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健益++熊勤
【摘要】所謂一般本科院校,其主體是地方所屬的教學研究型高?;蚪虒W型高校。在一般本科院校中,科研與教學的關系確實有三種:“正相關、負相關、零相關”。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關于高校中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文章不算少,其主流觀點是: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科研會促進教學進步。
【關鍵詞】一般本科院校;科研促進教學
一、研究概述
高校有四大職能: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其中人才培養(yǎng)是最基本的職能,科學研究貫穿于其他三大職能之中。根據(jù)完成使命不同,一般把高校劃分為三大類型:研究型大學、教學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所謂一般本科院校,其主體是地方所屬的教學研究型高?;蚪虒W型高校。在一般本科院校中,科研與教學的關系確實有三種:“正相關、負相關、零相關”。目前國內(nèi)外研究關于高校中科研與教學關系的文章不算少,其主流觀點是:科研是高校教師的基本任務之一;科研會促進教學進步。
在眾多研究者中,有三個問題沒有很好解決:①一般本科院校真的需要科研去促進教學嗎?有不少沒有搞科研的教師不是也很受學生歡迎嗎?②現(xiàn)實中科研促進教學為什么不理想?不少人認為科研做得好教學效果也不會差,在這些人的潛意識中,只要去努力做科研那教學水平就會提高。③到底如何讓科研去促進教學?過去研究的對策建議大多過大過泛,缺乏可操作性。
本文通過研究,主要想回答以上三個問題。毫無疑問,一般本科院校中科研真的促進了教學進步,那完成學校的使命也成功了多半。
二、一般本科院校需要科研促進教學
(一)學校的發(fā)展需要科研
一般本科院校的核心任務就是培養(yǎng)人才,教學的目的也是培養(yǎng)人才。教學整體水平要提高,要上檔次,需要學科建設,需要優(yōu)勢特色專業(yè)的創(chuàng)建、保持與等級晉升,需要師資隊伍水平提高,需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要必要的研究生教育,要滿足這些“需要”,最終還需要科研的支撐與促進。
(二)教師個人的發(fā)展需要科研
科研(包括教研)是教師發(fā)展的動力,是造就高素質(zhì)研究型教師隊伍的必由之路。教師參加教研(特殊的科研)和科研活動,有利于轉變教育思想(從教書匠到教育家);有利于教師重新發(fā)現(xiàn)自我(從普通教師到科學家);有利于滿足教師成就欲望發(fā)展的需求(從一般教師到著名教授);有利于專業(yè)知識的持續(xù)更新(從知識倉庫到創(chuàng)新人才);有利于實現(xiàn)教學相長,鞏固教師的指導地位(從長者到尊者);有利于提高教學質(zhì)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教師傳授“漁魚”技術,學生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三)高質(zhì)量的課程教學需要科研
一般本科院校不同于研究型大學,當然也不同于一般的職業(yè)學校,課程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完成、教學藝術性的要求都需要科研。
從教學目的看,一般本科院校的教學絕不只是重復已知的知識,否則培養(yǎng)的“人才”只能一代不如一代。教學的目的是什么?要讓學生去掌握正確的知識或獲取掌握知識的能力從而解決具體問題。如何鑒別過去的書本知識是真理還是謬誤,在哪些方面有用,如何獲取或創(chuàng)造新知識,如何用知識解決問題,這些都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實踐,才能勝任這種教學。
從教學的過程來看,一般本科院校教師備課、授課、批改作業(yè)(也包括論文、實驗報告、實驗設計等)等需要科研的實踐與科研的靈感。備課的過程是一個研究教學目的、教學對象、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的過程,要閱讀相關的科研資料(包括教師自身的科研成果),科研是教學的“源頭活水”,從而促使教師對問題的思考;授課的過程和批改作業(yè)的過程是教學互動、教學相長的過程,教師可以獲得新的科研靈感,當然更需要教師用科研的方法去糾正、去引導、去解決學生提出或出現(xiàn)新的問題。
從教學的藝術性來看,教學需要科研??蒲兴捷^高的教師一般對教學內(nèi)容理解深刻透徹,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講解問題深入淺出,容易把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學中去,用科研的體會與思維去影響學生、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
三、一般本科院??蒲写龠M教學不夠理想
(一)部分教師沒有科研
沒有科研,當然談不上對教學的促進,這也正是以往的研究忽略的一個重要方面。這里有一個真實的案例,包含很多有用的信息。XX學院(省屬工科高校),學校擬對職工的績效工資進行改革,對近兩年(2014與2015兩個日歷年度)全校教師(每一位教師都是教學科研崗工作人員)科研情況有一個權威統(tǒng)計(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可以看出部分教師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nèi)并沒有進行科研。
科研工作量含科研成果與科研服務??蒲谐晒蒲蝎@獎、科研項目與經(jīng)費(包括橫向、縱向)、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論文著作;科研服務包括項目評審與申請、學科建設、學術交流、服務地方。
2015下學年2016上學年共20個教學單位,882人參與了授課(不包括招生就業(yè)工作人員及輔導員授課),平均每人授課約306當量學時,平均每周自然授課學時大致910個學時。其實,除了計算中心、外語學院、政治學院、體育部、數(shù)學學院等5個有大量公共課的教學單位(260人,占總人數(shù)29.48%,平均每周授課大致15個自然學時)外,其余15個專業(yè)教學單位(622人,占總人數(shù)70.52%)的教師平均每周授課大致7個自然學時。
作為大學教師,為什么沒有科研呢?通過調(diào)查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沒有科研觀念
部分教師認為,科研和教學沒有多大關系,教學是傳授知識,科研是創(chuàng)造知識和應用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做一名好教師未必要科研。有人認為,教師的根本任務就是上課(教學),在科研上花太多的時間真是“不務正業(yè)”,科研是科研院所工作者的事。還有一些教師認為,科研是985、211高校的事,科研是知名學者的事,一般本科院校的一般教師搞好教學已經(jīng)夠了。
2.沒有科研動力
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一個重要現(xiàn)象,顛覆人們的想象,那就是只有很少教學工作量的教師,也不想去搞科研。主要原因是去搞第二職業(yè)、第三職業(yè),這些能賺更多的錢;享樂、玩耍,才是生活的王道,這些都需要大量時間。還有一些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認為,從多次申報科研課題的結果來看,大多數(shù)被“有門路”的人(主要是擔任一定領導職務掌握或接近科研資源分配者)中標了,自己沒有本錢,想搞科研也沒有辦法。有部分年齡稍長的教師(特別是人文社科教師)認為,科研的成果差不多就是垃圾,科研不但沒有任何意義,而且還浪費資源。
3.沒有科研時間
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開會、輔導學生,教學任務已經(jīng)很繁重了,剩下的時間是必要的休息和做家務、社交,哪有時間去科研?
4.沒有科研能力
一般本科院校中,科研能力欠缺的教師,“老中青”中都有,有的人基礎知識相對薄弱而努力不夠,有的長期不去搞科研造成能力退化了、對科研方向也模糊了,有部分老講師等著退休從來也不想去科研。
(二)科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普遍
筆者對某一般本科學校的116名教師進行了問卷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有46.75%的教師認為,自己的科研對自己的教學沒有幫助或幫助不大;有63.38%的人承認自己搞科研主要是為了晉升職稱或績效考核需要;只有39.58%的人認為自己的科研對教學有促進作用。出現(xiàn)科研與教學“兩張皮”的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
1.為職稱而科研
我國高校教師晉升職稱的評價體系中,大多數(shù)地方在事實上重科研輕教學,教學評價強調(diào)學時,大多數(shù)人都能達到,所以主要看科研成果。很多人為了多出文章、多上項目而早日拿下高一級職稱,不管科研與教學有無關系,特別是一些從事基礎課教學的教師。
2.為名利而科研
想上職稱,想跳槽到更好的學校,想成學界名師,有拿得出手的科研成果才是硬道理;科研實惠,名利的回報率都高;教學需要長期任勞任怨,總體上的回報率較低。主要精力都用在科研上了,客觀上沒有時間與精力去想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問題。
3.盲目跟從科研
部分教師,特別是一些年輕教師,缺少科研經(jīng)驗,缺少申報成功的課題,跟著團隊負責人做科研,跟著流行的選題搞科研,從自身結合、從教學結合遠遠不夠,最后教學與科研在內(nèi)容上“漸行漸遠”,更不能相得益彰。
4.科研選題時沒有考慮對教學的促進
科研選題主要考慮為賺錢、為時髦(跟風)、為個人或單位名氣(排名晉升需要),對于是否促進教學考慮很少。
5.科研結題(包括教研結題)就算完事
科研完成了,結題了,該得到的名利有了,就算完事,沒有想到去促進教學水平提高的問題。一些教研,選題搞假大空,本來就沒有實際意義,結題就結束了,談不上去促進教學。
6.沒有能力或不想去用科研促教學進步
沒有能力結合。由于選題的目的性不在教學上,科研教學結合的難度較大,一些人缺乏相應的能力。
不想去結合。在一些人的潛意識里,認為科研讓有本事的人搞,教學讓沒本事的人搞,沒有去想把這些科研成果用于教學中。
四、科研促進教學的對策
(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
一般本科院校的辦學目的、辦學實力(包括師資力量)、學生來源決定了學校必須走人才培養(yǎng)為主、適度科研的路子。所謂適度科研,就是要在科研上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學校對科研的選題要量力而行,要有利于學校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二)要有科學合理的獎懲政策
首先要鼓勵教師科研,前面講了,沒有科研,當然談不上科研促進教學進步。要給教師科研創(chuàng)造適當?shù)臈l件,包括時間空間與物質(zhì)條件。要鼓勵教師把科研與教學很好結合起來,因為科研不會自動促進教學進步??蒲信c教學關系處理不當、科研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激勵與考評方法不科學,科研不會促進教學進步,還可能會阻礙教學進步,使一般本科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任務不能很好完成。
(三)樹立“做一名研究型教師”的觀念
錢偉長先生講:你不教課,就不是教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教師。大學中的“教書匠”永遠成不了大師,老師要自覺成為“研究型教師”。學校要引導、教師要根據(jù)自身條件選擇科研為主型、教學為主型、教學科研并重型崗位。選擇科研為主型的教師,要根據(jù)學校特長、學科建設發(fā)展需要,選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做科研;選擇教學為主型的教師,要圍繞教學選擇科研;選擇教學科研并重型的教師,要兼顧教學與科研。不管是哪一種選擇,都要進行一種特殊的科研——“教研”,只有這樣教學與科研才可能很好地結合,科研才能促進教學進步。
(四)科研進課堂
鼓勵教師把科研成果寫進教材,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類型與層次把科研前沿的東西講授給學生,把必要的科研方法介紹給學生。
(五)學生參與科研
一般本科院校的學生并不是就遠離了科研(研究生不必說了,老師會給較多機會),而是有不少機會參與科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參加第二課堂,要有科研意識,要學習老師的科研精神和科研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科研能力。學生完成畢業(yè)設計(論文),是進行科研鍛煉的最好機會,畢業(yè)設計(論文)的選題最好和指導老師的科研項目結合,或認定了特定的選題在導師指導下認真完成,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同樣,實驗設計、課程論文、學年論文都有科研機會。教師進行科研時,可邀請學生做部分研究工作。
參考文獻:
[1]吳立保,張建偉.論科研與教學的關系:非線性思維的角度[J].南京師大學報,2012(2):8388
[2]趙婀娜,葛亮亮,鄧睿.教學與科研,一碗水如何端平(教學科研之辯)[J].人民日報,20150427(12)
基金項目:
本文得到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教改立項資助(Y2013083,一般本科院校科研促進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