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有喜
第一個成語是胸?zé)o城府,每次作業(yè)講解都讓筆者很糾結(jié)。翻《中華成語大詞典》(人民日報出版社),關(guān)于“胸?zé)o城府”是這樣解釋的——城府:城池和府庫,比喻待人處事的心計。胸中沒有心計,形容襟懷坦誠。我說這是褒義詞,下面一片嘩然,有同學(xué)強烈反對,說《鴻門宴》中的劉邦如何如何,又說項羽如何如何,然后說項羽該是胸?zé)o城府了吧,可天下是劉姓的。然后他憤憤然,說寧肯“胸有城府”——馬上有人指出,沒有“胸有城府”這個詞,相應(yīng)的是不是“很有城府”呢?然后大家就設(shè)想跟一個“很有城府”的人交往會怎樣。沉寂片刻,他們開始皺眉頭,說恐怖啊。之后,我讀成語出處——《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shè)城府,人自不忍欺?!卑?,我的糾結(jié)是在“人自不忍欺”,想想古人真是忠厚,而偏偏有“人心不古”的祖訓(xùn),讓人唏噓不已。
胸?zé)o城府,天真爛漫,其實幼童時期人人都是這樣,不是嗎?慢慢長大,慢慢地就把它丟失了。很多人要找回來,只能借助觥籌交錯酒酣耳熱;少數(shù)人還具備,于是這少數(shù)的人被稱為詩人或者性情之人。這讓我想起南蠻玉——有一次本少來金華,仰慕南蠻玉詩好,更仰慕她的廚藝好,于是一幫人就跑到她家里蹭晚飯。飯畢,喝茶聊天,漸至晚上十點,談興仍然高漲——此時南蠻玉讓詩人丈夫李英昌削蘋果,說,吃完水果大家就回家吧。
第二個成語:量體裁衣。
這次側(cè)重點在“量”字的讀音上——“量”字,念去聲而非陽平。音以義生,義以音輔,此處作“估計、估量”而非“測量”解。古人做裁縫,不像現(xiàn)在動用皮尺子量量身高三圍就行,他還得像中醫(yī),望聞問切一番,比如看氣色、看站姿和步態(tài),還要打聽一下大官人何時中的舉、何時升的官——任現(xiàn)職已多少年限、有無升遷的可能等等。據(jù)說春風(fēng)得意的新官多半氣宇軒昂,因為昂首挺胸,所以衣服的前襟應(yīng)該稍長,后擺稍短;而升遷無望的官員多有暮氣,相應(yīng)地,衣服的前襟可稍短,后擺稍長??磥?,量體裁衣充分表明純粹的科技是遠遠不夠的,需要人文做引導(dǎo)。這是最讓文科生長氣長臉的一個成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