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新月派的領軍人物,徐志摩是白話新詩語言藝術、詩歌體式方面的集大成者。他的創(chuàng)作展現(xiàn)了不受羈絆的才華與個性,自由靈動的藝術風格被后世稱作:“古典理想的現(xiàn)代重構”。他的構思出人意料,卻又不失自然,外在形式與內在意蘊的完美結合令人驚嘆。由此看來,研究徐志摩詩歌中呈現(xiàn)的藝術特色,對于更好地了解中國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和新詩理論體系的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張俊芳,河南科技學院2015級學科教學(語文)教育碩士。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03-0-01
作為中國新詩界的代表人物,徐志摩的詩歌構思精妙、意境空靈、語言華美、體式多樣。他奠定了我國新詩藝術美的基礎,筆者將從語言、意象、結構三個方面對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的藝術特色做出分析。
一、語言精妙有致
作為一位才情并茂的詩人,徐志摩不斷追求語言上的突破,逐漸形成了極富藝術性的語言風格,他也看重口語表達的淳樸自然,處處斟酌,使文字華麗而不做作,簡約而不簡單。
徐志摩的詩歌用詞色彩感極強,常以豐富細致的色彩描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使詩更具有直觀性。《殘春》中“紅的白的尸體倒懸在青條上”讀來有種莫名的寒意,這些冷色調的畫面將讀者帶入了一個充滿了無盡的悲劇色彩的情緒化世界。將色彩明麗的詞匯與情緒相連接,使色彩的情感特征和心理暗示得到集中,這是其詩歌藝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在追求華美辭藻的同時,他還擅長以口語入詩,來調整詩歌氛圍,《殘詩》就以口語“怨誰,怨誰”開篇,“趕明兒”“別瞧”“冰分兒”“頂可憐”“人名兒”這些極富北京特色的口語詞匯的運用,使詩文讀來如日常交談般親切自然,富有生活情趣。另外,徐志摩的詩歌還通過韻腳的調整、音節(jié)的抑揚、聲調的往復,營造韻味與節(jié)奏感?!对賱e康橋》就是一個典范,前三節(jié)和第五節(jié)兩行一韻,每節(jié)一換韻,第五節(jié)則跳過第四節(jié)和第三節(jié)共同壓“ao”韻,讀來有韻律上的波動與照應,朗朗上口。同時利用疊句營造回環(huán)往復的詩情,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的循環(huán),使讀者的情感深陷其中,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也躍然紙上。
二、意象鮮活有情
意象是詩人某一情感或思想的對應物,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最善于創(chuàng)造意象的詩人,徐志摩無盡的才情和獨特的想象全都展露于此,從而使他的詩歌蘊含了豐富而鮮明的美學特征。
白話新詩初期,大多數(shù)詩人筆下的意象都是些靜態(tài)缺乏活力的“死物”。而徐志摩筆下的意象在詩人情感的作用下變得靈動而鮮活。在《雪花的快樂》中,用不斷重復的“飛揚”“消融”賦予“雪花”這一意象以動感的同時也宣泄了是人自身的情感,那在半空中翩翩飛舞的輕柔雪花,在追尋中如此自由,第四節(jié)中“粘住”、“貼近”、“消融”三個動詞又為我們呈現(xiàn)出一幅動態(tài)而連貫的畫面,似乎能夠看到一瓣雪花在尋覓到自己所愛的人后,走近她、擁抱她、融入她的整個過程。另外,詩人還擅長細微動作的捕捉,《沙揚娜拉》里少女的嬌羞,《黃鸝》里的展翅,《偶然》中的云影等,無一逃過詩人多情的眼睛,充沛的才情。徐志摩的詩中不僅有動態(tài)的意象,還多有意象的空白,這種空白一般總是和描述性的意象聯(lián)系在一起,一個詩歌意象到另一個詩歌意象的轉換,通常采用的都是這種方法。最值得贊嘆的是這些意象,不僅有和藹可親、眾所周知的一面,還有相對陌生、不為大家所知的一面,而這些陌生的詩歌意象和意象群正是詩人天馬行空的想象,當融入詩歌后在詩情的牽引下,有意識地拋棄現(xiàn)實的實體存在,為讀者展現(xiàn)一個全新的世界。
三、結構多變有序
詩歌的結構作為所有意象的組合方式,是支撐意象的框架,也是詩人自身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形式,作為一首詩的骨架,它直接影響著全詩的表達效果。
徐志摩的詩歌結構多種多樣,比如詩歌中常用的遞進式結構,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象并列而置,形成一種意象與意象的組合。他兒時創(chuàng)作的《東山小曲》就采用了這一模式,詩中的意象以時間的先后順序,從“看羊的”、“小孩們”,到“游山的”、“叫化子”,再到“野鬼們”、四個本身具有張力的意象的遞進,既反映了詩人情感的節(jié)節(jié)攀升又使總體結構有了層次感。另一種常用的結構就是反復,這也是徐志摩詩歌結構中最為常見的,這種以意象的復沓為主,形成詩歌結構的手段,增強了全詩的感染力,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妒⒑咛枴啡姽菜墓?jié),每一節(jié)采用大致相同的句法和章法,詩體結構整齊,內容靈活多變。每一節(jié)都以“我們的小園庭”起句,通過這一意象的循環(huán)往復,為我們描繪了四幅不同的生活剪影,不同的情景統(tǒng)一在同一個大的意象之下,讀來具有空間感和立體感。其它如《我不知道風在哪一個方向吹》、《我要尋找一顆明星》等都靈活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以不斷加深讀者印象,使之產生畫面感。
徐志摩在詩歌創(chuàng)作藝術上積極提倡聞一多的“三美”理論,并在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實踐和創(chuàng)新,他既擁有著令人無法模仿的“性靈之美”,又敢于打破舊的詩歌格律,追求屬于自己的詩歌體式,他對“愛”、“自由”和“美”的一生追求滲透在字里行間,讓讀者在他營造的詩歌意境中久久徘徊,流連忘返。
參考文獻:
[1]徐志摩.《志摩的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
[2]董海峰.徐志摩詩歌創(chuàng)作特點淺探[J].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07.10.
[3]陳靜宇.試論徐志摩詩歌之美[D].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4.
[4]劉景蘭.徐志摩詩歌語言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