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蓉
【適用話題】親情 孝順 愛心 溫暖
安南有事回老家,我給她列了個花種單子,讓她把這些買了給我媽帶上。因為我每年回去看我媽的花圃,都覺得少些色調(diào),說要給添些花,卻急匆匆的也沒有添到位。
安南一去,我媽當(dāng)時就在微信上告訴我了,晚上又打了兩個小時的電話說安南去家里的種種細(xì)節(jié)。后來好幾次電話里,她還不忘提到這件事,讓我都覺得那天自己也在現(xiàn)場——說不過年不過節(jié)的,一輛陌生的車停在門口的時候,還以為是走錯路的。我媽說送些禮盒水果就夠了,還單給她買了好多她想要的花種子,還有真絲印花絲巾。我媽說那孩子記性真好,她也就來過兩次,我們家都翻修大變樣了,還知道原來橘子園在哪兒,檸檬樹長在哪兒……我媽的高興勁兒讓我和安南都大為意外,聊起,便不由唏噓,我們自恃年輕,只顧自己的少女心,卻忽視媽媽的少女心了。
一幫朋友,意氣相投,有時看到別致的東西,覺得是哪個朋友的風(fēng)格,就會寄去??赐晗矚g的書,覺得是哪個朋友的調(diào)調(diào),就會送給他。有時大家出差正好在同一個城市,再忙也相約一見,甚至去看一場電影來延長這種相聚感。年假或小假期,大家相約,做個攻略組個團(tuán)出游……這些,媽媽都不在里面,對于她,就是逢年過節(jié)的問候和禮物,換季時的補(bǔ)品和衣物,不在跟前時的例行電話,回家時,也是長輩樣的陪伴。
沒想到這次無意間顧及的一次心思,竟然會令她有那么多歡樂。
細(xì)細(xì)一想,我們又何嘗只喜歡節(jié)令式的既定儀式感,若平淡間忽然有份用心的驚喜,不也是歡呼雀躍,少女心滿滿嗎?
有天整理書架,偶然翻看劉亮程的書,看里面寫黃沙梁的事情,忽然想起媽媽曾給我講的家里那些點(diǎn)滴:鵝和狗大戰(zhàn),豬看熱鬧;我家的狗和鄰家的狗咬架,家貓去幫忙;有兔子莫名失蹤了,不知是誰干的;來了老鷹,捉了小雞去,母雞飛上去攔截,小雞倒是留下了,只是沒活成,摔死了……媽媽曾經(jīng)也是看書的,還記得我小時候,姨姨們打趣,說她要考個狀元。于是,我打電話給她,說看到一本書,很有意思,都是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的,也不費(fèi)腦筋,要不寄給你看看吧。
她在那頭大概也愣怔了,好一會兒,才說,我很多年都沒有看過書了。我安慰她,沒事兒,就寄去你翻翻,覺得有意思就多看看,不想看了就放著。她又說,我不是知識分子,這么大年紀(jì)了,突然看書,別人會說我吧。我說,你又不是搶劫,怕別人干嗎。她松了口,說那就拿回來吧。
選了幾本覺得她會看的給她,沒問她到底喜不喜歡,但我知道她是在看的,因為有天她給我發(fā)微信,說會寫文章就是好,你看這一句,我差不多天天遇到這樣的事,卻說不出來。
我看她說的那句,是劉亮程的句子:你喊一個人的名字,結(jié)果卻叫出一條狗。
媽媽年紀(jì)再大,心里也還住著一個少女,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了她。
(風(fēng)吹麥浪摘自《文苑·經(jīng)典美文》2016年第11期)
【素材分析】一把種子,幾本書,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孝心滿滿,這便是對孝最好的詮釋:真正的孝不只是給父母一點(diǎn)錢花,或是給他們買些東西吃,而是懂得滿足他們內(nèi)心的精神需求。所謂“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唯其如此,才能讓因忙碌而回不了家的我們內(nèi)心多一絲慰藉,也才能讓時刻盼望兒女回家的父母心中多一分溫暖。母親的少女情懷,作為兒女的我們,都應(yīng)該懂!
【速用名言】
1.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德國作家 歌德
2.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意大利作家 亞米契斯
(特約教師 楊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