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觀其會通:呂思勉的近代史研究

2017-03-12 05:24裘陳江
歷史教學問題 2017年6期
關鍵詞:近代史全集史學

裘陳江

呂思勉是當代史學大家,一生撰有多部中國通史和斷代史,被奉為會通實踐“新史學”旨趣的代表。①王家范:《呂思勉與“新史學”》,《史林》2008年第1期。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一書中,對呂氏通史著作也頗多贊美之詞,稱其“以豐富的史識與流暢的筆調來寫通史”,為新式通史寫作開了一個新紀元。②顧頡剛:《當代中國史學》,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81-82頁。呂先生撰寫中國通史,多貫通至寫作的當下,因此又被稱為全通史。③張耕華:《呂思勉〈中國史〉導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4頁。同時他還有以斷代史集合為大通史的計劃,在談到斷代史的便利時,呂先生說:“斷代為史,亦有數(shù)便,前朝后代,雖不能凡事截然劃為鴻溝,然由衰亂以至承平,事勢自亦為一大變,據(jù)此分劃,不可謂全然無理,一也;紀述當朝,勢不能無所隱諱,并有不敢形諸筆墨者,革易以后,諱忌全除,而前朝是非之真,亦惟此時知之最審,過此則又或湮晦矣,史料之搜輯亦然,二也?!雹軈嗡济悖骸妒吠ㄔu》,收入《呂思勉全集》第17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33頁。由第二點反推可知,呂先生是深知“當代史”難作的,但仍留下了大量的近代史文字。2016年《呂思勉全集》整理出版,該集對于呂氏文字搜羅詳備,故此前雖然學界已有關于其近代史書寫的討論出現(xiàn),⑤趙慶云:《呂思勉的中國近代史書寫》,《史學史研究》2016年第1期,該文對于呂思勉近代史研究的學術特點和貢獻多有發(fā)掘。但范圍仍以《呂著中國近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八種》等近代史專著為限,因此本文以最新版《呂思勉全集》為范圍,希望對呂氏的中國近代史研究作一番全局的介紹,并探討其學術特點與貢獻。

一、作品介紹

呂先生治學不以專門家自居,更不是所謂近代史專家,但卻留下了多部近代史專著。后人曾以《呂著中國近代史》和《中國近代史八種》為名結集出版,盛行一時。⑥《呂著中國近代史》最早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于1997年初版印行,其中包括《中國近代史講義》《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國近百年史概說》(全集版改名為《中國近百年史概論》)《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日俄戰(zhàn)爭》五種。2008年,《呂思勉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匯總印行時,又以《中國近代史八種》為名,在前述《呂著中國近代史》的基礎上加入了《中國近百年史補編》(全集版恢復舊名為《初級中學適用本國史補充讀本》)《國恥小史》和《近代史表解》三種。據(jù)收錄各書的內(nèi)容可知,《中國近代史講義》和《中國近世史前編》均是呂先生在光華大學為講授中國近代史所編寫的講義。前者以明代中后期中西交通作為起點,并概述清代盛衰簡況,其主體則是以道光年間的中外交涉開始,講到民國成立為止。最后各設兩章綜論民國以來的內(nèi)政和外交,將時段延續(xù)到了北伐后全國短暫統(tǒng)一?!吨袊朗非熬帯窋⑹龅钠瘘c與前書相同,而以太平天國和捻軍結束為止,將其視為“漢族的光復運動”。該書寶貴之處在開首兩章綜論“近世史的性質”和“入近世期以前中國的情形”部分,且書中不時加以按語,多雋語妙筆,啟發(fā)良多?!吨袊倌晔犯耪摗肥强箲?zhàn)期間呂先生到常州鄉(xiāng)下的中學任教時所用的通俗講稿,時段從明末到北伐勝利?!度斩響?zhàn)爭》1928年收入商務印書館“新時代史地叢書”初版印行,是中國學界有關日俄戰(zhàn)爭“最早的研究性著作”?!吨袊牢幕费a編》以文化史的寫作方式,主體原是《中國社會史》中商業(yè)、財產(chǎn)、征榷、官制、選舉、刑法各章的近代部分。《近代史表解》大約寫于1952年,是呂先生建國后結合政治學習和教學實踐,參考他自己多年搜輯的近代史素材撰寫而成?!吨袊倌晔费a編》,原名《初級中學適用本國史補充讀本》,1946年5月由上海中學生書局出版,時段自“九一八”事變到抗戰(zhàn)勝利以后?!秶鴲u小史》是早年在中華書局任編輯時撰寫的一種文史通俗讀物,1917年2月收入中華書局“通俗教育”叢書初版發(fā)行。該書用直白的語言,詳細敘述了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并檢討了清政府在外交中的種種失誤。

此外,最為重要的便是通史中的近代史部分,如前所言,呂氏所撰通史多將時間直接貫通至寫作的當下,因此有一部分近代史的研究,便是中國通史的后半段內(nèi)容。在呂先生早期參與編寫的兩種小學歷史教材《高等小學校用·新法歷史參考書》和《高等小學校用·新式歷史教授書》中,①兩本教材分別收于《呂思勉全集》,第22、23冊。因為考慮到是小學用書,故以收錄重要專題和人物事件為體裁,其中已包括近代的部分。而正式的通史則必須從《白話本國史》說起,②《白話本國史》,《呂思勉全集》第1冊。這是呂先生第一部通史著作,1923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發(fā)行。其中的近代史部分,可以說是后來諸多呂氏近代史著作的母版,篇幅和內(nèi)容相對而言也最為豐滿。只是該書緒論中有關近代史的分期與正文目錄不符,略嫌體例不純?!熬w論”中原為第五篇“最近世史”,作為“近世史”的延續(xù),時段“從西力東漸到現(xiàn)在”。而正文中實為第四篇“近世史”上中下三部中的下部,共有五章,時段從第一章的“中西交涉的初期”,即明末西學東漸,到第四章“清朝覆亡和民國的興起”。而因為該書體例關系,在第五章又綜論“明清兩代的政治和社會”。后續(xù)幾章從武昌起義開始到其寫作當下,則被定為“現(xiàn)代史”。

此后,在其他通史類的中學教材中,也多有近代史的論說留存其中。呂先生一生編寫中小學歷史教材十來種,其中相對重要而近代史篇幅較為豐滿還有數(shù)種。如《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③《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呂思勉全集》第20冊。1924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發(fā)行,將前一年出版的《白話本國史》中緒論與正文目錄不符之處加以統(tǒng)一,將近代史的內(nèi)容主要放入“最近世史”之中,時段以明末“西力之東漸”為引子,從鴉片戰(zhàn)爭到“民國十一年六月為止”。而細目與《白話本國史》基本一致,內(nèi)容可說是《白話本國史》的簡版。該書最有趣的是呂先生提出了與眾不同的教授理念,他認為:“這部書,雖系從上古編起,依次而下,然而我很希望用他的人,從最近世史授起——最近世史授完后,接受那一編,可以斟酌情形而定,不必有畫一的辦法。因為最近世的事和眼前生活較切近,學生容易了解,且容易有興味。在理論上言,讀后代史,必須探其原于古,方能真實了解。在事實上言,讀古代史,正須有后代的史事,為之對照,乃覺容易了解?!雹芡?,第13頁。我們無從知曉當時使用這本教材的教師是否按照這種方法實行教學,也無從知道教學效果如何,但可以看出呂先生對于歷史教學的獨特看法,以及古今貫通的史觀。這個觀點在《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的例言中也再次得到重申,而這本教材后來曾以《中國史》為名單獨出版,也是呂著中國通史系列中篇幅較為完善的一種,1934年由商務印書館初版發(fā)行。其余如1935年出版的《初級中學適用·本國史補充讀本》和《高中復習叢書·本國史》,1937年的《更新初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更簡要的如抗戰(zhàn)時期在常州教學使用的《本國史(元至民國)》和《本國史復習大略》,都是在中學教材的通史敘述下包含了近代史這個時段。而較為特殊的是在抗戰(zhàn)“孤島”時期所作的《呂著中國通史》,這是為了大學教學需要而編寫,上下編分別于1940和1944年出版。其中近代部分內(nèi)容不多,一部分穿插于上編的文化史中,可與《中國近世文化史補編》參看。下編的最后五章,內(nèi)容從“中西初期的交涉”到“革命途中的中國”,文字精煉,但相對而言篇幅較小。

在這部分的近代史書寫中,可以注意的是呂先生采用的近代史分期方法。有關分期的問題,呂氏在《白話本國史》緒論中,直言只是為了“研究上的便利”。不過在民國時期,史學界關于近代史的分期出現(xiàn)過兩種主要的不同看法。1945年,顧頡剛在《當代中國史學》中就注意到了這一情況:“第一種認為新航路發(fā)見以來,世界的交通為之大變,人類生活與國際關系,較之中古時代,顯然有不同的地方,是為中古史與近世史的分界;這時期歷史孕育出未來的局勢,每以民族的思想為其演變的原動力;故近世史的范圍,實包括近三四百年來的歷史,無論中國與西方皆系如此:此派可以鄭鶴聲先生的《中國近世史》為代表。第二種則認為在新航路發(fā)現(xiàn)的時候,歐洲僅產(chǎn)生了商業(yè)革命,明季以來,中國雖與西方接觸,但并沒有顯著的影響;其后歐洲產(chǎn)生了工業(yè)革命,中國與西方發(fā)生新的關系,以中國言方系近代史的開始:此派可以蔣廷黻先生的《中國近代史》為代表?!雹兕欘R剛:《當代中國史學》,第83頁。由此結合呂先生的近代史作品,可知其采用的分期方法更接近于第一種,非如第二種那般界線分明。

近代有關中國歷史的分期,很大程度上借鑒自日本人桑原騭藏《東洋史要》等著作,以上史、中史、近古、近世四期的分法,②王汎森:《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第31頁。近代史的出現(xiàn),則是在古史分期框架下出現(xiàn)的新問題。呂先生的通史大體也是延續(xù)前面這種線性分期的思路,這從他采用“最近世史”這種提法便可看出,③《白話本國史》緒論和《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目錄均采用這一分期名稱。可視作是貫通的意圖,也可說是便利研究。不過呂先生認為近代中國畢竟與前代差異巨大,他曾就中國文化的演變軌跡,將其分為三個大的時期:1.中國文化獨立發(fā)展時期;2.中國文化受印度影響時期;3.中國文化受歐洲影響時期。其中第三期指的就是近幾百年來的歷史,“歐洲人因為生產(chǎn)的方法改變了,使經(jīng)濟的情形大為改變。其結果,連社會的組織亦受其影響,而引起大改革的動機,其影響亦及于中國”,從此“交通無法阻止”,且“時時在改變之中了”。④《中國近世史前編》,《呂思勉全集》第13冊,第125頁。以明末西學東漸作為近代史起點的分期中,呂先生還對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作了一些細分。他主張這一期歷史還可以分為兩個“小期”,五口通商是前后兩期的分界線:前一期西力雖已東漸,但“一切保守其舊樣子”;后一期“外力深入,不容我不感覺,不容我不起變化”。⑤《復興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第四章《本國史時期的劃分》,《呂思勉全集》第20冊,第188頁。而若以中國的反抗著眼,則又可分為:“一自歐人東來,至清末各國競劃勢力范圍止,此為中國受外力壓迫之時代;一自戊戌變政起,訖于現(xiàn)在,此則中國受外力壓迫而起反應之時代也?!雹蕖吨袊分v義》緒論,《呂思勉全集》第13冊,第6頁。此說另見《新學制高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呂思勉全集》第20冊,第13頁。由此可見,呂先生采用的分期方法并不是一個固定僵硬的模型,而是在討論具體問題和編排不同教材時,采取變通的手段。當然不可避免的是,由于“當代史”的敏感,呂先生的寫作還受到外來因素的干擾,例如民國時期教育部規(guī)定“民國成立以后的歷史單列為現(xiàn)代史”,⑦張耕華:《呂思勉〈中國史〉導讀》,第5頁。建國后官方和主流斷定以鴉片戰(zhàn)爭為近代史開端等等。不過呂先生往往只是在學術討論的前提下,盡量作出變通,決不違背學術求真的根本。

二、呂氏近代史研究特點

五四之后,隨著思想解放,尤其是古史辨運動攪動了整個古史研究界,疑古、考古、釋古等各家各說迭出。⑧周予同:《五十年來中國之新史學》,收入朱維錚編?!吨苡柰?jīng)學史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64頁。同時也伴隨諸多新史料的發(fā)現(xiàn),使得古史研究成為顯學。⑨顧頡剛1945年在《當代中國史學》中提出:“最近二十多年來古史的研究,可說是當代史學研究的核心之一?!币娫摃?22頁。但也有學者開始關注近代史的史料搜集和研究,1930年,同樣是古史辨領軍人物的顧頡剛曾致書羅家倫,感慨“青年學子喜治古史,而不喜治近代史”,因而鼓勵羅氏從事于近代史的鼓吹和研究方法的探討。①羅久芳、羅久蓉編輯校注:《羅家倫先生文存補遺》,“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9年,第384頁。顧頡剛還曾說過:“史學本來以現(xiàn)代為重要”,見《當代中國史學》開篇首頁。羅家倫是五四新人中最早關注近代史料整理和近代史研究的學者之一,早在1928年,他留學歸國后不久就有兩篇關于近代史研究計劃和設想的文字,并與顧頡剛多有交流。②1928年,羅家倫致信顧頡剛,該信以《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計劃》為題發(fā)表在《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1928年第2卷第14期。另有演講錄一份《怎么研究中國近代史》,刊于《燕京大學???928年第9期。到1931年,羅家倫又寫了《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這篇綱領式的文章,提出近代史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在當時少被重視等問題。深究其中原因,羅氏認為:“第一是因為學者的好古心,覺得材料愈古的愈可尊重(不可一概而論,有許多真正的古史學家,并不忽視近代史的重要)。第二點是因為恐怕時代愈近,個人的好惡愈難避免,深怕不能成為信史。第三點,是因為恐怕許多材料不能公開,將來發(fā)見,以后他人要來重寫,自己的著作不能成為定史。”③羅家倫:《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國立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931年第2卷第1期。該文也曾作為郭廷以1940年主編出版的《近代中國史·第一冊》的引論。就羅氏所提第一點而言,呂思勉先生恰是這樣一位重視近代史的“真正的古史專家”。④呂思勉在《中國近代史講義》緒論中講:“歷史知識信莫貴于現(xiàn)世?!庇种v:“然事之真相難窮,而人之知識有限,就凡人識力所及,原因結果,要不能無親疏之分,然則舉吾儕認為與現(xiàn)在有直接關系之事,搜集而研究之,夫固未為不可也。所謂近世史者,其義如此?!币姟秴嗡济闳返?3冊,第6頁。

呂先生曾講過:“史事后先一貫,強分朝代,本如抽刀斷流?!雹荨妒吠ㄔu》,《呂思勉全集》第17冊,第232頁。呂思勉在《中國近代史講義》緒論中也講:“史事前后相因,又彼此皆有關系,欲強分之,正如抽刀斷流,不可得斷一事也?!币姟秴嗡济闳返?3冊,第6頁。他很多近代史的論述,均是中國通史和通史教科書的延續(xù)部分,正可見其對歷史通貫性的重視。例如,在《呂著中國通史》上編討論清末以來地方“尾大不掉,行政粗疏”的問題時,他便從元代設立行省制度說起,認為其中癥結在于行省制度導致地方一直過于龐大無倫,且明清兩代雖略有析分,但區(qū)域一直未能改革。而這個問題延續(xù)到民國,又因為辛亥革命中各省紛紛以獨立的方式完成光復,所以即使民初“裁兵議起,又改稱督理或督辦軍務善后事宜,然其尾大不掉如故”。⑥《呂著中國通史》,《呂思勉全集》第2冊,第83-84、86頁。在《中國近百年史概論》討論近代南方人才輩出,帶動社會變動的現(xiàn)象時,呂先生便從歷史上中國北中南三帶的變動差異說起:“中國地分南北中三帶,北帶本為政治之重心,然遭異族之蹂躪,又水利不修,生業(yè)憔悴,在近代,文化反較落后。中帶是五胡亂華以來,即為中國文化之保存者,又為全國產(chǎn)業(yè)之重心,然其發(fā)展,偏重產(chǎn)業(yè)、文化方面,政治上、軍事上之力量不足。惟南帶地勢崎嶇,交通不便,發(fā)達較遲,故社會之矛盾不深,其民氣最為樸實強毅。近代對外之交通,西南最早,故其漸染新文化亦較早?!雹摺吨袊倌晔犯耪摗?,《呂思勉全集》第13冊,第210頁。因此,如太平天國的平民起義以及士人階層中康梁的改革派和孫中山的革命派均起于南方。從這段議論可以看出,呂先生不僅史識通貫,且視野極為宏大。正如在《中國近代史講義》正文開講“中西交通之始”時,首先便從自古中國通向歐洲的海陸通道開始,宛如一幅以歐亞大陸為中心的地圖緩緩在讀者眼前展開。⑧《中國近代史講義》,《呂思勉全集》第13冊,第7頁。這種宏觀的視角,多見于呂氏其他通史和教材之中。其對于歷史宏觀敘事的把握,不僅為研究者提示門徑,同時為基礎教育也指出方法。如呂先生在《更新初級中學教科書·本國史》中便認為:“初中學生讀歷史,實在只要知道一個輪廓,過求詳細,反要連輪廓而喪失掉的?!边@種對包含歷史時空觀念的輪廓的強調,也可以為當今歷史教學者鑒。

在呂氏近代史的文字中,不僅可以看到其讀史的體會,更有閱世的經(jīng)驗。這一點尤其可以反映在其對史料的搜集和積累上面。據(jù)呂先生自述,他在甲午戰(zhàn)后便有讀報的習慣。由現(xiàn)存大量的剪報資料可知,他對于平時身邊報刊史料的搜集是時刻在意的,如庚子、壬寅兩年的日記中,便每天都有報章的摘錄。日記中還存錄了大量報刊上的物價史料等,可惜原有剪報在抗戰(zhàn)中亡佚了。⑨李永圻、張耕華編撰:《呂思勉先生年譜長編》上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66-69、74-75頁。日記中尚有諸多物價史料,更是呂先生親歷所記。此外,呂先生自己還撰有大量有關近代史的研究和時論文章,兼具研究與史料價值。如《三十年來之出版界》和《追論五十年來之報章雜志》二文,①《論學叢稿》上,《呂思勉全集》第11冊,第331頁;《論學叢稿》下,《呂思勉全集》第12冊,第815頁。對于晚清以來報章雜志和相應人物的流變及作用梳理得十分清晰,且加以個人的感觀經(jīng)歷,因此多有洞見卓識。在《追論》一文中,呂氏論及辛亥革命后的言論界情況,認為國體雖更,但“言論界之勢力,一時仍操諸舊人物之手,以新起者多淺薄無足觀也”。這里的舊人物指的是康梁這樣的老新黨,但他認為其“針砭時弊之作,可謂深切著明。然時社會之機運,方當舍舊謀新,而二人皆以舊觀念相箴規(guī),欲釋其新而反之于舊,故其機卒不相契”。因此到二次革命后,言論界更加死氣沉沉,惟有《新青年》稍留一線生機,為五四運動后的新契機埋下種子。但隨著五四以后雜志日多,而勢力分散,此后再無言論界的重心了。呂氏將民國伊始到五四運動這段較受忽視的言論界動向描畫生動,展現(xiàn)這個過渡階段的實情和意義。②《論學叢稿》下,《呂思勉全集》第12冊,第816-817頁。呂先生對于當下史料的重視,展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歷史學家的敏銳感和責任感,也可看出其讀史閱世的精神,借用克羅齊的話,真正達到了“歷史和生活的統(tǒng)一”。③貝奈戴托·克羅齊:《歷史學的理論和實際》,傅任敢譯,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3頁。

余 論

前揭羅家倫1930年初系統(tǒng)討論中國近代史研究的論文中,他還提出歷史研究尤其是近代史研究中須注意“連續(xù)性與交互性”這兩個要點。連續(xù)性實則就是通貫性,就交互性而言,羅家倫認為:“中國近代史是一個最好的例子,而且是一個最有趣味的對象?!雹芰_家倫:《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意義和方法》,《國立武漢大學社會科學季刊》1931年第2卷第1期。其中原因當然就是近代開始,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日趨緊密,且無日不處于變化影響之中。若將這兩點對應到呂思勉的近代史研究中,也都可以一一吻合。呂先生在《史籍與史學》中就講:“史學者,合眾事而觀其會通,以得社會進化之公例者也?!雹荨妒芳c史學》,《呂思勉全集》第18冊,第9頁。其中“觀其會通”四字,1934年呂先生還作為題詞,專門贈送給《光華年刊》。若將這“會通”二字拆開理解,也正是交互性和連續(xù)性的意思。

另外可注意的是,呂先生一生治學服膺梁啟超及其“新史學”,因此他在《現(xiàn)代史學家的宗旨》一文中說過:“現(xiàn)代史學上的格言,是‘求狀況非求事實’?!薄扒鬆顩r的格言,是‘重常人,重常事’,常人、常事是風化,特殊的人所做的特殊的事是山崩。”這種歷史眼光,一方面是史學方法層面強調一般與特殊的關系;另一方面,實為平民的眼光,強調一種群體的歷史。具體如《中國近世史前編》中,呂先生對于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毀滅大量文物一事,就表達了獨到的看法。他認為:“(一)文化的進退,視乎其社會的情狀,是否安和,物質所表現(xiàn)的文明,實在其次。(二)即舍此弗論,以現(xiàn)在文化的狀態(tài),雖有寶物,亦必不能終守。此豈獨今日為然?亦豈獨中國為然?(三)所謂有關文化的建筑品物,一方面固然代表學術技藝,一方面也代表奢侈的生活。后者固絕不足取,即前者,就已往的社會論,并不過一部分人能參與此等工作,大多數(shù)人都是被擯于其外的。今后社會的組織果能改變,合全社會人而從事于此,已往的成績又何足道?所以有關文化的建筑品物等,能保存固當盡力保存,如其失之,亦無足深惜?!雹蕖吨袊朗非熬帯?,《呂思勉全集》第13冊,第159頁。這段話展現(xiàn)了呂先生對于一般社會情狀安和與否的關照,以及站在全社會大多數(shù)人立場之上的態(tài)度,二者都是注重“民史”的眼光下必然產(chǎn)生的結果。

猜你喜歡
近代史全集史學
趙孟頫書畫全集
品讀《中國近代史》背后的“近代史”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三)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二)
近代史上的幾個問題
史學漫畫館
史學漫畫館
竺可楨學——《竺可楨全集》催生的一輪朝陽
當代史學的轉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