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江門市新會梁啟超紀念中學 李美琴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求知的先導,教學過程中,一旦引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主動積極地去思考、探求、研究。那如何將學生的好奇心化為持久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這是語文教師應著力探討的課題。下面,我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好的開頭等于成功的一半?!币虼?,一個好的導入會對一節(jié)課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成功的導入恰似一幕喜劇的前奏曲,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為全面提高課堂效率奠定基礎。不管是故事形式導入,還是創(chuàng)設問題導入;不管是奇聞趣事導入,還是生動畫面導入;不管是音樂謎語導入,還是激情演示導入……教師只要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學生注意力,就能激起他們自主探究的欲望。譬如,我在執(zhí)教施耐庵的《水滸傳》導入時,就播放電視劇《水滸傳》中主題曲《好漢歌》,使學生體會梁山好漢的義薄云天,迅速進入作品的意境之中。可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新課導入,才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教師在課堂上根據(jù)實際需要,可以使用一些教具,如掛圖、音樂、多媒體等設置情景,還可以用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心智愉悅,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驅(qū)使學生在激情中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如此這般,只要我們善思苦學,就一定能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教《春》一課時,朗讀課文時配以有關春天的美麗畫面,和上愉悅的音樂,讓學生有一個感官的認識,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向往之情,學生很自然地就進入了春天的美妙意境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質(zhì)疑是激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金鑰匙。“疑”設得好、設得巧、設得精,設到點子上,就能叩擊學生心靈,在學生心中引起共鳴。課堂質(zhì)疑是開啟學生心智,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習動機,推動學生到達知識彼岸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zhì)疑,不僅要敢問、好問、而且要會問、善問,并且要敢于標新立異。
語文的文本內(nèi)容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而學生智力活動本身能夠激發(fā)學生更濃厚的興趣。因為興趣的摻入可以使學生心智大開,思維活躍,這是教師在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和利用的。課文中的懸念或矛盾點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精妙之筆。教學中,要能引導學生抓住這些可疑之處質(zhì)疑。例如教學《天上的街市》,教師可這樣設疑: 在“那縹緲的空中里”“美麗的街市”會是怎樣的呢?為什么說“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了許多新奇而又切合文章主題的答案。當老師的話語像淙淙溪水一樣流進學生心田的時候,就會撥動學生心弦,鼓起快速學習的風帆,推動學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孔子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在課堂教學中,應想方設法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產(chǎn)生滿足感,并伴隨著愉快的情緒體驗,“好語文”“樂語文”,學習效率一定會提高。樂學是愛學心態(tài)的充分表現(xiàn),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在學習活動中,有樂學的精神才有探索的驅(qū)動力。學生是學習認識活動的主體,一切知識的獲得與技能的形成,只有通過學生自身的思考吸收才能被其接受。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變“一言堂”為“多言堂”,在課堂上必須把學生擺在主體位置上,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讓他們自己去學、主動去學,獨立探討,獵取知識,從中真正感受到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能夠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特別對于后進生更為需要,后進生在上課時比較被動,視上課為“煎熬”“受罪”,由于這種情感障礙,還何談上課產(chǎn)生興趣?對于這種情況,教師要擅于把握設計一些較為容易的問題,把機會給予他們,并給以適當?shù)谋頁P與鼓勵。學生由“要我學”變?yōu)椤拔乙獙W”,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教師在教學過程,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關心愛護學生,要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只有教師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使學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歡你所教的這門課,樂意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實事證明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利于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所以,教師要經(jīng)常了解學生各方面的情況,虛心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及時調(diào)整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改進教學方法。對學生要百問不厭,誨人不倦。授課時要以飽滿的熱情來感染學生,不能麻木不仁,對學生的要求置若罔聞。要盡量創(chuàng)造出一個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心情愉快的接受教育。這時學生的思維最敏捷,學習效果也一定是最佳的。要建造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師還要注意對學生的評價要恰如其分。讓學生在老師的真誠熱情的鼓勵中品嘗成功的喜悅。因而教師在教學中,要循循善誘,多表揚,少批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做學生的好朋友,做學生的知心人。這樣,自然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再者,語文教學是愛的藝術(shù),是一切高尚情操的載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需努力創(chuàng)設使學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注意,在其樂融融的氣氛中獲得知識、陶冶情操。并充分發(fā)揮教材本身的情感和美感作用,并輔之以教師得當?shù)慕滩奶幚砗蛣忧榈睦首x引導、恰當而富于啟發(fā)性的提問、清晰美觀的板書等。在語文課文的許多篇目里,到處洋溢著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文關懷。語文教師可用自身的教學情感激起學生的共鳴,進而感染學生,逐步形成學語文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歡迎你上語文課,喜愛語文課,學語文的興趣也將會日漸形成和加深。
“教無定法,而貴乎得法”。只要我們語文教師正視學生的實際,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就一定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相信這樣,定能借助“興趣”的東風,引領學生暢游語文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