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梅
(青海省民和川垣學校)
在當前的語文課程背景下,許多語文教師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利用課文生成能夠激發(fā)學生表達興趣的話題,擠出時間引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表達活動,增加閱讀課表達實踐的機會,這樣能夠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其實閱讀課中教師創(chuàng)造的表達練習形式不勝枚舉。下面我們按照表達練習的功能,分類介紹幾種閱讀課上常用的表達練習設計與指導。
一、運用課文詞語的表達
一些優(yōu)秀教師對詞語教學目標的認識比較深刻,經(jīng)常會結合課文教學穿插運用詞語的表達訓練,這樣的教學意識難能可貴。我們研讀下面這個課例。
【課例1】三年級《旅行家樹》(教學片段)
媒體出示:
它站在美麗的住宅區(qū),也站在華麗的別墅門前,那么青翠,那么優(yōu)雅,給建筑物增添了幾分秀麗和清幽。
1.讀這段話,體會這句話中“美麗、華麗、秀麗”運用的準確性。
2.選擇下面的詞語,描繪一下旅行家樹給建筑物帶來的美麗。
(出示:美麗、華麗、秀麗、青翠、優(yōu)雅、清幽)
生:美麗的旅行家樹,站在華麗的別墅門前,給別墅增添了幾分秀麗。
師:用了三個詞,不錯。
生:青翠而且優(yōu)雅的旅行家樹,站在華麗的別墅門前,給別墅增添了幾分秀麗和清幽。
師:真了不起。用上了五個詞。還有誰想說一說。
生:美麗的旅行家樹,站在華麗的別墅門前,舒展著它那青翠而優(yōu)雅的枝葉,給建筑物增添了幾分秀麗和清幽。
師:你把六個詞都用上了,而且用得很正確,句子組織得也很通順,太了不起了。
教師從課文中挑選出六個形容詞,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隨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讓學生“描繪一下旅行家樹給建筑物帶來的美麗”。這是一種根據(jù)給出的內(nèi)容嘗試運用多個詞語的造句練習。由于說話內(nèi)容是給定的,不需要學生另起爐灶再動腦筋,所以學生可以將全部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詞語的組織運用上:如何把給出的詞語盡可能多地組織到自己話語中,如何把話說清楚,說連貫,說通順。這種練習富有挑戰(zhàn)性,需要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智慧來應對;但是又有很大的適應性,可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力需求,好的同學六個詞語能全部運用,差的同學可以少用幾個。但是不管用多用少,都能不同程度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選出的六個詞語中“美麗、華麗、秀麗”是一組近義詞,教師沒有刻意讓學生來辨析它們的細微差別,而是讓學生在運用中體會它們的區(qū)別,學生在自己的話語中運用正確妥帖了,那么詞語教學應該說是到位了。所以語文課中的詞語教學不一定是解釋詞義,讓學生在運用過程中領會詞語的意思,不僅可以加深對詞義的深入理解,而且能夠提高學生詞語學習的水平。
二、基于課文情境的轉述
這類表達訓練就是根據(jù)課文思想內(nèi)容生成適合學生表達的情境話題,讓學生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這也是閱讀課上最常用的一種訓練表達的方式。
【課例2】《新型玻璃》
師: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都弄明白了嗎?
(全班學生舉手,表示明白了)
師:我不打算讓你們說了,我想讓你們寫。寫什么呢?(老師在黑板上寫下了“自述”兩個字)“自述”是什么意思?對,就是自己介紹自己?,F(xiàn)在我把全班分為五組,第一組寫“夾絲網(wǎng)防盜玻璃自述”,第二組寫“夾絲網(wǎng)玻璃自述”,第三組寫“變色玻璃自述”,第四組寫“吸熱玻璃自述”,第五組寫“吃音玻璃自述”?,F(xiàn)在你們都是新型玻璃了。請把你們各自的特點、作用寫出來,為自己做個廣告??凑l會夸自己。當然嘍,要實事求是,不要吹牛。
這類寫話練習由于表達內(nèi)容是課文給定的,無須學生發(fā)揮,只是敘述對象變了,原來是作者以第三人稱敘述,現(xiàn)在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敘述,因此學生必須變換角色身份重新組織話語,把一種新型玻璃的特征說清楚,說連貫,說通順。這種練習設計有趣,也富有挑戰(zhàn)性。學生在表達過程中獲得的不僅是連貫地遣詞造句的歷練,也可以獲得表達策略的體驗。基于課文情境的轉述由于敘述的目的、敘述的對象或敘述的語境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對語言組織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生的話語構建能力是一種挑戰(zhàn),這類表達練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智慧。
三、創(chuàng)造性表達
基于課文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利用課文的留白空間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達,也是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頻率很高的一種表達練習方式。如低年級課文《兩只小獅子》,獅子媽媽說了這樣一句話:“孩子,將來我們老了,不在了,你靠誰呢?你也應該學會生活的本領,做一只真正的獅子!”教師在這里設計了一個練習:
請大家想象:懶獅子聽了媽媽的話,會怎么說呢?
生1:“媽媽,我懂了,以后我一定會苦練本領,成為一只真正的獅子!”
生2:“媽媽,我錯了,我再也不偷懶了,我會向哥哥、姐姐們學習,練習滾、撲、撕、咬。不信?你等著瞧!”
生3:“媽媽,你說得對,我不應該天天玩,要多學習生活的本領,成為真正的獅子!”
這類想象說話要求學生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合理開展想象,然后用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思想,在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和話語組織上都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表達練習時間不多,一般可以結合課文理解過程進行。
四、評價性表達
閱讀教學時,教師經(jīng)常要求學生對課文中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評價,或談自己的感受。比如學完《詹天佑》這篇課文,有教師要求學生為詹天佑塑像旁的碑上寫幾句話,這也是一種評價性表達,可惜的是學生的評價往往就是簡單的一句話或幾句話,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效果不佳。有教師設計的評價性表達練習,要求學生在課文中尋找具體事實來支持自己的觀點,將自己對人物的評價組織成一段連貫的話。這樣評價詹天佑,學生就必須從課文中尋找材料,還需要考慮材料組織的合理、話語構建的連貫等,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而且可以訓練學生連貫、有條理地構建話語的能力。以上所舉的各類表達練習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在表達內(nèi)容上都是現(xiàn)成給定的,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具體的表達內(nèi)容,而不必另起爐灶自己尋找表達內(nèi)容,其目的是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話語的表達上,讓學生集中注意思考怎樣構建話語,怎樣把話說清楚,說連貫。
因此我們在設計閱讀課的表達練習時,要盡可能減少表達內(nèi)容上的障礙,要盡可能引導學生去自覺運用課文中新學的詞語和句子,把課文語言轉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從而最大程度促進學生語言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