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5-0045-02
古代的詩詞文章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來,代代傳誦,影響源遠流長,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很多語文素養(yǎng)比較好的學生,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背誦一些古詩文的名家名篇,他們在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和作文水平都明顯的高于一般的同學??蓪τ谵r(nóng)村中學的學生來說,家長從小就不太關(guān)注孩子詩文的積累,家庭缺乏文化的氛圍,大部分學生的語文能力都不太強,也缺乏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特別是后進生,對他們而言,即使在面對課內(nèi)要求背誦的古詩文篇目時,也存在很大的困難。
原因在哪里呢?
一、學生畏難怕背誦
古代的詩詞文章由于距離我們的時間遠,很多字詞的意思、用法和語言習慣都與當代有著很大的不同,而且時間距離越遠,差異性也越大。比如在《馬說》一文中,有“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栗一石”,其中“或”在今天我們理解為“或者”,表示兩者之間選擇其中一個,而在這里則理解為“有時”。又如“才美不外見”中,“見”在今天作為動詞“看見”,但在這里卻是一個通假字,同“現(xiàn)”,理解為“顯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在現(xiàn)代漢語中不會出現(xiàn)的。用法的不同也很多,如《陋室銘》中“無案牘之勞形“的“勞”就是使動用法,理解為“使…….勞累”,這在現(xiàn)代文中是用使動句來表達的。還有句子結(jié)構(gòu)的變化,如倒裝句?!堵毅憽分械摹昂温??”就是賓語前置的倒裝句。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而我所列舉的還是比較簡單的,復(fù)雜的情況如一詞多義,名詞作狀語,意動用法等,連好的學生都有可能會弄錯,更別說是后進生了,這就給后進生在理解內(nèi)容上設(shè)置了很大的障礙,再加上有的古文拗口難讀,使后進生望而生畏。
二、巧用方法記詩文
1.理解記憶法
對于像《口技》《黔之驢》這類故事性的文章,要去背誦它,還應(yīng)該從文章的內(nèi)容入手,理解文章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情節(jié)如何,細節(jié)理解得越清楚越利于記憶。比如以《黔之驢》第二段為例,在我輔導(dǎo)一個后進生背誦時,我就曾讓他先將老虎如何識驢的過程用自己的話詳細地描述出來,然后在熟悉課文的基礎(chǔ)上,將課文背誦出來。當然剛開始會出現(xiàn)卡殼,遇到這種情況就讓他看一看再背,如此反復(fù)多次,基本就能背誦出來了。
2.反復(fù)誦讀法
對于像律詩,絕句和宋詞這類較為短小的文章,則可以利用反復(fù)誦讀的方法加以背誦。古人云:“熟讀成誦”,可見通過反復(fù)讀來達到背誦的目的,是從古至今一直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于這類短小的文章。像《次北固山下》《赤壁》《浣溪沙》這些詩詞,好的學生讀三四遍即可背出,而后進生只要用點心,讀十幾遍也就能識記下來了。
3.分段記憶法
對于一些長的詩文,我們采用分段記憶的方法會比較有效。因為后進生在識記能力上,本來就比較弱,而且文章越長,他們的困難就越大。像《岳陽樓記》《桃花源記》這類文章讀一遍都要花幾分鐘時間,更別說從頭到尾背誦了。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指導(dǎo)他們分段進行記憶。這樣難度降低了,任務(wù)就比較容易完成。最后別忘了讓他們把文章從頭到尾梳理一遍,理清脈絡(luò),自然能背誦全文。
4.聯(lián)想記憶法
在有的文章中會寫到幾種事物,這幾種事物之間又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就可以采用聯(lián)想的方法加以記憶。如在《小石潭記》一文中,第一小節(jié)寫到“篁竹”、“水聲”、“小潭”、“石頭”、“青樹翠蔓”等幾種事物 ,本身似乎聯(lián)系不大。但我們看到“篁竹”,聽到“水聲”,就自然聯(lián)想到水從何來,于是有了“小潭”,看見了“水尤清?!?。而水之所以“清?!闭驗樗耙匀癁榈住保陀辛恕盀檑?,為嶼,為嵁,為巖”的石頭的各種不同形態(tài)。進而聯(lián)想到周圍的環(huán)境,有“青樹翠蔓”,它們“蒙絡(luò)搖綴”,隨風“參差披拂”。這樣,后進生通過聯(lián)想事物間的聯(lián)系,就不會在背誦時出現(xiàn)遺漏,更易記憶。
三、小組督促顯成效
檢查督促是使背誦任務(wù)得以順利完成的關(guān)鍵。在我所教班級中,一般都會有好幾個在背誦方面較為困難的后進生。由于工作忙,時間緊等種種原因,很多時候,我不可能對每一個后進生的背誦進行及時的指導(dǎo)檢查。為了使后進生們更快更好地完成這項背誦工作,我將班級的成員劃分為若干個小組,一般四人為一小組,一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兩名中等生和一名后進生作為組員,由組長負責檢查組員的背誦。好生和中等生可以幫助后進生,一個小組為一個整體,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每個小組情況及時反饋,進行評比,督促小組更快更好完成任務(wù)。我發(fā)現(xiàn)通過這個方法能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后進生。在我所實施的過程中,除了個別同學因為性格原因而不合群外,其他學生基本都能融入小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同時,我還采用抽查默寫等形式進行及時的復(fù)習鞏固,以達到完全識記的目的。
很多卓有成就的學者,在談到自己的成長經(jīng)歷時都很感慨,早年的啟蒙教育特別是古詩文的誦讀使他們受益匪淺。如今,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應(yīng)該更重視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讓處于青少年的每一個孩子,特別是后進生們都能感知中華文化的精髓,去體味古仁人的智慧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