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ber
老爹:
老師在課上講了一個女權的題目,說女權不僅是幫助女性,男性也在分享它帶來的好處。一開始不知道老師說些啥,以為女性在給男人提要求。世上好像并不存在一個明顯的男女權利上的戰(zhàn)爭,即便是爭論,在美國感覺不到多少刺眼的性別歧視,似乎看到更多對女性的尊重和禮讓。在現(xiàn)在的中國,原先很可笑的一些事是不是也少了?重男輕女,不讓女孩子上學,啥的。我奉命寫了一千五百字的女權作業(yè),老師覺得寫得淡,觀點散。
歐洲的女性首相、總理漸漸多了起來,瑞典議會里晃著一半的女人,在挪威的軍隊里性別都快消失了,似乎女人味男人味都越來越淡,界限也在模糊。以前讀作家冰心:這個世界沒有了女人,就少了50%的真、60%的善、70%的美,這么多的真善美抱在女人懷里有多累,頂在男人頭上的假惡丑自然就會很多。西方典型的女權主義者很搞笑,按照自己的想法,想把自己搞成個弱勢群體的時候,就到處尋摸男人對自己的照顧;氣粗得意的時候就踢男人一腳,說男人混賬,誰找女人的麻煩誰就是男權主義;在性別上斤斤計較,把“女權” 拿在手里當一根棍子用,不順自己的眼就開打開罵,這像政客們在搞政治。
實際上,男人之間女人之間的麻煩倒是不少,男人們在戰(zhàn)爭暴力政治里面那些麻煩事就不討論了,女性自己對自己的看法也有天壤之別。去年夏天穿一個吊帶背心和短褲回國,姨媽就嫌太暴露,不順眼,很奇怪,姨媽是女強人啊。在美國沒有人在意你穿什么,吊帶美國妹子冬天還在穿。國內(nèi)有女孩子遭強暴,反而被怪罪是因為穿得太少引來橫禍,倒是罪犯占著理。美啊帥啊衣著啊,看臉的時代,得會收拾自己啊,就等于在自己碗里多放一塊肉,用人單位那兒多了一個機會。姨媽說,進他們公司,一米七五以下的男孩子就很懸。收拾好自己才有個好前程啊,況且自己看著也舒服。
我的美國同學,每個人天天在臉上涂很濃的妝,剛來美國看不懂,現(xiàn)在不了,一個月也得花50刀的脂粉費自己用?;瘖y是對人的基本尊重,對自己的尊重,就像出席一個場合,衣服總要像些樣子吧。起床晚了,也會素顏以對,大概心情就會跟著差些,化妝是生活中很必要的一部分。柜姐導購不化妝,哪有上門的客人啊。夢想做時尚,沒有妝還做啥夢啊??战憔芙^化妝被航空公司辭退有啥奇怪的,人家公司有要求,妹子有個性,就各炒各的魷魚各走各的路唄。花時間花錢美一下自己,很正常的事,整容上癮就不好了,傷害自己的身體,動肉動骨的,不值得。
追求臉上漂亮身上灑脫已經(jīng)不是女性的專屬,男人整容也不是個案了?,F(xiàn)在抱著人家肩膀頭哭的男人漸漸多起來,早先摁在女人頭上的缺點,膽怯害羞、圖虛榮、愛幻想那些個,男人也多起來了。老爹骨子里就有許多女性元素,比如女人常有的一種全副武裝的愛,說話柔和,辦事周到,想象不到的細。是不是不用多久,爭取男權的時代也快到啦,男人們也要爭空間爭地位了?說男女差異在減少也不全是,起著勁強調(diào)的也有,北京的首都機場今年專設了女性安檢通道,方便得不得了,是特殊女權嗎,今年的“世界廁所日”把女性與男性廁位比例增加到3:2,這是個早就該辦的事,還不夠。
中國的婆媳糾結(jié)是不是也應歸到女人間的權力之爭。說到女強人,沒有權力怎么會有女強人呢。喜歡做姨媽那樣的女強人,掙錢工作做人樣樣強,不輸女人范,但不喜歡姨媽那些厲害的傳統(tǒng)。女漢子、女人男性化,小鳥依人都是環(huán)境惹的事,有些事你不做,沒人幫你。這次搬家哪有男生,自己不做就只能睡在地上,再說為什么要依賴別人呢。也有俠骨柔情的女漢子,該細膩的地方細膩,該大氣的大氣。
現(xiàn)在女孩子實惠得嚇人,有好事業(yè)不如嫁好男人,有好丈夫不如攤上好公爹,你給這種孩子咋談女人的權利。她們感情彪悍,又柔和又霸道,軟兇器一樣,非如此不可的感情,讓人接收起來還容易受傷。她們要女權干嘛,留在男人那兒,對她們來說一樣好使。
——愛你的小瘋丫頭
小丫頭:
男權在這個世界上有幾千年了。甲骨文的“女”字是屈身下跪的形象,三千年前中國發(fā)明的三從四德古希臘就有,比如規(guī)定女人婚前是父親的財產(chǎn),婚后屬于丈夫。亞里士多德把女性和奴隸擱在一塊兒議論。對女性的虐待與殘酷,臉紅的國家是有的是。
距今900年的北宋,有個叫程顥的理學大師,有個“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的混賬觀點,“貞節(jié)”是自秦始皇開始,用國家規(guī)格實施的,是男人對女性的冠冕堂皇。在中國如雷貫耳的明朝高官海瑞,自家5歲女兒僅僅在男仆手里接過一塊餅吃,竟招來殺身之禍,作為兇手的父親,認定女兒和男仆有肢體碰觸,責令女兒自行餓死,以求潔凈自全。在歷史教科書里坐上座的大人物,搭建了歷朝歷代無數(shù)貞節(jié)牌坊。宋元以后,對女性道德的丑惡規(guī)定層出不窮,貞女烈婦前赴后繼,她們爭先恐后投入到男權社會設置的荒謬倫理中。女人愚昧男人無恥,統(tǒng)統(tǒng)被圣人渲染成信念,滲入骨髓。裹腳的惡俗、童養(yǎng)媳之痛、妻妾成群,都是中國人的發(fā)明。
最近翻看英國作家弗吉尼亞·伍爾夫的書,她對女性所經(jīng)歷的不公忿忿不平,甚至激憤到兩頰通紅,對辱女而好色的男人世界極盡嘲弄。伍爾夫從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看到,每兩個男人中就有一個會寫十四行詩的,卻找不到哪個女人寫過哪怕一句詩;打老婆在這個時期被公認為是男人的權力,無論地位高低,凡男人對老婆都有資格動粗施暴;女人被迫嫁到父母指定的丈夫家,甭管丈夫什么鳥樣,都天然地成為妻子的主人,天然地對她擁有暴力的權力。維多利亞時代距今400年,英國人最驕傲的一段歷史時期,產(chǎn)生莎士比亞的時代,但毆打妻子在法律中是有條文可循的,棍子的粗細都有規(guī)定,這惡法直到百余年前才廢止。不僅毆妻還賣妻,幾個便士就可以倒賣。
和伍爾夫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時期名叫蕭紅的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風頭不輸伍爾夫,一生掙扎在男人織就的網(wǎng)絡里,日子凄苦不堪,男人世界沒有她的立錐之地。蕭紅有一句話: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就是生而為女人。蕭紅是名女人,名女人尚且如此。法國的名女人波伏娃說,一個人并非生而為女性,她是被變?yōu)榕缘?。人的社會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了女性,改造成為符合自己意愿的女性。應聲附和的女性不是少?shù)。寫《女誡》的班昭,就是以“千古女師”的美譽,收拾起女性來毫不手軟。老爹的姥姥是小腳女人,“文革”時遭批斗,她站在許多中老年婦女的前面接受批判,小腳的姥姥不能久站,搖搖欲墜的樣子,趴在窗外看的老爹難過壞了。臺下這些凜然正氣的女人,面對臺上那個做了一輩子家庭婦女的老人,充滿了憤怒。女人對女人的苛刻和不依不饒,戾氣往往更重。
女權,作為一個概念,是19世紀80年代的事,要求男女在法律和政治上平等。1920年美國女性才正式得到選舉權;這一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才正式招收女生,為了他這個男女同校的舉動,蔡元培東躲西藏逃避北洋軍閥的追捕;這個時間段有個叫《新青年》的雜志,提出女人也是人的問題。一百多年之后的世界依舊有許多對女性的不公正不公平不厚道。在南非還有一夫多妻的陋習,在印度還有每年燒死數(shù)千新娘的恐怖,即便在高度現(xiàn)代化的美國,貧窮女性、有色人種女性依舊苦不堪言,甚至在新當選總統(tǒng)特朗普嘴里,女性依舊受嘲弄和歧視。最近的報道說,3/4美國女兵不認為自己的工作被人理解接受;以色列最近才通過法律成全想離婚的女人,就是說以色列女人離婚的權利才剛剛到手。
中國的大名人胡適有過一個關于“女子解放”的演講,他把女人解放分為兩種,一是形體的解放,對纏足、穿耳洞、束胸等等的廢除,這些如同美國作家霍桑筆下海絲特·白蘭佩戴在胸前的恥辱“標示”(紅字),已經(jīng)是很遠的事了。二是精神的解放,問題不在于男女平權應該是個什么樣子,而在于女性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問題不在于女性應該是個什么樣子,而在于自己應該是個什么樣子?!笆棺约撼蔀樽约海仁裁炊贾匾?,這是伍爾夫的語錄,不容易做到的語錄。女權,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沒有了什么,比如老婆在家里就該伺候丈夫,媳婦的文化、學歷、個頭就該比丈夫矮一截。女權,既有女性的要求又有女性的給予,成為自己是女權最重要的目的。
男人就不能娘們做派,就得頂天立地、戰(zhàn)爭送死、賺錢辛苦、承受壓力,天經(jīng)地義,男人不能說不行,上十字架的肯定是一位男性上帝。那么多女人,想事業(yè)好不如嫁得好,男人很累,養(yǎng)著自己還要養(yǎng)著一個懶女人。瑪格麗特·撒切爾是英國首相,但報紙上說,她是扎蝴蝶結(jié)、穿高跟鞋的真正男人。根據(jù)中國現(xiàn)代漢字“男”“女”筆劃,“男”字七劃,“女”字三劃,男人拿走了七份權利,女人得三份,加起來才十全十美,男人不忙活,說不過去。
據(jù)說家暴中,如果算上語言暴力、冷暴力、性歧視暴力,男性是弱者。近日,牛津大學呼吁,課堂上使用中性詞,有的學院干脆把洗手間的標牌改為中性的。這個世界越來越看不懂,這是打算玩殘了性別文化?
還有一條伍爾夫的語錄:偉大的靈魂都是雌雄同體的。
——愛你的老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