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士毅
保健食品話甘薯
◎繆士毅
秋冬時節(jié),甘薯紛紛上市,家常的食譜中又添了一種美味,惹人一品為快。
甘薯,又名番薯、地瓜、紅薯、白薯、紅苕等,旋花科一年生植物,它的故鄉(xiāng)是南美洲,明代后期落戶中國。相傳為萬歷年間,福建晉安人陳振龍自南洋攜種回國,試種成功,最初僅栽培于福建、廣東一帶。如今,除青藏高寒地區(qū)外,我國大江南北皆有其蹤跡,并以黃淮平原、四川盆地和東南沿海地區(qū)栽培面積最為集中。甘薯品種眾多,其肉質(zhì)塊根形狀有紡綞、圓筒、橢圓、球形等之分;皮色有白、淡黃、紅、黃、紫紅、黃褐、淡紅等之別;肉色有黃、杏黃、白黃、淡黃、紫紅等諸種。
提起甘薯,還有一個趣話。相傳,乾隆皇帝晚年曾患“老年性便秘”,御醫(yī)們想盡辦法給他治療,可總不那么靈驗。有一日,乾隆散步來到御膳房,一股香氣味撲鼻而至,忙問道:“什么東西如此之香?”正在烤紅薯的一個太監(jiān)見是皇上,連忙磕頭道:“啟稟萬歲,這是紅薯?!鼻奶O(jiān)手里接過一塊烤熟的紅薯,吃后連聲道“好吃,好吃!”從此,乾隆常吃烤紅薯,不久,他久治不愈的便秘竟不藥而愈了。
甘薯以肥碩塊根供食用,既可充主食,又能當蔬。甘薯食用方法頗多,蒸、煮、扒、烤、炸、炒、煎等皆宜,可整只地炕,也可切段、塊、片、條、丁乃至搨成泥烹制,一經(jīng)巧手烹飪,粗糧細做,即能成為席上佳肴,如四川名菜“紅苕泥”,為一款筵席甜菜,黃紅油亮,甜香可口;陜西的“醋熘紅苕絲”酸辣脆嫩,風味別致。此外,福建的“荔香薯片”、安徽的“蜜汁紅薯”、湖北的“桂花紅薯餅”等,皆為名聞遐邇的地方美味,吊人胃口。因甘薯含糖量高,尤宜甜食。以冰糖、蜂蜜為佐料,與甘薯小火悶煮,可制成湯汁熬濃發(fā)粘、色澤橘紅、入口軟中帶韌的“蜜汁紅薯”,此法最能體現(xiàn)甘薯的風味特色。甘薯蒸熟搗爛碾成泥與面粉摻合后,還可做各類糕、包、餃、面條等。甘薯干制成粉可代面粉,加蛋類可制成蛋糕、布丁等各式點心。甘薯釀酒、制果脯、粉絲等,亦饒有風味。甘薯營養(yǎng)豐富。據(jù)分析,每100克甘薯鮮品食部約含水分67.1克、蛋白質(zhì)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9.5克、鈣18毫克、磷20毫克、鐵0.4毫克。此外還含有胡蘿卜素、維生互B1、B2、C等,其中所含的維生素C,是蘋果、葡萄、梨的10~30倍,難怪它享有“營養(yǎng)保健食品”之美譽。
甘薯不僅是佳蔬美食,而且還有頗高的藥用價值。祖國醫(yī)學認為,甘薯味甘性平、無毒,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之功效。《金薯傳習錄》載:甘薯可治痢疾和下血癥、酒積熱瀉、濕熱和黃疸病、小兒疳積等。在民間驗方中,常用于治療濕疹、毒蟲蟄傷、夜盲癥、瘡疹、便秘等癥。甘薯中所含的纖維素,能增進腸道的蠕動,從而具有預防便秘及腸道疾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