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杰
(文山學院 人文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楚圖南的文化身份與《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翻譯
羅 杰
(文山學院 人文學院,云南 文山 663099)
從楚圖南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為切入點,以楚圖南翻譯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為翻譯文本參照,結(jié)合其在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時的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探討其在跨文化交流過程中的文化自覺,這為研究楚圖南的翻譯活動提供了新的視角。對楚圖南翻譯活動中秉持的向他者學習的跨文化態(tài)度作探源研究,為此來探微楚圖南在翻譯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文化自覺精神,對當代中外文學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楚圖南;文化身份;文化自覺;跨文化交流
楚圖南是一位擁有書法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等多重身份的學者,在眾多身份中,翻譯家的文化身份值得關(guān)注。作為一位身兼多重身份的學者,楚圖南不僅翻譯了不少國外的重要文學作品,而且通過文學作品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正因為他的多重身份和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讓他致力于將國外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介紹給中國讀者閱讀,而他翻譯的多部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都承載著他對中外文化秉持的“天下大同”文化交流理念。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翻譯了由英文譯本轉(zhuǎn)譯的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這部文學作品的翻譯體現(xiàn)了楚圖南的翻譯思想及跨文化學習的態(tài)度,突顯出楚圖南在文學翻譯活動中的文化自覺,為了解楚圖南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提供了新的視角。
在翻譯實踐活動中,譯者的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翻譯主體的翻譯動機是一種非常明確的跨文化交流活動,它是一種融合了翻譯主體的目的性、文學的審美性的跨文化學習活動,翻譯主體的目的就是將翻譯文本轉(zhuǎn)化為母語文本供讀者進行閱讀,讓讀者能夠接觸到國外的文化思想。翻譯主體翻譯他國文學作品的動機會直接影響到選擇什么樣的文學作品翻譯,考察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的生成是探究翻譯主體文化身份建構(gòu)的根源,再有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的共同作用力又會影響到翻譯主體在文本中建構(gòu)起的文化身份,而翻譯主體的文化身份構(gòu)建又突顯出譯者的文化自覺。因此,在探討楚圖南翻譯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活動中的文化身份時,有必要先分析楚圖南翻譯動機的產(chǎn)生與文化選擇的傾向性。
楚圖南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動機大致生成于1935到1937年期間,當時中國正處于抗戰(zhàn)時期,心系天下愁苦的楚圖南希望借助國外文學作品來達到開啟民智的目的。翻譯動機的生成會影響到翻譯活動產(chǎn)生,具有愛國情懷、民主思想的楚圖南,在準備翻譯的過程中已經(jīng)明確了翻譯不僅僅是一種交際行為,他認為翻譯更應該是一種能夠給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提供學習交流的文化創(chuàng)造活動。他慎重地考量了一部由俄文原著轉(zhuǎn)譯為英文譯本的俄國詩人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這部作品是俄國文學史上人民性很強的經(jīng)典長詩。楚圖南談到翻譯此書的動機時說:“獻給這時代正在為著自己的生存,為著未來希望和光明這么殘酷而英勇斗爭的戰(zhàn)士?!盵1]這表明他將《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翻譯給中國讀者的目的是讓中國民眾應該向俄國學習,以學習俄國先進文化來開啟民智,也應驗了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目的,而且翻譯的動機在這里已經(jīng)很明確地表現(xiàn)出來,就是要學習俄國的先進文化,只有通過學習才能讓處在奮斗中的中國讀者看到希望、自由、快樂,也進一步清楚地了解如何才能實現(xiàn)中國社會和人民命運的改變。
在翻譯活動中,楚圖南的翻譯動機和目的性直接影響著他對作品的選擇,然而翻譯動機產(chǎn)生后,在翻譯活動中翻譯主體必然還要選擇什么樣的文本來進行翻譯。據(jù)楚圖南的回憶,在1935到1937年期間,他有一段特殊的經(jīng)歷,楚圖南有機會要去俄國學習,卻因特殊原因未能如愿,正是為了彌補這個缺憾,激發(fā)起了他的翻譯動機,同時把翻譯當作是了解俄國的過去和實現(xiàn)他向俄國學習的手段。因此,他在選擇翻譯的作品時,特別選擇了《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是俄國人民詩人涅克拉索夫的經(jīng)典作品,作者潛心十余年來完成這部長詩,詩人站在人民的立場,描寫了下層人民的勞苦生活,訴說了農(nóng)民的心聲,表達了下層人民的反抗精神,寄托了他對下層人民的熱愛之情。無論從題材到主題,或是從藝術(shù)性與思想性來說,這部作品都符合了楚圖南文本選擇的原則,因為這部作品可以探索出中俄文學文化之間的差異,向中國讀者介紹俄國文學中的先進文化正是楚圖南的目的。楚圖南認為當時的蘇聯(lián)是社會主義國家,他們是自由與快樂的,本著向他們學習的動機,他首先考慮選擇的是最能夠與中國當下國情相類似的文學作品,也是為了能夠讓自己的民族能夠認同,他反復思考后選擇了《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他在此書的《題記》中陳述了他的想法“他的一生的杰作《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不單是在作風上采用俄國民歌的形式,說出了俄國農(nóng)民的憂患和辛苦,刻畫了俄國農(nóng)民的真摯而偉大的靈魂,且也在詩歌史上,第一次以荷馬歌詠英雄和戰(zhàn)爭的那熱心和深情,那種史詩之作者所稀有的大力和氣魄,來歌誦了平凡人——農(nóng)民、勞動者、乞丐、游方僧和流浪人——的生活和不幸。所以,在這意味上作者的這篇長詩,可以比之于荷馬,且殊勝于荷馬,當是無人否認的?!盵2]50將涅克拉索夫的詩與荷馬相提并論充分體現(xiàn)了楚圖南對這位偉大詩人的贊美與推崇,言辭中表達了他對此作者及作品的熱愛。楚圖南肯定了涅克拉索夫?qū)Χ韲鴤鹘y(tǒng)民間文學中勞動主題的繼承,又結(jié)合時代精神創(chuàng)造出幸福主題,他雖然整合了時代、反抗精神,卻并沒有脫離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因此,涅克拉索夫在《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這部作品中著重于農(nóng)奴制度帶給人民的痛苦,通過尋找幸福和自由的故事,指出了如何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生活,這些蘊含在作品中的文學精神都是影響楚圖南作出文本選擇的因素,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楚圖南選擇了對于當時的中國讀者來說是值得推薦學習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希望能夠給中國讀者指出獲得幸福與自由生活,更為重要的是文化的選擇是為了影響人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追求更自由與快樂的生活方式,籍由翻譯動機與文化選擇非常清晰地表達了一個知識分子的學術(shù)立場和看待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態(tài)度。
過去對楚圖南的研究多著眼于他的社會活動家、學者、書法家的身份,卻忽略了他的文化身份。對楚圖南翻譯文學作品的價值研究,需要在分析他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動機與文本選擇的基礎(chǔ)上,我們還可以嘗試地結(jié)合楚圖南的文化身份來進一步的思考,探究楚圖南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以《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作為案例,希望能以更客觀的視角來解讀。文化翻譯學派的代表人物蘇姍·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認為譯者翻譯行為傾向于是一種文化創(chuàng)造,她認為文本不是一個語言中靜止不變的標本,而是譯者理解作者意圖,并將這些意圖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于另一文化的語言表現(xiàn),因而翻譯絕不僅僅是復制和模仿,而是文化協(xié)調(diào)和操控。從中可知,翻譯活動中的翻譯主體對于文本的選擇是有目的性,而且翻譯活動是創(chuàng)造性的文化再現(xiàn)。翻譯主體作為跨文化交流的主導者,譯者的文化身份在翻譯活動中不可避免地進行不同文學文化之間的協(xié)調(diào)與操控,楚圖南作為中俄文化交流的主導者,他有意圖地再現(xiàn)俄國文化精神,他在翻譯活動中不僅建構(gòu)起獨特的文化身份,還在翻譯的文本中建構(gòu)起新的文化身份,其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有助于從全新角度來思考他翻譯作品的價值。
翻譯主體的文化身份是譯者成長過程不斷積淀形成的滲透著多種文化因素的認知能力,在一定的文化生態(tài)中翻譯主體會因接受到不同的文化價值的影響,譯者會自覺地在跨文化交流的碰撞中接受新的觀念,這種文化接受是翻譯主體人生閱歷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譯者的翻譯動機與文化選擇傾向性的體現(xiàn)。楚圖南在中俄文化的交流中接觸到了不同于他原本固有的傳統(tǒng)文化觀念,他能夠接受俄國人民詩人所倡導的文化價值,在翻譯過程中楚圖南身上的文化身份具備了多重性的特點。原因在于楚圖南過去接受的教育、文化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接觸到了不同的文化群體,這個社會化過程是一個復雜的文化積淀的心理過程。他在未能去俄國學習的機緣下,又以翻譯俄國文學作品的方式來認知俄國文化,楚圖南的文化身份在一個特殊的文化環(huán)境里,通過向俄國文化學習和交流擁有了多重文化身份。在1935到1937年期間,楚圖南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決定了其文化身份的發(fā)展變化,在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中,他的原有文化身份在對待俄國文化時有直接作用,再加上當下時代因素的影響,楚圖南的文化身份呈現(xiàn)出多元性,并在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過程中接受了新文化因素后重新塑造出跨文化的特點。
英國文化學者斯圖亞特·霍爾(Stuart Hall)認為:“文化身份遠非被永久地固定在一個本質(zhì)化的過去,而是受制于歷史、文化和權(quán)利的持續(xù)作用力?!盵2]50楚圖南的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是離不開他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和成長的歷程,他從小就有致力于學習外國文學文化以及認識世界的熱心,這影響到了他的一生,其曾經(jīng)長期從事于跨文化交流的工作。而作為翻譯主體的楚圖南在翻譯過程中其文化身份必然作用于翻譯作品,其原先的文化身份影響了他的翻譯動機與文體選擇,他又借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活動來建構(gòu)起新的文化身份,并將這種文化身份引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來,激發(fā)起翻譯熱情,憑借這種熱情努力將俄國偉大詩人的作品介紹到中國來。而且這種翻譯熱情是基于楚圖南作為知識分子不遺余力地改變社會現(xiàn)實的動力,因為在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之前還翻譯過其他國外作品,比如德國哲學家尼采的《查拉斯圖拉如是說》和《看哪,這人》。這體現(xiàn)了楚圖南的文化身份具有延續(xù)性與建構(gòu)性,在翻譯過程中體現(xiàn)了他是一個有良知的翻譯家和學術(shù)開明的學者,他心系天下和關(guān)心下層民眾的疾苦。在翻譯活動中他在不管是從翻譯文體的選擇還是文化精神內(nèi)涵的詮釋,都表明了楚圖南向他者學習的跨文化視野,他秉持著不斷學習和接受先進文化的態(tài)度,以其他國家文化為學習的對象,卻并沒有完全奉承西方文化,而是有甄選地在翻譯過程中建構(gòu)起了他的文化身份。正是基于文化身份的學術(shù)內(nèi)涵讓他突破了傳統(tǒng)文化視野,楚圖南有別于他人之處在于他將文學文化交流提升為一種跨越文化視野的學習與反思,并不是強迫性地要求讀者來接受他國文化。他的文化身份受制于特定政治、經(jīng)濟、文化時代的影響,對為什么要翻譯、翻譯什么、如何翻譯,都明顯地表明了他在認同他國文化的同時也對自我認同。在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過程中,楚圖南借鑒了涅克拉索夫運用俄國傳統(tǒng)民間文學形式來表現(xiàn)主題的手法,通過翻譯文本可以看到他建構(gòu)了多重文化身份。翻譯理論學者米歇爾·巴萊特(Michelebarett)對翻譯活動的理解:“如果把語言看做是意義建構(gòu)的過程,那么翻譯就擁有了自己的巨大生命力?!盵3]楚圖南作為跨文化交流的學者,他的原本的多重身份會直接地影響到他的翻譯活動,他不僅僅將翻譯活動作為是俄國文化意義的建構(gòu)過程,更是將翻譯活動當成是向先進文化學習的過程,并在此過程中重塑自我,并由自我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來影響到他人,達到共同學習和建構(gòu)自我的目的。
除此之外楚圖南早年的生活經(jīng)歷和教育背景對其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也有一定的影響,結(jié)合他的翻譯動機與文本選擇及其文化身份建構(gòu)的考察,他采取了極其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來選擇翻譯文本,他選擇翻譯《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翻譯讓楚圖南有契機借助翻譯活動完成了多重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楚圖南對中俄文化都保持著整體和諧的態(tài)度,并建立了他跨文化交流的文化觀,實現(xiàn)了多重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并提供了在對待其他文化時可行的操作方法與手段,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他的文化身份的特殊性,即他倡導自覺地接受他國先進文化才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非絕對目的。
楚圖南翻譯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是俄國文化在中國傳播的典型,在上節(jié)討論過翻譯動機和文本選擇及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后,不難看出他的翻譯活動中還潛藏著文化自覺的傾向。在特定的跨文化語境下,特別是在翻譯過程中他對本民族文化價值和生態(tài)空間的前途進行了思考,楚圖南的翻譯活動逐步表現(xiàn)出了兩種不同文化碰撞后的自覺反思,對今天中外文學文化的研究有重要的現(xiàn)實價值。法國翻譯理論家梅肖尼克(Henri Meschonic)提出了譯者文化觀念在翻譯中的作用,強調(diào)譯作的價值在于它能夠延長源語作品的價值,為此,翻譯不是單純的文字轉(zhuǎn)換,而是兩套不同文化系統(tǒng)的相遇和沖擊。結(jié)合楚圖南翻譯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運用翻譯主體在翻譯活動中的多重文化身份來看,楚圖南的翻譯活動確定是兩套文化系統(tǒng)的相遇與交流,他在翻譯文本中有一定的文化傾向,他翻譯此書的一個重要動機就是這部書能夠反映出他當時的生活信仰和人生追求,能夠提供給他一條向他者學習的渠道,學習他國先進文化是一種自我提升的方法,能夠給予處在生存困境中的知識分子精神指引。
費孝通先生曾說過“文化自覺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對其文化的自知之明,明白它的來歷,形成過程,在生活各方面所起的作用,也就是它的意義和所受其他文化的影響及發(fā)展的方向,不帶有任何文化回歸的意思,自知之明是為了加強文化發(fā)展的自主能力,取得決定適應新環(huán)境時文化選擇的自主地位?!盵4]翻譯主體的文化自覺不僅僅要求譯者對原有文化的熟悉,更要求對所翻譯他國文化的熟知,它在翻譯活動中是體現(xiàn)為譯者文化心態(tài)的自主能力,《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翻譯是楚圖南的文化自覺,在尋找翻譯主體身份的過程中他由于強烈的翻譯動機驅(qū)使下選擇了此書,為了適應新環(huán)境時文化選擇的主導權(quán),他有很明確的翻譯目的和文化態(tài)度。在《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的翻譯活動里體現(xiàn)了他在文化碰撞交流中秉持的文化態(tài)度,他堅持了文化雙向闡釋的交流方式,選擇了如同他從小生活的文山苗族口頭傳統(tǒng)的敘事風格,從傳統(tǒng)詩學的精髓中汲取成分,又遵循了涅克拉索夫創(chuàng)作中民間傳統(tǒng)元素的原貌,在口頭詩歌風格、民間歌謠特征、形象性手法方面都完整呈現(xiàn)。使得《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這部作品的詩歌語言貼近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更好地呈現(xiàn)出涅克拉索夫的文化精神,體現(xiàn)了楚圖南的文化自覺,達到了通過翻譯實現(xiàn)學習的目的,也滿足了那個時期人們對幸福與自由的向往?!对诙砹_斯誰能快樂而自由》是一個翻譯文本的整體呈現(xiàn),同時也是楚圖南文化自覺和文化選擇自主地位的體現(xiàn)。
總之,通過楚圖南在《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翻譯活動中的翻譯動機和文本選擇及其文化身份,結(jié)合《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中體現(xiàn)的文化自覺,可以了解到楚圖南翻譯的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文化身份的建構(gòu),同時也是他文化自覺的體現(xiàn),這不僅僅體現(xiàn)了楚圖南對待他者文化的學習態(tài)度,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適應社會文化發(fā)展的能力,并能夠在現(xiàn)代語境中承載著跨文化交流的學術(shù)理念,文化自覺翻譯理念體現(xiàn)了楚圖南雙向闡釋的學習交流態(tài)度,在跨文化的中外文學文化研究中有現(xiàn)實意義。
[1] 楚圖南.楚圖南文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1.
[2] 衛(wèi)景宜.西方語境中的中國故事[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2002.
[3] 陳永國.翻譯與后現(xiàn)代性[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215.
[4] 費孝通.開創(chuàng)學術(shù)新風氣[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5.
(責任編輯 婁自昌)
Chu Tunan's Cultural Identity and Translation of Who Can be Joyful and Free in Russia
LUO Jie
(School of Humanities, Wenshan University, Wenshan Yunnan 663099, China)
The paper analyzes Chu Tunan's cultural intuition in cross-culture exchange which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studying his translation starting from his culture identity construction, taking his translation of Who Can be Joyful and Free in Russia as a text and combining his translation motivation and text selection. The paper also studies his cultural intuition spirit shown in his translation from his learning attitude in cross-culture exchange, which has certain enlightenmen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cultural exchange.
Chu Tunan; cultural identity; cultural intuition; cross-culture exchange
K825.7
A
1674 - 9200(2017)01 - 0055 - 04
2016 - 01 - 16
羅杰,男,彝族,云南廣南人,文山學院人文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外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