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創(chuàng)萬
(寧夏師范學院,寧夏固原 756000)
不同版本的中學歷史教材中都穿插有形式各異邊角史料,如學思之窗、知識鏈接、歷史縱橫等,這是歷史教材的特點,更是它們的一大亮點。邊角史料具有可讀性強、篇幅短小、形式新穎以及處理靈活等特點。通過對教材中邊角史料的科學運用,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駕馭教材,豐富課程教學的內容,凸顯歷史教學及歷史學的魅力,提升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合理運用邊角史料的重要性,通過正確的途徑和適當形式,將其作為開展課堂教學的重要依托內容,以此來提升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相關研究顯示,中學生在一堂課40~45min時間內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變化可以以一堂課為單位劃分為三個階段,即思維集中階段、思維平穩(wěn)階段和思維下降階段。在課堂學習活動開始的前10min內,學生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階段,而在課堂學習活動的最后10min,學生的注意力處于不斷下降階段。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通過新穎的新課導入,引起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的注意力,以此來利用一節(jié)課中最可貴的這段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的質量與整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具有密切關系,新穎的新課導入會成為課堂的興奮劑,而低劣的新課導入會成為課堂的催眠曲。每一位經驗豐富的歷史教師都十分重視導入環(huán)節(jié),并且通過多種手段和方式導入新知識,進而喚醒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抓住學生的思維與眼球。人教版中學歷史教材中所包含了邊角史料具有趣味性、獨特性、新穎性以及生動性的特點,歷史教師利用邊角史料進行新課導入,在實現就地取材的同時,還能夠減輕學生負擔,提升新課導入的效果[1]。
例如,在講述“中東問題的由來與發(fā)展”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如果以插圖中的阿拉法特這一人物為出發(fā)點,為學生介紹其生平事跡:他一生經歷以及參與過四次中東戰(zhàn)爭,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巴勒斯坦的解放事業(yè)。1994年,阿拉法特獲得世界諾貝爾和平獎。2004年阿拉法特與世長辭。阿拉法特的離世不僅是巴勒斯坦的巨大損失,更使中國失去了一位可敬的朋友。教師在介紹完阿拉法特的生平之后,要向學生提出問題,為什么阿拉法特會受到巴勒斯坦以及世界各國人民的愛戴和尊敬呢?這樣利用教材中的邊角史料插圖,以問題為導向引發(fā)學生開展自主思考,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提升了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大大提高了課堂導入的有效性。
在具體教學中,如果教師采用毫無特點、平鋪直敘的教學方式,會導致課堂平淡無奇,缺少迭宕起伏,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進而出現精力不集中的情況。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興趣是提升學習效率的重要基礎和關鍵前提。由于歷史知識大量堆砌在一起容易讓學生感到乏味和枯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內容的排列和組合,利用邊角史料創(chuàng)設情境,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學生營造愉悅和歡樂的課堂氛圍?;顫姸鵁崃业恼n堂氛圍需要教師利用有效的手段進行烘托和制造,在良好的氛圍下,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新鮮感,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具體情境中,進而獲得歷史知識、獲得學習體驗[2]。
例如在講解“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邊角史料為學生介紹孫中山撰寫的《實業(yè)計劃》這部作品:《實業(yè)計劃》是孫中山先生構建的宏偉經濟藍圖,為中國規(guī)劃了一條實現工業(yè)化的道路。孫中山在計劃中指出,交通運輸是發(fā)展工業(yè)的基礎和前提,將我國鐵路詳盡分為幾大系統(tǒng),并且做出了相應的規(guī)劃,提出建設南方、東方以及北方海港,加強內地與水道的交通聯(lián)系,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上,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技術和資金,在短時間內完成發(fā)展與超越,提升中國的工業(yè)化水平。同時,教師還要結合這段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在當時的民國條件下,孫中山的工業(yè)計劃能不能實現?如果你作為當時的日本或者英國政府,愿意支持孫中山的工業(yè)計劃嗎?
新課改要求在歷史教學中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同時還要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yǎng)。因此,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固化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注重傳授給學生能力與方法。同時,當代學生具有很強的個性意識。教師不能一味地給學生灌輸歷史知識,這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歷史學科出現抵觸情緒。教師要注重發(fā)掘邊角史料的趣味性,通過開展問題探究,教授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各方面能力[3]。
比如在講解“抗日戰(zhàn)爭”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要根據邊角史料中的“史學爭鳴”向學生提出問題:日本究竟被誰打???當前,針對這一問題,不同史學專家持有不同的觀點:蘇聯(lián)出兵抗日?美國投射原子彈?中國對日本的長期戰(zhàn)爭牽制?因此,該問題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和探究性。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問題探究和交流討論后,一致得出觀點:日本戰(zhàn)敗的最關鍵原因是,中國對日本的長期戰(zhàn)爭牽制,而蘇聯(lián)出兵和美國投射原子彈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通過問題探究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同時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發(fā)展日新月異,伴隨著當代學生的成長?;诰W絡和計算機的各種軟件、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史料展示,同時又適應了他們的信息接受習慣。教師應該在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準備教學時注意邊角史料的運用。提升課堂教學的現代感的同時提升課堂教學的效度。
課堂小結是歷史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重點的理解、加強對課堂學習內容體系的整體把握。教師通過精辟到位的總結歸納,對整堂教學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在課堂小結中,教師同樣可以利用邊角史料,對內容進行高度總結和概括[4]。
例如在學習“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總設計師鄧小平”這一知識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邊角史料進行課堂小結:鄧小平是我國偉大的外交家、軍事家、政治家以及革命家,是我國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通過簡潔的小結提煉課堂重要內容,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邊角史料的價值和作用并在教學中對它們進行科學合理的使用,把握多樣性以及靈活性的應用原則,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1]孫宜強.高中歷史教學要著力處理好教材與史料的關系——以《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7,18(3):41-45.
[2]徐軍.抓典型,分層次,重趣味——高中歷史教材史料利用的原則[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5(8):71-74.
[3]壯擇文.史料教學要立足教材,關注學生——以北師大版初中《歷史》教材為例[J].基礎教育課程,2016(7):56-57.
[4]陳明.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淺談“以教材為史料”的高中歷史教學方法[J].考試周刊,2017(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