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摘要】歷史高效課堂是指歷史教學中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有意義的、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最大效度地實現(xiàn)教與學的有效統(tǒng)一與共振。通過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與展示、新穎教學方式的設計、多元的課堂評價機制等手段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高中歷史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歷史;教學法;教學模式
高中歷史課所涉及的內(nèi)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過程等、歷史的時間概念、地理概念、人物概念等等,這些內(nèi)容橫跨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而涉及面較廣,如何化繁為簡,化難為易,深入淺出地講解歷史,讓學生在40分鐘內(nèi)領會教學意圖,提高學習效率呢?個人認為,歷史教師應該在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注重教師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和展示
教師素質(zhì),又稱教師專業(yè)素質(zhì),是指教師能順利從事教育活動的基本品質(zhì)或基礎條件。只有擁有了高的教師素質(zhì),教師才能較好地調(diào)節(jié)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yè)工作的關系。具體而言,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必須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職業(yè)道德,熱愛教育事業(yè),熱愛歷史教學工作,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專業(yè)知識和歷史教學技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的使用、情感的流露、教學硬件的設計等來展示教師自身的素質(zhì),以此達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要注重教學中豐富情感的流露。歷史課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歷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學歷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來生動的史實濃縮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的同時,受到強烈的思想教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各種情感的流露,當然課堂上教師的語調(diào)、節(jié)奏、表情都應隨教材內(nèi)容的變化而變化。要注重教學中教學硬件的設計,歷史課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課堂上可以運用大量的圖片、圖表、史料、歷史地圖等,將其融入教學中去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高中歷史考試特點是史論結合、知識點多而交叉,這也使得高中歷史不光靠背一背就能過關,所以在講述歷史課的時候要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對史實的敘述應該盡可能地簡略、概括,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講述又要力求像歷史故事、小說那樣生動、活潑。教師若照本宣讀必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適當使用形象性的語言表述手段,使教學過程充滿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樣。
二、開發(fā)新穎的教學設計方式
歷史教學應針對不同教材的特點、不同的教學目標、每節(jié)課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最后綜合進行優(yōu)化選擇,達到最佳效果。在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應廣泛應用講述式、談話式、啟發(fā)式、提問式、討論式、競賽式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去,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具體而言,以下幾種方法對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虛擬歷史情境法。比如在高一第二學期,大多數(shù)學校講授的是必修二經(jīng)濟史的內(nèi)容。此時假如僅僅以教師講授為主,單純地從課本上的條條框框等幾方面把某一時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情況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單單通過自己的認知來獲得知識,學習效果自然不會太理想,所以在上人民版歷史必修二《中國古代的經(jīng)濟政策》一課時,我虛擬了這樣一個歷史情境:“假如唐朝時期有一個商人蘇先生,他將遇見什么樣的事物呢?哪樣是符合唐朝經(jīng)濟生活的實際?”之后向學生展示教學課件中的情景預設,讓學生分組討論。整整一節(jié)課,由于大量地虛擬了歷史情景,將教學目標要求的知識點不斷融入到虛擬的情景預設中去,所以有力地幫助學生維持了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心理氛圍,使學生身心始終處于最佳狀態(tài),思維活躍,接受能力提升,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辯論探究法。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具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或重大歷史事件,講這一類內(nèi)容時,我往往引導學生對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討論探究,由原因分析至結果,力求改變過去那種單一的學生被動接受的授課模式。例如在講解人民版必修一《卓爾不群的雅典》這一課時,我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引導學生結合手上的材料對雅典民主的性質(zhì)、積極影響和局限性展開了討論,最后通過學生自己的總結和思考,加深學生對雅典民主的認識,從而較好地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歷史課堂上只有廣泛地開展辯論,不斷引導學生探討和思索并總結歸納得出結論,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聯(lián)系生活實際法。從心理學角度看,與學生關系比較密切或學生比較關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學生注意和喚起學生的需要。所以,我在上課時,努力將歷史上的內(nèi)容與學生感興趣的現(xiàn)實問題掛鉤,以扣住學生的心弦,吸引學生注意。例如,在講中國古代的科舉制時,我首先讓學生討論今天考試制度的利弊,讓他們談談對目前的考試制度有什么新的建議,由于這個問題關系到每位學生的切身利益,所以一下子就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學生紛紛各抒己見。盡管有的建議顯得幼稚,但也不乏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于是,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然后我在此基礎上進行點撥和引導,將學生注意力轉移到歷史上重要的考試制度——科舉制上面,探討科舉制的產(chǎn)生原因、目的、作用,從而達到撥云見日的教學效果。
教學硬件輔助視聽法。一般而言,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宰,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使學生缺乏學習歷史的熱情。但是引入多媒體等硬件教學手段后,可通過聲、光、電的有機組合刺激學生的感官意識,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以此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蒸汽”的力量》一課時,我找來了早期蒸汽機的模型、照片和影音資料,將如此大量的教學資料直觀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課堂有限的時空中擴大學生接受知識的信息量,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思維的空間。最終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課堂氣氛活躍,課堂效果明顯改良。
三、要建立起多元的歷史高效課堂評價機制
高效課堂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這既是課堂評價體系的的變革,更是課堂評價理念、評價方法以及評價手段的變革,所以開展高效課堂的教學評價是構建高效課堂的一項重要工作。
首先,教師要深刻認識到高效課堂評價機制的重要性。高效課堂評價機制的主要目的是是監(jiān)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關注學生在高效課堂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和態(tài)度,從而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提高自我、肯定自我。只有建立起有效的課堂評價體系,才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另外,在實踐上應采用多種的評價方法,將歷史高效課堂的評價貫穿在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最常見的是提問評價,在高效課堂的提問中教師應該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精心設置相應的問題,在提問中掌握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水平,最好能將全班學生分階段、分層次地進行提問,增加學生在提問環(huán)節(jié)的積極性,從而認真思維,踴躍發(fā)言。
歷史高效課堂的形成需要師生在日常的教學中不斷地探索、思考,從而找到符合自己的有效方法,最后將教學變成一門藝術,教學結合,發(fā)揮出最大的成效。總體而言,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的是將教師置于“引”和“導”的位置上,這個引導的手段是多樣的,讓學生從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問題,從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的目的是喚起學生探究的欲望,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使學生的知識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 何成剛, 彭 禹, 夏輝輝, 沈為慧. 智慧課堂:史料教學中的方法與策略[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2] 朱 煜. 歷史課程與教學論[M]. 長春: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5.
[3] 張 明. 高效課堂實施障礙與改進策略[J]. 中國教育學刊,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