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寧武“小秧歌”探微

2017-03-06 09:41王麗霞徐川雁
戲劇之家 2017年3期
關(guān)鍵詞:生存現(xiàn)狀表演藝術(shù)

王麗霞+徐川雁

【摘 要】寧武“小秧歌”,主要形成于山西忻州寧武縣薛家洼鄉(xiāng)盤道梁寬草坪村,是一種稀有的山區(qū)民間歌舞?!靶⊙砀琛北硌莩淌交幼髟溨C夸張、道具和服飾也各有特色、隊形豐富多彩,其音樂鮮明歡快、唱詞精煉傳神。隨著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工作開展和日益深入,“小秧歌”入選忻州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名錄,然事實上“小秧歌”現(xiàn)已名存實亡。筆者曾兩次走進大山進行實地考察,對老藝人和老藝人之女進行了采訪,了解到“小秧歌”的生存現(xiàn)狀,期望更多的人來關(guān)注“小秧歌”。

【關(guān)鍵詞】小秧歌;藝術(shù);表演;生存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J7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2-0160-03

山西寧武因境內(nèi)蘆芽山而聞名,加之古城寧武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故又稱“鳳凰城”。寧武建制課追溯至漢代,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小秧歌”為其一。

一、“小秧歌”的歷史演變

“小秧歌”主要流傳于寧武縣薛家洼鄉(xiāng)盤道梁寬草坪村,因短小精悍,便于在各種場合演出,故名“小秧歌”,又名“斗嗓子秧歌”。因秧歌隊匯聚到一村進行表演,略含比賽之意,也即“斗”就有了競賽和亮嗓的含義了。

(一)“小秧歌”的起源

“小秧歌”是清朝時期農(nóng)民現(xiàn)實生活中的產(chǎn)物,主要活動在盤道梁、薛家洼兩個鄉(xiāng)村及至原平縣牛食、官地、紅城、龍宮、崞陽鎮(zhèn)等地。最盛行的年代是在1869年至1937年。

據(jù)老藝人介紹“小秧歌”在當年產(chǎn)生的原因是:第一,每年正月初五至二十五期間農(nóng)民為祈福敬神而進行歌舞以求平安。第二,“小秧歌”是農(nóng)民出于歡慶豐年,進行自我娛樂的方式,由一村到鄰村發(fā)展起來的。

據(jù)老藝人汪二女介紹說,“最早教小秧歌的是野紅世。野紅世與楊仙桃的爺爺年齡相仿,是清朝同治年間人。野紅世是個流浪的江湖漂泊人,沒有固定職業(yè),初到寬草坪后,先教的李三娃、張保全、張永先、張三奔顱、楊滿生、張四毛等。這些人學(xué)會后又傳給楊富生、楊二毛、楊四毛等。后來,楊四毛的父親在村里放牛,沒有專門學(xué)習,晚上睡覺后,便聽哥哥們在光棍堂唱,日久了,也就記住了唱詞聽會了曲調(diào),看熟了舞蹈。村里有很多年輕人也看會了“小秧歌”,楊女們當中也有聽會的。在封建時代,女人們只是獨自哼唱,不敢出場表演。娃娃們經(jīng)常拍打著甕片瓦片哼唱秧歌調(diào)子?!雹佟靶⊙砀琛本瓦@樣被大家熟悉了起來。

(二)“小秧歌”的演變

早年東山周邊流傳著“水池十兒魚,東山上的秧歌就有二十毛”的說法,1937年,演出團隊被沖散,直至解放后,依舊不能組織重演。1953年,黨中央發(fā)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號召后,縣文化局組織赴忻縣地區(qū)匯演時,老藝人楊四毛應(yīng)邀演出了“小秧歌”,演唱了《頂嘴》、《走雪山》等劇目,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表揚,群眾的贊賞。然好景不長,根據(jù)楊四毛的長女楊仙桃的介紹,“1960年,由于家境貧寒,楊四毛大爺就背井離鄉(xiāng),領(lǐng)著一家人走西口,來到內(nèi)蒙古大草原上的四子王旗麻黃法村安家,楊四毛大爺吃苦耐勞,任勞任怨,只要一有時間都會為村里的老百姓演唱地道的小秧歌。1984年,寧武縣文化局前往內(nèi)蒙古找到唯一的老藝人楊四毛大爺,楊大爺一聽要唱小秧歌高興得幾夜都沒有合眼,帶著女兒楊仙桃回到寧武,一口氣傳承了七十多首小秧歌,大約花了七十多天的時間把小秧歌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了文化事業(yè)。當時忻州市文化局也非常重視,并派崔建平、何斌玉、王兵等到寧武縣組織排練。”②

二、“小秧歌”的表演形式

(一)規(guī)范嚴謹?shù)谋硌莩淌?/p>

“小秧歌”的演出活動時間一般是每年正月初五至二月初二,各村的演出活動都要進行三至四天。演出之前,先進行廟堂拜祭,來表達村民對神靈的感激和敬畏。

1.敬神?;顒忧跋扔纱謇锏钠咧辆湃私M成“糾首”,之后選取一位德高望重的成年人當“燈官”,即歌舞活動中的總管。之后,由燈官挑選三個年輕精干的小伙子,分別擔任“書班”、“背硬架子”的和“背圣旨”的,燈官當選后召集糾首決定唱戲中的一切事宜,如:確定起唱日期,征求各戶上布,籌款集資,外出購買香紙、爆竹煙火等?;顒娱_始后,執(zhí)行固定不變的流程,即早飯后,“燈官”、“背硬架子”的、“背圣旨”的和“書班”四個人各自騎馬前行,先后到達龍王廟、五道廟、觀音廟,行香敬紙,規(guī)程是:燈官站在正中上香燒紙叩頭,背硬架子的和背圣旨的由書班喝令而動作。書班喝唱:跪——鞠躬——三三九叩首——行(禮畢的意思)喊定了,燈官就站起。敬完神后秧歌隊在街上跑小圈子歌舞。

2.出村交流表演。王杰文在秧歌的《發(fā)起與組織》中寫道:“他們固執(zhí)地堅持著這樣一條邏輯:如果鄰村發(fā)起并組織秧歌表演活動,而自己的村落了無動靜時,說明自己的村落人氣不旺,不團結(jié),干不成大事?!雹壅谴迕竦倪@種心理邏輯促使秧歌延續(xù)下去,村外交流表演更能激發(fā)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沿門鬧秧歌。沿門鬧秧歌即走街串巷表演,一般是為給村里帶來一年的好運氣,同時還要鍛煉隊伍的表演水平和質(zhì)量。“小秧歌”的程序主要是燈官穿禮服騎馬,由一個糾首領(lǐng)秧歌隊在鑼鼓聲中邊走邊扭,扭遍大街小巷,查看各街道院落門口的旺火。

“沿門鬧秧歌”表演先由鑼、鼓、镲打一段引子,然后男角出場表演唱一段后再邀三個女角進行表演,整個舞蹈在表演中一會兒走成“單八字”,一會兒變成“雙八字”,一會兒四人穿插扭八字……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各角色活潑靈巧的動作,邊唱邊舞的表演,給人以詼諧幽默之感,其中最逗人喜愛的角色是一位戴著長短胡子的老頭(男角)手拿紙扇和馬鞭,邊跳邊扭,不斷地旋轉(zhuǎn),另一只手則起勁地揮動著,不時地朝觀眾做出各種怪相。

(二)服飾道具和表演動作

“小秧歌”是一種節(jié)慶的舞蹈表演藝術(shù),通過不斷吸收來自民間的營養(yǎng)和活力日益豐富了自己的表演,擁有著自己獨特的服飾和道具。

1.男角老年,男角是“小秧歌”中的領(lǐng)頭人、表演的好把式,右手拿黑色折扇,邊跳邊扭,如在《五峰趕廟會》中扮演王老漢的角色,帶著做“山膀提袍襟”(右手繞須,左臂曲肘,襟袍提至與肩平,向右走時頭向右偏)先入場做一個“五花亮相”告訴觀眾他是整個隊伍中的總指揮,其裝扮整潔大方,頭戴白絨球氈帽、鼻夾八字胡。內(nèi)穿藍色無領(lǐng)對襟襖,藍色彩褲,系藍綢腰帶,外套黑色大襟長袍,穿黑色快靴,有時還會做出搞笑的動作,給周圍群眾帶去笑聲。男角亮相完畢后,上左腳成左“前弓步”上身略右擰前俯,雙手于胸前做小五花。右腳起向前走三步,再上左腳成小“射雁”重復(fù)動作,表現(xiàn)等待閨女、老婆、孫娃娃焦急的心情。

2.女角二人,簡稱“女1、女2”。在趕廟會中扮演媳婦和閨女,演出中身體穩(wěn)重步子輕盈,軟腰夾臂眼睛含情脈脈,表現(xiàn)出少女和小媳婦的嬌羞特點。通常頭后梳一條大辮子,頭上戴三個用紙折的扇形彩飾,兩鬢各戴紅粉花三四朵。身穿紅短大襟襖,綠綢彩褲,鑲藍色花邊,系紅色綢腰帶,垂于左腰側(cè)兩尺許,穿紅繡花彩鞋。左手拿著彩色手帕,右手拿彩色綢扇。當男角用黑色折扇向前點時,意為招呼女角上場,女角做著“跌籽兒”(左腳向右移一步,迅速撤右腳成“踏步”,同時右手“插秧扇”,雙手“上分掌”至左、右偏下方,掌心向上。上身稍向前俯右傾,右手劃向右前下方,眼看扇。)走進場內(nèi),男角原地右手至“托掌”位,向里繞手腕,等待女角走到場中央,女做“合扇扭擺”(左腳起一拍一步走“圓場步”,右手執(zhí)“插秧扇”,在胯側(cè)與腹前一拍一次扇動,左手左、右甩動,胯、頭隨之左、右擺。)表演動作含蓄輕盈。

3.楞小少年丑,如《五峰趕廟會》中的孫娃娃,亮相滑稽搞笑,一般右手握雞毛撣,嘴與鼻窩眼圈畫白色。楞小頭上用紅頭繩扎一個朝天辮,并用一根紅繩子由前面在身后打結(jié),為了突出翹起的臀部和夸張的體態(tài),穿著藍色靴,等待女角上場之后,楞小做“吸腿跑跳步”(左腳起一拍一步向前跑跳,雙腿交替略前吸。右臂曲肘上、下舉動雞毛撣子,左臂曲肘一前一后甩動。)上場,肩隨跑跳步上下聳動著,眼睛東張西望,作驚奇狀,表演滑稽引人發(fā)笑。

4.老婆,簡稱“婆”。《五峰山趕廟會》中的老婆右手“握笤帚”兩腮畫圓形胭脂,額頭左面畫棕色圓圈,兩耳掛辣椒,額頭箍一條黑色帶子系于腦后的發(fā)髻上。身穿灰色大襟襖,藍色彩褲,腳脖用腿帶扎緊,穿藍色便鞋。當男角在場內(nèi)帶領(lǐng)女角和楞小走到一圈半時,老婆做“婆婆步”(左腳起,用腳跟著地一拍一步向前行進,肩隨之上、下聳動。上身略前俯。左手半握拳或抓左下衣襟從胯旁至胸前來回甩動)上場,老婆是在《五峰山趕廟會》中最后一個上場的也是這場表演中的壓軸,當老婆上場后整場舞蹈的氣氛推向高潮,使得表演更具有活力。

《五峰山趕廟會》中,男角進入圈中,其他合唱著四人時而圍攏,時而根據(jù)詞意做動作,時而面向圈中,有時向后退,雙臂在身體兩側(cè)左右甩動。演出完畢之后,男角做“山膀提袍襟”,女角做“跌籽兒”,楞小做“吸腿跑跳步”,婆做“婆婆步”下場。

(三)變化多端的隊形場圖

“小秧歌”的表演隊形豐富多彩,農(nóng)耕文化中的祭祀禮儀、民間生活、古代軍事、宗教文化等都會影響到秧歌的隊形。

1.尤狗慶做“山膀提袍襟”上場走到1處,尤朱氏做“開扇搧風”走到1處,夫妻倆商量著給丈母娘拜壽去。

2.拜壽卻沒有禮物,尤朱氏做“合扇扭擺”繞八字形(表現(xiàn)出農(nóng)村山路盤旋的彎彎曲曲)去找尤老嬸借取,尤老嬸做“和扇扭擺”借與了上壽的衣衫。

3.尤狗慶做“山膀提袍襟”尤朱氏做“開扇搧風”。帶上幾斤油條面,帶上一只老母雞,夫妻倆相伴去拜壽。

囿于篇幅所限,在此只列舉其中幾種隊形,此外還有很多如“插花花”、“卷毯”、“走八卦”等寓意深刻的隊形,這些隊形相互穿插,彼此融合。

三、“小秧歌”的藝術(shù)特征

(一)滑稽搞笑的表演

扭場與走場并用是“小秧歌”的基本步伐,其節(jié)奏是扭單八字和雙八字,以及三人穿插扭八字。在鑼鼓聲中進行連續(xù)性的八字走場。老練的演員在基本八字步伐上稍加演化和發(fā)展,就會出現(xiàn)許多變化,動作活潑,邊唱邊舞,給人以詼諧幽默的感覺。其中,最逗人喜愛的角色是一位戴著長胡子的傳奇式的老頭,他頭戴清頂帽,手拿馬鞭或紙扇,邊跳邊扭,連續(xù)扭場,不斷地旋轉(zhuǎn),另一手則起勁地揮動著,偶爾朝觀眾做個鬼臉。

(二)精煉傳神的唱詞

“小秧歌”戲在唱、念、做、打的手段中,唱功是最主要的。劇中人物性格的表現(xiàn),戲劇情節(jié)內(nèi)容的交代,主要是靠唱詞,“小秧歌”的唱詞是通過歌唱表達詞意的。如:《陽婆上來一盆花》:

“正宮娘娘生太子,滿朝文武插金花?!?/p>

用夸張的手法來形容太陽的光芒,像一朵花一樣。就像是娘娘生了太子,大臣們頭上插的金花一樣耀眼。

(三)鮮明歡快的音樂

“小秧歌”的伴奏樂器有大鑼一面,小鑼一面,水镲各一副,皆由專人演奏,又有板鼓(又名單皮)、堂鼓各一面,由一人兼之。音樂小段都是每句為一個單位,音調(diào)單一,全篇都重復(fù)一個曲調(diào),以前“小秧歌”主要是靠口口相傳,因此在曲調(diào)上會有很多的出入,自從楊四毛大爺為我們留下一些寶貴的樂譜和唱詞以后,就開始沿用楊四毛大爺?shù)倪@些樂譜,但是更多的樂譜已經(jīng)遺失,由于“小秧歌”的曲調(diào)在演唱時有一定的隨和性,所以使得“小秧歌”隨口可歌,靈活,朗朗上口。如《來湖兀》是“小秧歌”曲目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體現(xiàn)了“小秧歌”獨有的音樂結(jié)構(gòu)特征。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以及電視電影、網(wǎng)絡(luò)等新型媒體的廣泛流行,當?shù)厝藗冊谒枷胗^念以及藝術(shù)審美取向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變化。另一方面,秧歌表演中所蘊含的民族風俗、風情禮儀等傳統(tǒng)文化積淀的部分多半已失去了原始風貌,演出程序逐漸簡化,一些技藝高超的表演者相繼離去,后繼乏人,如今秧歌隊員的表演水平也無法與前輩相提并論,有些只是為了熱鬧應(yīng)付了事。這樣一來“小秧歌”目前的處境就更加不容樂觀。

作為一種民間舞蹈藝術(shù),而今“小秧歌”幾近消亡邊緣,理應(yīng)對其傾注更多的精力來發(fā)掘,搜集、整理相關(guān)的資料、重新整合。盡管未來發(fā)展道路重重,但隨著國家非物質(zhì)文化工作的日益深入,只要當?shù)夭块T大力支持,相信不久的將來“小秧歌”會走出蘆芽山,走出山西,走向全國,這朵藝術(shù)奇葩定會綻放出新的光彩。

注釋:

①采訪對象:汪二女(山西寧武人)。采訪時間:2011年11月。地點:汪二女家。

②采訪對象:楊仙桃(楊四毛長女,山西寧武人)。采訪時間:2011年10月。地點:楊仙桃所任課學(xué)校。

③王文杰.儀式、歌舞與文化展演[S].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06:142.

參考文獻:

[1]白瑞平.寧武縣志[M].山西省寧武縣史志辦,2008.

[2]田彩鳳,王九篩,李華平.山西民間舞蹈學(xué)[M].昆侖出版社,2006.

[3]吳曉邦.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山西卷上)[M].中國ISBN,1993(5).

[4]胡晶瑩,劉曉真.秧歌—中國國粹藝術(shù)讀本[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8(10).

[5]王杰文.儀式、歌舞與文化展演[S].中國傳媒大學(xué)出版社,2006.

[6]田彩鳳.山西舞蹈史話[M].北岳文藝出版社,2004.

[7]郝衛(wèi)平.八大角秧歌的調(diào)查與研究[D].山西:山西師范大學(xué),2010.

猜你喜歡
生存現(xiàn)狀表演藝術(shù)
紙的藝術(shù)
閩北方言生存現(xiàn)狀調(diào)查
東臺市古樹名木調(diào)查報告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義
因藝術(shù)而生
藝術(shù)之手
爆笑街頭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