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蓮籽
日前,梁實秋談美食的散文集《雅舍談吃》迎來最新修訂版,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梁實秋大女兒梁文茜親自授權(quán)。新版《雅舍談吃》為線裝典藏版,清新古樸,增加初版未收錄的39篇談吃美文,全書共計96篇,篇篇均以食物為題,讀來使人垂涎欲滴。
女兒眼中的梁實秋北平之愛
梁實秋的幼女梁文薔回憶:“我在臺灣與父母一起生活了10年,因為哥哥姐姐的失散,成了‘獨生女。我們經(jīng)常坐在客廳里,喝茶閑聊,話題多半是‘吃。話題多半是從當天的菜肴說起,有何得失,再談改進之道,話題最后,總是懷念在故鄉(xiāng)北京時的地道做法,然后一家人陷于惆悵的鄉(xiāng)思之情?!?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7/03/02/cysk201702cysk20170221-1-l.jpg" style="">
民國名士中最會吃的一位
民國名士中,梁實秋可謂最善吃的一位。據(jù)坊間傳言,早在梁實秋就讀清華學校時,梁就創(chuàng)下一頓飯吃十二個饅頭、三大碗炸醬面的紀錄。事實上梁實秋的父親梁咸熙就是一個美食家,經(jīng)常光顧北京的那些有名的飯莊。梁咸熙最鐘情的當屬厚德福飯莊,后來成為飯莊的合伙人,在沈陽、哈爾濱、青島、西安、上海、香港等地設立了分店。所以,梁實秋也是一個餐飲界的“富二代”。
北平人的饞,大俗亦大雅
梁實秋筆下北平人的饞,是對食物的尊重,每個季節(jié)都有讓人垂涎的美味。他說:“北平人饞,可是也沒聽說有誰真?zhèn)€饞死,或是為了饞而傾家蕩產(chǎn)。大抵好吃的東西都有個季節(jié),逢時按節(jié)地享受一番,會因自然調(diào)節(jié)而不逾矩。開春吃春餅,隨后黃花魚上市,緊接著大頭魚也來了,恰巧這時候后院花椒樹發(fā)芽,正好掐下來烹魚。魚季過后,青蛤當令。紫藤花開,吃藤蘿餅,玫瑰花開,吃玫瑰餅;還有棗泥大花糕。到了夏季,‘老雞頭才上河喲,緊接著是菱角、蓮蓬、藕、豌豆糕、驢打滾、愛窩窩,一起出現(xiàn)。席上常見水晶肘,坊間唱賣燒羊肉,這時候嫩黃瓜、新蒜頭應時而系。秋風一起,先聞到糖炒栗子的氣味,然后就是炰烤涮羊肉,還有七尖八團的大螃蟹。‘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過年前后,食物的豐盛就更不必細說。一年四季的饞,周而復始的吃?!?/p>
梁實秋在文章中還把大俗升華到大雅。我甚至讀出了淡淡的哀愁。他是帶著一種鄉(xiāng)愁來重溫記憶里的美食。中間不僅隔著拉不回的時間,還隔著望不穿的空間,又豈只是一道海峽乃至整座太平洋所能形容?故鄉(xiāng),回不去了。
老北京的醬菜
梁實秋對老北京的醬菜情有獨鐘,他甚至認為比日本醬菜好過很多。他寫道:“兩樣醬菜,特別宜于作烹調(diào)的配料。一個是醬黃瓜炒山雞丁。過年前后,野味上市,山雞(即雉)最受歡迎,那彩色的長尾巴就很好看。取山雞胸肉切丁,加進醬黃瓜塊大火爆炒,臨起鍋時再投入大量的蔥塊,澆上麻油拌勻。炒出來雞肉白嫩,羼上醬黃瓜又咸又甜的滋味,是年菜中不可少的一味,要冷食。北地寒,炒一大鍋,經(jīng)久不壞。另一味是醬白菜炒冬筍。這是一道熱炒。北方的白菜又白又嫩。新從醬缸出來的醬白菜,切碎,炒冬筍片,別有風味,和雪里蕻炒筍、薺菜炒筍、冬菇炒筍迥乎不同。日本的醬菜,太咸太甜,吾所不取。”
元宵VS 糖葫蘆 冬天的美食
在《北平的零食小販》一文中,北平?jīng)]有湯圓,只有“元宵”,到了元宵季節(jié)街上有叫賣煮元宵的。袁世凱稱帝時,曾一度禁稱元宵,因與“袁消”二字音同,改稱湯圓,可嗤也。
《北平的零食小販》一文提及的另一道冬季美食是糖葫蘆,他說:“冬天賣‘糖葫蘆,裹麥芽糖或糖稀的不太好,蘸冰糖的才好吃。各種原料皆可制糖葫蘆,唯以‘山里紅為正宗。其他如海棠、山藥、山藥豆、杏干、核桃、荸薺、桔子、葡萄、金桔等均佳?!?/p>
作為一個土生士長的北京人,梁實秋推薦的舊北京城里沿街販賣的各色零食時自然如數(shù)家珍,那里面維系著多少兒時天真的快樂,已成為記憶中最久遠的財富。
徐志摩煮栗子
《雅舍談吃》中,梁實秋還寫到許多趣事,比如在《栗子》一文中他調(diào)侃徐志摩說:“徐志摩告訴我,每值秋后必去訪桂,吃一碗煮栗子,認為是一大享受。有一年他去了,桂花被雨摧殘凈盡,他感而寫了一首詩《這年頭活著不易》?!?984年的中秋月圓之際,晚年的梁實秋在中國臺北的家中寫道:“偶因懷鄉(xiāng),談美味以寄興;聊為快意,過屠門而大嚼。”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故鄉(xiāng),都有一份故鄉(xiāng)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