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顏廷宇 趙素珍 蘆鳳亮 劉穎
B(A)血型研究進展
張春燕 顏廷宇 趙素珍 蘆鳳亮 劉穎
血型 分子機制 分子生物學
自1900年人類第一個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ABO血型發(fā)現(xiàn)以來,ABO血型一直被視為最重要的血型系統(tǒng)之一,在臨床輸血、移植醫(yī)學、法醫(yī)學及新生兒溶血病中均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檢測技術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ABO亞型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至2014年8月,已經(jīng)提交血型基因突變數(shù)據(jù)庫(BGMUT)的ABO等位基因有344個[1]。其中B(A)血型是一種非常罕見的ABO亞型,1993年Yamamoto[2]等首次發(fā)現(xiàn)1種能夠編碼正常糖基轉移酶B(GTB)的ABO等位基因,同時具有糖基轉移酶A(GTA)活性,這個等位基因被命名為B(A)01。目前,已報道的B(A)等位基因有6個[1],其中B(A)02、B(A)04~06基因型均首先在中國人群中發(fā)現(xiàn)?,F(xiàn)將B(A)血型相關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 B(A)血型研究現(xiàn)狀 國內(nèi)最早開始B(A)血型相關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是上海血液中心輸血研究所血型參比研究室。2004年[3]該研究室建立了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技術進行ABO初步基因分型,同時建立了克隆測序技術檢測ABO基因第6、7外顯子的核苷酸序列,深入分析和研究B(A)血型的分子機制;且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B(A)640等位基因;與此同時,深圳市血液中心輸血醫(yī)學研究所也向BGMUT 提交了該新基因,2005年12月該基因被正式命名為B(A)04等位基因。隨后,2006年和2007年上海和深圳市血液中心又分別檢出了B(A)血型新的等位基因[4]。至此,國內(nèi)各血液中心實驗室及醫(yī)院輸血科開始關注B(A)血型。
2010年和2011年,浙江、四川、河北、山東、遼寧和吉林等省份陸續(xù)報道了相關文獻[5-7]。主要研究方向是B(A)血型的血型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檢測、結果判定依據(jù)、家系調查和基因遺傳方式,以及關于B(A)血型患者臨床輸血的初步探討。從2012年至今,北京[8]、江蘇[9,10]、福建[11]、甘肅[12-14]、河南[15-19]、天津[20]、云南[21]、陜西[22]、黑龍江[23]等省市,在日常工作中均發(fā)現(xiàn)并鑒定出B(A)血型,上海[24,25]、廣東[26]、浙江[27]、四川[28,29]、河北[30-35]、山東[36]、遼寧[37,38]和吉林[39]等省市相繼又報道了新發(fā)現(xiàn)的B(A)血型。至此,國內(nèi)已有17個省、直轄市報道的B(A)血型相關文獻約43篇,B(A)血型的研究工作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了廣泛重視。
B(A)血型等位基因從B(A)01~B(A)06,國內(nèi)報道的43篇文獻中除6篇血型血清學結果、1篇B(A)05新基因結果外,其余文獻均報告的是B(A)04血型或B(A)02血型,可見B(A)04血型和B(A)02血型是中國大陸地區(qū)B(A)血型的主要類型。
2 B(A)血型頻率研究 由于B(A)血型在人群中發(fā)生頻率非常低,而且受試劑、實驗室檢測條件、工作人員對B(A)血清學認識不足、操作不規(guī)范等因素影響,常常漏檢。尤其是基因分型結果為B(A)/A的樣本,正常A抗原掩蓋了B(A)血型少量的A抗原,血清學正反定型相符,導致B(A)在日常檢測中不能被發(fā)現(xiàn),造成漏檢。B(A)血型在歐洲高加索人種中發(fā)生頻率非常低,約為1/(17~58)萬[40]。在國內(nèi),B(A)血型的報道以個例居多,北京血液中心劉長利等首次粗略報道了B(A)血型在我國獻血人群中的發(fā)生頻率可能是1/(5~10)萬,遠高于歐洲人種的發(fā)生頻率[8]。而我國人群中實際的B(A)血型發(fā)生頻率,尚有待多中心大規(guī)模聯(lián)合調查研究。2013年上海市血液中心金沙等在上海地區(qū)1 716 442名獻血者中確定CisAB和B(A)血型71例,通過對漏檢進行估算樣正后,計算求得的校正后表型頻率為8.3/10萬,其中B(A)04最高,為1.6/10萬,其次是B(A)02,為0.78/10萬,是目前國內(nèi)較權威的數(shù)據(jù)[24]。
3 B(A)血型血清學檢測 B(A)血型血清學特點是:與抗-A1、一些單克隆抗-A及人源抗-A發(fā)生弱凝集;與抗-B血清和抗-H血清發(fā)生較強凝集;反定型血清中含有較強的抗-A,可以凝集A1細胞及部分A2細胞。采用人源抗-A血清可檢出紅細胞上弱A抗原。通過家系調查證實,B(A)血型在家族成員內(nèi)呈穩(wěn)定的AB順式遺傳方式[41]。
報道文獻中僅有7個實驗室進行了唾液血型物質分泌型檢測,其中韓惠云等報道[17]發(fā)現(xiàn)B(A)02檢出ABH血型物質; B(A)04檢出BH血型物質,未檢出A物質。但由于血型物質的檢測很少有人報道,能否將此作為B(A)表型確認的依據(jù),仍需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驗證。
AxB亞型與B(A)亞型的鑒別:AxB亞型與B(A)亞型的正定型反應強度很相似,僅正定型很難分辨;反定型格局中,B(A)亞型與A1細胞反應強度明顯比AxB亞型強,一般達3+~4+。B(A)亞型紅細胞膜上H抗原明顯增強,與抗-H反應凝集強度相當于抗-H與O細胞反應程度,而AxB亞型中H抗原與B型紅細胞比較沒有明顯增強。A2細胞僅與B(A)亞型反應是對兩亞型鑒定最有價值的依據(jù)。
CisAB亞型與B(A)亞型的鑒別:CisAB亞型最早報道于1964年[42],一般而言,CisAB亞型血型血清學表現(xiàn)為A2B3或A2Bx,以A抗原為主,B抗原較弱,血清中存在較弱的抗-B,H物質增多[43]。
國產(chǎn)某單克隆抗-A血清漏檢情況:在43篇文獻中有19個實驗室采用某國產(chǎn)單克隆抗-A血清,其中14個實驗室檢測樣本與該試劑反應陰性,另有5個實驗室檢測樣本與該試劑反應弱陽性(1+~2+)。存在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單克隆ABO血型定型試劑采用雜交瘤技術生產(chǎn),針對的是1種血型抗原的單個抗原決定簇(抗原結合位點),不能識別所有的ABO血型抗原,尤其是ABO血型系統(tǒng)的弱A、弱B抗原。某一亞型抗原表位上哪怕是一個功能基因的不同、位置的差異,甚或立體構象變化等,都可能不被單克隆抗體識別而漏檢。
4 B(A)血型分子生物學檢測 目前國內(nèi)86%(37/43)的實驗室在B(A)血型鑒定時采用血型血清學和分子生物學相結合的方法。分子生物學檢測主要有實驗室獨立完成、請行業(yè)內(nèi)權威實驗室?guī)椭瓿?、外送試劑公司完成等三種形式。采用的技術主要有聚合酶鏈式反應-序列特異性引物(PCR-SSP)、聚合酶鏈式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PCR-RFLP)、ABO基因測序分析、單倍體測序分析、流式細胞術等。
PCR-SSP技術:采用PCR-SSP技術對ABO血型進行初步基因分型,序列特異性引物一部分是根據(jù)Genbank序列號自行設計,另一部分是采用試劑公司的試劑盒(天津秀鵬生物、美國G&T公司、德國INNO-TRAIN公司等)。其中寧波中心血站鄧剛[27]采用INNO-TRAIN試劑檢出A、B基因,其余報道均只檢出B、O基因,與血型血清學結果不符,原因是PCR-SSP技術設計的特異性擴增引物具有局限性。
PCR-RFLP技術:該技術2004年由上海血液中心輸血研究所建立[3],提取基因組DNA后,雙重PCR采用兩種限制性內(nèi)切酶同時酶切擴增產(chǎn)物,針對ABO基因在nt261、467、703和1096四個位置的核苷酸變異,進行限制性內(nèi)切酶酶切片段大小的多態(tài)性分析。
ABO基因第6、7外顯子測序及單倍體序列分析:各實驗室根據(jù)不同的參考文獻自行設計引物、建立反應體系,擴增ABO基因的6、7外顯子,擴增產(chǎn)物用試劑盒純化后,采用循環(huán)測序試劑盒(Big Dye Terminator Cycle sequencing Kit)進行DNA直接測序。單倍序列分析采用Invitrogen T/A克隆試劑盒,對檢測樣本第6、7外顯子PCR擴增產(chǎn)物進行TA克隆,挑取多個陽性菌落抽提質粒DNA進行測序分析,與基因庫A101(Genbank:AF 134417)基因序列比對。
流式細胞術檢測紅細胞上ABO抗原表達:全部報道文獻中僅有鄧剛[27]采用流式細胞技術檢測紅細胞上ABO抗原表達量。結論是B(A)血型B抗原強度與正常B型紅細胞表面B抗原相比,強度稍弱。而紅細胞表面A抗原強度與正常A型紅細胞表面A抗原相比,強度明顯減弱。證實了B(A)血型紅細胞表面表達幾乎正常的B抗原和少量A抗原。
5 B(A)血型的分子機制研究 關于B(A)血型的分子機制目前主要有兩種假說[44,45]。
一種假說:某些B型人的B轉移酶活性異常高,可催化多余的N-乙酰氨基半乳糖到其底物上,該產(chǎn)物可被某些鼠源單克隆抗-A試劑凝集,原因是該種試劑混有MHO4組分。MHO4是一種鼠源IgM單克隆抗體,具有潛在的抗-A能力,能夠檢出紅細胞上低水平的A抗原,出現(xiàn)B型人B(A)型的表現(xiàn)。
另一種假說:可能是B等位基因在正常B基因序列的基礎上發(fā)生單堿基突變,變異的B基因可能具有編碼雙功能活性酶的能力,從而在血清學方法中除表現(xiàn)B抗原特異性外,還表現(xiàn)少量A抗原特異性。因為關鍵核苷酸位置上的突變及其引起的單個氨基酸位置上的變化,完全有可能改變糖基轉移酶的酶學特點和催化活性,使同一底物催化形成不同的產(chǎn)物。例如,B(A)04是由B等位基因在正常B基因序列的基礎上發(fā)生單堿基突變(nt640A>G)而形成的,單堿基錯義突變引起氨基酸的改變,導致214位甲硫氯酸(Met)被纈氯酸(Val)置換。閆曉鵬等[18]報道B(A)血型是由于B基因發(fā)生單堿基突變而具有編碼雙功能活性酶的能力。而ABx或Bx亞型則是由于B基因發(fā)生單堿基突變而使B轉移酶活性降低,導致B抗原弱表達。
6 B(A)血型的臨床意義及疾病相關性研究 由于血清學方法的局限性,許多B(A)血型在日常檢測中可能被誤判,增加了異型輸血的風險,要求實驗室工作人員不斷了解國內(nèi)外輸血技術新進展,提高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國內(nèi)各實驗室在患者和獻血者的血型鑒定及臨床輸血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浙江、甘肅、河北等實驗室[13、32、34]對B(A)血型臨床輸血調查和配合性實驗表明:B(A)血型患者無論血型鑒定為B型或AB型,輸血時都可能產(chǎn)生嚴重后果,接受AB型紅細胞或B型血漿都可能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輸血反應。B(A)血型的獻血者若定為B型,患者血漿中的抗-A可能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輸血反應;若定為AB型,其血漿中含有的抗-A也可能造成交叉配血不合或溶血性輸血反應。因此,對B(A)血型患者輸血,理想的血液是B(A)血型血液,但來源幾無可能,可采用O型洗滌紅細胞或AB型血漿替代,主側或次側配血相合即可,但不宜輸入B型或AB型全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可以考慮自身輸血。另一方面,獻血者確定為B(A)血型后一般應淘汰其獻血資格,或作為特殊血型獻血者保留。
B(A)血型在新生兒溶血病診斷及產(chǎn)前檢查中也具有重要意義,劉建嶺等[9]研究提示B(A)血型孕婦孕育A或AB型胎兒時,因血清中存在較強的抗-A,且可以凝集A2細胞,會導致胎兒嚴重的新生兒溶血病。李小紅[29]和杜振軍[36]分別報道孕婦在產(chǎn)前檢測時發(fā)現(xiàn)為B(A)亞型,但均未對胎兒及新生兒進行新生兒溶血病檢查。因此,正確鑒定孕婦的ABO血型是產(chǎn)前檢查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有效預防新生兒溶血病的發(fā)生。
在親子鑒定及法醫(yī)學領域,B(A)血型也豐富了人類遺傳學研究數(shù)據(jù)庫。深圳市血液中心葉有元等[46]報道,AB型父親和O型母親生育出AB型孩子,用雙盲法復合短串聯(lián)重復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技術確定為親子關系。按照ABO三復等位基因學說和孟德爾學說,血清學AB型和O型的親代不可能生育出AB型或O型的子代,但B(A)血型的親代卻是例外,B(A)血型的出現(xiàn)補充了ABO血型經(jīng)典的遺傳規(guī)律,對于親子關系鑒定及法醫(yī)鑒定具有重要意義。
國內(nèi)B(A)血型相關報道的研究對象均是在日常檢測過程中,由于ABO正反定型不符或與既往血型不一致發(fā)現(xiàn)的,大部分研究對象為健康的無償獻血者。部分與疾病相關性的報道主要有胃癌[10,32]、宮頸癌[46]、過敏性紫癜[4]及其他手術備血患者、產(chǎn)婦等。其中劉建嶺等[47]報道家系中一對雙胞胎均為B(A)血型,生后診斷為著色性干皮病,是否與B(A)血型相關尚無理論依據(jù)可尋。綜上所述,由于B(A)血型在人群中分布頻率非常低,各省市以個例報道居多,尚無明確的疾病相關數(shù)據(jù),需進一步擴大研究范圍、深入驗證。
7 關于B(A)血型研究的幾點建議 無論作為患者還是獻血者,B(A)血型的準確鑒定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結合國內(nèi)各實驗室實際情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血液中心開展大量血液標本ABO血型鑒定時,應用高質量單克隆抗體檢測試劑,有疑問的樣本,必要時使用人血清來源的多克隆抗體血清復檢。同時建議采血車初篩和站內(nèi)復檢采用不同廠家單克隆試劑、采供血機構實驗室和臨床輸血科采用不同廠家單克隆試劑。避免因單一試劑引起弱的血型抗原漏檢。
有條件的實驗室,建議開展基因檢測技術平臺。利用分子生物學技術直接對標本測序可以提示其基因背景,也有可能發(fā)現(xiàn)新的基因多態(tài)性,對B(A)血型的準確、及時定型非常重要,只有準確診斷才能為臨床安全輸血提供保證,避免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等。另外進行血型中的亞型資料積累,能夠更好地解析血型遺傳規(guī)律,為人類學研究做出更多貢獻。
由于分子生物學技術目前還難以在基層血站或基層醫(yī)院普及,所以ABO亞型的檢測仍以血型血清學為主。因此,日常檢測時應同時做ABO正反定型,如果遇到血型血清學診斷不明確的標本,采用家系調查的方法,觀察弱抗原在家系中傳遞情況,有時便可推測弱抗原的性質,對鑒定亞型有一定幫助。對暫時不能明確ABO血型的疑難樣本,應及時指導臨床解決患者急診急救輸血問題,提出合理化用血建議。
建議血液中心應加強試劑、人員、檢測方法等多措并舉,增加血型血清學技術培訓,提高工作者實驗技能,最大程度地避免漏檢亞型情況的發(fā)生,確保臨床輸血安全。
建議自身條件允許的擇期手術患者進行自身輸血,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輸血相關傳染病的傳播;還可以對稀有血型血液冰凍保存,避免血液資源浪費,保障應急供血。同時建立完善的全國范圍內(nèi)的稀有血型供者資料庫,必要時獻血;據(jù)悉,上海血液中心已建立了針對紅細胞血型系統(tǒng)的稀有血型供者庫,2014年7月本實驗室檢出1例RhCcEe缺失的患者,經(jīng)上海血液中心檢索,在山東省找到了1位相合的供者。
B(A)血型的報道多傾向于實驗室檢測、正確鑒定血型、指導臨床安全輸血。以個例報道居多,缺少群體遺傳學方面的研究,建議擴大樣本量,多個實驗室聯(lián)合檢測,信息共享,進一步分析驗證B(A)血型與民族、年齡、血型、疾病等的相關性。
1 Patnaik SK,Helmberg W,Blumenfeld OO. BGMUT:NCBI dbRBC database of allelic variations of genes encoding antigens of blood group systems[J]. Nucleic Acids Res,2012,40(1):D1023-1029.
2 Yamamoto F,McNeill PD,Kominato Y,et al.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ABO blood group system 3.A(X) and B(A) alleles[J]. Vox Sang,1993,64(3) :171-174.
3 郭忠慧,向東,朱自嚴,等.罕見的CisAB與B(A)血型的基因型研究[J].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4,21(4):321-324.
4 葉有元,鄧志輝,周曙明,等.DNA序列分析法對新的B(A)型等位基因的檢測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10):2177-2180.
5 康瓊英,閆偉.AXB及B(A)亞型各1例檢測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3(2):280-281.
6 周秀英,倪麗娜. B(A)伴不規(guī)則抗-A 1例[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0,12(2):180.
7 張心怡,田曉豐,劉鐵梅.ABO血型測序法對B(A)血型等位基因的檢測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11):1953-1954.
8 劉長利,苗天紅,劉亞慶,等. B(A)血型等位基因分型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5):429-431.
9 馬玲,吳敏慧,鄭凌,等.稀有B(A)02亞型標本的血型基因鑒定[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4):305-307.
10 劉衍春,鄭凌,馬玲,等.血型基因分析鑒定罕見的B(A)04亞型1例[J].臨床檢驗雜志,2012,30(5):398.
11 張愛,林洪鏗,任本春,等.罕見B(A)亞型的鑒定[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2):190-192.
12 段福才,宋寧,田力,等.罕見B(A)血型的血清學及基因檢測研究[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3,21(2):478-480.
13 黃曉燕,段福才,李大元,等.罕見B(A)血型的檢測及其安全輸血探討[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3,21(5):1280-1284.
14 黃曉燕,段福才,李大元,等.1例罕見B(A)血型者家系遺傳調查及臨床輸血策略[J].甘肅醫(yī)藥,2014,33(4):295-299.
15 王林,張國平,李雪英.無償獻血者B(A)表型2例報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20):104-105.
16 李靜,陳保民,冀慧. B(A)02型家系血型血清型及基因型調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2):151-153.
17 韓惠云,閆曉鵬,王林.兩個家系13例B(A)表型血型物質的檢測與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9):114-117.
18 閆曉鵬,韓惠云,李雪英.2例B(A)表型無償獻血者的家系調查[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17):72-73.
19 張國平,王林,李雪英. B(A)血型血清學特點及家系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6):534-535.
20 種靖慧,董崢,安仕萍,等. B(A)04血型鑒定及家系分析[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7):903-905.
21 張嶸,蘇品璨,田力,等.昆明地區(qū)無償獻血者ABO亞型的分子遺傳學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3):219-223.
22 張秋會,夏愛軍,穆士杰,等. B(A)亞型的鑒定及家系調查1例[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2,25(12):823-824.
23 王丹,劉丙現(xiàn),馬嬙.1例B(A)血型的血清學鑒定[J].吉林醫(yī)藥學院學報,2012,33(4):209-210.
24 金沙,蔡曉紅,劉曦,等.上海地區(qū)獻血人群cisAB和B(A)血型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2):1198-1201.
25 周永嘉,朱守兵. B(A)亞型初診漏判1例[J].大連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34(4):415-416.
26 鄭望春,駱宏,葉有玩,等. B(A)血型的鑒定及臨床輸注探討[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3,15(2):135-138.
27 鄧剛. B(A)血型分子機制及紅細胞表面抗原表達的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9):861-863.
28 田力,范文成,姚志強,等.罕見B(A)血型的分子遺傳學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1):33-35.
29 李小紅.HDN產(chǎn)前檢查檢出1例罕見亞型B(A) [J].重慶醫(yī)學,2013,42(36):4487-4488.
30 趙志弘,何路軍,喬芳,等.2例B(A)血型的鑒定[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3):200-203.
31 劉樂霞,肖瑋,梁俊杰,等.國產(chǎn)單克隆血型試劑漏檢B(A)血型分析[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2,14(4):333-334.
32 劉樂霞,梁俊杰,肖瑋,等.罕見B(A)血型者家系遺傳調查及臨床輸血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3,35(19):3004-3005.
33 劉樂霞,馮麗娜,趙國宏,等.罕見B(A)與CisAB亞型家系成員血型血清學及遺傳[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4,11(5):676-679.
34 劉樂霞,梁俊杰,肖瑋,等.罕見B(A)04血型家系遺傳規(guī)律調查[J].臨床輸血與檢驗,2014,16(2):173-176.
35 劉樂霞,梁俊杰,馮麗娜,等.罕見B(A)亞型引起交叉配血不合1例[J].臨床血液學雜志,2014,27(4):350-351.
36 杜振軍,陳洪山.1例Rh(-)B(A)亞型的鑒定與輸血[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9):889-890.
37 王慧,張坤蓮,章旭,等.ABO亞型B(A)04鑒定及家系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12,25(2):148-150.
38 王慧,章旭,張坤蓮,等.1例B(A)02鑒定報告[J].中國輸血雜志,2014,27(3):335-336.
39 鞠瑞青,楊帆,韓瑜,等. B(A)血型1例[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1):200.
40 Schenkel-Brunner H. ABO(H) system// Schenkel-Brunner H. Human blood groups chemical and biochemical basis of antigen specificity,2ed[M]. New York:Spingerwien,2000:145-147.
41 Brecher M E. Technical manual [M]. 15th ed. Bethesda,Amercian Association of Blood Banks,2005:301.
42 Yamamoto F,McNeill PD,Kominato Y,et al. Molecular genetic analysis of the ABO blood group system :2.cisAB alleles[J].Vox Sang,1993,64(2) :120-123.
43 Daniels G. Human blood groups[M]. Oxford,Englan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2002:236-256.
44 杰夫·丹尼爾. 朱自嚴,主譯.人類血型[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45-46.
45 Beck ML,Yates AD,Hardman J,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subset of group B donors reactive with monoclonal anti-A reagent[J].Am J Clin Pathol,1989,92(5):625-629.
46 吳杰,徐笑紅,葉紅宇,等. B(A)血型遺傳特性及其患者輸血方法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11):951-952.
47 劉建嶺,劉樂霞,肖瑋,等.1個回族家系中發(fā)現(xiàn)8例B(A)亞型報告[J].中國輸血雜志,2010,23(7):553-555.
R457.1+1 R446.11
A
1671-2587(2017)01-0095-05
劉穎,女,副主任技師,博士,主要從事輸血相關免疫學研究,(Tel)0451-82437137(E-mail)liuying54609@126.com。
2016-08-02)
(本文編輯:姚萍)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1.029
150056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血液中心
張春燕(1975–),女,黑龍江佳木斯人,副主任技師,碩士,主要從事輸血相關免疫學研究,(Tel)15846571028(E-mail)zcylcc122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