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英,馬麗花
(1.哈爾濱市王崗中心幼兒園,哈爾濱150088;2.哈爾濱市王崗鎮(zhèn)中心小學校,哈爾濱150088)
幼兒園教育中幼兒感恩意識的培養(yǎng)
劉淑英1,馬麗花2
(1.哈爾濱市王崗中心幼兒園,哈爾濱150088;2.哈爾濱市王崗鎮(zhèn)中心小學校,哈爾濱150088)
感恩是人類情感發(fā)展的高級產(chǎn)物,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幼兒園時期是幼兒成長的重要階段,是他們認識世界、探知世界的啟蒙時期,通識教育與德育培養(yǎng)在此階段顯得尤為重要,也是最佳時期。在此階段,培育幼兒感恩的行為習慣,將使他們終身受益。
學前教育;感恩教育;實踐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的社會領域目標中包括樂意與人交往,有同情心,有初步的責任感,愛父母、愛集體、愛祖國。然而在幼兒教育中,德育培養(yǎng)方面卻出現(xiàn)了較大的問題,幼兒經(jīng)常表現(xiàn)出任性、自私、敏感、脆弱、依賴等特性。這不僅關乎幼兒自身成長,更關乎民族未來,因此,幼兒園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一)感恩的內(nèi)涵
從概念上來說,感恩就是對外在的他人、自然、社會等帶來的恩惠意欲回報的一種認識、情緒和行動。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來看,感恩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境界,更是值得所有人用一生去珍視的愛的教育。
(二)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內(nèi)涵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識恩、知恩、感恩、報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1]。那么幼兒園感恩教育的內(nèi)涵是否與其概念相符,又有著怎樣的獨特性呢?幼兒園時期不同于人生成長的任何時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處于對初識世界的認識和感知階段,處于對人類情感的嘗試與體驗階段。這個階段的感恩教育應包括三個層次:首先,在認知層面上,就是認識和了解受到的恩惠,并且在內(nèi)心對這種恩惠表示認可。其次,在情感層面上,認知層面做了鋪墊,產(chǎn)生了幸福愉悅的情感體驗。最后,在行為方面,通過實踐活動把感恩意識轉(zhuǎn)化為回報的具體行動。例如,教師表揚了某某幼兒,該幼兒便產(chǎn)生感恩與愉悅的情緒,然后送給教師自己喜歡的玩具。
(一)溺愛式教育錯位幼兒感恩認知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斯坦來·霍爾經(jīng)研究得出“獨生子女與生俱來就是一種疾病”的結(jié)論。獨生子女所患疾病就是“四二一”綜合征,指四個老人,兩個大人,一個孩子構成的家庭關系[2]。在這種家庭關系中,家長對孩子的愛過猶不及,成為包辦衣食住行的過分式溺愛,深怕孩子受一點兒風吹雨打。并且,由于對孩子的溺愛,家長對其提出的各種合理的或者不合理的要求都予以滿足,養(yǎng)成了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意識。
(二)教育中忽略幼兒品德培養(yǎng)
我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素質(zhì)教育,并且在21世紀開始在學前教育、義務教育以及高中教育中全面開展了課程改革,對各個年齡階段的學生實施全面發(fā)展教育。但是目前還有相當一部分家長只關心孩子知識、技能的獲得,忽視了孩子態(tài)度、品德、情感方面的教育。長此以往,勢必造成幼兒感恩教育的缺失。
(三)家長感恩意識的缺失
目前,有不少家長自身存在感恩意識缺失的問題,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在人際交往中,都從自身利益出發(fā),鮮有顧及他人感受。而當自己遭受一點兒損失或者稍有不順心的事,就心生怨念,憤憤不平,牢騷滿腹,對別人給予的關懷或幫助視為理所當然,這種行為意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家長沒有感恩之心,幼兒缺乏感恩意識就在所難免了。
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提到:“幼小時所獲得的印象,無論有多小,小到幾乎無法察覺,都有極重大、極長久的影響?!庇纱丝梢?,感恩意識培育必須從幼兒抓起。
(一)認識幼兒心理特點,做幼兒感恩的榜樣
從皮亞杰的兒童道德發(fā)展階段論看,幼兒時期處于自我中心階段,時常表現(xiàn)出以自我為中心、唯我獨尊的心理特點。因此,應認識到幼兒的這一特征,加以引導,特別是幼兒園教師以及孩子的父母,都應該更加理性地認識這一特征,不失時機地抓住兒童日常生活的小事進行積極地引導。亞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動物,兒童正是通過模仿來開始他最早的功課的。”讓兒童學會感恩,教師與家長必須懂得感恩,幼兒才會從教師、家長的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知恩、感恩。
(二)利用故事、生活實例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故事、生活實例極易提起幼兒的興趣,也更容易使幼兒接受故事背后所傳達的道理。在幼兒園感恩教育中,可以收集一些傳統(tǒng)的與感恩有關的故事,如《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等,這些故事可以動畫片、PPT等各種生動活潑的形式來展現(xiàn),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透過故事對幼兒進行春風化雨般的引導,培育幼兒感恩意識與感恩心理品質(zhì)。
(三)通過對話互動進行感恩行為訓練
沒有了對話,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真正的教育[3]。只有在對話活動中才能更好地開展感恩教育。
1.父母與幼兒的互動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師。所謂父母與幼兒的互動,就是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表現(xiàn)出孝敬老人等傳統(tǒng)美德的具體行為,通過具體行為的呈現(xiàn),借助幼兒模仿能力強的特點,使幼兒的品德、性格的形成與父母情感緊密聯(lián)結(jié)。實踐證明,這種互動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
2.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幼兒園是幼兒成長的又一重要場所。幼兒園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是通過與幼兒的行為、情感互動對感恩意識進行引導。這種引導表現(xiàn)在教師所提供的“合作”“共享”活動中,幼兒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學會自我控制、謙讓、關愛。
3.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幼兒與幼兒的互動貫穿于幼兒園的活動中。在這個時期,幼兒學會了與朋友相處之道,真正融入集體,對幼兒的集體觀念,為他人著想意識的形成意義重大。在幼兒交往過程中,幼兒教師、父母應該擔任引導的角色,注重對幼兒為他人著想、付出與給予的教育。通過活動、游戲以及觀念培育告訴幼兒給予能夠獲得更多的友誼,讓幼兒真正感受到友誼與集體的美好,并以感恩的心快樂成長。
(四)為幼兒創(chuàng)設感恩的體驗
“道德行為是在一定的道德意識支配下表現(xiàn)出來的利他行為”。所以要不失時機地對幼兒的行為進行引導。如“三八節(jié)”或“母親節(jié)”,開展送媽媽一件小禮物活動;“六一”兒童節(jié),開展義賣、義捐活動;“重陽節(jié)”給爺爺奶奶制作卡片等等。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感恩心理。
(五)關愛動植物,激發(fā)幼兒的感恩之情
幼兒對動植物也同樣存在好奇、熱愛的心理,教師要利用幼兒的這種心理進行感恩教育??梢酝ㄟ^飼養(yǎng)動物、種植植物,讓孩子參與其中,感受給予的美好。例如,請孩子做動植物的家長,時刻去關心、愛護這些動植物。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體驗到付出、施恩的快樂。
(六)加強家園聯(lián)系,使感恩教育無處不在
盡管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重要場所,但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還是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因此,幼兒的家庭教育觀念與幼兒園教育保持一致,形成積極向上的合力是非常重要的??梢酝ㄟ^家園互動QQ群、家園互動評價表、定期發(fā)放感恩教育宣傳資料等途徑加強聯(lián)系,共同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
[1]陳海燕.讓感恩教育走進幼兒園[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6).
[2]金一鳴.教育社會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3](巴西)保羅·弗萊雷.被壓迫者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Sense of Gratitude in Preschool Education
LIU Shu-ying1,MA Li-hua2
(1.Harbin Wang Gang Center Kindergarten,Harbin150088,China;2.Harbin City Wanggang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Harbin150088,China)
Gratitude is the senior product of the human emotions development,but also the traditional virtue of the Chinese nation.Kindergarten is the important stage of children’s grow-up,during this period,they know the world and enlighten the world.The gener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train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t this stage and it is also the best time.At this stage,fostering children's gratitude behavior habit will benefit them for life.
preschool education;gratitude education;practice strategy
G611
A
1008-6714(2017)07-0106-02
〔責任編輯:錢曉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7.048
2017-01-04
劉淑英(1967-),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從事幼兒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