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的動物很多,但在已知的5000多種哺乳動物中真正有毒的不超過10種,占比不到千分之二,而且大都位于相對邊緣的支系上,鮮為人知。為什么帶毒的哺乳動物這么稀少,以至于我們都忽略了它們的存在?原來,早在78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一些極罕見的有毒哺乳動物就已經(jīng)和同期的恐龍一同生活在地球上。它們是非常古老的物種,保留了很多早期哺乳動物的特征,這也暗示著早期哺乳動物也曾和其他同時期脊椎動物一樣,善用毒性。而這對體型較小的早期哺乳動物來說,由于沒有體型上的優(yōu)勢,它們可以靠毒液來捕獲比自己大的獵物,獲取足夠的食物。后來,中生代結(jié)束,新生代來臨,隨著恐龍的滅絕,哺乳動物不斷進化,逐漸成為地球的主宰,體型也越來越大。由于哺乳動物積累體內(nèi)的毒液需要時間,且毒液發(fā)揮作用也需要時間,而肉食性哺乳動物的食物大多也是其他哺乳動物,大家的體型都在進化中變得很大,所以毒液在捕獵的時候就顯得得不償失。進化所帶來的更快的新陳代謝速度和更發(fā)達的肌肉神經(jīng),讓哺乳動物力量越來越大、敏捷性越來越高,通過格斗可以更有效地解決狩獵問題,因此作用越來越小的毒液攻擊便成為累贅,所以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便在進化中逐漸拋棄了毒性特征。
(徐風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