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瑞
(西南科技大學 法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相關市場界定分析
湯 瑞
(西南科技大學 法學院,四川 綿陽 621010)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fā)展,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的使用越來越廣泛。雖有部分規(guī)定規(guī)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的網絡支付市場,但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市場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壟斷格局,有對其進行反壟斷分析的必要,而相關市場的界定便是首先需要明確的問題。為此,我們采用需求替代性的方法,分析影響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相關市場界定的因素,以引導消費者進一步了解網絡支付相關市場的具體規(guī)定。
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互聯(lián)網;相關市場;反壟斷
中國人民銀行于2010年頒布實施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服務管理辦法》)。2016年7月1日《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yè)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業(yè)務管理辦法》)開始施行。兩者雖表述不同,但都是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也就是我們所俗稱的第三方支付,下文為了行文方便則以第三方支付來指代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
現(xiàn)今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壟斷格局。艾瑞咨詢數(shù)據顯示,在中國的線上支付市場中,市場份額前三的機構為:支付寶、財付通以及銀聯(lián)商務,分別占比50%、20%、11%。[1]然而我國卻沒有專門針對電子商務的反壟斷法律法規(guī),只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以下簡稱《反壟斷法》)的一般規(guī)定??紤]到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在適用《反壟斷法》時,必須對一些具體問題予以明確,以便準確適用之。其中首先需要明確相關市場的界定,而本文則主要討論這一問題。
第三方支付是基于互聯(lián)網而實現(xiàn)的,與傳統(tǒng)的支付方式相比,有其獨特的特征,這些特征會對相關市場的界定產生一定的影響,以下主要介紹兩種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雙邊市場
在雙邊市場中存在三方主體:平臺主體、雙邊主體。第三方支付市場就是一種雙邊市場,其中第三方支付平臺就是平臺主體,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用戶就是雙邊主體,包括賣家和買家。第三方支付平臺對一邊用戶所采取的收費變動,會對雙邊用戶均產生影響。我國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在運行初期均是使用低價策略來吸引買家,例如低于成本價的收費甚至零收費以及“新用戶購物立減”或者“首單立減”等方式,更有平臺對賣家也實行零收費。當?shù)谌Ц镀脚_擁有大量的買家用戶時,賣家用戶便會選擇這一平臺,反之亦然。故第三方支付平臺通過低價策略獲取一邊市場占有率時也就獲取了另一邊市場的占有率。第三方支付平臺連接買賣雙方,平臺產品對買方與賣方需求的滿足以及一邊市場占有率都會影響產品的發(fā)展和另一邊市場的占有率,這是在界定相關市場時需要加以考慮的因素。[2]
(二)網絡外部性
第三方支付作為網絡經濟的一部分,具有網絡經濟的一般特征,網絡外部性便是其中之一。網絡外部性有狹義與廣義之分,本文用網絡外部性指代狹義網絡外部性。網絡外部性是指消費者會根據產品的預期銷售數(shù)量來判斷產品的價值,消費者認為產品銷售數(shù)量越多則產品價值越高,進而選擇銷售數(shù)量多的產品。基于網絡外部性,如果一個產品的用戶越多則更容易吸引新用戶,此時就形成了正反饋。當網絡外部性形成正反饋時,用戶選擇產品的標準不是產品的價格更低而是產品的用戶更多。網絡外部性的存在使得價格機制的作用減弱,這會使得SSNIP測試法難以生效,因為主流產品價格的提高并不會使用戶轉向其他產品。[3]
依據《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關于相關市場界定的指南》的規(guī)定,相關市場的界定需要界定相關商品市場與相關地域市場。法律法規(guī)中的“商品”是對“商品或者服務”的統(tǒng)稱,而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服務而不是商品,故本文中以服務市場來表述。第三方支付市場并不會受到時間因素的影響,因此在界定第三方支付相關市場時便需要界定第三方支付的相關服務市場與相關地域市場。
一般而言,界定相關市場的方法有需求替代性、供給替代性、SSNIP??紤]到第三方支付的特殊性,SSNIP并不適用,因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雙邊市場特性與網絡外部性使得價格機制的作用大大減弱,而且用戶在選擇第三方支付時往往會更注重其安全性、技術能力。供給替代性在此也難以發(fā)揮作用,因為企業(yè)轉產不僅需要支出費用,更為重要的是對技術的掌握,如果沒有成熟的技術,企業(yè)便無法轉產,即使轉產也難以生存。而要掌握新技術只能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或者技術引進,這兩者不僅難度大而且費用高。因此,在界定第三方支付相關市場時,應主要考慮需求替代性。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我國雖然還沒有針對第三方支付的反壟斷訴訟,但是在“全民醫(yī)藥網訴百度案”與“奇虎360訴騰訊QQ案”中均表明需求替代性這一分析方法適用互聯(lián)網產業(yè)中界定相關市場,而在國外的一些案例中也采用了需求替代性來分析相關市場的界定。
(一)相關服務市場
《服務管理辦法》第二條與《業(yè)務管理辦法》第二條均界定了第三方支付的服務范圍。其中《服務管理辦法》中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范圍包括但不限于網絡支付,而《業(yè)務管理辦法》中支付機構所提供的服務僅為網絡支付。在筆者看來,第三方支付相關服務市場僅包括網絡支付服務,《服務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的其它服務不在相關服務市場范圍內。
有學者將第三方支付分為第三方擔保支付和第三方代理支付兩類,進而第三方支付相關服務市場也可分為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和非擔保型第三方代理支付市場。[4]在筆者看來,這樣的分類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在電子商務中,往往買家與賣家之間互不認識,雙方之間缺乏一定的信賴基礎,此時買賣雙方之間的需求不僅是支付更是交易能夠安全進行,而由第三方介入交易之中作為擔保便是最好的方法。第三方擔保支付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介入買賣雙方之間的交易,買家先將貨款轉移到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在買家驗收貨物后,再由第三方支付平臺將貨款轉給賣家。第三方代理支付僅僅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將貨款支付給賣家,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并不介入交易。第三方擔保支付與第三方代理支付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從需求替代性而言應將其分為不同的市場。
1.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
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為交易提供擔保,滿足用戶對交易安全性的需求。在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往往會存在第三方支付與電子商務網站之間的捆綁行為,即某一家電子商務網站只能使用某一種第三方支付產品。在上文已經分析過,此種情形并不影響相關市場的界定。因此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不必再進行細分,應將第三方支付與電子商務網站之間的捆綁市場與其它市場看作一個整體。
此外,在第三方支付產品與電子商務網站之間存在捆綁的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如果買家選擇使用銀行的網銀進行支付,貨款仍然是先轉移至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在買家驗收確認后,貨款才轉移至賣家??梢哉f,無論買家是選擇使用銀行網銀支付還是第三方支付產品支付,貨款都是支付給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而賣家也都是從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處取得貨款。因此,對于買家市場而言,第三方支付產品與銀行網銀之間存在競爭關系,但是對于賣家市場,第三方支付產品與銀行網銀之間不存在競爭關系,兩邊市場之間存在差異。基于雙邊市場理論,在界定相關市場時,應將兩邊市場看作一個整體,即將買家市場與賣家市場看作一個整體來分析。因此,即使買家選擇銀行網銀支付,對于整個交易而言仍然是第三方支付在其中發(fā)揮作用,相當于買家和賣家仍然是使用第三方支付來完成交易,從而銀行網銀支付并不會對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產生影響。
2.代理型第三方支付市場
在代理型第三支付市場中,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并不為交易提供擔保,用戶也僅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實現(xiàn)支付目的,此時用戶的需求僅是支付。因而,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網銀支付等金融機構支付方式甚至與傳統(tǒng)支付方式之間存在競爭。那么,在界定相關市場時,便需要分析其它支付方式是否包括在非擔保型第三方代理支付市場范圍內。
銀行網銀支付等金融機構支付方式與第三方支付之間的最大區(qū)別便是主體上的區(qū)別,前者主體為金融機構而后者主體為非金融機構,或者說前者主體為銀行而后者主體為非銀行。但是主體上的差別并不是形成不同相關市場的原因,主體上的差別不影響相關市場的界定。在筆者看來,用戶的需求雖然僅僅是支付,但第三方支付提供給了用戶安全、便捷的支付方式。因此,應從安全、便捷支付方面來分析需求替代性。此外,第三方支付是基于互聯(lián)網而實現(xiàn)的,也應牢牢把握第三方支付的這一本質特征。因此,像銀行網銀支付等金融機構支付這一類基于互聯(lián)網而實現(xiàn)的能為用戶提供安全、便捷支付服務的在線支付方式,均應包括在代理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而現(xiàn)金、支票、匯款等傳統(tǒng)支付方式則不應包括在代理型第三方支付市場中。
(二)相關地域市場
依據《服務管理辦法》的相關規(guī)定,第三方支付平臺可申請在全國范圍內從事支付業(yè)務或者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從事支付業(yè)務。因此,從法律規(guī)定層面而言,第三方支付相關地域市場就有全國市場與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市場的區(qū)分。然而,在現(xiàn)行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中,凡從事互聯(lián)網支付業(yè)務的基本都是在全國范圍內,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范圍內從事的業(yè)務一般是預付卡的發(fā)行與受理、銀行卡收單業(yè)務。因此,從第三方支付市場的實際情況來看,第三方支付相關地域市場應認定為中國大陸地區(qū)。
現(xiàn)行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中其實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壟斷格局,《業(yè)務管理辦法》的正式實施無疑加大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規(guī)范程度,但是卻無法解決第三方支付中可能存在的壟斷問題。《反壟斷法》中的規(guī)制在面對第三方支付市場時也面臨著能否適用的問題。國外針對第三方支付而提起的反壟斷訴訟已然不少,我國也應做好相應的準備。在分析第三方支付中的反壟斷問題時,首先應解決的便是相關市場界定問題。基于第三方支付的特性,在界定相關市場時應主要分析需求替代性,把握其支付的本質。本文從相關服務市場與相關地域市場兩個方面分析界定了第三方支付相關市場,將服務市場分為擔保型第三方支付市場與代理型第三方支付市場,地域市場則認定為中國大陸地區(qū)。
[1] 張小強,卓光俊.論網絡經濟中相關市場及市場支配地位的界定: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相關規(guī)定[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5):91-97.
[2] 馬永保.第三方互聯(lián)網支付經濟法規(guī)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4.
[3] 仲春.互聯(lián)網第三方支付相關市場界定研究[J].中國物價,2015(12):17-20.
[4] 黃勇,楊利華.第三方支付平臺企業(yè)掠奪性定價的反壟斷法分析[J].河北法學,2016(4):29-38.
責任編輯:何玉付
Analysis on the Related Market Definition of Network Payment of Non-bank Payment Institutions
TANG Rui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network payment of non-bank payment agencies has been more and more widely used. There are some provisions for the non-bank payment institutions to regulate the network payment market,but the network payment market of the non-bank payment agencies has formed a certain monopoly pattern.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n anti-monopoly analysis on it,and the related market definition is the first question to be made clear.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demand substitution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lated market definition of the network payment of non-bank payment institutions so as to guide the consumer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definition of related market of network payment.
network payment of non-bank payment agency; internet; related market; antitrust
2017-04-10
湯瑞(1992—),男,重慶合川人,經濟法專業(yè)2015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學。
F832
A
1671-8275(2017)04-01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