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示范評改。教師在通覽全班學生作文后,從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水平高、低的習作各一篇做精批細改,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評改的具體要求,統(tǒng)一評改的符號和評分標準。最后,教師出示(板書)自己的評改結果,供學生借鑒參考,讓學生心中有例,使互評互改進入正軌,為分組互評互改奠定基礎。具體來講,就是看作文的中心是否明確,有無獨到見解,能否透過現象看本質;看材料是否能有效地表現中心,是否準確、典型、新穎,是否充實,形象是否豐滿;看結構是否嚴謹、思路是否清晰、過渡是否自然、行文是否流暢;看語言是否通順流暢、準確得體、簡潔有力、生動形象;看標點是否正確規(guī)范;看書寫是否工整,字數是否達到要求。
2.冷卻自改。學生作文寫成后,可把習作擱置一段時間自己再看,便能比較客觀地發(fā)現需要修改的地方,這時再進行修改,往往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一個學生寫自己第一次學縫衣服的事,沒能在細節(jié)描寫上下功夫。幾天后,他拿出這篇作文再讀,自己發(fā)現縫衣服的過程寫得不夠詳細,于是進行了補充修改:“我進屋把媽媽的針線簍拿出來,找了一條同我的衣服顏色相同的線,接著就穿針,誰知穿了幾次都沒有把線穿到針眼里。我便學著媽媽的樣子,把線捻了捻,捻得針尖般細,慢慢往里穿,終于穿上了,我太高興了。再把線的一頭打個結,把衣服的破口對齊,便開始縫起來。不知怎么搞的,手總是被針尖扎著,流出了血,我慌忙擦掉,繼續(xù)縫,可是針總是不聽使喚,不是偏左,就是偏右。”這樣一改,事件的情節(jié)就變得一波三折、生動具體。
3.口頭批改。在學生自我修改的基礎上,教師要求學生就自己所修改的作文當堂以口頭的形式進行批改。其步驟為:評講前教師做評價指導,定下評講要求的基調,然后個別學生進行評議,由學生自由發(fā)言。接著其他學生談自己對所讀作文的不同看法。最后是教師進行總結性評講。在總結性評講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在評講中的正確做法,指出評講中的錯漏、不當之處,同時指出評講中尚未注意的問題,明確提出修改的意見。
(山東省昌邑市第一實驗小學 王桂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