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下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閱讀教學,縱觀近幾年的語文中考,文言文所占的比例、分數(shù)雖然并無太大變化,但是在文言文命題中卻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課內(nèi)文言文所占比重變小,而課外文言文的比重卻在一直增大。這種現(xiàn)象無疑是給如今的文言文教學一種更大的挑戰(zhàn),如何讓學生在學習到了基礎的課內(nèi)文言知識的同時可以自主閱讀課外文言文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將以蘇教版教材為例,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作進一步分析。
一、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成功之處
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就總體而言,情況較好。在當下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中雖有漏洞,但就現(xiàn)在教育考試體制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對于每個教師、學生來說,并不是沒有好處的。
(一)對美好人性的積極傳承
著名教師提出的“情智教學”中就有關于語文教學要與學生的情感聯(lián)系的觀點,“語文課,我們既要濃濃的情,也要深深的思;我們既要激情澎湃的課堂,也要思緒萬千的課堂;我們既要情真意切的流淌,也要思維火花的迸射。”[1]從初中文言文課文中關于歷史人物的描寫這一角度來看,其中塑造了大多比較優(yōu)秀的人物性格。這些有高尚品格的人物給學生帶來了一個好的影響,有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九年級下冊)中鄒忌是一個事實求是、忠于職守、足智多謀、勇于進諫的人;《曹劌論戰(zhàn)》(九年級下冊)中曹劌是一個愛國冷靜、見義勇為、深謀遠慮、有卓越軍事才能的人;《幼時記趣》(七年級上冊)中“我”是一個天真爛漫、善于觀察、無憂無慮、熱愛自然的孩子。這些優(yōu)秀人物都具有十分豐富的內(nèi)涵,讓學生在感受的同時,可以從他們身上學習到很多優(yōu)秀品質(zhì),從而來提升自我。
(二)對社會歷史的高度重視
無論是什么樣的文言文,都離不開一定的歷史時間、空間環(huán)境,閱讀文言文作品時把文章放置于特定的時空中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老師們在教學的時候把作者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要作細細品講,不但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而且也方便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的意境,重點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盵2]《捕蛇者說》(九年級下冊)一文主要寫了老百姓為了擺脫賦稅之苦而選擇從事抓捕毒蛇。江蘇南通某中學的王老師在講解該課文時,先給學生介紹了文章作者所處的時代環(huán)境,并將該段歷史進行了一個簡單又詳細的描述,使得學生對此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單從文章本身看,是為了揭露當時永州的“賦稅之毒有甚于蛇毒”,但將它放在當時作者柳宗元所處的中唐代時,便讓學生看出當時社會的黑暗,賦斂的苛酷,也能表達出柳宗元對勞動人民的同情。這樣閱讀文言文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作品的歷史價值與歷史情感,也讓他們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到歷史知識,一舉兩得。
(三)對韻律之美的深入探究
誦讀法是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學中最普遍的方法,這種方法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遍遍的朗讀、誦讀課文。文言文通常都是有一定韻律的,學生在多次誦讀中可以熟悉課文,理解文中的情節(jié)、感情等。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學生在教師反復地強調(diào)句讀、讀音的基礎上,對于考試中出現(xiàn)的課外文言文也能自主地、獨立地完成閱讀。江蘇常熟某中學的祁老師在講解《馬說》(八年級下冊)時就做了一個很好的示范。其中一句“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既有有關句子停頓的知識,又有關于讀音的問題,祁老師在講解這句話時平衡了這兩方面并進行了拓展。句中兩個“食”都讀作“sì”,作為通假字通“飼”,表示飼養(yǎng)、喂養(yǎng)的意思。熟悉了這個讀音,在課外閱讀時也能方便很多,如“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戰(zhàn)國策·齊策》)、“吾業(yè)是有年矣,吾賴是以食吾軀”(《賣柑者言》)中“食”均為通假字,讀“sì”。在停頓上,課文中這句話是簡單的主語和謂語構成的單句,應讀為“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同樣的“秦王堅自河東還”(《資治通鑒》第22卷)應讀為“秦王堅/自河東還”。這種通過課內(nèi)的熟讀來達到課外的熟悉,對學生而言也是一種不錯的方式。
二、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存在的某些弊端
《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指出“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3],將這句話與學生在文言文上的閱讀、理解能力低下的現(xiàn)象結合起來就暴露出了當下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學方法相對單一
文言文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展示,其中包含的古典知識必然也是十分深刻的,也就導致了讀起來枯燥乏味。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改變這一現(xiàn)象,反而以固定不變的方法教學下去,結果自然不必說了?,F(xiàn)代常用的文言文閱讀教學方法有誦讀法、串講法、評點法、講練法,雖然方法多樣,但本質(zhì)都是先逐字逐句的講解字義詞義句義,然后分析內(nèi)容概括中心。這種教學過程毫無新意,大同小異,難免會使學生在學習中產(chǎn)生厭煩情緒導致學習效果差勁。比如江蘇常熟某中學的陸老師在給學生上《晏子使楚》(八年級上冊)時,只注重課文翻譯和文中“使、聞、道、方、坐、詣、其實、得無、熙、曷、病、焉、圣人非所與熙也”等重要字詞語句的用法及意思。本來這是一篇比較簡單易懂的文言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巧妙回擊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的尊嚴的故事,可陸老師這種教學方法將課文真正的氛圍情趣降低,學生當然會覺得無聊了。
(二)學生認知出現(xiàn)差異
無論是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是在《語文教學大綱》中,都有規(guī)定將語文課程定為基礎課程。這一點對于每個語文教師來說都很明確,但對于學生并不是,更何況是文言文的閱讀學習。正在蘇州某中學讀初二的許同學說:“語文哪有那么重要,數(shù)學拉分才厲害?!蹦暇┑睦钔瑢W認為:“文言文不好懂又用不到,沒心思去學?!痹谧x初三的常熟同學張某不止一次因為文言文題目失分而被老師批評但他仍然不肯花心思去學。由此可知,學生普遍將一些理科性質(zhì)的科目作為學習重點,而將語文等文科科目忽視,正是這種對課程的忽視使得學生對文言文閱讀也產(chǎn)生了抵觸。而文言文題目又不像其他題目可以輕易提分,所以這種“陷入困境”的閱讀也就沒有效果了。另外一點,《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同時,工具性作為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之一,要求我們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實用性。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文言文作為古人的一種文化載體在現(xiàn)代可以運用的地方并不多,學生在除了考試以外的場合碰到的機會也并不多,無法學以致用就使得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愈加困難。
(三)學習興趣比較低下
閱讀教學的根本要求是“幫助學生學成與發(fā)展獨特的體驗和真切的感悟?!盵4]這種體驗與感悟都是基于學生個人而言的,來自他們的心靈與情感。而文言文所運用的古漢語與現(xiàn)代白話文完全不同,在閱讀理解上都有一定難度,對于學生自然會造成一定困擾,也使得他們閱讀興趣的低下,更談不上喜歡了。在對文言文本身產(chǎn)生了厭煩情緒后,要如何再讓學生獲得自己的體驗與感悟呢?比如在教學《黔之驢》(七年級下冊)時,因為寓言故事本身具有趣味性且通俗易懂,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興趣的驅(qū)使下,學生才會主動投入,學習文言文知識。在學習之后才會真正的獲得發(fā)自內(nèi)心的體驗與感悟。而大部分情況都是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讓學生很難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教師應當“通過語言文字喚醒學生的生命意識,啟迪學生對課文進行生命體驗,激發(fā)學生對課文的通靈感悟?!盵5]但現(xiàn)實是教師經(jīng)常以“獨角戲”的形式將自己認為重要的內(nèi)容源源不斷地灌輸給學生,學生只會一味的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思考,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文言文閱讀教學始終止步不前的現(xiàn)狀。
三、對初中文言文閱讀教學的幾點建議
文言文命題在中考試卷中的調(diào)整,給每個老師和學生都敲響了一記警鐘,提醒我們要開始重視起文言文的閱讀。面對現(xiàn)在這樣一個好壞參次的教學現(xiàn)狀,如何應對、提升文言文閱讀效率是如今中學語文教師更該思考的問題。
(一)對閱讀教學的方法優(yōu)化
有人曾說:“我認為教文言文也不應該逐句逐句講……所謂講,應當理解為給學生以指點和引導,使學生逐步達到能自己閱讀?!盵5]而我們傳統(tǒng)的文言文閱讀教學都是教師主動而學生被動,現(xiàn)在應該改變這種被動的模式,要從“魚”向“漁”轉(zhuǎn)變。教師不能再一味按部就班,用先翻譯后分析的原則來講解文言文,而是應當做學生的引導者,把學生的自主思考放在第一位。在授課中,可以運用新媒體手段,“豐富文言文的教學內(nèi)容,活化教學手段,使課堂聲色結合,圖文并茂,更直觀形象,觸發(fā)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與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盵7]在這樣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學生自然愿意主動進入學習狀態(tài),舉一反三,積極地去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比如教師在教學《核舟記》(八年級下冊)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一些微雕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體會中國傳統(tǒng)技藝的博大精深,以便更好地深入、學習課文。因此不論是學習文言文還是學習語文,需要的都是這種自主的學習觀念,學生在自己原有基礎的知識上,主動吸收外來信息,構建出屬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知識體系。
(二)對語文學習的觀念更新
長久以往,語文在學生或是家長眼中都是一門可以適當忽視的學科,因為其不易提分、見效慢、閱讀量大等特點讓眾多學生漸漸失去學習語文的熱情,而文言文在這種大背景下又因其實用性低被更加忽視。曾有知名教師說:“文言文的學習,價值是多方面的。文言文教學的內(nèi)容應該包括四方面內(nèi)容一是文言,二是文章,三是文學,四是文化。”[8]因此在課堂中,教師有責任向?qū)W生傳達文言文的重要性,閱讀文言文不僅僅是為了考試,也是一種體會古人寫作、生活、情感、文化的方式。文言文代表了我國的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只有能夠理解文言文了,才能明白諸子百家的思想內(nèi)涵,才能真切明白古人的文學修養(yǎng),才能感受古人舉手投足間的風格?!短一ㄔ从洝贰对狸枠怯洝贰蹲砦掏び洝罚ň鶠榫拍昙壣蟽裕┑日n文,其中都表現(xiàn)了古人或隱逸悠然、或憂國憂民、或豁達開朗的情感。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便也能夠提升自我涵養(yǎng),提高文學水平。同時任何兩樣事物之間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關聯(lián),現(xiàn)代漢語與古漢語也不例外。能夠閱讀好文言文,對學生閱讀現(xiàn)代文也有不少幫助。從這幾點來看,觀念的更新對學生學習閱讀文言文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三)對課后學習的多樣拓展
關于文言文的閱讀教學,很重要的一點便是教師能夠拓展足夠大的空間給學生體會。在課前,教師布置一些小任務,讓學生自己去查找相關文言文課文的資料,自由地沒有拘束地了解課文的背景等信息,只有學生找到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點他才能有繼續(xù)閱讀的欲望。在教學中則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視頻、音頻等,提高文言文的趣味,或者由學生扮演課文角色展示故事,這樣的一系列小方法都可以將閱讀效率提高。課外教師則可以指導學生用學習到的文言文知識,編輯一些短小的文言文信息在逢年過節(jié)時發(fā)送,譬如:“舊兮送往,新兮迎來。苔梅點點兮,落宏谷之澗。紅燭燦燦兮,于江河之畔。春光乍泄,大地回春之際,鞭炮齊鳴,神州迎新之日,惟愿吾師新年快樂,萬事皆意,貴體康泰,桃李天下。福如蘡茀至,愿君悅兮”。既不失莊重又顯示出了新一代青少年的素質(zhì)文化修養(yǎng)。通過多樣化的拓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可以感覺到,閱讀文言文起碼不是一無是處,它在我們生活中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綜上所述,目前中學文言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警示著我們應該迫切改變這種狀態(tài),尋找一條更適合的文言文閱讀教學道路,對癥下藥,提高效率。同樣這種現(xiàn)狀影響著如今文言文的推廣宣傳。文言文是我們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如果作為年輕一代的中學生都不能夠很好地閱讀、理解,如何才能宣傳我們的中華文化的呢?這是每一個文化工作者都該思考的問題。
項目來源:常熟理工學院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名稱:新課標視野下的古代散文閱讀教學研究——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篇目為例,編號:2016108
參考文獻:
[1]孫雙金.“情智語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2006,(34).
[2]王瑩.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實施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方法探究[J].中學語文,2015,(24).
[3]錢夢龍.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J].中學語文教學,1997,(4).
[4]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談燕.詩意語文——永遠的追求[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2,(6).
[6]葉圣陶.葉圣陶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7]孫東華.初中文言文教學現(xiàn)狀及其應試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2,(9).
[8]黃厚江.文言文該怎樣教[J].語文學習,2006,(5).
(孫鴻 常熟理工學院人文學院 21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