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幸玉
幽幽稻草香 濃濃教學情
文周幸玉
幼兒關鍵經驗的獲得是依托資源的利用與開發(fā),而幼兒園的資源是幫助幼兒獲得關鍵經驗的有效載體。稻草作為一種自然的、本土的材料就這樣進入了我們的幼兒園,進入了我們的課程,進入了我們幼兒的視野。
幼兒園;農村教育;稻草;自然資源;開發(fā)與利用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上說到幼兒的學習是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來獲得的。我們遵循著這樣的原則,一步一步地幫助幼兒獲得稻草的相關知識。
蒙臺梭利說過,“聽過了,我忘記了;看見了,我記得了;做過了,我理解了?!币蚨覀冊谧尯⒆觽冋J識稻子的時候,并沒有用傳統(tǒng)的中規(guī)中矩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幼兒學習,而是通過“種子發(fā)芽”這一科學小實驗來讓幼兒獲得關于稻草的一些基本知識。首先我們和孩子一起認識了稻種,并在觀察、比較中選擇了一些顆粒飽滿,光澤度較好的稻子,并通過“水浮法”來篩選出種子;其次為了讓稻種發(fā)芽,我們同孩子一起詢問了有經驗的老農,找來了溫度計,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牢牢記住了浸種的時間、溫度以及催芽所需要的條件等等,并做好了相關的記錄;最后大家按要求選擇不同的容器進行浸種發(fā)芽。通過一個星期的實驗,孩子們都知道了要想讓種子發(fā)芽的好,優(yōu)質的種子是首要條件,合適的溫度與濕度是種子發(fā)芽的必要條件,兩者缺一不可。這樣的活動,不僅讓孩子掌握了科學知識,也幫助孩子提高了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是提高了他們的生活能力。
陶行知先生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xiāng)村教育要用活的環(huán)境,不用死的書本”,我們身處農村,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條件。為了讓孩子對稻草有一個較為科學且直觀的感知,我們組織幼兒走出教室,走向田間地頭,去感受和領略大自然、大社會這一課堂所帶來的獨特魅力。春天,我們帶孩子去看桃紅柳綠,看那綠油油的麥田,仔細觀察麥子的特征,拿出稻草,比較稻子與麥子外在形態(tài)上的區(qū)別,順便尋找著春天的足跡;夏天,我們去地頭讓孩子們撫觸那帶著清香的稻草葉,和它們拍照留影,向田間辛勤勞作的農民伯伯問東問西,了解稻草成長的必然要素;秋天,我們帶孩子走進那金燦燦散發(fā)著濃郁清香的稻田,感受那金黃的稻子所帶來的豐收喜悅;組織他們拿上袋子,挎上小籃,不停地在田地間穿梭,只為拾起那一顆顆遺落的稻谷,拾完了,稱重了,孩子們那一聲聲透著無比愉悅的“我撿得比你重比你多”響徹了田間地頭。這樣的真切體驗,讓我們的孩子明白了米飯的來之不易,更懂得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義。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在農村到處可以得到的自然物中,可以選擇衛(wèi)生、完全、適宜、低成本、無污染的材料用于操作和游戲”,稻草就符合了這些條件。稻草可作為一種低成本、低結構的材料投入到幼兒的游戲中,讓稻草在孩子的游戲中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當老師們把稻草投入到美術區(qū)后,稻草成了孩子眼中的多功能畫筆,稻穗可用來滾畫,稻稈可以點畫,稻根更是很好的“毛筆”,這樣的多功能“畫筆”可讓孩子點、畫、刷……讓孩子有了更多創(chuàng)作的靈感,有了更多的創(chuàng)意,“稻草筆”畫出的畫面更為豐富,形象更加生動,更重要的是孩子在繪畫中積極性提高,興趣度也更濃;稻草還可以做小動物的“衣服”、小房子的“屋頂和墻身”和鞋墊的“內襯”,稻草讓孩子明白,它不僅僅是用來燒飯做菜,更是我們游戲的好材料。戶外游戲中,草繩、草環(huán)、草墊、草包等稻草制品又成了鍛煉孩子走、跑、跳等技能的好幫手。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根據《綱要》的這一精神,在實際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積極地把稻草作為一種環(huán)境的資源,創(chuàng)設到幼兒園大環(huán)境及班級的各個小環(huán)境中。孩子在編織好的草席上進行無盡地想象和創(chuàng)作,把它們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稻草畫;一個個草繩經孩子們的巧手又成了一個個稻草環(huán)、一只只草鞋,這些草制品有的垂掛于墻面,有的懸吊于空中,有的佇立于窗臺,更是有大型的稻草動物常駐于我們的室外木屋旁,稻草把我園的環(huán)境裝點得更為豐富和溫暖,更成為了幼兒園的一道靚麗風景。經過老師和幼兒的精心加工和布置,我們讓這些稻草變得有了溫度。
老師們在充分利用稻草這一材料的過程中逐步嘗到了利用農村自然資源豐富幼兒游戲及課程的甜頭。只要用心去挖掘,好好去研究,這樣的一個小材料也可以是我們的一個大游戲,大家循著已有的經驗又嘗試把桃枝、樹根、麻繩、石頭、泥土等一些身邊的鄉(xiāng)土材料搬入了幼兒的生活和游戲中,在開發(fā)和利用這些材料的過程中,老師和孩子甚至家長都在這樣的過程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成長。
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是解決教育條件不足的好辦法,可以豐富教育活動的內容,為幼兒提供感受體驗家鄉(xiāng)文化的機會,可以培養(yǎng)幼兒親近社會、尊重和熱愛本土文化的情感,還可以讓家長和熱心的人們認識到自己的經驗對教育孩子是有意義的,提高了他們自身的價值感,融洽了家園關系,提高了幼兒教育的社會支持度。
(江蘇省張家港市飛翔幼兒園)