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琦
(廊坊師范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基于問題學習(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學法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加拿大的醫(yī)學教育中,在教學過程中通常把教學內(nèi)容設定為與語言材料相關的社會人文知識,采用合作式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PBL教學法是基于現(xiàn)代教學的建構主義理論而形成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法最初僅應用于醫(yī)學領域,但很快被推廣到教育學、管理學、心理學等其他專業(yè)領域的教學過程中。PBL教學法將學習置于真實的、復雜的問題情境之中,學習者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討論來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使學習者能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相關知識,進而促進學習者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PBL教學法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體系的過程,而并不是學習者被動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習者學習的有效推進是將新的知識概念與已有的知識概念網(wǎng)絡建立聯(lián)系,使新的知識在學習者回顧原有知識以及情景重現(xiàn)的過程中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為基礎設置問題,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的在新知識與原有知識間建立聯(lián)系,從而有效地理解新知識。PBL教學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合作式學習,學習的推進在情境化的條件下最為有效。PBL教學法將教學的重點置于一個虛擬的情境中,教師引導學生借助情境中的資料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進而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
PBL教學法為學習者構建了一個輕松、主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習者能夠自主、積極地建構知識體系,并且在合作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多的信息。PBL教學法可以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習者的思維活動,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轉(zhuǎn)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習者的求知欲和探索能力。因此,將PBL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能夠滿足高職學生學習語言文化知識和獲取語言運用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
現(xiàn)階段,我國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語文課程教學作為高職院校的公共基礎課本應該得到充分的重視,但隨著社會對職業(yè)技能重視程度的逐漸增加,高職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的不斷增大使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興趣不高,高職院校語文學科教學的教學效果不理想。
目前,高職院校的語文教材使用呈現(xiàn)的是一種雜亂的狀態(tài)。一些高職院校選擇效仿本科院校,采用《大學語文》教材,其課程設置忽略了高職學生這一群體的特殊性,使課程的難度高于高職院校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受挫,學習效果不理想。一些高職院校選擇由自己學校教師主編或參與編寫的語文教材,這些教材大多以中學語文教材為范本,體例陳舊,內(nèi)容老化,質(zhì)量參差不齊,學生學習興趣大幅降低。當前高職院校所采用的語文教材從總體上來說針對性不強,與學生所學專業(yè)結合度不深,部分內(nèi)容超出了學生的接受能力。
大多數(shù)高職院校都非常重視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因而導致語文學科的課時被不斷地壓縮,嚴重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由于高職院校對于語文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使語文學科教學在高職院校的整體教學體系中定位較為模糊,教師教學的隨意性較強,語文學科教學的效果遠沒有達到教學目標的預期。
當前高職院校語文課堂教學大部分仍是以教師講解為中心,教師通常只關注知識點的講解,忽視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觀念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有礙于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大部分高職院校仍推崇以教師為主導的“填鴨式”教學,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弱化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不足使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去學習語文知識,這就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
高職院校的學生語文基礎普遍都較為薄弱。以寫作教學為例,大部分學生的作文中會有錯別字及語句不通順的問題,且學生的作文大多邏輯混亂,言之無物。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沒有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使他們不喜歡閱讀書籍,不愿意在閱讀上花費時間和精力,抵觸寫作,對語文學科的學習不感興趣。
由于原有的教育方式已不符合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也不利于國家關于職業(yè)教育政策的落實和實施,單一的技能培訓已經(jīng)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這就對作為基礎的語文教育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寫作是學習者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體現(xiàn),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文章以高職院校語文寫作教學為例,淺析基于PBL教學法構建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新模式。
學生寫作的過程通常就意味著其對知識的建構,這一過程與寫作者的經(jīng)驗積累密切相關。問題的設置是PBL教學法的關鍵所在,教師所設置的問題的質(zhì)量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果。創(chuàng)設合理的情境進而順理成章地引出教師預先設置的問題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并樂在其中,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寫作的方法和技能。例如教師可要求學生針對當下學生的課外語文閱讀情況寫一份調(diào)查報告,或是模擬公司招聘,要求學生針對某一職位的競聘寫一份富有創(chuàng)意的求職信等。
PBL教學法強調(diào)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協(xié)作,由于協(xié)作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而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設置一個負責人對組內(nèi)工作進行分工,根據(jù)教師提出的問題有序開展信息搜集整理工作。如關于教師布置求職信寫作的要求,各個小組可在課余時間自行安排時間地點進行組內(nèi)討論,確定初步的寫作方案。在小組討論過程中,學生要先了解什么是求職信、求職信的寫作規(guī)范有哪些、該職位的要求有哪些等相關內(nèi)容。由于高職院校的大部分學生對于寫作本身會有厭煩和抵觸情緒,而小組協(xié)作探究的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學生對于寫作的負面情緒,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教學的效果。
在語文課堂上,每個小組選擇一位代表展示本小組的討論學習成果。在學習成果展示之后,各小組間開展互相評價。小組間的討論結束之后,教師再針對展示及討論評價過程中出現(xiàn)的普遍性問題進行指導解答。各小組針對課堂上同學和老師提出的意見在課后組織本組成員一起對本小組的作品進行補充、修改、完善,并將最終修改完成的作品上傳至班級學習交流QQ群或是微信群,以供班級成員之間互相學習借鑒。
學生語文學科成績的評定不再以某次或某幾次的考試成績決定,而是根據(jù)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的表現(xiàn),以及學生在班級討論和最終作品呈現(xiàn)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來進行綜合評判。教師評分不再是學生成績的唯一構成部分,學生自評、互評的成績也會納入到學生最終成績的評定之中??己朔绞降母淖冊谝欢ǔ潭壬霞ぐl(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這使得課堂上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漲。
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學習動機通常與其學習成績成正比。一直以來,語文學科作文教學的目的都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學生被迫寫作,缺乏寫作的動機。而PBL教學法強調(diào)小組協(xié)作,使寫作不再是一個人面臨的難題,而成為大家一起解決的問題,如此一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寫作的動機也得到大大的提升,語文寫作教學的教學效果自然也得到了大幅提升。PBL教學法強調(diào)團隊的協(xié)作,每一項學習任務都需要小組成員分工協(xié)作完成,每個人的表現(xiàn)都會直接影響到小組的整體成績。通過合作探究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團隊意識增強,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也得到提高。通常情況下,學生對自己作文中的錯誤發(fā)現(xiàn)率極低,PBL教學法倡導小組協(xié)作,每個人對事物的認識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不同,查錯的能力也不相同,通過小組間的合作交流,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語文學科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它存在資源不足、經(jīng)驗不足、評價體系不完善等問題。因此,要改變高職院校語文學科教學的現(xiàn)狀、構建高職院校語文學科教學的新模式不能以PBL教學法完全取代其他教學法,應選擇以PBL教學法為基礎,多種教學方式綜合運用來開展語文學科教學。只有將PBL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法有效地結合運用,才能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科學習的個性化需求。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常常是照本宣科,學生課堂內(nèi)外都是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這使得語文學科在學生心中失去了魅力。將多種教學方式融入到PBL教學法之中,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而體現(xiàn)出語文課堂的獨特魅力。
運用PBL教學法構建高職院校語文教學新模式是對教師,也是對學生的挑戰(zhàn),這一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過程。P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語文課程中的應用使學生在學習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語文學習對于其未來工作的重要性,使學生主動地愛上語文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語文素養(yǎng)。
[1]李艷.試論中等職業(yè)教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29-30.
[2]劉曄.PBL在經(jīng)濟管理類學科教學應用中的問題與對策[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1,(5):102-103.
[3]王金玲.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韓語PBL教學模式構建[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7,(7):81-85.
[4]肖文娟,馬永良.M O O C環(huán)境下PBL教學模式在大學應用教學中的應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85-86.
[5]孫偉.探討高職語文教育[G].語文建設,2010,(10).
[6]戴士弘.職業(yè)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7]牛麗紅,等.解讀PBL中的師生角色[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6,(7):27-28.
[8]盧楊,夏蒙.以PBL為主要教學方法的課程改革應用分析[J].考試周刊,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