩子的作文交上去了,老師理應親自認真批改,讓孩子自己改,老師就是太偷懶、太不稱職;語文教師們自己也認為就要像對待所有語文作業(yè)一樣,由自己一字一句進行批改;學生們認為按老師要求寫好交上去就沒我的事兒了。因此,無論對于學生還是老師,每一次作文,就像一座山。作文教學高消耗、低效益,學生怕寫,老師怕改。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終生學習的四個“學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核心是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真實的人?!拔娜缙淙恕薄白魑娜缱鋈恕?,在培養(yǎng)做人方面,作文教學責無旁貸。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xiàn)。作為語文教師,必須從整體上全面認識作文教學的目的要求:一是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用正確的立場、觀點觀察周圍的事物),二是訓練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總結(jié)作文教學的任務和意義即在于:提高認識,訓練表達,培養(yǎng)做人。
蔡朝陽在《高考作文在本質(zhì)上是反寫作的》上講到高考作文三個特點“投機”“逢迎”“套路”,這與真正意義上的自由寫作完全無涉。“這種用投機的方式,以逢迎的身段,以套路的結(jié)構(gòu)所呈現(xiàn)的作文,便是典型的應試體,是科舉時代思維模式的當代遺留,是當下應試機制的一個有機部分,跟我們所談論的寫作這件事,其實相距遙遠?!彼J為,寫作的核心要素便是寫作需要自由表達,需要真實于自己的內(nèi)心。應試教育的寫作,培養(yǎng)的是匍匐于威權(quán)之下的奴性人格。
反觀我們小學的作文教學,又何嘗不是應試的模式呢!教師:為應試,為完成教材要求,作文指導堅定不移地沖著分數(shù)而去。學生:為教師而作,為應試而寫,毫無興趣可言。
首先,應該從創(chuàng)新評改方式入手。認真寫評語的老師,不一定是好的語文老師。因為學生拿過作文大多是看分數(shù),并不會仔細看批改的內(nèi)容。因此,要想正確發(fā)揮作文的育人功能,改變令人頭疼的現(xiàn)狀,我們可以從創(chuàng)新作文評改方式入手,以教師的評改引路,然后逐漸放手,讓學生集體評改、小組合作評改、自評自改。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習慣,這也是學生將來適應社會、生活和工作的終身需要,同時,也體現(xiàn)了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達到將來不需要教”的教學思想。
其次,要把評改作文的優(yōu)先權(quán)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在長期不斷的作文評改過程中懂得自己寫作的文章是用來交流的,是讓他人欣賞、別人評價的,應該表真情,說真話。并且,評改中,不斷發(fā)現(xiàn)和吸取別人寫作的技巧和長處,于比較中去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要以極大的熱情和耐心,循循善誘,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指點。教師要交給學生評改的范圍和要求:語言——字、詞、句、標點;結(jié)構(gòu)——布局謀篇、層次、過渡;中心——題目擬定、立意、主題;材料——取舍精當、突出主題。字、詞、句、標點除了正確使用外,還應盡量做到語言有創(chuàng)新。
采用多種評改形式如:同桌換改、集體評改、教師示范改、自評自改等。換改,可使學生完全改變自身角度,以鑒賞者的姿態(tài),根據(jù)自己的審視標準吸取原作長處,指出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有利于學生取人之長補己之短。集體評改,選出有代表性的作文,由教師逐段引導集體評議其優(yōu)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討論為主,打破思維定勢,提出修改方案,積累作文修改方法。最后由教師總結(jié),讓學生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可取之處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教師示范評改,教師用自己的下水作文或是經(jīng)過教師修改后的學生優(yōu)秀作文作為示范作文,以此啟發(fā)學生在比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處,并作出修改。例:百家湖小學楊芳老師的《成長的煩惱》,教師就是以自己的下水文一步步引導學生掌握人物心理描寫的四種方法(內(nèi)心獨白、幻覺描寫、語言行動描寫、環(huán)境描寫)并學會在自己的作文中恰當、巧妙地加以應用。本校三年級《習作8》的評改課上,教師也是以書中的例文為示范的。自評自改,好的作文都是改出來的。如何正確、有效地引導要讓學生將自己寫好的作文一遍遍地讀,從各種角度審視,學會自評自改,最終修改完善,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認真思考。
當然,評改中應充分注意淡化任務、強化興趣;淡化指導、強化賞析;淡化評語、強化亮點;淡化局限、強化開放;淡化模式、強化異質(zhì)。要倡導寬容,保護學生表達熱情。重在引導討論,幫助學生探究更好的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