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市濱城區(qū)第五中學 趙 霞
中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活躍思維,陶冶性情,提高能力,可現(xiàn)在的中學教育,屈于 升學率的壓力,學校的領導,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嚴重忽視。更有甚者,為了加緊復習考試,為了提高升學率,下明令禁止學生看課外書。但現(xiàn)在的學生,除了書本知識,其它知識知道的甚少,這個能說不是“缺憾”。要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素質,書本知識遠遠不夠,這就需要對課外閱讀加以重視和引導。那么怎樣才能對中學生的閱讀有一個正確指導,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對此我有如下體會。
首先,端正認識,給課外閱讀“正名”。
在某些學校和家庭中,認為課外閱讀是“不務正業(yè)”。由于升學考試的激烈竟爭,給中學生的老師和家長造成了強大的心理壓力,致使他們不支持課外閱讀,認為是“不務正業(yè)”,要改變中學生課外閱讀這一令人擔憂的現(xiàn)狀,必須引起家長和老師的重視。重視,不是口頭上的,應落到實際行動上。給課外閱讀“正名”。讓孩子們在課外閱讀中開闊視野,領略并接受知識領域,科技領域的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讓孩子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自由敖游。
其次,要教給學生恰當?shù)拈喿x方法。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閱讀方法,不同的人閱讀方法也不同。教師在平時指導時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具體做法有如下幾點。
1.剖析題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議論文,有些題目本來就是全文的中心論點或者是論述的中心,對題目進行剖析,這樣在未深入地剖析文章之前,我們已經打出了問題,然后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就能做“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同時也會大大的提高閱讀的速度和質量。
2.對比聯(lián)想。閱讀不是機械地、被動地接受,而是再創(chuàng)造的活動,在閱讀文章時,應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把思維的空間全方位的開放,并從文中打出能與之比較的文章來進行對比聯(lián)想。這種對比聯(lián)想,能使我們由一個知識點而想到無數(shù)的點,形成強烈的輻射狀態(tài),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3.學以致用。對學生來說,讀是吸收,用是創(chuàng)造,不吸收無法創(chuàng)造,不消化難以吸收,那么,怎樣消化運用呢?其一,必須理解文章中一些關鍵詞語的意義及使用的語言環(huán)境。其二,借鑒其精妙的寫作手法。其三,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當把文章閱讀過后,摘抄書中的一些警句,誓言,優(yōu)美詞語,好的片斷。再借鑒春精妙的寫作手法,模擬一篇作文,久而久之,既積累豐富知識,又增加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最后,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學一喜歡閱讀課外刊物,那么教師就應正確引導,學校應從自習課中抽出兩節(jié)來,由語文老師指導,引導學生讀優(yōu)秀文學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閱讀水平。久而久之,學生會自覺欣賞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并從中吸取營養(yǎng)。同時,也會遠離社會上流行的一些低級庸俗的黃色刊物。
總之,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是語文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我們應努力探索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一些新的途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