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文庭 張 蕾
(1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2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0)
自我效能感理論在高職新生思政工作中的應用
呂文庭1張 蕾2
(1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2廈門大學,福建 廈門 361000)
高職學生生源素質差,問題學生多,自我要求不高,難于管理,是目前高職學校普遍存在的教學管理難題。通過運用“自我效能感”理論,從引導新生合理歸因、喚醒積極情緒、幫助新生熟悉校園環(huán)境和教學方式、模仿學習優(yōu)秀老生的替代經驗、適度的言語勸說,進而幫助新生避免入學后的沮喪和盲目,從而使大學新生主動接受、快速適應并全力投入大學生活。
自我效能感;高職;新生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這一命題。他把自我效能感定義為個體對自己在某一專業(yè)領域中對自身能否完成該任務的能力進行預測和判斷[1]。根據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當人確信自己有能力進行某一活動,他就會產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會去進行那一活動。而作為高職新生,他們普遍認為上高職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自我效能感低,常表現(xiàn)為畏縮不前、情緒化、在壓力面前束手無策等。與此同時,很多學生因為不適應大學自主性的學習方式,不懂得充分利用圖書館、網絡、自習室等條件自學,浪費大量的時間在娛樂、睡大覺上面,導致期末掛科,又進一步減低自我效能感、挫傷學習積極性。因此如何利用自我效能感的理論對大一新生進行合理引導,使之盡快適應大學生活,積極主動的完成學業(yè),對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學校的教學管理乃至學生今后整個人生的發(fā)展和學校學風校風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義。
班杜拉的研究指出,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最大。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反復的失敗會降低效能期望。高校教育工作者應引導大學生將自我成功歸因于一些可控因素及自我內在努力因素;把遭遇失敗歸因于努力程度和方法策略的有效性,遠遠好于把失敗歸因于自我能力低下的不可控因素[2]。
(一)引導學生將高考成敗歸因于可控因素
1.肯定學生在高中的努力
對學校進行正面宣傳。比如我們學校是一所省級示范性高職院校。有近百年的歷史。大部分專業(yè)就業(yè)率都能達到90%以上等。今天每一位能上大學的同學都是高中努力的結果。如果沒有高中的努力可能就上不了這所大學。
2.對高考成績失望的同學,引導其歸因于自己之前的努力不夠
大部分同學覺得上職校不是什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引導學生合理歸因,之所以沒能上理想的大學,還是因為高中時努力的不夠。避免學生產生遇到挫折就推諉退縮的受害者心態(tài)。但是大學是新的起點不是終點。在大學里繼續(xù)努力就會有新收獲。努力可以拿獎學金,可以專升本。給新生以努力就會有收獲,天道酬勤的信念和希望,避免自暴自棄。
(二)提供機會讓新生有被認可的成功體驗
1.在為同學服務中獲得積極體驗
提供機會讓新生參與到為同學服務中來。比如請細心的新生幫助班級收發(fā)材料、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組織軍訓、有文藝特長的學生可以利用軍訓休息間隙表演節(jié)目等。積極的體驗會帶給學生認同感,進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2.在文體活動中讓新生體驗成功
高職學生中有不少人都多才多藝,認真組織新生參加合唱比賽、演講比賽、運動會等各種類型的比賽并積極給予指導。通過努力獲得好的成績會讓新生信心倍增從而提高自我效能感。
3.創(chuàng)造評先評優(yōu)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
從站軍姿,到疊被子;從宿舍衛(wèi)生到出勤情況,盡可能多的提供評優(yōu)評先的機會。讓更多的同學有成為楷模的機會。
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當人們不為厭惡刺激所困擾時更能期望成功,但個體在面臨某項活動任務時的心身反應、強烈的激動情緒通常會妨礙行為的表現(xiàn)而降低自我效能感。”根據這個理論,通過減輕新生經濟和人際壓力,能有效避免自我效能感降低。學生只有滿足了基本生活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才會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為他們解決心理困擾同時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喚起學生對學校的熱愛及對大學學習、生活的熱情。
(一)給經濟困難的學生減輕壓力
有的新生家庭經濟比較困難,來到新的城市獨自學習和生活,會讓其有很大的經濟和心理壓力,難以融入大學生活。
1.精準定位經濟困難學生
有一部分貧困生礙于面子,不愿意別人知道自己家庭的貧困,給資助帶來一定困難。也有同學家庭并不是特別貧困,看到其他人申請政府補助,自己也來申請。由于資助金額有限,準確定位貧困生就顯得非常重要。要從平時的生活中觀察,從同學中了解,從生源地提供的材料中甄別,準確定位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
2.貧困生的生活扶貧
幫助貧困生學習學校獎、助、貸、減、補的助學政策,認真做好貧困生認定工作和助學金申請工作。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使他們能安心學習。
3.貧困生的精神扶貧
有的貧困生因為經濟的壓力,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進而產生心理的困擾。因此,對于貧困生的精神扶貧比經濟扶貧更為重要。有針對性的借助專任教師和優(yōu)秀同學的力量幫扶貧困生,鼓勵其爭取品學兼優(yōu)。
(二)讓個性張揚的新生適應集體生活
95后的新生往往因為過于關注自我,張揚個性,集體觀念不強。又因為大學生來自不同的地方, 在生活習慣、處事方式上都會有許多差異,常常會造成人際關系緊張。人際關系的困擾會極大地削弱新生的自我效能感。
1.做好宿舍文化建設
首先利用軍訓規(guī)范好宿舍內務衛(wèi)生,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文化。然后引導宿舍制定好宿舍規(guī)矩,包括作息時間,以及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形成制度文化。最后要引導新生營造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宿舍氛圍。在和諧向上的宿舍文化下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會提高。
2.引導學生心理健康意識
適應不良是大學新生常見的心理疾病。但是很多同學沒有足夠的重視,或者覺得心理疾病是難為情的事情,沒有及時求助。將學校咨詢室推薦給新生,引導他們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形成心理健康意識。碰到困擾要積極跟同學傾述,向老師和家長求助,以免延長了適應時間,增加自身痛苦。
3.協(xié)調學生之間的矛盾
大學期間,新生最容易產生人際矛盾。一方面大學新生們,離開熟悉的朋友和家人,十分渴望結識新的朋友;另一方面這個新生們又缺乏相應的人際交往技巧,常有詞不達意,話不得體的事情發(fā)生,同時又因為過度關注自我感受,在人際交往中很容易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傷害。及時調節(jié)學生之間的矛盾并教給學生與人相處的必要方法,避免學生因人際困擾而降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理論認為:“當一個人進入陌生而又易引起焦慮的情境中時,其自我效能感水平與強度就會降低?!边@也是新生普遍自我效能感比較低的原因。因此盡快幫助新生熟悉環(huán)境能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對于環(huán)境的熟悉,包括自然和人際環(huán)境、制度和學習環(huán)境。
(一)幫助新生熟悉生活環(huán)境和身邊的人
1.人際的熟悉
新生軍訓是班級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相互熟悉、相互了解的關鍵時刻,輔導員要盡量跟隨學生軍訓,引導大家相互了解。
2.環(huán)境的熟悉
鼓勵新生盡快在校園多走走看看。熟悉食堂、宿舍、圖書館、教學樓等教學生活場所的方位,運營時間等,以便更好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加強控制感,提高自我效能。
3.規(guī)章制度的熟悉
組織新生學習學生手冊,一方面能幫助新生了解相關規(guī)定政策,既避免出現(xiàn)違反校紀校規(guī)的行為,受到處罰而降低自我效能;又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獎勵政策,盡快找到前進的目標和動力,進而提高自我效能。
(二)讓學生適應大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轉變
1.邀請教師對學習內容框架進行介紹
請教研室主,任優(yōu)秀教師代表,介紹學科特色,就業(yè)優(yōu)勢。幫助學生熟悉課程設置、考試標準、就業(yè)前景,豎立學好專業(yè)的信心。
2.新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
高職學生,大部分學習習慣本身就不太好,學習能力也相對較弱。面對龐雜的課程,遠快于高中的上課進度,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他們一方面感覺力不從心,一方面又容易感到空虛。這就需要輔導員從一開始就引導學生要加強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讓新生明白,大學更多的是開放式的自主的學習,教師上課也不再是灌輸式的,而只是介紹知識梗概,需要學生課后通過向老師請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進一步自學。
3.借助外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開始就嚴抓考勤,幫助新生克服惰性,進入學習狀態(tài),逐漸實現(xiàn)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過渡。避免新生因為不知如何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和錯誤的學習方式而白白浪費大好的學習時光。
替代經驗通常也被稱為間接經驗,指的是個體通過暗自觀察周圍與其能力水平相當?shù)娜说男袨榧捌湫袨榈慕Y果而所獲的間接經驗。若個體發(fā)現(xiàn)身邊那些與他們自身能力水平不相上下的人通過不懈努力而最終取得優(yōu)異成績時,個體便會在潛意識中也覺得自己可以完成類似的任務。個體很容易將這樣為自己提供間接經驗的人視為榜樣,自身愿意付諸努力,他們的自信程度得到增強,從而就會以間接的方式來提高個體自我效能感[3]。
(一)以老生中的優(yōu)秀代表作為榜樣
1.請優(yōu)秀的學長學姐在入學之初為新生分享心得
我院每年都有評定“勵志之星”:家庭貧困但勵志成才,品學兼優(yōu);“學習之星”:成績優(yōu)異;“志愿之星”:助人為樂……邀請這些“星”榜樣為新生分享他們的心得和體驗。相同環(huán)境下切身的經歷和感受分享更容易為新生所接受。
2.實施輔導員助理制度陪伴新生成長
從大二學生中挑選優(yōu)秀又有熱情的學生擔任新生輔導員助理。一方面可以幫助輔導員處理很多日常工作,更重要的是,這些優(yōu)秀的輔導員助理會更好的深入新生的內心,成為新生模仿的榜樣。
(二)在新生中樹立優(yōu)秀典型
1.實時發(fā)現(xiàn)閃光點,積極肯定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比如開學幾周以來,某班沒有遲到曠課的現(xiàn)象,公開表揚,會極大提高整個班級的效能感,同時還可以鼓勵到其他班級。將內務整齊的宿舍拍照發(fā)到班級qq 群,對整個宿舍也是很大的鼓舞。對于同學中出現(xiàn)的助人為樂、學習刻苦等現(xiàn)象也要及時的公開表揚。
2.學期末綜合測評公共公正,鼓勵先進
學期末認真做好綜合測評工作。思想品德、學業(yè)成績、文體表現(xiàn)各占不同比重。做好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定優(yōu)秀,鼓勵先進,樹立典型。
新生教育需要輔導員和思政教師配合起來,結合學生實際,進行言語鼓勵和引導。通過說服性的建議、勸告、解釋,改變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這種方法使用簡便,是一種常見的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方法。但需要與前面的方法配合使用,以增強勸說效果。
(一)日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
對新生進行言語勸說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宿舍走訪、個別談心相結合的方式。比如開展“我的青春,我做主”主題班會。運用SWOT分析法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競爭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威脅。規(guī)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提高自我效能。
(二)學生遇到困難時的及時疏導
對于違反學校規(guī)章制度的學生要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長善救失, 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錯誤的同時,堅定改正錯誤的決心和信心。對于考試掛科的學生要及時給予關注,告知補考重修的方法,并在學習方法上給予一定的指導,避免因沒有通過考試極大地降低自我效能感。
利用好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論,在高職新生思政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新生適應新環(huán)境、提高抗挫能力、更好的完成學業(yè)、形成自信的人格特征都具有重要意義。
[1]Bandura,A. Self -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191~215
[2]劉才剛.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路徑探析[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5,(7):104~106
[3]劉園園,夏慧言.自我效能感理論研究及其展望[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14,14(4):119~122
[責任編校:孫愛民]
G711
A
1009-5462(2017)01-0044-03
2017-03-10
呂文庭,女,福建廈門人,廈門海洋職業(yè)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