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鹿良
很 多人被問及為什么要在北京流連,在霧霾、堵車、高房 價的北京呆著的理由是什么?其實說不準,也或許不是呆慣了,只是沒辦法。諸事纏身,想走也是走不開的。北京早已不是當年的北平,幸好有雪,有秋野,在片刻韶光里濺出些許北平的影子。只是北京銀裝素裹得再好,也比不上東北的雪那樣浩大,那樣薄涼。
聽戲,寫作,作國畫,素手調(diào)羹湯,去798和什剎海轉(zhuǎn)轉(zhuǎn),也在難得放晴的日子里倚著飄窗看半日,看天難得的藍,看云輕輕地蕩?!案∩档冒肴臻e”,去在忙碌的工作里撿尋遺失的美好,并不去香山擠著看什么紅葉。在北京已經(jīng)許久沒有回家看看了,聽了天氣預報說丹東初雪,于是在夜晚坐了夜行火車回去看雪,一個人。
上火車前去理了個發(fā)。在被理發(fā)師在頭發(fā)上“胡作非為”這么多年的不歸路上,他們要么技術(shù)不穩(wěn)定,要么不聽你意見,還各有理由。今年找到一個發(fā)型師,技術(shù)專業(yè),氣質(zhì)文藝,笑容羞澀,聽布魯斯,看尼采,玩攝影,可以聊任何話題,卻從不跟你說辦個卡之類。工作室被一群大銀杏樹裹挾,讓我這個在“中國銀杏之都”長大的孩子倍感親近。店里沒有一絲“理發(fā)店味兒”,墻上的油畫都是畫家的作品,也對外銷售。音樂永遠是布魯斯,永遠有好喝的現(xiàn)磨咖啡。一個有文化、修養(yǎng)高的手藝人給你剪頭發(fā),是一段不錯的交流時光。他一直說對面梅地亞二樓的雁舍湘菜多好,越說我越餓,剪完我就去那兒吃個肚圓兒,香極了。湘菜里有熱烈,辣得透亮,煙火聲動,活色生香,和生活如出一轍,都包藏各種滋味。
在車廂里倚著下鋪窗子,想到這些,不禁一笑。周圍的熱鬧隨著車行在入夜的軌道漸漸平息。習慣了伏案寫作也習慣了晚睡,一個人倚著小軒窗聽戲,越劇。外公是正經(jīng)八百的京劇武生,京城里又時時可以邂逅京戲??墒呛驮絼∠袷且环N宿命的相會,像微微斂起的伊人淺笑,但一窺見,便記了一生。
喜歡《白蛇傳》中的一折《西湖山水還依舊》。故事是老故事,“西湖山水還依舊,憔悴難對滿眼秋。山邊楓葉紅似染,不堪回首憶舊游。想那時三月西湖春如繡,與許郎花前月下結(jié)鸞儔。”張茵版是最初流傳的版本,亦喜歡章子清的版本。只因其眼神與顰笑,以及悲聲的嗔怪,全符合白娘子當時的心境。“實指望夫妻恩愛同偕老,又誰知風雨折花春難留?!闭f到底是一個負心的故事,傳承這么久,怕是不忍素貞的一片癡心空寂寥吧!章子清在這出戲里極盡了凄清與悲怨,水袖交疊,俯身低訴,哀婉中氣若游絲,嘆一句“許郎他負心恩情薄,法海與我做對頭”。一出好戲只要韻味兒要做足,跟著故事走,便是好的。臺上臺下,仿佛都是在西湖悄眼看著這一幕愛情的悲劇。章子清在這折戲的結(jié)尾,舞罷水袖,從下腰里直起身子,背影蕭索,默然回首,眼底見紅,哀怨地吐出一句:“看斷橋未斷我寸腸斷啊,一片深情付東流……”那一刻,我看到她眼底充滿無限的幽怨,那是入戲了。大概那就是素貞的心境,“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笨諄磉@人間一趟,叫人好生悲涼。
亦喜歡茅威濤,越劇女小生,唱腔里遍是男兒之聲,有如金戈錚錚。看過茅威濤一張照片,背景是自然清新的綠色,她著了白服,閉目,發(fā)髻高挽,平靜地嗅著薄荷干凈的新葉,安靜而出塵,像她的聲音。今年是湯顯祖和莎士比亞逝世400年,一直以勇于創(chuàng)新聞名的茅威濤在上海國際藝術(shù)節(jié)帶來了融合中西戲劇特色的新作《寇流蘭與杜麗娘》。莎士比亞筆下的大將軍寇流蘭與杜麗娘“見面”,一個問:“你為什么要去恨?”一個問:“你為什么要去愛?”簡短而又宛若屈原式的天問?!犊芰魈m與杜麗娘》此前在英國演出,16歲的杜麗娘身著粉色戲服悠悠上臺,聲調(diào)哀婉,情思綽約,觀眾大為驚艷,掌聲雷動。與不同文化碰撞時,我們一點兒都沒有輸給別人。國人大多知道莎士比亞,但有多少英國人知道湯顯祖呢?茅威濤一行在英國演出之后,有媒體評價“四百年終于打了一個平手”。
這使我想起來第一次聽到越劇時的情景。最先聽到的,是一首改編成越劇唱腔的電影主題曲,演唱者是一名藏族姑娘,名叫阿蘭·阿德蘭黛·達瓦卓瑪。那天,她用越調(diào)唱了一首《臥虎藏龍》的主題曲《月光愛人》。崔鶯鶯的扮相,淺斟低唱,有紅娘的影子?!拔倚褋恚谠鹿饫?;下弦月,讓我想你。愛人心,深入海;永恒啊,在不在?”我一下之子被這抓人的腔調(diào)吸引。婉轉(zhuǎn)唯美,似古時花間詞里的模樣。古詞可譜曲應琴唱和,可惜古音的絕妙就這樣失傳了許久,好在還有這樣的調(diào)子。那時候方知這是越調(diào)。跫音東風三月,鎖了離愁的蕭索,在柳絮飛時花滿城時遇見一支越調(diào),雖是流行曲目,但不減驚喜。我希望會有越來越多的戲曲通過現(xiàn)代的手法與表現(xiàn)方式為年青一代所喜愛,不是打著“中國風”的旗號轉(zhuǎn)著R&B花哨的轉(zhuǎn)音,也不是弄來Rap的吐字不清混淆他人的耳朵。中國的骨子里有金戈鐵馬、玉髓冰清,有樓倚霜樹、軒榭閨閣——世人應該聽到國風的美好。我們的國人會越來越年輕,時代和經(jīng)濟在全球文化的融合中縱橫捭闔,給傳統(tǒng)樹新風,有參與才易傳承。未來會有一天,《南華經(jīng)》里的《秋水》初生,《南唐二主詞》里的林花春紅初盛,二十四橋會仍在,波心蕩起,誰家玉笛滿洛城?少女心事,青年才俊,自是應飛聲。
這趟最終直通平壤的列車是經(jīng)過高碑店站的。夜慢慢涼,涼到烏黑,只是看得不清。這里并不???,卻在一火車站中讓我歡喜。27次列車是上行的夜行列車,回程的28次開到高碑店會是白天。以前從故鄉(xiāng)往京城返,會在未入京的鐵軌上覓上京都少見的晴朗,晴朗里離高碑店站臺不遠矗立著老舊的旅客天橋。老天橋在淺藍色老油漆鋼梁與明晃晃的陽光下泛著亮而膩的光暈,它是那樣地具有年代感,帶著舊舊的、泛黃的、老櫥柜抽屜里似的青瓷上的微光。那細小的浮著絨絨的光的毛細血管里,一種此去經(jīng)年的蠱惑,它讓我想起一部電影里的老火車站,以及我少時在火車道附近居住的孩提時光。
《歸來》,鞏俐和陳道明主演。文革迫害,他費盡九牛二虎之力艱辛逃獄出來,去見一個人,他的結(jié)發(fā)妻子。馮婉瑜和陸焉識在火車站相逢,帶著欲蓋彌彰的喜悅,不知道當時相見該悲該喜,可到底是見著你了呀!在那處火車站,旅客天橋上人群黑壓壓的,天橋下一列列火車呼嘯著,車輪“咣切咣切”地運轉(zhuǎn),汽笛聲拉扯著他們的心。望穿了人海,看到了彼此卻眼睜睜被撕扯開。心理的支撐一下子塌了,像這每一次有列車經(jīng)過就顫巍巍的大鐵橋的垮塌。那座旅客天橋泛著漆黑的光,在片子里黯淡著,寒鐵冰涼,像那個年代曾令人難以置信的瘋狂的氣溫。我曾以為《歸來》就是在高碑店站取景,因為那座鐵橋簡直一模一樣。后來知道是在唐山南站,就是歷史課本里唐胥鐵路的起點站。歷史就是這樣,一切過去了便不再有溫度,老物什的存在于過去是見證,于如今是以史為鑒,于以后則如陽光下泛著的光亮,給人以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