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改杰
摘要:農村寄宿制學校的管理,要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制定和落實各種安全制度,嚴防發(fā)生安全事故。要建立一支穩(wěn)定的教師隊伍,以柔性管理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吸引學生、穩(wěn)住學生,豐富學生的寄宿生活。要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和關懷,為學生解決實際困難,使之安心學習。
關鍵詞:寄宿制;管理;安全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1-0016-02
要辦好一所學校,關鍵在于學校的校長。作為農村寄宿制小學,學校工作雜,任務重,校長既是上傳下達的"傳話筒",又是安排、指導和督促學校工作的"領導者",還要規(guī)劃學校的發(fā)展思路。雖然每個校長各自的經歷不同,所在學校所處的客觀環(huán)境不同,在辦學路上遇到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個問題,由于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的途徑也截然不同。但一些管理的思想、策略和方法是一致的,根據我在工作中的經歷,征對農村寄宿制小學校長的管理角色談幾點膚淺的看法。
1.管理者的角色
首先,制定好學校的管理制度。如果學校沒有管理制度,各干各的,就不會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你出來你大,他出來他大",工作會干好嗎?所以,制定好了制度,我們的工作中才會有章可循,以理服人,用制度管人。
其次,做到人性化管理。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而不是物,這就決定了學校管理要以人為本,講究管理的藝術,對教師的藝術管理,要以"了解教師,理解教師,尊重教師"為出發(fā)點,本著"念人之功、用人之才、幫人之難、諒人之過"的管理原則,在學校管理的過程中,充分注意人性要素,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交流,運用適當的手段和方法,充分挖掘人的潛能,調動人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使每人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發(fā)揮各自的聰明才智,從而不斷創(chuàng)造優(yōu)異的工作業(yè)績,達到帶領師生順利地實現學校管理工作的目標。
在工作中,我以人文管理來激發(fā)教師工作的熱情。即以人為中心,以人類的文明為基點,構成的一種思維體系。落實到學校管理當中,在教師隊伍中營造一種寬松、真誠的民主氛圍,關注教師之間人際關系的溝通,拆除人與人心靈上的隔閡與猜疑,使學校成為一個"有話能說,有話敢說;言者無過,聞者可鑒"的溫馨的、充滿個性碰撞與靈氣揮發(fā)的合作發(fā)展空間。這樣我們的教師才會以校為家,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好學生為己任。
2.寄宿制學校的管理,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觀念,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一是學生在寄宿制學校群體居住,相對于非寄宿制學校更容易發(fā)生安全事故,所以必須加強管理,防患于未然。二是寄宿學生遠離父母和其他監(jiān)護人,安全防范意識不足,應對潛在安全威脅的能力有限,需要學校加以指導,并通過加強管理,消除隱患。為了落實安全工作,我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和宣傳有關安全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規(guī)章,成立安全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后勤副校長、總務主任任副組長,班主任、宿舍管理人員、食品管理人員、校車管理人員為組員,安全領導小組結合學校實際,共同制定切實可行的學校安全制度,同時制定各類突發(fā)事故的應急預案,每天定時巡查學校情況,及時排查各種安全隱患。二是落實安全工作責任制。學期初學校和各班班主任簽定安全責任書,班主任和學生家長簽定安全責任書,使老師、家長了解學校的安全措施,明確各方的安全責任,使安全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學期末學校和各位班主任及其他教師結好安全責任書,把安全工作完成的情況作為評優(yōu)評先的必備條件,對出現安全事故的實行一票否決制。三是建立安全工作檔案,記錄日常安全工作、安全責任落實、安全檢查、安全隱患消除等情況。四是學校為全體教職工、學生購買了校方責任保險,同時采取學生自愿投保的原則鼓勵學生購買學生平安保險。
3.強化家校聯系,充分發(fā)揮三結合教育的重要作用
為了解決學生上放學路上安全管理難、家校聯系不容易,教師掌握學生不準難以實施有效教育的困難,每半學期組織一次寄宿學生家長會,在會上相互交流學生的成長收獲,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家長會一改過去的頒獎會或者是批評會,而是對等和諧地坐在一起商討學校發(fā)展大計,一起謀求孩子成長良方。更多地了解學生,明白家長的愿望,知道我們工作的不足,促使學校更深層次的思考。 除了利用開家長會與家長溝通外,還要求各班班主作教師每學期都要做好一次全班學生的家訪工作,對學困生、"雙差生"、"問題生"、"生活困難生"、"留守生"進行建檔轉化與幫扶工作,對這些學生教師做到周轉化不間斷幫扶,每月家訪一次,與家長一起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學習輔導工作,對生活存在特殊困難的及時予以解決,力爭達到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不讓每一個孩子失學。
總之,學校實行農村集中辦學,建立和完善中小學寄宿制度,走辦學的新路子,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而農村寄宿制管理的完善和改革是個循序漸進、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它需要我們不斷深入的探索和實踐,更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三者共同協作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