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宗族檔案的分類與遺存研究

2017-03-11 00:22:55薛微王毅
蘭臺世界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宗族徽州

薛微 王毅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沈陽 110036)

宗族檔案的分類與遺存研究

薛微 王毅

(遼寧大學歷史學院 沈陽 110036)

本文論述了宗族檔案的概念,通過對古代遺存下來的宗族檔案進行分類研究,深入分析了宗族檔案遺存的方式,促進了宗族文化的開發(fā)與傳播。

宗族 宗族檔案 歷史檔案遺存

宗族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流布最普遍的社會組織,擁有的民眾之廣泛為其他任何社會群體所不能比擬,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宗族關(guān)系是人們最主要的社會關(guān)系,它作為民眾自己的組織,于內(nèi)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于外為君主專制政治服務、維護統(tǒng)治者利益。宗族在漫長的歷史活動中形成了大量有關(guān)宗族事務的檔案,是歷史悠久、數(shù)量浩繁的私家檔案。

一、宗族檔案的概念

有關(guān)宗族檔案的概念暫時還沒有確切的提法,劉倩倩在《宗族制度影響下徽州文書的留存機制探析》一文中提到了“宗族檔案”一詞,但并未對宗族檔案的定義進行界定。宗族組織的形成和發(fā)展離不開族譜、族產(chǎn)、宗祠和族規(guī),宗族的活動圍繞這些內(nèi)容展開。宗族檔案的產(chǎn)生正是這些宗族活動的結(jié)果?!白瀹a(chǎn)(義田、學田等)”:是支撐宗族組織存在的物質(zhì)基礎(chǔ),是立身之本的客觀物質(zhì)資產(chǎn);“族譜”:是對宗族共同祖先的確定、集結(jié)宗族成員及確立世系關(guān)系的必要手段,是宗族組織形成在文本上的界定和記錄;“宗祠”:是為祭祀整個宗族的共同祖先而建造的建筑物,是宗族結(jié)合得以實質(zhì)性強化的特征[1]30-40;“族規(guī)”:是對宗族成員道德和生活行為的教育和規(guī)范,是宗族組織得以有序運行、不斷發(fā)展的制度保障。以上的四要素共同支撐宗族的存在和發(fā)展,因此宗族檔案的形成也主要圍繞這四個要素形成并遺存。劉旭光在《孟子家族的記憶——孟府檔案管理研究》中提出:家族檔案是家族及其成員在族務管理、排行分輩、制定家規(guī)族訓、祭祀祖先、續(xù)修家譜等活動中直接形成的歷史記錄,包括日記、書信、手稿、契約、單據(jù)、碑刻、照片、遺囑、家譜和家族圖書等等。這個概念更接近于本文筆者要提出的宗族檔案的概念,從以上對宗族的概念及宗族組織活動內(nèi)容兩方面出發(fā),將宗族檔案歸納為:宗族檔案是指宗族及宗族成員在宗族制度制約下參加族內(nèi)活動或社會實踐活動所形成的保存在族內(nèi)或族外的各種載體的原始活動記錄。

二、宗族檔案的分類

1.按內(nèi)容不同分為:

(1)譜牒檔案。編修族譜是宗族活動的一項基本內(nèi)容,也是最重要的內(nèi)容。宗族組織在成立之初,其必要的手續(xù)之一,就是對宗族共同祖先的確定、需要集結(jié)的宗族成員及其他們之間的世系關(guān)系等一些初始條件進行文本上的界定和記錄,族譜的編纂由此成為宗族形成初期階段的一項不可或缺的事業(yè)。族譜較之宗祠的建設(shè),其制作成本十分低廉,且非常容易制作,它出現(xiàn)的時間點應該最接近宗族組織成立的時間點。它經(jīng)歷了從先秦的官修到宋元以降私修、體例由簡到詳?shù)陌l(fā)展過程,見證了宗族從王族化、貴族化到民間化、大眾化的形態(tài)轉(zhuǎn)換,它是宗族檔案中遺存數(shù)量最多的檔案材料,是研究宗族檔案不可或缺的重要第一手歷史材料。族譜檔案不僅指遺存下來的宗族所修的世系圖表,還包括因修譜活動所引起的有關(guān)糾紛和訴訟活動的相關(guān)記錄。

(2)宗祠檔案。祭祀是祖先崇拜的一種表現(xiàn),亦是行孝觀念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建設(shè)祠堂,作為祭祖的場所,以實現(xiàn)孝思。祠本是祭祀祖先的一種祭祀名稱,祠堂則是祭祀所用的建筑。民間祭祖的場所一般是祠堂,官員之家也稱家廟。經(jīng)歷過家廟、墓祠、“家祠堂”后才演變成后世的祠堂,祠堂的建設(shè)是宗族制度變化的產(chǎn)物。據(jù)歷史記載,早在宋代,徽州宗族就有建造祠堂,明嘉靖年間的禮制改革,規(guī)定士民可以與官僚一起祭四代祖先,并且官民都可以祭始祖和先祖,民間宗族開始普遍建立祠堂。依照宗法觀念和制度,祭祖是一件神圣又煩瑣的宗族大事,不僅是實踐孝道,更是對宗法倫理的傳播,對族人的禮法教育。祭祀按場所不同分為家祭、祠祭和墓祭,按時間不同分為春祠、夏禴、秋嘗、冬烝。祭祀場所不同、時節(jié)不同,那么祭祀的禮儀、規(guī)程、內(nèi)容和形式也不同,由此形成了許多有關(guān)宗族祭祀的檔案。

(3)族產(chǎn)檔案。族產(chǎn)的置辦,是宗族經(jīng)濟基礎(chǔ)的建設(shè),是宗族的公共財產(chǎn),它包括土地、山林、房產(chǎn)、商鋪等。族產(chǎn)的來源,一是族人的捐贈,北宋參知政事范仲淹建設(shè)義莊,首創(chuàng)宗族贍養(yǎng)族人的新方式,建莊時舍出田地1000多畝,稱作“義田”,收入作為族人的生活費;二是宗族的購買;三是族內(nèi)產(chǎn)業(yè)的流動,宋以后特別在明清時期,徽州的不動產(chǎn)流動頻率非常之大,但因各宗族族規(guī)規(guī)定,禁止家族內(nèi)部產(chǎn)業(yè)流向族外,大多的不動產(chǎn)最終流入了宗族的祠堂,成為宗族的共同族產(chǎn)?!陡]山公家議校注》中提到:“各房如有不肖子孫妄將眾共田地、山場、祠墓等件盜賣外人者,管理者訪之,告各房家長會眾即行理治追復,或告官治罪,以不孝論?!盵2]13-14

(4)族規(guī)檔案。族規(guī)亦是宗族制度,又可稱作“家法”、“家規(guī)”、“家訓”、“宗規(guī)”、“祠規(guī)”等,是一個宗族的族規(guī)家法,是對族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和生活行為的規(guī)范。俗話說“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宗族族長要想維護宗族統(tǒng)治,促進宗族的和諧和發(fā)展,沒有制度的約束是無法達到管理的目的的。以族長為核心的房長、鄉(xiāng)紳是族規(guī)家法的制定者,也是執(zhí)行者。宗族制度是對宗族成員道德、生活行為的教育和規(guī)范,目的就是為了鞏固宗族的統(tǒng)治,維護宗族的繁榮和發(fā)展。因其是整個宗族的制度約束,承載著先人對子孫后代的教化和訓誡,因此,被各個宗族以檔案形式保存和傳承。

2.按載體不同分為:

(1)紙質(zhì)檔案。孟府的紙質(zhì)檔案,有明清時期共六種家譜傳世:明成化十八年《孔顏孟三氏志》、明嘉靖三十一年《三遷》、明萬歷三十九年《孟志》、明天啟《三遷志》、清雍正元年《三遷志》、清光緒十三年《重纂三遷志》,有政府與孟府之間的來往文書,也有內(nèi)部管理形成的往來賬目、田畝清冊、職員手冊、考勤表、祭祀籌備會議記錄及奉祀官的訓令、手諭等檔案文書。

(2)石刻檔案。石刻檔案是以石為載體的書史銘文。曾廣泛產(chǎn)生于古代東方各奴隸制國家。大凡紀功頌德、頒布憲令、誓盟立約以及一切重大事件,都要刻石述事,昭示未來。中國收存年代最早的石刻檔案是石鼓文,是公元前770年秦襄公送周平王東遷后的記功石刻。此外,大量的墓志也是中國古代石刻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宗族檔案中也不乏石刻檔案的存在。

①石坊、牌坊??讖R和孔林中共有石坊和牌坊大約六座,分別是孔廟中的“金聲玉振”坊,贊頌孔子思想的“太和元氣”坊和“至圣”廟坊,孔林神道中的“長春”坊,圣林門西輦路上的“洙水橋”石坊以及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紀念牌坊——“于氏”坊等,雕刻精美,紋飾生動,氣勢宏偉,文人墨客的題字更讓這些石坊、牌坊不僅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書法價值,更具有史料價值。

歙縣棠樾鮑氏宗族,地處歙縣西鄉(xiāng),在棠樾村東的大路上有七座牌坊,按東西走向排列,巍巍壯觀,令人矚目。牌坊的排列別具匠心,從東向西,第一座是“忠”字坊,第二座是“孝”字坊,第三座是“節(jié)”字坊,第四座是“義”字坊(即“樂善好施”坊),構(gòu)成忠、孝、節(jié)、義序列;從西向東,同樣第一座也是“忠”字坊,第二座是“孝”字坊,第三座是“節(jié)”字坊,第四座是“義”字坊(即“樂善好施”坊),構(gòu)成忠、孝、節(jié)、義序列。清代中葉以來,棠樾鮑氏宗族忠、孝、節(jié)、義牌坊群成為聞名遐邇的人文景觀[3]11-12。

②碑刻。黟縣西遞明經(jīng)胡氏宗族建造最精美的“本始堂”雖已經(jīng)不復存在,但是其耗資情況卻在其遺址現(xiàn)存《樂輸建造宗祠》石碑上留有記載:包括其買祠基地到建造祠堂所需物料及工費所需銀兩共計26項[3]287。

孟府碑刻共有27塊,時間從唐景云元年到民國十九年;孟林共存碑刻14塊,時間從宋景祐五年到民國二十四年;孟廟的碑刻共有250塊,時間從北宋元豐六年到民國二十九年,大部分保存完整。這些石刻檔案記錄了從孟廟的初建到孟子后裔的社會生活,是研究孟子及孟子宗族的第一手原始史料和檔案[4]46-47。石刻檔案中,真、行、草、隸、篆各種書體應有盡有,展示了自秦、漢、魏晉直至明清的書法演變過程[4]46-47。

(3)照片檔案。孟廟現(xiàn)存十四幀照片檔案,有確切時間的一幀是1924年拍攝。首次公布了四幀孟府主人與日本侵略者的合影,其余大部分因保存不當發(fā)黃、模糊,人像難以辨認。但這也掩蓋不了這批照片檔案的價值[5]14。

另外也可以按照宗族的涉外的相關(guān)活動來劃分,如宗族政務檔案、宗族經(jīng)濟檔案、宗族司法檔案等。

三、宗族檔案的遺存形式

1.大部分的宗族檔案都載錄到譜牒中,作為譜牒檔案的一部分,隨宗族譜牒裝幀成冊一起遺存下來。宋元時期徽州譜牒當中,還沒有族規(guī)家法這一內(nèi)容。明代中期以后,徽州宗族編纂譜牒時,為了貫徹宣揚封建道德,厘正社會風氣,鞏固宗族統(tǒng)治,在譜牒中增添了族規(guī)家法這一重要內(nèi)容[6]。

2.作為宗族祠堂的一部分,同整個祠堂建筑一同遺存下來。

(1)績溪《華陽邵氏宗譜》卷首《新增祠規(guī)》記載:“爰集族眾,將祠規(guī)共同核定,繕列粉牌,懸掛祠內(nèi),俾有遵循,用垂久遠?!秉S山市徽州區(qū)呈坎貞靖羅東舒先生祠(俗稱“寶綸閣”),今天還完整地保存著上書《新祠八則》的八塊粉牌。月潭朱氏宗祠“紫陽世家”大廳,左右各有一塊大粉牌。上書月潭朱氏宗族族規(guī)家法綱要。左粉牌寫著:“不孝、不弟、不忠、不信,勿許入祠”;右粉牌寫著:“無禮、無義、無廉、無恥,勿許入祠”[3]197。

(2)歙縣棠樾鮑氏宗族為了管理人員有法可依,采用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方法,制定了《公文體源戶規(guī)條》和《公議敦本戶規(guī)條》。這兩個規(guī)條不僅都收編在《棠樾鮑氏宣忠堂支譜》之中,而且還鐫刻于敦本堂墻壁的石碑之上。

《慈孝廳》石刻有關(guān)鮑氏宗族祖訓的記載:“宋朝造豎以來,至今重修,規(guī)例于在,立義條規(guī),為愿世世子孫遵守,以保永遠。如有不肖支丁,不守遵規(guī),立即逐出公廳,一家大小,永遠不得入廳。如再行兇霸道,廳中閤門,立即照棍徒稟官懲辦,此乃不孝之輩,均此公議?!?/p>

(3)績溪縣城關(guān)周氏宗族板書《宗祠條規(guī)》共計15條[7]207。

3.刻于石碑上用于長期保存。孟府中石刻家譜尚存的原石有:元延祐元年(1314)所立《先師亞圣鄒國公續(xù)世系圖》,元至順二年(1331)所立《孟氏宗派圖》,現(xiàn)立于陵園廟寢殿院內(nèi);明洪武四年(1371)所立《孟氏宗支之記》,現(xiàn)存于孟廟啟賢門下,明正德六年(1511)所立《宗派之圖》,石存乾隆御碑亭以前;清代所立《孟氏大宗支振碑記》;鳧村孟母林內(nèi)孟氏中興祖孟寧墓碑之碑陰,刻有孟氏世系圖。

歐陽修編纂的《歐陽氏譜圖》,刻書用兩種方式保存,一是收入《文忠公集》,稱作“集本”;另一是刻于碑石,稱為“石本”。

蘇洵所寫《蘇氏族譜》,刻石譜,立碑于蘇氏高祖墓塋旁邊,碑上覆蓋亭子,以事保護,同時在碑亭舉行祭祖及教導宗人儀式[8]236。

4.以家志形式遺存。孟子宗族遺留下來的檔案中,除族譜外,在家志中也有關(guān)于族譜內(nèi)容的記載,如明成化本《孔孟顏三氏志》、嘉靖本《三遷志》、萬歷本《孟志》、天啟本《三遷志》、雍正本《三遷志》、清《重纂三遷志》,每部家志中都有關(guān)于姓氏源流、宗子世系、宗系、世系、年表的記載。

5.以族志形式遺存。

(1)《新安大族志》國內(nèi)外現(xiàn)存三部,分別收藏在:安徽省博物館、安徽省圖書館及日本東洋文庫。它按姓氏編目,首敘姓氏來源和演變,而后敘述宗族的遷徙、支派和一些人的世次。它是第一部徽州族志,主要闡述的是新安大族始遷祖的來源和各派派祖的遷徙,旨在立“體統(tǒng)”、厚“風俗”,既屬于譜牒學著作,又屬于姓氏學著作。

(2)《新安名族志》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編纂,是徽州宗族繁榮、宗族制度發(fā)達的產(chǎn)物,是徽州宗族一部重要著作。此書依據(jù)徽州譜牒,對84個姓的名宗右族的姓氏起源、始祖來源、族姓郡望、支分派別、世系源流和忠、孝、節(jié)、義、勛業(yè)文章有關(guān)世教者等進行了簡要的敘述。目的是要厘正社會風氣,強化封建綱常,所以它的緊扣“世次精白,衍派詳明,文約而事豐,語質(zhì)而不俚”的編纂宗旨[9]。

(3)《族事匯要》1928年出版,編者何宗愈,字衛(wèi)侯,黟縣三都碧山(何村)人,自號惜抱居士,是位曾在蘇州從業(yè)的徽商。他對何氏宗族的各類文獻作了重新梳理,將歷年所辦族事以及有關(guān)族中緊要事略,編成兩冊,付之石印。

6.以府志、縣志、村落文書形式遺存。

(1)康熙《徽州府志》卷十三《人物志·風節(jié)》記載:“許文蔚,字衡甫,休寧東郭人……自壯至老,布衣敗席,一室蕭然,平生筆耕所蓄,倒橐買田百畝為義莊,以贍宗族?!?/p>

(2)嘉慶《黟縣志》卷二《地理志·都圖》記載:“黟俗族居者曰‘村’,其系屬于村者曰‘莊’……前人重族姓,其有系屬者所居,俱不得入志。”卷六《人物志·質(zhì)行》記載:“王懋賞,字延季,鮑村人。邑庠生。家貧教授,生徒多知名士,所得館俸輒以周恤族鄰,葺修祖廟,捐置義田。”

(3)王振忠在《明清以來徽州村落社會史研究》中對村落文書的定義為:“所謂村落文書,是指圍繞著某一村落中心,將本村及周遭的相關(guān)檔案匯輯成冊的稿本、抄本以及文書散件?!泵髑鍟r代的徽州,村落與家庭是最基層的兩種組織,村落是地緣的自然存在,家庭則是血緣的結(jié)合。但在不少村落,由于血緣和地緣相重合,村落實際上也就表現(xiàn)為同姓血緣的結(jié)合。上溪源就是村族合一的典型。抄本《新安上溪源程氏鄉(xiāng)局記》編者程暠及程兆樞既是文會斯文,又參與村落、宗族事務管理。從其所載內(nèi)容中可以看到,村落的管理是由族長和管祠的糾儀、管會的斯文,以及鄉(xiāng)約、里長等聯(lián)合管理,共同調(diào)解糾紛,維護社會秩序[10]22。因此,這本村落文書也可稱作一部宗族記事文書。另外還有官修的州郡譜,南北朝時期形成而在隋代還在流傳的有:《益州譜》、《冀州姓族譜》、《洪州諸姓譜》、《吉州諸姓譜》、《江州諸姓譜》、《袁州諸姓譜》、《揚州譜抄》等[8]226。

總之,宗族文化的繁榮與其保存完整、數(shù)量巨大、種類豐富的宗族檔案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通過對它的研究,其中的一些成果是可以推廣到其他文化領(lǐng)域被應用和學習的。如果想讓宗族文化擁有更為深遠而持久的影響力,我們就需要將與其有關(guān)的檔案資料收集保存完好,這樣,對后人或者其他宗族文化的學者傳承和研究這種文化提供依據(jù)和保障。同時,如果我們想讓宗族檔案更完好地保存下來,就需要我們構(gòu)建一種體系完整的、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文化,并以檔案作為這種文化的一種記錄載體。這樣,在宗族后人傳承和保護其文化的過程中,便也會關(guān)注保護與宗族活動相關(guān)的檔案。

[1]鐘翀.北江盆地:宗族、聚落的形態(tài)與發(fā)生史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2]周紹泉,趙亞光.竇山公家議校注[M].合肥:黃山書社,1993.

[3]趙華富.徽州宗族調(diào)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4]劉旭光.孟子家族的記憶:孟府檔案管理研究[M].上海:世界圖書出版社,2015.

[5]劉旭光.孟府檔案研究管窺[J].山東檔案,2011(5).

[6]趙華富.兩驛集[M].合肥:黃山書社,1999.

[7]趙華富.徽州宗族論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8]馮爾康.中國古代的宗族和祠堂[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9]程尚寬.新安名族志[M].合肥:黃山書社,2007.

[10]王振忠.明清以來徽州村落社會史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

★作者薛微為遼寧大學歷史學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王毅為遼寧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檔案學基礎(chǔ)理論。

Research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Remains of Clan Archives

Xue Wei,Wang Yi
(Histor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clan archives,and analyzes deeply the remaining ways of them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ncient clan archives,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spread of clan culture.

clan;clan archives;remains of historical archives

201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xiàn)存中國古代歷史檔案編纂研究”(項目編號15BTQ076)階段性研究成果。

G271

A

2016-11-28

猜你喜歡
宗族徽州
高山仰止處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峽谷
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 02:36:38
徽州春雪
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 06:54:26
金色徽州
江淮法治(2022年15期)2022-02-04 19:13:47
魏晉南北朝宗族體制與家庭文化建設(shè)
國學(2021年0期)2022-01-18 05:58:28
徽州人
攝影世界(2021年6期)2021-06-18 09:33:44
基于宗族結(jié)構(gòu)的傳統(tǒng)村落肌理演化及整合研究
徽州綠蔭
79首同名民歌《放風箏》的宗族關(guān)系
代際分化與“俱樂部式宗族”的形成
文化縱橫(2017年1期)2017-02-15 19:37:50
一個漢族宗族的認同符號——重慶永川松溉羅氏宗族個案研究
伽师县| 英山县| 游戏| 承德县| 房产| 苗栗县| 樟树市| 同德县| 锡林郭勒盟| 巴彦淖尔市| 双江| 吕梁市| 泰兴市| 湟源县| 武义县| 永泰县| 芜湖县| 乐清市| 定州市| 临猗县| 宿松县| 柳河县| 舟山市| 手机| 大埔区| 美姑县| 云龙县| 思茅市| 玉溪市| 怀化市| 涟水县| 佛学| 莲花县| 博白县| 文水县| 海盐县| 石狮市| 谢通门县| 富裕县| 鄂伦春自治旗| 鹤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