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全球知名經(jīng)濟繁榮的大城市,但港人的死亡質(zhì)量卻很低。按英國《經(jīng)濟學人》調(diào)查,2015年臺灣死亡質(zhì)量指數(shù)在全球排第6名,位居亞洲之首,香港則排在亞洲偏后,第22名。香港人口老化,已屆老齡,是亞洲繼日本之后最為老化的社會,如今16%是年屆65歲長者,到2029年26%是長者。
人口老化正是香港各界討論的焦點,如何令長者活得健康、快活成為關注的重點。其實,怎樣讓港人死得安寧也應是一個課題。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黎可欣認為,推行“醫(yī)社合一”,使社會跟醫(yī)療界緊密合作,除了令長者活得精彩,在寧養(yǎng)服務、臨終安排等都應做好,使長者能安享晚年,過一個豐盛老齡人生。
可惜的是,當前香港生命教育不足,即使醫(yī)社合作也未必能讓長者安心而去?!艾F(xiàn)時老人院多向病人解釋有關‘終止無效治療協(xié)議,即臨終彌留之際,不用急救。即使長者病人已簽署,但當有長者瀕臨死亡,我們喚來相熟醫(yī)院派出醫(yī)護車前來,其醫(yī)護人員按職責仍為臨終長者做心肺復蘇,令死者難以自然去世。”老年學顧問護師鄭寶寶稱,老人院與鄰近醫(yī)院是有合作的,但需要努力磨合一下?!安糠志茸o員救人心切,替長者急救時仍用力去搓,真有可能把肋骨搓斷,死前要痛苦一番?!绷硪晃簧绻ふf。據(jù)外國法例,當長者簽了相關協(xié)議,救護員便會跟從,令臨終病人無須承受不必要的折騰。
香港實施“終止無效治療”及“病人拒絕治療”是合法的。前者是病人考慮到治療未能達致醫(yī)療上效果或目的,采取放棄或終止治療;舉例說,長者明知癌癥末期,事先聲明昏迷時不要進行心肺復蘇。后者是病人在神智清醒之下了解病情及治療建議后,使用自己的決定權利,拒絕接受有效或無效的治療。
香港并沒有實施安樂死,這有別于上述兩種方法。所謂安樂死,是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蓄意及直接使用藥物,使其無痛苦地離世?;剂巳戆c瘓的鄧紹斌于2003年多次寫信給當年特首董建華及立法會,要求安樂死,愿望“有尊嚴地結束生命”。事件引來社會一番爭議,但最終未能如愿,至2012年病故。如今患了絕癥的一些港人會選擇飛到歐洲,尋求安樂死。
在香港樓價高企,動輒每方呎一至兩萬元,兇宅則大打折扣。對房價敏銳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里有人死亡。香港老年學會注冊社工秦嘉明說:“即使老人家想死在家里,但顧慮到子女不愿意,寧可到醫(yī)院臨終算了?!?/p>
香港貧富懸殊,窮困生存者,活得悲涼。英國人壽命不如港人,但死亡素質(zhì)全球第一,臨終病人可獲政府支付護理人員上門照顧。臺灣、新加坡的壽命不及香港,但死亡質(zhì)量都比香港好。香港繁榮璀璨,但不能避開的是,這里每年有四萬多人離去。港人是否應重視建立死亡觀?
(黃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