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李好
【摘要】 目的: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方法:選擇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并對兩種方法的檢測陽性率和HBsAb最低檢出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196份標本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39份,陽性率為70.92%;經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57份,陽性率為80.10%。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陽性率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高(P<0.05)。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HBsAb濃度為14.1 IU/L時,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結果呈現(xiàn)為陰性。結論:采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HBsAb定量檢測,不但可在兒童乙肝疫苗接種后展開HBsAb濃度變化動態(tài)觀察,進而對免疫效果進行判斷,且還能夠以HBsAb濃度變化來對再次免疫接種時間予以確定,對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中,值得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展開推廣,改善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監(jiān)測工作質量。
【關鍵詞】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 HBsAb; 定量檢測; 對比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3.0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33-0048-02
目前在國內,大部分醫(yī)院的檢驗科會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BsAb)展開檢測。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在檢驗工作中,具有操作簡單等優(yōu)勢,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其靈敏度、重復性相對較差,很容易受到鉤狀效應、標本濃度等因素的影響,進而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造成漏診或者是誤診[1]。近幾年,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問世,文獻[2]報道,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在HBsAb檢測中,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有研究表明兒童在接種乙肝疫苗后較成人更易產生乙型肝炎表面抗體[3],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的目的,對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并對比分析結果,現(xiàn)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中資料來源于筆者所在醫(yī)院收集到的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共選擇196份作為研究對象。標本來源于123例女性和73例男性。標本受試者均采取0、1、6個月3針的免疫程序接種乙肝疫苗。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將選擇的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兩種不同的方法檢測HBsAb,并對檢測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1.2.2 檢測方法 本次研究的檢測過程中所需要的儀器主要包括:Biocel l2010酶標儀、美國雅培I2000全自動免疫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ELISA試劑盒(由廈門英科新創(chuàng)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及Biocel lA201洗板機。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采取雙抗原夾心法,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操作。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同樣采取雙抗原夾心法進行。被測抗體與包被在微粒子上的抗原進行充分的結合,然后將其與標記堿性磷酸酶的抗原進行充分的結合,ALP可對4-甲基傘形酮磷酸鹽產生催化作用,使其分解成為具有一定熒光性的物質,熒光變化率水平與被測抗體的濃度水平呈現(xiàn)正比例關系,濃度測定結果超過10 IU/L時,視為檢測結果陽性,濃度測定結果不足10 IU/L時,視為結果陰性[4]。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觀察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兩種方法的檢測陽性率;(2)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最低檢出結果。取1份HBsAb陽性標本,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3次,求得其檢測結果的平均值,倍比稀釋血清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進行檢測,重復檢測3次之后取平均值即得。HBsAb檢測結果陽性的判定標準包括: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結果達到10 IU/L以上,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的樣本吸光度/CUTOFF值水平>1.0。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用SPSS 18.0軟件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結果比較
196份標本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39份,陽性率為70.92%;經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57份,陽性率為80.10%。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出的陽性結果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均為陽性,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陽性率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最低檢出值比較
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HBsAb濃度為14.1 IU/L及以下時,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結果呈現(xiàn)為陰性,由此證實,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血清HBsAb定量檢測的準確性更高,可以對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進行反映,具體見表1。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多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對血清乙肝表面抗體進行檢測,從而實現(xiàn)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進行了解的目的。然而,實踐與研究發(fā)現(xiàn),這一操作比較繁瑣,重復性相對較差,檢測所需時間較長,無法對體內HBsAb展開定量檢測。近期文獻[5]報道發(fā)現(xiàn),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在HBsAb定量分析中,具有快速、特異性強、靈敏度高等諸多優(yōu)勢。
本次研究中,出于對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的臨床效果進行對比的目的,對196份接種乙肝疫苗后血清標本分別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并對兩種方法的檢測結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196份標本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39份,陽性率為70.92%;經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檢出HBsAb陽性標本157份,陽性率為80.10%,且經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出的陽性結果使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均為陽性,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陽性率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與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HBsAb最低檢出值分析,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HBsAb濃度為14.1 IU/L時,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結果呈現(xiàn)為陰性。由此證實,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血清HBsAb定量檢測的準確性更高,可以對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進行反映,在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中,應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根據(jù)肖琴[6]的報道,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各有其優(yōu)點,但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的靈敏度更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更能為臨床提供診斷依據(jù)。姜立民等[7]也報道了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測定,結果顯示,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更加精確,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一致。
通過本次研究筆者體會到,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為對血清HBsAb進行檢測的主要方法的一種,且屬于抗原抗體在固相表面進行充分反應,參與僅為孔底的接觸部分,其余的抗原或抗體均需要實施擴散處理,與固相抗體或固相抗原進行充分的接觸,屬于逐漸平衡的過程,因此檢測過程中所需的時間相對較長。除此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的手工操作過程相對比較的復雜,檢測的靈敏度水平卻相對較低,不能夠對檢測額進行準確的測定,由于需要對處于結合態(tài)的抗原或抗體、游離狀態(tài)下抗體或抗原實施準確的分離處理,因此大多數(shù)情況下需要進行反復加樣、洗板等操作,很容易造成人為誤差[8-10]。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主要是利用熒光酶免技術,經全自動酶免分析儀對HBsAb水平進行準確的測定,從標本加樣操作開始直到得出相應的結果,均由相關儀器在自動化狀態(tài)下完成,從而有效避免了人為誤差,實現(xiàn)了全自動、快速、準確,并且可定量分析,靈敏度以及特異性均顯著提高,重復性得到改善[11]。
綜上所述,采取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對HBsAb定量檢測,不但在兒童乙肝疫苗接種后展開HBsAb濃度變化動態(tài)觀察,進而對免疫效果進行判斷,且還能夠以HBsAb濃度變化來對再次免疫接種時間予以確定,對比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今后的臨床檢驗工作中,值得對其給予足夠的重視并展開推廣,改善乙肝疫苗接種后免疫效果監(jiān)測工作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凡,單詠梅,周宏,等.不同方法學檢測乙型肝炎血清標志物結果的評價分析[J].檢驗醫(yī)學,2010,25(9):723-724.
[2]楊曉燕,陳濤,郭仲輝,等.線性免疫印跡法和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抗核抗體的比較分析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3):11-13.
[3]劉紹芬.成人接種乙肝疫苗后免疫情況的觀察與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09,6(5):81-82.
[4]任麗民,鄧芳,余明杰,等.化學發(fā)光法對ELISA檢測HBsAg“灰區(qū)”標本的再分析探討[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5):434-435.
[5]章火祥,丁麗萍.ECL法與ELISA法在測定乙肝血清標志物上的比較[J].江西醫(yī)學檢驗,2012,22(2):137-139.
[6]肖琴.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測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標志物的比較研究[J].實用醫(yī)技雜志,2010,17(6):543-544.
[7]姜立民,周康鳳,陳悅青.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檢測血清甲型肝炎總抗體的比較研究[J].中國計劃免疫,2007,13(1):63-65.
[8]田擁軍,覃莉,劉慎沛.8種國產HBsAg試劑檢測變異HBsAg的效果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10,25(4):250-253.
[9]楊奎真.兩種方法檢測乙肝患者血清HBVs、HBVe系統(tǒng)抗原抗體同時陽性結果分析[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2):179-180.
[10] Su F H,Bai C H,Chu F Y.Significance and anamnestic re-sponse in isolated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positive individuals 18 years after neonatal hepatitis B virus vaccination in Taiwan[J].VACCINE,2012,30(40):3703-3709.
[11]朱建明.流式細胞儀法與磁性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HLA-B27的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4,12(2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