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
【摘 要】在安全至上的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的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流于形式,顧安全而失游玩項目,顧安全而失遠郊之游。儼然,社會實踐活動漸漸趨向于“雞肋”活動。針對這些問題,可以整合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資源,在整合中有主題、有活動、有成果地整體推進,從而解決“雞肋”現(xiàn)象。
【關鍵詞】春秋季社會實踐 有主題 有活動 有成果
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在學校有兩種稱呼,“春秋游”和“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兩種不同的稱呼,兩種不同的期許。當下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的情況究竟如何?筆者曾對區(qū)域內的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做過兩組小調查,在筆者負責的一次區(qū)域班主任培訓中作了問卷(如表1)調查,也讓他們對學生進行了網上問卷(表2)。
從表1中不難發(fā)現(xiàn),班主任眼中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吃喝玩樂會”,輔以活動創(chuàng)新乏力,導致教師組織管理耗費精力,有多達89.2%的班主任不喜歡此項活動,“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已經成為班主任心中的“雞肋”活動。再看表2學生問卷部分,橫向對比第1、2兩項,師生對活動的喜愛程度呈現(xiàn)出鮮明對比,不過“吃喝玩樂會”的共識倒是驚人相似。細細分析學生問卷的3、4兩項內容,可以清晰地知道學生渴望自主創(chuàng)新式活動,忌諱重復一成不變的活動形式和作業(yè)。
如何使學生在足不出市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中玩有所樂,玩有所得。筆者所在學校教研團隊進行了深入研究,對近些年的蘇州市區(qū)旅游景點進行了一番梳理,并依據學生的實際年齡特點進行了有機整合。
一、由整合出發(fā):開展有主題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
考慮到一至六年級學生不同年齡特點、不同興趣點和知識起點,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小組將蘇州優(yōu)秀的景點進行整合,構建了《方洲小學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體系圖》,分為六大主題(如圖1)。
(一)整合:依學生的興趣向度而定
從各年級的主題設定中不難發(fā)現(xiàn),低年級的主題偏向蘇州美食、蘇州風俗兩大類,主要是考慮到低年段學生認知和學習能力宜以趣味性探究為主。正如法國著名社會學家布迪厄在《區(qū)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一書中所述“只有把對于狹義的高級的‘文化探究的趣味,也就是對于合法文化(藝術、哲學、科學等等)的趣味,與一般認為形而下的、粗俗的文化經驗(餐飲、美容、裝修、攝影等日常實踐)的趣味結合起來,才能真正了解文化實踐的意義”,因此為處在萌芽階段的一、二年級學生多融入一些對身邊文化事物的探究,更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探究原動力。讓低年段學生在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中感知實踐活動的快樂,品嘗實踐活動的成果。
三、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知識積淀,有能力也有興趣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地方文化的探究,正如中國文化史博士生導師馮天瑜先生主張的“文化生態(tài)”說一般,他認為地域文化有其自身資源和內在動力,是青少年學生學習的好資源??紤]到“姑蘇多才子,園林甲天下”這一地域文化,在中年級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整合中我們努力滲透“蘇州名人”和“蘇州園林”,一是讓身處第二大移民城市的蘇州學生有興趣了解蘇州文化特點,二是在探究中增強自身融入感與自豪感。
五、六年級學生心智發(fā)育水平較高,處在審美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顯著增強期,這足以支撐他們進行實踐創(chuàng)新和人文底蘊方面的探究,基于此,學校教研組選定了 “蘇州藝術”和“蘇州數字”這兩大探究主題,一方面貼合小學高年級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另一方面是對新出爐“核心素養(yǎng)”的有力補充。
(二)整合:依景點的共性功能而圈
六大主題確立后,就要進行相應景點的選定和排列,蘇州景點著實多,學校要下好一盤棋,讓有主題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首先要考慮景點和主題的吻合度,其次考慮景點實際接待能力,基于這兩點考量,學校教研組最終確立了主題式景點探究活動(如表3)。
二、由整合生發(fā):開展有主題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
當有主題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選定后,確立了年級探究的宏觀方向,落實到班級活動中,還應該在主題下有效生發(fā),主題下活動生發(fā)既要結合學生興趣,更要貼合學生實際探究能力?;诖?,學校決定以課程來推動活動整合,依據《國家九年義務教育課程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總則)》來分解主題,確立活動。筆者以三年級的“蘇州名人”為例進行闡述(如圖2)。
(一)活動形式:指向素養(yǎng)
從圖2中可以看出,設計初衷就是指向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無論是“春到上方山”春季綜合實踐活動,還是“■直秋韻”秋季綜合實踐活動,都緊緊圍繞“蘇州名人”這一主題來開展活動,主題集中,聚力于蘇州名人探究,活動形式或繪畫,或搜羅,或制作,或采訪,或探秘……形式豐富多樣,既符合三年級學生身心特點,更將學生日常所學進行有機“綜合演練”,在豐富了形式的同時更鍛煉了學生的能力。
(二)活動形式:引入競爭
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中得到有效鍛煉,在圖2的編排中,特意安排2~3個班級來同時進行每一個小活動,引入“同題異構”的形式,讓班級與班級間探究,創(chuàng)新式引入競爭機制,不僅為班級間注入學習動力,更促發(fā)學生真情投入,除去調查問卷的諸多擔憂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三、從整體出發(fā):開展有成果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活動的主題化指明了實踐方向,社會實踐活動的活動化給學生提供了寓教于樂的學習場,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如果僅僅行進到第二層次,實踐意義就沒有真正挖掘出來,學校教研組進行了新一輪思考:若相機開展有成果的社會實踐活動會更具實效,因為活動成果更是對活動所得的梳理、匯聚、加工、優(yōu)化的結果?;诖?,每一次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結束后均召開班級成果展示分享會、年級成果展示匯報會。
(一)成果展示:關注整體
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前,各位班主任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教師會對班級學生進行小組分工,明確各自任務,填寫分工表,待活動結束之后,小組成員要通力協(xié)作,共同完成小組作品。學校專門開設成果展示匯報課,從課時上保證活動整體推進,不僅如此,學校規(guī)定各班級的成果展示匯報課由各小組成員先匯報各自在小組中做了什么,參與了什么項目,班級評委組(主要由各小組組長擔任)會重點關注是否全員參與。此外,班級展評課還硬性規(guī)定:凡不是全員參與的小組不予展評的機會。有了這條“法令”,從源頭上杜絕了一家之言、獨家活動現(xiàn)象?;顒忧案鞅M其才而分工,活動中通力協(xié)作共參與,活動后精益求精同設計。因為關注整體,才有了整體的綜合實踐。
(二)成果展示:表揚整體
歷時一年的實驗,筆者發(fā)現(xiàn),每一次成果展示都是學生花盡心思、全力展示的盛會。小組競爭激發(fā)了學生成果展示創(chuàng)新獲勝的欲望,每次展評過后學生最為歡喜的是頒發(fā)獎狀,因為獎項由學生組成的評審團評選,頒發(fā)獎狀環(huán)節(jié)更是特意強調獎狀要頒發(fā)給小組整體,獎狀模板設計之初就留下了長長的橫線,足以寫上每一個組員的名字,讀完組員名字再給小組頒獎成為基本流程,這無形中讓參與實踐活動的學生多了份集體榮譽感,更多了份體驗“學會學習”的滿足感。
經過對社會實踐活動的摸索研究讓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有主題、有活動、有成果的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師生樂于參與。對學生來說,有自主設計權,有具體的實踐任務驅動,有值得期待的成果展評,學生參與熱情高漲,自主活動。開展班主任管理更加省心。開展這樣的春秋季社會實踐活動,實現(xiàn)了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成果展評中回望實踐精彩,品嘗實踐成果,激發(fā)再實踐的欲望,走出了一條春秋季綜合實踐活動由整合到整體的師生共贏的道路。
參考文獻:
[1][法]皮埃爾·布爾迪厄,著.劉暉,譯.區(qū)分——判斷力的社會批判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2]馮天瑜.中華文化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3]杜建群.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論與實踐 [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方洲小學 215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