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銘 費逸偉 孫世安 馬 軍
(空軍勤務學院 航空油料物資系,江蘇 徐州 221000)
聚丙烯纖維是用聚丙烯(pp)切片經紡絲、拉伸工藝制成的纖維級產品,聚丙烯是由C3H6聚合而成[1]。對于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一系列實驗和應用表明[2],聚丙烯纖維在混凝土堿性環(huán)境中較為穩(wěn)定,有較高熔點、且濕強保持率很好。但其耐火性差、對氧氣和紫外線敏感,此外,由于聚丙烯分子沒有極性基團的原因,使得其成為一種憎水性材料,粘結性較差。當其被包裹在水泥基體中,可避開了其短處[2]。
早在上世紀70年代,歐美各國已經開始使用摻入了聚丙烯單絲纖維的混凝土,其中聚丙烯纖維的作用主要是增強混凝土的抗沖擊性[3]。英國薩里大學使用經過高倍拉伸制成的聚丙烯纖維,高體積率摻加于水泥基體中,制成了抗拉強度與變形能力較好的薄壁纖維水泥板,從而達到了充分發(fā)揮聚丙烯纖維對水泥基體的增強的目的[4]。1977年,有美國學者提出用占水泥重量2%的聚丙烯纖維來增強混凝土,提高其抗彎強度[5]。上世紀80年代,在普通混凝土和聚丙烯纖維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拉強度及抗折強度的對比實驗中得出結論[6],隨著纖維體積率的增加,抗壓強度降低,而抗拉強度和抗折強度有所提高。1988年有報導[7]指出聚丙烯體積摻入量為0.5%時抗壓強度可提高25%。加入聚丙烯纖維后[8],保水性變好,混凝土拌合物的坍損減少,但混凝土拌合物的粘聚性變差。
聚丙烯纖維具有很多適合應用于水泥基材料的優(yōu)點,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缺點:表面能低,分子鏈上缺少活性官能團,而且表面疏水,以致于纖維在水泥基材料中不容易分散;與基材的物理化學粘結力較差;彈性模量低,對水泥基材料硬化后的抗拉強度、抗壓強度幾乎沒有增強作用[9],因此,改性聚丙烯纖維也應用到了纖維增強水泥基材料當中,有試驗結果表明[10]親水改性后的聚丙烯纖維與水泥基體之間粘結力會更強。本文采用硅烷偶聯劑對聚丙烯纖維的表面進行化學親水改性,制備了硅烷偶聯劑改性聚丙烯纖維,并對產物進行了分析與表征。
聚丙烯纖維(北京厚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硅烷偶聯劑KH-570(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過氧化苯甲酰(上海晶純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甲苯(上海凌峰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丙酮,分析純(上海蘇懿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醇,分析純(上海蘇懿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實驗過程中所使用的水均為去離子水。
實驗使用的儀器與設備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儀器與設備Table 1 Table of equipment
先將2 g聚丙烯短切纖維在氮氣環(huán)境中,用100 mL二甲苯在80 ℃溫度下溶脹80 min,隨后將纖維取出,趁熱將溶液抽濾,將纖維濾出,用丙酮清洗三次,隨后放入烘箱60 ℃,烘干8 h。
通過實驗分別探究了硅烷偶聯劑濃度以及改性時間對纖維改性的影響。使用比例為9∶1的醇水試劑作為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的硅烷偶聯劑KH-570制成實驗試劑,并將烘干后的纖維在試劑中浸泡,分別討論浸泡時間以及浸泡試劑濃度對改性的影響。不同時間梯度分別做5、10、20、30 min以及50 min共五組,其中每組硅烷偶聯劑溶液濃度為20%;不同濃度梯度分別5、10、20、50%共四組,其中每組浸泡改性時間為30 min。其中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聚丙烯機理如圖1所示。
圖1 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聚丙烯機理Fig 1 Modification mechanism of polypropylene
由于硅烷偶聯劑KH-570擁有獨特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其分子鏈中有羰基的存在,能夠為檢驗硅烷偶聯劑是否在與纖維表面發(fā)生反應提供有力的依據。
使用4個濃度(5、10、20、50%)的硅烷偶聯劑對濃硝酸聚丙烯纖維進行處理,經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檢測得到紅外光譜圖,紅外譜圖如圖3所示。
進一步使用不同濃度的硅烷偶聯劑對二甲苯聚丙烯纖維進行改性,從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檢測得到的不同濃度硅烷偶聯劑處理的二甲苯改性聚丙烯纖維的紅外光譜圖中發(fā)現,隨著硅烷偶聯劑濃度的增加,波數大約1 720 cm-1處的碳氧雙鍵(C=O)的特征吸收峰有明顯的增強。以上結果同樣表明了,硅烷偶聯劑在二甲苯聚丙烯纖維的表面發(fā)生了自水解反應,并包裹在了纖維的表面,因此,纖維表面出現了羰基基團。
圖2 硅烷偶聯劑KH-570的結構式Fig 2 The chemical structural formula of KH-570
圖3 不同濃度硅烷偶聯劑KH-570改性二甲苯聚丙烯纖維紅外圖譜Fig 3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KH-570 modify PP Fiber i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由于50%濃度的硅烷偶聯劑的改性效果最為明顯,因此,使用50%的硅烷偶聯劑,討論時間對纖維的改性的效果。經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儀檢測,得到6種改性后纖維的紅外光譜圖,紅外譜圖如圖4所示。
圖4 不同時間對50%硅烷偶聯劑改性聚丙烯纖維的影響Fig 4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of KH-570 modify PP Fiber in different time
使用50%硅烷偶聯劑,以及二甲苯改性聚丙烯纖維作為原料進行改性可以發(fā)現,使用硅烷偶聯劑后的的纖維,在波數3 300 cm-1左右處出現了由于氧氫鍵(O-H)的伸縮振動而形成的吸收帶,在波數大約1 720 cm-1處出現了碳氧雙鍵(C=O)的特征吸收峰。這表明硅烷偶聯劑的改性作用給纖維表面帶來了極性基團。但不同時間梯度的硅烷偶聯劑改性聚丙烯纖維間的對比不夠明顯,尤其是在波數1 720 cm-1左右的羰基特征吸收峰,并沒有明顯的遞增出現。表明改性的效果是限的。
聚丙烯纖維改性前后的纖維表面形貌的掃描電鏡圖如圖5所示:
圖5 PP纖維原樣表面SEM圖與硅烷偶聯劑改性PP纖維表面SEM圖Fig 5 The SEM images of KH-570 modify PP Fiber and PP Fiber
圖5中a為1000倍PP纖維原樣;b為1000倍50%硅烷偶聯劑30 min改性PP纖維;c為2000倍PP纖維原樣;d為2000倍50%硅烷偶聯劑30 min,改性PP纖維從照片中觀察可以清晰的看到改性前后纖維的表面明顯不同的變化。改性前的聚丙烯纖維原樣表面較為光滑;改性后的纖維表面明顯變的粗糙,從圖5中觀察能夠了解到,改性后纖維表面明細粗糙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纖維表面出現了較深的凹坑;二是改性過后纖維表面明顯的有硅烷偶聯劑包附于纖維表面。以上的現象表明,聚丙烯纖維能夠使用硅烷偶聯劑進行改進,且硅烷偶聯劑也能夠包附于纖維表面從而達到預期的改性效果。
隨著改性時間的增長,纖維表面的粗糙有一定程度上的減小,變的光滑,這可能是硅烷偶聯劑自水解后黏著在纖維表面,使得纖維表面的卷絲狀物大幅度的減少。使用JC2000C接觸角測量儀對改性前后的聚丙烯纖維進行檢測,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時間硅烷偶聯劑改性二甲苯聚丙烯纖維接觸角檢測Table 2 The Contact Angle test results of silane coupling agent modified polypropylene fiber
隨著硅烷偶聯劑該改性時間的增加,其接觸角也逐漸減小,從110°能夠降低到87°左右,說明硅烷偶聯劑改性聚丙烯纖維的效果較為明顯。硅烷偶聯劑改性時間長短,對改性后纖維的接觸角是有影響的,由圖6可知,在改性時間為30 min之前,改性纖維的接觸角有較大幅度的減??;隨著時間的增加,尤其是在超過了30 min之后,改性纖維的接觸角變化逐漸趨于平緩,由于纖維改性程度是有限的,因此,改性逐漸趨于飽和??偟膩碚f,使用50%硅烷偶聯劑溶液改性PP纖維,在改性時間30 min之前,親水性能增強的幅度較大,從110°減少到87°,而在60 min到120 min時,表面接觸角的增強幅度趨于平緩,表明由于纖維表面的面積有限,結合在纖維表面的硅烷偶聯劑的量接近于飽和,因而改性效果也趨于飽和。
通過以上實驗我們能夠了解到,使用硅烷偶聯劑KH-570為表面改性劑對聚丙烯纖維表面進行親水改性,硅烷偶聯劑在聚丙烯纖維的表面發(fā)生了自水解反應,并包裹在了纖維的表面,通過硅烷偶聯劑其自身的所帶的極性親水官能團,提高了聚丙烯纖維表面的親水性能。未改性的聚丙烯纖維的接觸角為112°,當KH570的用量為50%時,改性時間為120 min時,改性聚丙烯纖維的親水性能最好接觸角能達到87°。同時,硅烷偶聯劑對聚丙烯纖維表面改性是有限的當改性劑的劑量與改性時間達到一定程度時,改性的效果將趨于飽和。
[1] 李志坤.聚丙烯纖維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水泥基材料中的應用[D].重慶大學,2004.
[2] 石全,王立,俞豪杰,江山.聚丙烯(PP)纖維表面改性及其在混凝土中的應用[J].材料導報,2004,06:58~60.
[3] S. Goldfein. Fibrous reinforcement for Portland cement [J]. Modern Plastics, 1965, 42 (8): 156~160.
[4] Hannant.DJ.陸建業(yè).纖維水泥與纖維混凝土[M].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86年2月.
[5] 曹誠,劉蘭強.關于聚丙烯纖維對混凝土性能影響的幾點認識[J].混凝土,2000,:949~51.
[6] R.F.Zollo. Collated fibrillated polypropylene fibers in FRC [J].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ACI Special Publication. 1984: 397~409.
[7] S.Mindess, G.Vondran. Properties of concrete reinforced with fibrillated polypropylene fibers under impact loading [J].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88 (18): 109~115.
[8] 吳昊.聚丙烯纖維對混凝土早期裂縫的影響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2.
[9] 林忠. 非織造布用聚丙烯纖維的探討[J]. 合成纖維,1997,04:39~42.
[10] 王瑞興,錢春香,丁慶領,等.聚丙烯纖維對混凝土性能的改善研究[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04,(1):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