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蒲縣高級中學 張麗娟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語文課堂變得開放靈活,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個性得到張揚。新課標,新理念,新教法不同程度地落實于我們的課堂,“讓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已不再是一句口號。在實行新課改的過程中,也有許多教師大膽嘗試,勇于創(chuàng)新,在探索中提高,在實踐中前進,取得了許多可喜的成績。然而,在新舊教育思想更替的過程中,語文課堂時而出現(xiàn)活躍而不扎實、花哨而無實效、熱鬧而無序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不能不使人擔憂。那么,如今的語文課堂如何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呢?我覺得應該本著這樣的一個目標:“本色與創(chuàng)新齊飛,課堂共改革一色”。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特級教師于永正說:“簡單語文是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擁有語文。它追求真實、樸實、扎實、有效”。也就是說,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切活動都是語文的活動,一切活動都為了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課堂首先應該是一個本色的課堂: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是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實踐課堂,是學生學習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堂,是引導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課堂。
可見,我們所說的本色是語文教學的原點,以語言為核心,以語文學習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為根本目的。但本色并不是守舊,也并不是反對創(chuàng)新,更不是放棄更高的追求。我們在追求本色的同時,就是要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全方位的接觸語言,用心靈去感知語言,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和獨創(chuàng)的理解,讓學生充滿靈性,從而使學生與老師、同學、文本之間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對話,并在一次次的對話中,激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高潮,使那種源于學生本性的真情在課堂上流淌。
那么,要使語文教學真正走入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激情澎湃、熱情似火和真情涌動,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形式,要以自己的發(fā)現(xiàn)、感悟為契機,要用創(chuàng)新的機智來打造魅力四射的課堂。這種課堂有時體現(xiàn)在教師繪聲繪色的講解中,有時體現(xiàn)在學生言語交鋒的對話中,有時體現(xiàn)在物我兩忘的體驗中,有時又體現(xiàn)在文思泉涌的言語表達中……這種師生共同營造的和諧的語文課堂,會讓所有學生享受語文學習的快樂,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語文課應有的,也是獨有的魅力:語言的魅力,文學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教學智慧的魅力,學習過程的魅力。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語文課堂中要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但并不排斥運用各種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語文課堂只能是語文, 又不能僅僅是語文。因為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和思想成長是語文的應有任務, 也是語文教師的應有責任。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教學沒有什么新的方法, 只有沒有用好的方法。在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使用,使得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了,思維活躍了,口語交際能力、綜合性學習能力都比過去增強了。老師們重視了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重視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潛能的開掘。德國哲學家、教育家赫爾巴特說:“真正感覺的觀察比之單純的描述更為可取”。我們所教的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對于生活在農村的孩子來說,大多數(shù)地方沒去過,很難想象出有些文本中所描繪的景色。此時,我們可以運用多媒體,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們一目了然,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課文的意境,同時受到情感的熏陶。多媒體教學簡單方便,運用的恰到好處,可以為語文教學增光添彩,錦上添花。但切記一點:千萬不要一拿到文本,動不動就使用多媒體,讓語文課變成作秀,影響課堂教學。
語文新課程標準闡述: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詩意語文的追隨者王菘舟形象而又厚重地說到:“語文是折射五千年文明的一滴水珠,應該從這滴水珠中,使學生體悟到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于己打好人生底色,于國傳承民族精神”,我想這句話是對課程標準的精辟詮釋。我們知道,情感是語文課堂的靈魂,這是由語文的人文性和情感因素決定的。也就是說,新課程改革后的語文教學,如果只依賴于教學方法的變化,新技術、新手段的運用, 這也不一定是新課程理念的體現(xiàn)。即使是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也必須和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機結合, 否則很難有好的教學效果。語文教材上的文章,多數(shù)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這些作品都是作者“情動于衷,不吐不快”的產物。一個好的語文教師應善于利用教材中蘊含的情感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準確地把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和情感動態(tài),用自己真摯的情感感染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的情感,引領學生走入情境,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讓學生將自己真實的體驗、情感與課文交融在一起,使師生之情,作者之情融為一體。
總之,面對新課改的挑戰(zhàn),我們一定要把語文當語文教學,用語文的方法教語文,把語文課上得扎實、樸實、平實。在此基礎之上,語文教師還要以轉變觀念為突破口,以提高自身創(chuàng)新素質為切入點,以變革教法突顯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到語文教學的各個具體環(huán)節(jié)中,把課堂和新課程的理念、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良好的教學效果統(tǒng)一在一起,做到“本色與創(chuàng)新齊飛,課堂共改革一色”,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精神成長的沃土,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