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神曲》與 《西游記》天堂觀念的比較

2017-03-12 14:25:00楊戴君
關(guān)鍵詞:吳承恩但丁天庭

楊戴君

(廣州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州 510006)

《神曲》與 《西游記》天堂觀念的比較

楊戴君

(廣州大學(xué) 人文學(xué)院,廣州 510006)

《神曲》與《西游記》是兩部表現(xiàn)朝圣歷程的幻想作品,它們的內(nèi)在結(jié)構(gòu)有很多共同點。然而由于社會、時代背景及作者本身經(jīng)歷的不同,這兩部作品中的天堂在思想內(nèi)容上具有很多差異?!渡袂方杼焯帽磉_了對現(xiàn)實強烈的不滿和批判以及對美好的新時代的期盼;而《西游記》的天堂則是現(xiàn)實社會的虛幻投映,具有鮮明的諷刺性,但是卻缺乏批判的力度,也沒有前者樂觀向上。

《神曲》;《西游記》;天堂觀念;比較研究

《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詩人但丁的代表作,描繪了詩人但丁在維吉爾和貝阿特麗采的引領(lǐng)下,見到上帝光輝形象的經(jīng)歷?!段饔斡洝穭t是吳承恩的代表作,描述了唐僧師徒西行天竺,歷經(jīng)九九八十一難,終于求得真經(jīng)的故事。臺灣學(xué)者余國藩先生認為《西游記》與《神曲》分別表現(xiàn)了東西方兩種文化中不同的朝圣歷程。[1]兩者在時代背景上也有著共同點?!渡袂肥且獯罄Y產(chǎn)階級逐漸壯大的時代產(chǎn)物,《西游記》則產(chǎn)生于資本主義萌芽開始的明朝中晚期,兩書基本處于同一個歷史階段。然而,細究兩部作品所透露的作品主旨、作者思想以及時代背景,卻可以看到所處兩個社會的種種不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此后數(shù)百年間,西方社會的勃興與中國封建社會的持續(xù)衰弱,都在兩部作品中初見端倪。

一、《神曲》與《西游記》的天堂比較

(一)《神曲》的天堂——虛幻神圣的宗教隱喻

在《神曲》中,水晶天以外是無窮不動的天府,這是上帝和其他精靈的居地。與曾經(jīng)詳細描寫所見景象的地獄、煉獄不同,但丁所見的天堂形象是虛幻、朦朧的,往往只是詩人個人的感覺,如但丁從地上樂園升入月輪天時:

我已看到它向四周射出火光,好像通紅的鐵水從爐子里流出……我仿佛覺得一朵云彩裹住我們,如一塊被強烈的陽光照耀的鉆石。[2]6

從升天到進入月輪天,詩人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從側(cè)面朦朧地描繪了天堂。在這些詩句中,讀者很難得出一個具體可感的天堂形象,所能留下的只是模糊、虛幻的片段。不僅如此,各層中的靈魂們也是模糊、虛幻的:在月輪天中,庇加達等眾精靈就像“透明潔亮光滑無比的玻璃”[2]19,以致于但丁誤認為它們是真人的幻象;在火星天,偉大的所羅門顯現(xiàn)為 “那小光環(huán)的最神圣的光芒”里的“一個謙恭的聲音”[2]111。在讀者看來,反而對詩人游歷天堂時遇見的眾多靈魂在圣母之下組成薔薇等宏大壯觀的景象印象更為深刻。

另一方面,天堂也是神圣、宏大的,僅僅是最底層的月輪天就猶如鉆石一般。而圣母和眾多有功的靈魂居住的天府則是:

我看到那些有幸回到天堂的人,在那片光明之上,圍成一圈又一圈,射下成千上萬的寶座的倒影。[2]242

在這里,不同時代的靈魂組成了壯麗的白薔薇形象。光輝燦爛的天府中,無數(shù)的靈魂為表現(xiàn)偉大上帝之愛而聚集、歡慶,表達著熱烈的贊美。這些復(fù)雜、充滿隱喻性的種種動作和行為,不僅僅是規(guī)模上的宏大壯觀,還充滿了宗教上的神圣性??梢娫凇渡袂分校焯妹黠@具有神圣、虛幻的特性,而其深刻的宗教意蘊又往往暗含在其各種隱喻中。在這里,宗教貫穿著天堂的一切。這是由作者但丁的宗教觀所決定的。

(二)《西游記》的天堂——壯麗恢弘的世俗投映

《西游記》的天堂則具有鮮明的世俗性,是現(xiàn)實的投映?!段饔斡洝返奶焯糜袃蓚€,一個是玉皇大帝所統(tǒng)治的天宮,另一個是普救世人的西天。然而,從《西游記》中對這兩個天堂的描寫來看,它們?nèi)鄙僮诮痰纳袷バ远鴱浡浪追饨ɑ蕶?quán)的氣息。在第四回,齊天大圣第一次隨太白金星上天時,就對天庭有了相當多的描寫: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宮……又有七十二重寶殿……下面有天妃懸掌扇,玉女捧仙巾。惡狠狠掌朝的天將,氣昂昂護駕的仙卿……[3]23

從這一段中可以看出,天庭不僅金碧輝煌、窮極奢靡,而且宮闕重重、等級森嚴,各路神仙也像世俗封建王朝的臣子們朝見皇帝一樣朝見玉皇大帝,就如正常的人類王朝宮廷一樣運行,皇威十足,活脫脫就是一個現(xiàn)實的封建王朝宮廷。而《西游記》的另一個天堂——西天大雷音寺,雖然沒有天庭這么明顯的封建王朝宮廷氣息,但其奢靡華麗也躍然紙上,與其說是一個圣潔的宗教圣地,倒不如說是另一個稍微含蓄一些的封建宮廷:

頂摩霄漢中,根接須彌脈。懸崖下瑤草琪花,曲徑旁紫芝香蕙……東一行,西一行,盡都是蕊宮珠闕;南一帶,北一帶,看不了寶閣珍樓。天王殿上放霞光,護法堂前噴紫焰……紅塵不到諸緣盡,萬劫無虧大法堂。[3]475

在這一段描寫中,吳承恩突出西天大雷音寺的豪華壯麗,不僅有著各種珍禽異獸,而且其中的建筑盡是“蕊宮珠闕”“寶閣珍樓”。值得注意的是,當唐僧師徒來到西天面見如來時,如來還特意召集各路佛陀、菩薩“兩行排列”并傳下“佛旨”[3]475,命唐僧等人入見,儼然又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封建朝廷。顯然作者也把西天作為一個封建朝廷,把如來作為一個高高在上的封建統(tǒng)治者來描寫。

在《西游記》中,無論是天宮還是西天都有著明顯的封建宮廷氣息,與《神曲》中但丁筆下的天堂相比,它們?nèi)鄙僮诮痰纳袷バ?,更多的是世俗宮廷的威嚴、奢靡。可以說,天庭和西天并不是吳承恩心目中的宗教圣地,而是世俗皇權(quán)在虛幻世界的投映、照影。

二、《神曲》與《西游記》天堂人物的比較

(一)《神曲》的天堂人物——殊途同歸的各異靈魂

《神曲》中天堂的人物形象具有一種共性:都是模糊、虛幻的。到了更高層的天堂之后,大多是以光團、火焰的形態(tài)出現(xiàn),沒有了具象化的的形象。例如在水星天中出現(xiàn)的查士丁尼皇帝,在這里他和眾多的靈魂一起出現(xiàn):

我看見千萬個光輝燦爛的形影,每一個精靈向我們走來的時候,因自身發(fā)出的燦爛光芒,都顯得充滿著無限的喜悅。[2]38

在但丁眼里,這位皇帝是虛幻、模糊的,看不出形態(tài),而且查士丁尼的靈魂在對但丁介紹自己時也是謙卑、恭謹?shù)?,看不出這位皇帝有任何特別之處。那么,中世紀的教士又是怎樣的呢?不妨以耶穌的門徒之一、羅馬的第一任主教圣彼得為例。在《神曲》中,圣彼得出現(xiàn)在水晶天中:

那四支火炬立在我眼前燃燒,先前接近我的那一支,開始發(fā)出更為燦爛的光輝。[2]40

在這里,圣彼得同樣沒有明顯的外貌,他是“四支火炬”之一,發(fā)出“燦爛的光輝”,雖然更加引人注目,但總體來說,和之前的查士丁尼皇帝并無太大的不同。

所以,無論是代表帝王、皇權(quán)的查士丁尼大帝,還是代表教會、神權(quán)的圣彼得,或許現(xiàn)實中的他們各有不同的性格,但是在《神曲》的天堂中,他們都殊途同歸,脫離了世俗的人性,成為了圣潔善良的神靈,謙和恭敬,光輝燦爛。

(二)《西游記》的天堂人物——人為世俗化的神靈體系

在《西游記》中,天庭、西天的神仙帶有明顯的世俗性。首先,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在天庭中的地位就有著意味深長的內(nèi)涵。在正統(tǒng)的道教神話中,道教至高神是三清,即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而在《西游記》中,作為三清輔佐者、四御之一的玉皇大帝反而成了天庭至高無上的君王,作為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成為了玉皇大帝的臣仆,尊卑次序完全被顛倒過來了。究其原因,無外乎是中國封建社會中皇權(quán)凌駕于神權(quán)之上這一社會現(xiàn)實在虛幻世界的投映。朱熹曾經(jīng)憤憤不平地指斥道教:“尊老子為三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而昊天上帝反坐其下,悖戾僭逆,莫此為甚!”[4]主張皇權(quán)至高無上的中國傳統(tǒng)儒家知識分子是絕不能接受神權(quán)高于皇權(quán)的,而受儒家教育成長的吳承恩自然也難以例外。

其次,玉皇大帝和太上老君等在性格上都具有鮮明的世俗性。玉皇大帝雖然是天庭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者,但他顯然不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王。在孫悟空大鬧天宮時束手無策,狼狽不堪。請來如來救援之后,設(shè)“安天大會”答謝如來,面對如來的推辭恭維,這位剛剛焦頭爛額的神王卻是十分受用,與部下一起“同受佛恩”,毫不臉紅。這些表現(xiàn),與其說是一位全知全能的神王,倒不如說是一個顓顢無能、傲慢自大的封建帝王。

最后,不僅僅是天宮諸神,佛教諸神也有著類似的特點:文殊菩薩對因沒有認出他而慢待了的烏雞國王懷恨在心,竟然要“浸他三年,以報吾三日水災(zāi)之恨”;觀音一聽到紅孩兒曾經(jīng)偽裝成她的樣子便勃然大怒,“唬得那行者毛骨悚然”;進了大雷音寺,還要被阿葉、迦難勒索錢財……尤其是后者,如來竟然還視之為理所當然,公然支持,簡直就是黑白不分。

綜上所述,《西游記》中的天堂人物有著強烈的世俗特征,甚至在神仙譜系上也并非按照宗教神話,而是依照世俗皇權(quán)的取向進行了人為改動,整體上滲透著濃厚的封建世俗氣息。

三、兩種不同天堂觀念產(chǎn)生的原因

(一)勃興的資產(chǎn)階級理想之地

《神曲》中的天堂是但丁心目中的理想國,其中的人物也因像上帝一般至善至美而失去了常人的形象,變得模糊、虛幻;《西游記》中的天庭與西天則是世俗的王朝宮廷在虛幻世界的一個投映,其中的人物也如封建帝王、官僚般,具有凡人的性格特點,有著明顯的具象性。

恩格斯評價但丁“是中世紀的最后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5]。但丁屬于代表工商業(yè)者和市民階層的貴爾弗黨,他的思想無疑是屬于資產(chǎn)階級的。資產(chǎn)階級要求統(tǒng)一國家,所以但丁在《神曲》中借查士丁尼皇帝之口,重述羅馬帝國的輝煌歷史,堅信意大利必將重新統(tǒng)一;資產(chǎn)階級不甘于教會的壓迫,抨擊教會的腐敗專橫,要求實現(xiàn)政教分離,所以但丁借圣彼得之口,怒斥教會的腐敗墮落……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神曲》表達了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但丁把統(tǒng)一意大利的希望放在了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路易七世身上,這固然和當時意大利四分五裂,缺少強有力政權(quán)的現(xiàn)實情況有關(guān),但也是出于但丁希望建立一個基督教普世帝國的夢想;第二,但丁反對基督教會的腐敗墮落,但依然擁護基督教,因此但丁雖然一再抨擊教會的腐敗,卻把教會的圣賢們置于天堂中,歌頌他們的功績。從這一點來說,但丁對教會也是“愛之深,責(zé)之切”。也正是由于但丁對基督教的虔誠信仰,在設(shè)計《神曲》的天堂乃至于整個三界時,都始終遵循了宗教原則。所以,《神曲》中的天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理想,但也體現(xiàn)了以但丁為代表的最初的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尚未完全擺脫中世紀舊有的觀念。

(二)失意的封建文人現(xiàn)實投映

吳承恩雖然比但丁晚出生了兩百多年,但他生活的卻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衰敗的明朝,一個特務(wù)橫行、政治日益腐敗的時代。與四分五裂的意大利不同,吳承恩生活的明王朝雖然屬于封建社會的衰敗期,但中央集權(quán)極其強大、皇權(quán)空前加強,再加上明朝特有的特務(wù)政治以及嚴刑峻法,此時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可是說是極為嚴密的。然而,這種嚴密陰森的封建統(tǒng)治束縛的只能是人的精神世界,卻阻止不了吏治的腐敗和貪官污吏的橫行。雖然由于經(jīng)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明代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但傳統(tǒng)的“重農(nóng)抑商”理念使得中國的資本主義經(jīng)濟始終處于萌芽狀態(tài),在日益嚴密的封建統(tǒng)治下難以再進一步。因而,雖然吳承恩與但丁一樣是處于一個資本主義開始發(fā)展的年代,但卻只是一個傳統(tǒng)的封建文人?!段饔斡洝分械奶焯貌⒉皇菂浅卸骼硐胫械奶靽?,而是現(xiàn)實中的封建統(tǒng)治集團在虛幻世界的投映。嚴密、無孔不入的封建統(tǒng)治秩序不僅僅控制了現(xiàn)實社會,還滲透到了文人虛構(gòu)的幻想世界中,牢牢地操縱著大小權(quán)柄。

生活在新舊時代交替之間的但丁,盡管一生漂泊,屢屢受到封建勢力的壓迫,甚至于他自己也把拯救人世、重振乾坤的希望寄托在一個封建皇帝身上,但他畢竟已經(jīng)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因而,但丁始終是樂觀向上的,正如他在《神曲》中從地獄逐漸升入天堂一樣,他堅信未來是美好的。從主題上來說,《神曲》是積極入世、具有強烈政治意味的。而吳承恩卻是生活在一個日益衰頹的封建社會,他找不到新的出路,也不能擺脫這個舊時代,因而現(xiàn)實中的封建勢力原封不動地投映到了《西游記》這個幻想世界中,甚至于因為吳承恩自己的階級局限,雖然他諷刺、抨擊封建統(tǒng)治者的無能、殘暴、黑暗,但依然還是自覺不自覺地承認了封建勢力的統(tǒng)治地位,使他們即使在虛幻世界中,也依然是高高在上的神佛,統(tǒng)治著這個虛幻世界?,F(xiàn)實的腐敗墮落、貪婪暴虐在虛幻世界中一應(yīng)俱全,吳承恩卻只是簡單地將“修成正果”視為擺脫痛苦的手段,幻想以個人的忍耐、克制和道德上的自我升華求得人生的解脫。從這一點上來說,《西游記》是消極避世的。

綜上所述,《神曲》中的天堂是歐洲新興資產(chǎn)階級的理想天國,表達著他們的理想抱負,預(yù)示著資產(chǎn)階級的方興未艾;而《西游記》中的天堂是當時中國封建統(tǒng)治集團的虛幻投影,暴露了封建勢力的黑暗、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日益衰敗。

四、結(jié)語

《神曲》和《西游記》畢竟是誕生于不同時代和社會背景中的,雖然同樣有著朝圣歷程這一主要線索,在思想內(nèi)容上也表達了對現(xiàn)實罪惡的諷刺和批判,但所流露出來的思想內(nèi)容、政治主張以及作者各自尋找的現(xiàn)實出路卻是大相徑庭的。兩部名著反映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兩個此消彼長的階級,也從一定程度上預(yù)示了他們未來不同的命運。

[1]余國藩.余國藩西游記論集[M].臺北:經(jīng)聯(lián)出版社,1989:161.

[2]但丁.神曲·天堂篇[M].朱維基,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3]吳承恩.西游記[M].長沙:岳麓書社,1987:23.

[4]黎靖德.朱子語類[M].長沙:岳麓書社,1997:2112.

[5]恩格斯.《共產(chǎn)黨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49.

Abstract:Divine Comedy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wo pilgrimage journey fantasy.Both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common in the work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they are also depicted their paradise.However,they are in paradis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social,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the author's own experience in the ideological content,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Divine Comedy by the reality of heaven expressed strong dissatisfaction and criticism and wishes for the new era,and Journey to the West is illusory paradise projecting the real world,with distinct irony,but the lack of critical dynamics nor former optimistic.

Key words:Divine Comedy;Journey to the West;paradise concept;Compare research

Comparethe Paradise Concept between Divine Comedy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YANG Dai-jun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06,China)

I242.4

A

1671-1084(2017)04-0101-04

DOI 10.16221/j.cnki.issn1671-1084.2017.04.023

2017-03-18

楊戴君,廣州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2016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古代文學(xué)。

猜你喜歡
吳承恩但丁天庭
致云雀
北方人(B版)(2025年2期)2025-03-04 00:00:00
大運河畔成就千古名著的吳承恩
華人時刊(2023年15期)2023-09-27 09:04:40
年老的畫家
故事會(2021年18期)2021-09-16 02:42:27
吳承恩剿匪
The Watcher
一只珍貴的蛋
幼兒園(2017年11期)2017-07-25 21:18:57
只有一條毛毛蟲
幼兒園(2017年7期)2017-06-05 20:07:49
陪著你
幼兒園(2017年3期)2017-04-15 19:43:16
《西游記》作者不是吳承恩?
定西市| 石狮市| 富源县| 平遥县| 永康市| 天津市| 嵩明县| 潼南县| 友谊县| 广西| 随州市| 弋阳县| 普兰店市| 青河县| 汉川市| 镇巴县| 嵊泗县| 射洪县| 禄丰县| 曲沃县| 公安县| 清远市| 石首市| 丹棱县| 集安市| 博湖县| 横山县| 五指山市| 随州市| 平乡县| 阳朔县| 乾安县| 安乡县| 洛浦县| 津市市| 酒泉市| 茌平县| 金昌市| 密云县| 廊坊市| 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