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平
語文學科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罢Z文”顧名思義,即語言和文字,寫作就是把語言、文字結合起來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能力綜合了語文學科的各項能力,它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體現。在小學階段,許多學生存在不愿上作文課、怕寫作文的心理,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輕松寫作,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重視課內閱讀,抓住時機及時練筆
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一樣需要積累,這些積累從哪里來?可以從平時對課文的學習中獲得。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優(yōu)秀的范文,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布局謀篇的,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在精讀、品讀精美句段時,感悟作者是怎樣遣詞造句的,使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在描寫人物時,作者是怎樣抓住人物動作、語言、神態(tài)、心理等方面描寫的,表現人物特點的。
在賞析課文的時候,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透徹,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寫作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如學完《落花生》一課,學生知道了文章贊美了具有花生品格的人,那么生活中哪些人具有這樣的品格呢?這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在教學中我常讓學生把不同類型的課文進行改寫,如把課文中描寫景物和兒童生活的古詩改寫成小短文,把第三人稱的文章改寫成第一人稱。根據課文故事的情節(jié),順其自然想象結果進行續(xù)寫,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窮人》《凡卡》等課文,學完后讓學生充分展開合理的聯想和想象續(xù)寫接下來會發(fā)生的事。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習的文章讓學生仿寫,例如學完五年級下冊《兒童詩兩首》后,學生對現代詩產生興趣,教師可以叫他們把生活中的一個個場景進行仿寫,然后大家分享。
二、開展課外閱讀,拓寬學生寫作視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課外閱讀是讓我們增長學識,幫助我們認識社會生活,提高寫作水平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但讀什么樣的書、怎樣讀,教師都要進行引導。在每學期開始我都會推薦一些適合本學期學生閱讀的優(yōu)美文章或名家名篇,要求學生把其中的好的詞句、好的段落摘抄下來,甚至把認為好的句段背誦下來,使它們成為學生頭腦中自己的東西。在讀的過程中把文中運用的什么樣的寫作方法,自己當時的想法,自己有哪些收獲等都記錄在讀書筆記上。這樣長期積累,學生掌握的語言、詞匯、寫作技巧越來越豐富,在自己的寫作的時候就不會無話可說了。鼓勵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還可以借鑒或模仿,把學到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
三、強化口語訓練,培養(yǎng)語言思維能力
“我手寫我口,我口表我心”,寫作是把想說的話寫出了,所以要想學生輕松地寫作文,首先得讓他們把心理想說的話說出來。把想說的話準確地表達出來,需要長期持久地練習,循序漸進地進行。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口語訓練,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多表達。
1.重視口語交際課
每單元的口語交際都讓學生提前準備練習,要求語句通順,條理清楚,中心明確。課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在說的過程中其他同學可以補充,可以進行評價、爭論,但教師要正確引導,多鼓勵他們,存在不足及時指出并讓學生自己糾正。
2.學習課文時練口語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盡可能地讓學生多發(fā)言,多進行語言表達的練習。例如在學《白楊》一課時,爸爸贊美白楊的一段話中運用了一組關聯詞語,可以叫學生用這些關聯詞語說一段話。學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課后,學生們對兩種截然不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舉出自己或身邊的例子進行說明。
3.開展活動練口語
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我還經常開展一些活動。如:新聞發(fā)布會:學生利用周六日從電視等媒體獲取信息或自己親身經歷,親眼看到的事情進行篩選、整理,周一向同學發(fā)布。 辯論會:確定一個主題開展班級辯論,正反方搜集準備相關資料,在辯論會上,雙方展開激烈爭辯,氣氛熱烈。辯論會的開展鍛煉了學生隨機應變及語言組織和表達的能力。實踐活動“小小推銷員”:學生學完一組說明文課文后 ,把自己原來喜歡但用不到的玩具、文具等東西拿到班上,將其功能、用途等有條理的介紹給同學們并進行推銷。現場上推銷的同學講解詳細,下面的同學聽得認真,還不時提出疑問,不僅掌握了說明事物的方法,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運用多媒體教學,觸發(fā)學生真情
利用多媒體可以把無聲的內容變成有聲有色的圖像,可以把零散的內容聚集在一起進行完整的再現。多媒體畫面生動,圖、聲、文配合,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有效地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興趣,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適當地使用多媒體。
如四川發(fā)生大地震時有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但作為小學生,他們對事件了解得未必清楚,從電視上面獲得的信息未必完整,所以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把當時的解放軍戰(zhàn)士、教師、媽媽等人物他們舍己為人的相關影像播放出來,再配上背景音樂。學生們觀看時,表情凝重,還有的同學眼角掛著淚珠??赐旰螅瑢W們寫了《深受感動的一件事》這篇作文,他們不僅能把被感動的事件用語言描寫出來,還能把自己當時心理活動及自己的感受融入到作文中去。
再如,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已毀滅,無法再現,教學中借助各種媒體手段,先以音樂、圖片直觀地感受圓明園的精美,規(guī)模的宏偉,收藏的珍貴,建筑的多彩,再為學生播放毀滅的影片。在圖、文、聲、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讓學生充分感知、想象,前后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的愛恨情感交織,隨后寫下《讀〈圓明園的毀滅〉有感》這篇作文。
五、舉行豐富多樣的活動,充實寫作材料
我所教班級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這樣既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學生的知識,也為寫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比如學完《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班開展了《祖國在我心中》演講比賽。在講臺上,同學們情緒激昂,慷慨陳詞,歷數中華民族光輝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傾訴著歷盡的屈辱和踐踏,使全體同學認識到落后就要挨打,國富才能民強,激發(fā)了他們的愛國熱情。
利用假期,學生收集并背誦古代詩詞,開學后班上開展《我愛中華好詩詞》經典誦讀比賽。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積累了知識,感受到中華文化深厚的底蘊。我班還經常開展一些技能比賽,如吹球比賽、拔河比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激發(fā)了他們的熱情,因為是親身參與,所以他們樂于把當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出來。
總之,要想讓學生能輕松地寫作,需要教師利用好語文教材,重視課內外閱讀,多開展有意義的活動,拓展學生的寫作路徑,激發(fā)他們的寫作興趣。只有會寫、想寫、有的寫了,學生才能快樂地寫作。當然,這是一個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地過程,需要我們教師長期的的引領和指導,我想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