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探圣經(jīng)漢譯史上的“譯名之爭”

2017-03-20 23:59:30周拓
校園英語·中旬 2017年2期

周拓

【摘要】圣經(jīng)漢譯史上,曾因如何翻譯God一詞引發(fā)爭論,譯者們分為兩派,有“上帝”和“神”兩種譯名。“上帝”一詞出于詩經(jīng),帶有中國文化特色?!吧瘛币辉~則容易與中國的山神,河神混淆,引發(fā)泛神論的誤會。譯者無法選擇出恰當詞匯,譯名之爭也從語言表達問題成為了文化缺項問題,本文通過對“譯名之爭”的探討,給當今譯者翻譯特殊詞匯啟示。

【關(guān)鍵詞】圣經(jīng)翻譯 特定文化詞之翻譯 翻譯史 文化缺項

一、引言

我國譯學的發(fā)展,基本上與翻譯歷史相對應(yīng)。對于中國翻譯史,許多學者提出自己的說法,其中周作人就認為有三次翻譯高潮。一是六朝至唐朝的佛經(jīng)翻譯。二是明清之際的《圣經(jīng)》和科技翻譯。三是嚴復(fù)和林紓到新文學時期引進西學。他的觀點也被廣為接受。他說的兩次翻譯高潮都與宗教相關(guān),而其中影響最深遠的一本書莫過于《圣經(jīng)》。

19世紀40年代末,在《圣經(jīng)》的翻譯達到高潮時期,圣經(jīng)之中“譯名之爭”也引發(fā)了更大的爭論。爭論的核心在于如何用中文詞匯表達圣經(jīng)中特有詞匯,主要是God一詞,此外還有Baptizo, Spirit等。(謝天振,2009:83)這不僅是單純語言層面的理解和表達問題,更是側(cè)面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巨大差異。幾詞之爭引起翻譯的傳教士團體內(nèi)部分裂甚至退出,最后歸于兩派,以兩種譯名出版。筆者借著探討翻譯史上有名的“譯名之爭”,希望對于如何翻譯特定文化詞匯提供借鑒和啟示。

二、God一詞的原義

God一詞原文是希伯來語Elohim,音譯為伊羅欣。從《舊約圣經(jīng)》的《創(chuàng)世記》第一章就提到說:“神創(chuàng)造天地。”其后,在創(chuàng)世記第二章第四節(jié),則提到了耶和華神。根據(jù)其后幾章圣經(jīng),耶和華在神與人發(fā)生關(guān)系時常用,而神側(cè)重于體現(xiàn)祂是創(chuàng)造萬有的大能者。在創(chuàng)世記的第十七章,原文里又提到一個詞El Shaddai,音譯為伊勒沙代。伊勒意為大能者;沙代源自另一希伯來字,意為胸部或乳房。這意思是祂是像母親一樣供應(yīng)人需求的大能者。舊約的神就是耶和華的別稱,是天上主宰一切的大能者。

但到了《新約圣經(jīng)》的《以弗所書》四章第九節(jié)提到:“祂也曾降到地的低下之處?!薄峨枇⒈葧返亩率绞徽f:“叫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萬膝都要跪拜,萬口都要公開承認主。”這足以體現(xiàn),圣經(jīng)里的神不僅是高高在上的天之主宰,也是地上甚至地底下的主或王。概況的說,God是主宰一切,也存在于一切之內(nèi)的宇宙之王。

三、譯名之爭

關(guān)于圣經(jīng)翻譯,曾翻譯完成19世紀八大圣經(jīng)譯本之一的楊格非曾說,“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顧及譯本所用語言的特質(zhì),并且盡可能在忠于真理和解釋準確的情況之下,讓其獨特的性質(zhì)起支配作用?!彼覍嵱谠牡挠^點也是廣為認可的翻譯方式。

當代圣經(jīng)譯者奈達提出過國內(nèi)影響空前巨大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也就是“接受語讀者在閱讀譯文時所作出的反應(yīng)和源語讀者在閱讀原文時所作出的反應(yīng)相等?!彼跃C合這些,我們可以提出一個觀點,好的譯文需要照顧原文意思的準確傳達,又要考慮到接受者的理解習慣。

然而在翻譯God時,基督教文化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兩種異質(zhì)文化又該如何相容?這無疑給譯者出了難題。到時傳教士內(nèi)部起了分歧,英國代表主張譯為“上帝”,而美國代表則主張希望譯為“神”。在此之前,也曾提出“天主”,“天”甚至音譯的“泰初”,“陡斯”等觀點。隨著這些譯名被舍棄,爭論的焦點留在了“上帝”和“神”上。

1.“上帝”之弊?!吧系邸币晦o源于中國道家思想,如:《詩經(jīng)》里曾提到:上帝是皇,皇矣上帝;上帝是依;上帝是祗。孔子《論語》 也提到“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保漓肷系蹫橹螄荆?“上帝”在道家思想里是指無形的道,后來演變?yōu)楸娚衩髦械匚蛔罡叩摹?/p>

韋努蒂在《譯者的隱形》一書里提到,這屬于歸化策略。因為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里的“上帝”一詞也以最大限度地淡化目標語讀者對“耶和華神”的陌生感,這種翻譯策略的是采取民族中心主義的態(tài)度,使外語文本符合目標語的文化價值觀,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然而,這個譯文雖然能減少中國讀者的陌生感,然而對于傳播文化而言,韋努蒂所歸納的另一異化策略才最能保持原來文化特色。何況把具有獨特性質(zhì)的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祭祀的偶像混為一談,抹殺了神的獨特意義。

猶太人曾經(jīng)翻譯舊約的神一詞時,都必須洗浴全身,以示敬虔。他們把舊約圣經(jīng)作為自己的家譜和史書,并且認為,耶和華神是在猶太民族史上,從先祖亞伯拉罕到申言者摩西,再到大衛(wèi)所羅門王,一路帶領(lǐng)他們過來,彰顯神跡,富有恩典和威嚴的神。而在不辭辛苦,漂流海外,遠赴中華傳教士眼里,祂是值得自己將青春枉費,一路給予智慧,啟示,和引導(dǎo)的神。他們覺得除了自己的God之外,別的神都是某種程度的異端。這可見于基督教經(jīng)典詩歌集,詩歌是傳教士情感最柔細的主觀表達,真情流露。因為沒有真實情感,就無法寫出在基督教世界里膾炙人口的詩歌,無法以情動人。如今把它與中國人祭祀的虛無偶像混為一談,實則不可接受。

更何況兩者的文化意義有天壤之別。翻譯為上帝的確不利于中國人充分了解這一外來文化,也會引起誤會。

2.“神”的負面。在中國文化里,神有“河神”,“山神”等,這些形象有好有壞,不一定受到崇拜。何況,這樣神就容易引起泛神論的誤會。《舊約圣經(jīng)》的《出埃及記》第二十章里有赫赫有名的摩西十誡,其中第一、二條就是:“除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不可為自己雕制偶像,也不可雕制任何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之物像?!?/p>

因此,傳教士非常忌諱“獨一的神”與“泛神論”混淆,為此爭論不休。而翻譯過論語和詩經(jīng)等多部經(jīng)典的漢學家理雅各就引經(jīng)據(jù)典,支持“上帝”的譯名,聲稱可以避免這個嚴重的弊端。

3.背后實質(zhì)?!杜f約圣經(jīng)》中《出埃及記》第二十章第七節(jié)提到摩西十誡的第五條:“不可妄稱耶和華你神的名;因為妄稱耶和華名的,耶和華必不以他為無罪?!眰鹘淌總円唤z不茍地進行翻譯,卻無奈于兩種文化存在著巨大差異,以致于無法找到相同又恰當?shù)难哉Z來準確地傳達同一概念。這不再是單純的理解和表達問題。

語言學教授薩莫瓦片對語言和文化有專門的論述,他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因為存在著文化的差異,語言的翻譯就會變得困難,因而造成誤會。許均教授也說翻譯有一個矛盾,也就是可譯和不可譯,這或是因為語言上的方言,土語和雙關(guān)等,而文化上存在著“不可譯因素”,這是因為詞匯缺項等。所以,這個譯名之爭恰好就是“文化缺項”問題。

四、譯者的“妥協(xié)”

廈大的連淑能院長曾提出翻譯文化詞語或?qū)S忻~的方法和策略,其中包括歸化、異化的策略,以及意譯、音譯、半音半意譯、形譯兼意譯,創(chuàng)造新詞等方法。然而在當時,音譯的“泰初”,“陡斯”不被傳教士接受,創(chuàng)造的新詞“主神”有所添加,也無法準確傳達原文的含義。這是因為這不是語言學所能解決的辦法,所以一切翻譯技巧都無補于事。

終于,在幾次組織了“修訂委員會”無法統(tǒng)一譯名后,結(jié)果是美國圣經(jīng)公會支持用“神”一字,而英國圣經(jīng)公會支持用“上帝”一字,譯者們知其不可為而妥協(xié),選擇了自己心中最能達到效果的譯名,兩種譯名的版本也分別發(fā)行。這也和后來奈達所說圣經(jīng)翻譯的動態(tài)對等中“源語信息的最近似的、自然的對等”和“接受語讀者和源語讀者的歷史與文化背景差異巨大,因此兩種反應(yīng)永遠不會完全相同。但是,這兩種反應(yīng)應(yīng)該是在很大程度上對等,否則譯文就達不到目的?!崩碚撘恢?,因為言語的有限和思想文化之無界,既然譯者無法做起溝通的橋梁,只好有所妥協(xié)。但這種妥協(xié)是建立在選擇了譯者心中最接近的詞語基礎(chǔ)上。

至今國內(nèi)最通行的和合本圣經(jīng)都有“神”版和“上帝”版兩種版本,“神”版的神字后空出一字,好與“上帝”版版式平齊。直至今日,無論是上帝還是神,也都被人們所接受,成了圣經(jīng)里造物主或主宰者的代名詞,成了約定俗成的用法。

對于此譯名,依筆者今日所見,可以采用加注法,先譯為“神”,再加上注解。因為“神”比“上帝”更富有西方文化特色,上帝儼然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似乎是玉皇大帝的翻版,提到上帝,感覺就像是當時譯界之王林紓筆下,福爾摩斯穿上了士大夫長袍,竟可以“拂袖而去”,雖然更容易被接受,卻不夠忠實于原形象。而注解就是在圣經(jīng)或文內(nèi)加上前言,指明:“神是獨一之真神,富有憐憫和慈愛,不僅僅是讓人敬拜,而是如今要與世上所有的外邦人發(fā)生主觀的聯(lián)系。祂不同于各類人造的偶像,也非河神,山神之種種給人不良印象的神靈,祂是創(chuàng)造者,大能者,救主,救贖者,是十字架的源頭,復(fù)活生命的源頭!”

借著加上注解,就足以把因為文化缺省造成的誤會和分歧說清楚。但此譯法未能實施,就是因為圣經(jīng)中一句“即使到天地都過去了,律法的一撇或一畫,也絕不能過去?!眰鹘淌總円驗檫@句圣言,不敢也不愿篡改一筆一畫,哪怕在圣經(jīng)原文上添上注解。然而,注解并非是改變原文,從翻譯的角度而言,足以考慮。即使從信仰者立場考慮,19世紀基督教復(fù)興運動的領(lǐng)頭人達秘用的也是加注本圣經(jīng),使其更能理解原文。該圣經(jīng)也被稱為達秘加注本,對于解釋基督教中圣經(jīng)的真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被公認為具有極高的神學價值。因此,筆者提出的加注法在當時理當可行。

五、結(jié)論

譯名之爭是特殊的“文化缺項”問題,之后的解決方案證明了不僅是不同的讀者,能讀出不同的哈姆雷特,不同的譯者,也會有自己不同的解決方案。不同的譯名就像是不同的文化一樣,本無絕對高下,只是互有亮點。這個問題也例證了翻譯之不可譯的問題,譯者能所為也有所不能為。

從最終兩種譯名都在如今被接受來看,證明了即使外來文化和中華文化不相融合,依舊可以被借鑒,傳播,最終接受,獲曉其準確意義。因此,譯者作為跨文化交際的橋梁作用最終也可以得到認可。盡管翻譯其不可譯,隨時間發(fā)展,其“不可譯”也能被接受,達到了“可譯”之效果。所謂的“文化缺項”問題得以解決。

參考文獻:

[1]Moses&Samuel.The Old Testament[M].Anaheim:Living Stream Ministry,2003:40,138,182,628.

[2]Matthew&Paul.The New Testament[M].Anaheim:Living Stream Ministry,1995:33,875,903.

[3]Nida,E.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Involved in China Leiden: Brill,1964:159.

[4]Nida,E.A.& Taber,C.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Leiden:Brill,1969:24.

[5]Venuti,L.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 [M].London:Routledge,1995:20.

[6]Larry A.Samovar.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132.

[7]謝天振.中西翻譯簡史[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9: 83.

[8]任東升.圣經(jīng)漢譯文化研究[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 174.

[9]M.E.Barber.詩歌合訂本[M].江蘇:江蘇省基督教協(xié)會,2009: 452.

[10]許均.翻譯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2009:165.

[11]連淑能.英譯漢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

南岸区| 正阳县| 望都县| 长宁区| 安化县| 安庆市| 晋城| 任丘市| 申扎县| 开鲁县| 奇台县| 安庆市| 中江县| 丽水市| 涟源市| 江津市| 乌恰县| 武安市| 石景山区| 神池县| 嵊州市| 太仓市| 阿勒泰市| 德令哈市| 永昌县| 水富县| 资源县| 鲁山县| 朝阳县| 平山县| 洪江市| 通州市| 文昌市| 清河县| 诸城市| 五家渠市| 怀集县| 北川| 崇明县| 灌南县| 肇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