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陜北民間五藝

2017-03-02 18:41:12祁玉江
雪蓮 2017年1期
關(guān)鍵詞:秧歌隊秧歌嗩吶

祁玉江

陜北是一個極富神奇色彩的地方。許是歷史上地域偏僻、信息閉塞的緣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創(chuàng)造了絢麗多彩的民俗文化。尤其是民歌、秧歌、九曲、鎖吶、說書等民間藝術(shù)更是精彩動人,源遠(yuǎn)流長。小時候,我在鄉(xiāng)下經(jīng)常參與這些活動,親身體驗到了它的無窮魅力。

民 歌

在陜北民間藝術(shù)中,首推的恐怕就是陜北民歌了。陜北民歌,內(nèi)容極其豐富。有表現(xiàn)苦焦生活和男女愛情的,也有說唱逗笑及贊美家鄉(xiāng)的??傊钪械囊磺卸伎梢噪S心所欲地歌唱,因之亦稱為信天游。陜北民歌的表現(xiàn)形式也不拘一格。高興了唱,悲哀時唱;勞動中唱,休息時也唱。參與的人更為廣泛,男女老幼皆可演唱。曲調(diào)時而高亢嘹亮,時而委婉細(xì)賦,通過內(nèi)心情感的釋放,充分表達(dá)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舊時,陜北人的婚姻大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許多人在不懂事的時候,就被大人定了“娃娃親”,男女雙方根本沒有見過面,相互都不知道對方的長相和品德。待長大結(jié)婚時,不是男的不高興,就是女的不滿意。但由于受封建禮教和巨額財禮的束縛,只好聽天由命,稀里糊涂地結(jié)了婚。小時候,我常??吹揭恍┠贻p媳婦,穿著紅襖子,圍著綠頭巾,坐在鹼畔上,一邊納著鞋墊,一邊唱著信天游,仿佛向人們敘說著生活的不幸。那楚楚動人的身影和如泣如訴的腔調(diào),至今想起來都催人淚下。送糞、攔羊、犁地等農(nóng)活,極為單調(diào)、孤寂,人們便亮開嗓子,唱起民歌來,那粗獷、渾厚的歌聲回蕩在山峁溝壑間,給枯燥乏味的勞作多少帶來了一些樂趣。逢年過節(jié),人們常常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幾杯烈酒下去,便唱起了酒曲。酒潤歌喉,歌助酒興,十分開心熱鬧。

陜北民歌那一比一興、一唱三嘆、回腸蕩氣、感情真摯的藝術(shù)格調(diào),講述了那么多古老而永恒、引人深思、令人心酸的勞苦大眾的故事。這一切都能喚起人們對過去生活的回憶,都能夠把你帶到陜北那獨特的生活環(huán)境中去,讓你看到親切的山川河流,想起勤勞純樸、可親可敬的陜北人。陜北民歌啊,難怪你那么優(yōu)美動聽、扣人心弦。

秧 歌

秧歌可以說是陜北傳統(tǒng)的“集體舞”。每當(dāng)逢年過節(jié),往往以村為單位,很快就組織起幾十人參加的秧歌隊。鑼鼓家具是秧歌的靈魂,一但敲打起來,秧歌隊就像出征的將士,立刻有條不紊地鬧騰起來了。再加上嗩吶伴奏,秧歌便鬧得更加紅火熱鬧。扭秧歌的要領(lǐng),主要是扭腰與擺胯,表演者昂首挺胸,面帶微笑,兩只手臂很夸張地左右擺動,雙腳很自然地踩著梅花步點,進(jìn)兩步退一步,如此反復(fù),這是最基本的秧歌舞步。鬧秧歌一般以青年男女為主,但一些愛紅火、愛熱鬧的娃娃們和愛張狂的老漢們也參與其中。秧歌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往往在大秧歌隊伍中,再夾雜些搬旱船、耍獅子、趕毛驢和扮演媒婆、三花之類的丑角,場面更為熱烈,動作尤為滑稽,逗得人開懷大笑。秧歌隊的服飾和道具在鄉(xiāng)下不很講究,以大紅大綠為主,男的頭系白羊肚子手巾,身穿白褂子;女的一律紅襖綠褲,手里拿著綢扇。至于那些丑角卻穿著很不得體的衣服,臉上畫得及其夸張,這是“傳統(tǒng)”與“民間”趣味的最佳點綴。

秧歌隊規(guī)模的大小、表演的好壞,體現(xiàn)著一個村的發(fā)展實力。每年正月,旗幟飛揚、鑼鼓喧天的秧歌隊,一路吹打,“招搖過市”,引得四村八鄰爭相觀看。兩村秧歌隊邂逅相遇,往往互不相讓,叫起勁來,非得比個高低不可。兩隊傘頭放開嗓子,你一輪子,他一陣子,鑼聲、鼓聲、鎖吶聲、歌聲震天動地,此起彼伏,互不服輸。頂?shù)阶詈螅缓煤蠟橐惑w,扭成一團(tuán),形成了所謂的“匯演”。這是最激烈、最精彩的場面了。白天秧歌隊往往逐門逐戶“踩院子”拜年,據(jù)說秧歌隊踩過的院子,主人會四季平安。所以,每到一家,傘頭便根據(jù)每戶人家的不同情況,隨機(jī)應(yīng)變地編唱幾首祝福道安的秧歌,主人就會笑嘻嘻地拿出煙酒、糖果和瓜籽來款待。這時,秧歌隊的興致就更濃了,越扭越來勁,看得人心花怒放,眼花繚亂。晚上常常會聚集在一個大戶人家的院子里鬧。那時,山里不通電,加之冬春夜晚又十分寒冷,所以人們便會在院子里打上幾堆石炭火,一方面用來照明,另一方面則起到了御寒的作用。鑼鼓聲、鎖吶聲交織在一起,震耳欲聾,響徹山谷;天上的星星和地上的石炭火交相輝映,給空曠黝黑的山野帶來無限神秘之感。秧歌一直鬧騰到深夜,人們還久久不愿散去。

九 曲

轉(zhuǎn)九曲俗稱觀燈。一般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晚上進(jìn)行。據(jù)說人們在這天晚上轉(zhuǎn)了九曲,受到燈火照耀,一年四季就會無病無災(zāi)、大吉大利。轉(zhuǎn)九曲的場地一般選在地勢較為開闊、平整的地帶,用365根高粱稈或一人高的木桿等距離栽成一個“九曲黃河陣”,傳說“陣圖”是由孫子兵法中的一個戰(zhàn)陣演變而來的。整個九曲需配置365盞燈,預(yù)示著一年365天,天天光明。燈是由人們自愿捐送的,制作一般就地取材,用粗蘿卜去頭留尾,挖坑而成,里面盛滿麻油;燈芯是用棉花卷成的,上面滲透了油汁,點起來較為明亮。燈制成后,再在燈碗(蘿卜)的兩邊對稱地穿上兩個小孔,用麻繩串起來,就可以掛在栽下的桿兒上了。九曲陣分別代表九個星座,在布好的九曲陣的東西南北中,每個方位中央還要插上一面旗,寫上方位星座,最后在陣的進(jìn)口和出口處,各搭一個彩門,點燃燈盞,九曲黃河陣就算建成了。

轉(zhuǎn)燈的那一天,鄉(xiāng)親們早早就做好了準(zhǔn)備。天一黑,方圓十幾里、甚至幾十里的群眾扶老攜幼,潮水般地涌來。在秧歌隊和嗩吶的引領(lǐng)下,人們相互簇?fù)碇?,由彩門進(jìn)入燈場,順著曲折回廊,轉(zhuǎn)起了九曲。每過一盞燈就代表度過美好的一天。走完九曲陣、順利通過365盞燈,意味著四季平安吉祥。轉(zhuǎn)九曲往往需要半個多時辰,人聲吵雜,塵土飛揚,但人們毫無顧忌。轉(zhuǎn)完九曲甚至還等不到轉(zhuǎn)完,有的人就開始搶燈了。尤其是結(jié)婚后一直難以懷孕的年輕婆姨和后生,總要千方百計搶上一盞燈,祈求早生貴子。由于人們盼子心切,搶燈的人往往很多。搶到的興高彩烈,搶不到的哀聲嘆氣。轉(zhuǎn)九曲既紅火熱鬧,又場面壯觀。遠(yuǎn)看燈光閃爍,宛如群星下凡;近看人山人海,儼然一條長龍左右盤旋。就這樣,人們陶醉在這個狂歡的不眠之夜。

嗩 吶

嗩吶是陜北民間的一種樂器。主要在紅白喜事及節(jié)日慶典儀式中演奏。民間稱吹嗩吶的人為“吹手”,一般是五人合伙演奏,即兩人吹奏(一為上手,一為下手),打鼓、拍擦、敲鑼各一人,加起來稱之為“一班”。吹手間相互配合默契,演奏起來十分熱鬧,煞是好聽。吹手往往是多面手,既吹嗩吶,又吹管子,還會掌號。一般情況下,嘴里吹著嗩吶,腋下夾著管子,肩上背著長號,看上去十分威武又非?;_^去的嗩吶,一般由吹手們自己動手制作而成。哨片是用細(xì)蘆葦稈制作,細(xì)銅絲纏繞,哨子以下是芯子、號管和銅碗子。嗩吶桿大都選用的是柏木,用推刨推成圓柱形,長約1.05到1.30尺不等,再用通條通開大小一致、間隔均勻的七個小洞,外加一個背眼。嘴子和銅碗子用銅皮捶打而成。嗩吶做的好壞,標(biāo)志著吹手的身份和等級。

記得小時候,村里每逢紅白喜事,主人都要雇請吹手演奏。普通家庭一般雇“一班”,光景好的還有雇“兩班”、甚至“三班”的。每次“趕事”,我甚至忘了吃“八碗”,常常蹲在吹手旁邊仔細(xì)地聽他們演奏。吹手演奏的曲目很多,幾乎什么都能演奏。遇喜事吹得是歡快熱烈的曲子,諸如《迎親調(diào)》、《大擺隊》、《得勝回營》、《將軍令》等,有時把陜北民歌和現(xiàn)代流行歌曲略加修改,也夾雜其中;遇到白事,卻吹得是哀婉凄楚、如泣如訴的曲子,主要有《光棍哭妻》、《小寡婦上墳》、《梁山伯與祝英臺》、《蘭花花》、《走西口》等。吹手們通過嗩吶把人世間的輕盈歡快、風(fēng)趣幽默和苦難艱辛、悲痛欲絕等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活靈活現(xiàn)。喜事時,吹手便搖頭晃腦,擠眉弄眼,洋洋自得;白事時,曲調(diào)低沉哀婉,苦不堪言,有時竟淚流滿面,使每一個聽者不由得產(chǎn)生共鳴,潸然淚下。我的故鄉(xiāng)子長縣是陜北最著名的嗩吶之鄉(xiāng),有很多的吹手民間藝人,記得當(dāng)時西區(qū)的李家園則的李家?guī)仔值堋|區(qū)紅崖墕的薛守高、附近雙家河村的景隨買等,都是方圓幾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好吹手。學(xué)吹手很是不易,吹手的許多技巧只可意會揣摸,不可言傳身教。先隨班子敲鑼、打鼓、拍擦,時間長了,耳濡目染,有些曲調(diào)早已默記在心,這樣再學(xué),吹起來也就容易多了。舊時,吹手被人們稱為“龜子”、(據(jù)說最早嗩吶是西域龜茲國傳來的,后來便成了“龜子”諧言),視為下九流,受在人前,吃在人后,且上不了正席。人們甚至還忌諱與其結(jié)親。如今,吹手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竟然登上了大雅之堂,愈來愈受到人們的喜愛。

說 書

陜北說書是由最初盲人行乞、謀生的一種手段演變而來的。舊社會,因出“天花”(麻疹)或其他原因致盲的孩子,為謀求生存,父母在他們剛剛懂事的時候,就送他們拜師學(xué)書演唱。學(xué)成后,就走村串鄉(xiāng)說唱,混一碗飯吃。像著名的陜北說書藝人韓起祥、張俊功等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后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進(jìn)步,說書逐漸登堂入室,成為人民大眾喜愛的一種民間藝術(shù)。

說書用的樂器很簡單,最初用琵琶,后來逐漸被淘汰改用三弦。說書人除了抱在懷中的三弦外,便是綁在右小腿上的“刷板”了,這是說書人的主要“打擊樂器”。三四片兩寸寬、不足尺長的杜梨木,熏干刨光后,上端打上兩只小眼兒,用羊皮繩或細(xì)麻繩穿綰起來,組合成類似于“快板”一樣的樂器,演唱時將下片牢牢地捆綁在右小腿上,利用腳尖的閃動,帶動其擊打發(fā)響。此外,說書人在自己的右手虎口上,還要挽上一個小“連花樂”,利用彈拔三弦時的顫動而發(fā)響。有了這個蓮花樂,彈三弦就有了很別致的聲音,頓時顯得熱鬧了許多。

每逢說書,村里男女老少都要圍坐在一孔窯洞里。說書人搖頭晃腦,指手劃腳,喜笑怒罵,表情夸張,時而扮男,時而扮女,幽默滑稽,令人目不暇接,啼笑不止。說到高潮時,場內(nèi)不時爆發(fā)出哄堂大笑,整個窯洞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說到悲苦時,藝人聲音嘶啞,如泣如訴,聲淚俱下,聽眾也往往情不自禁,淚流滿面,再加上弦音低沉,似斷非斷,悲從中來,整個書場無人不悲、無人不慟。小時候,我常常坐在人堆里,聽那些盲人藝人說書。前面往往加一段“小段子”,然后才開正本。如《五女興唐傳》《薛仁貴征西》《烏鴉告狀》等,常常聽得我如癡如醉,仿佛身臨其境,久久不愿離去?,F(xiàn)在說書越來越進(jìn)步了,由盲人說唱到健康人說唱;由單人說唱到二人或多人演唱;由山野村落為場地說唱到以舞臺為陣地演出。傳播和表現(xiàn)方式也由直接觀看到聽錄音、看錄像等,方言土語也開始變成了陜北普通話。相信陜北說書這朵開放在黃土高原上的藝術(shù)奇葩,一定會經(jīng)久不衰,綻放的更加絢麗多彩。

猜你喜歡
秧歌隊秧歌嗩吶
嗩吶人生
金湖秧歌的傳承和發(fā)展
河北畫報(2021年2期)2021-05-25 02:06:00
富平村里唱秧歌
又聽嗩吶
活寶姥姥
昌黎地秧歌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26:42
秧歌來啦
秧歌來啦
那些吹嗩吶的孩子
幼兒100(2016年35期)2016-03-11 19:47:09
把咱的秧歌扭起來
靖西县| 淮安市| 陵水| 萍乡市| 永靖县| 青铜峡市| 河津市| 彝良县| 类乌齐县| 东乡族自治县| 长武县| 社旗县| 特克斯县| 钟山县| 和静县| 临高县| 旅游| 靖江市| 江安县| 昆山市| 抚州市| 鄢陵县| 湘潭县| 临武县| 池州市| 邳州市| 肇源县| 万载县| 泽州县| 闻喜县| 汉沽区| 德钦县| 安远县| 林甸县| 紫阳县| 漳浦县| 江达县| 高密市| 小金县| 渭南市| 昌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